更多“简述中世纪德国城市结盟的原因。 ”相关问题
  • 第1题:

    通过王权与城市结盟形成统一民族君主国的国家是()

    • A、德国和意大利
    • B、葡萄牙和西班牙
    • C、英国和法国
    • D、西班牙和英国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
    (3)城市功能分化;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第3题:

    简述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正确答案:背景:11世纪西欧各国城市的兴起,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这时候西欧各国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技术也日趋复杂;手工业者生产性质和目的也由此发生变化,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同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兴起的前提。西欧各国经过几百年的生产实践,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通过实行三田制、采用重犁和广泛开垦荒地等措施使产量有所增加,从而为城市兴起创造了条件。
    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使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特别是那些拥有自由与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实体,从而使西欧社会的政治力量格局更加复杂化。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也应运而生,世俗学校、大学等纷纷建立,从而使西欧中古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生机。

  • 第4题:

    根据皮尔萨察城镇总平面,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类型。


    正确答案:(1)基本形态特征:城市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渐进主义”(Incremantalism)的城市自发形式(2)三种类型: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城堡型——封建主城堡周围教堂、修道院、广场等;商业交通型

  • 第5题:

    比较古希腊、古罗马城市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中世纪欧洲城市比古希腊、古罗马缩小很多(2)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城堡建设的需要,城市选择水源丰富、粮食充足、地形易守难攻地区(1分)(3)中世纪早期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布局形态以环状、放射状居多(4)后期工商业发展及军事需要形成一些网格状城市(5)教堂广场为城市中心:集会、狂欢、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6)意大利广场有:市政、商业、宗教及综合性等类型(7)围合性好、规模和尺度适宜,不刻意追求对称规则(8)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

  • 第6题:

    单选题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意大利

    D

    德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西欧中世纪城市产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农业经济:农业方面三圃制逐渐推行,铁犁、重型复合性铧犁、铁耙广泛使用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马耕普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园艺业、果艺业和葡萄种植业以及畜牧业都得到普遍发展。八世纪初,古代地中海区域使用的浅掘犁,在西北欧大部地区已被重型复合式铧犁所代替。
    2、手工业:此时无论在采矿、冶铁或金属制造方面还是在毛纺织业和建筑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在技术上要求越来越熟练精通,这就不是一般的以手工业作为副业的农民所能办到的,生产的发展要求手工业必须脱离农业而独立。为领主贵族和自家生活需要而生产的手工业,变成为出卖(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业。
    3、封建政治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每个领主都希望在自己领地上建议城市以招揽劳动者并提高经济收入。
    4、许多手工业者和农民由于不堪忍受领主的压榨,纷纷逃离庄园,到比较安全、交通便利、能取得廉价原料的地方从事手工业生产,为城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法律发展的三阶段。

    正确答案: (1)日耳曼法占统治地位时期(15世纪以前)这一时期,德国主要沿用由法兰克时代的日耳曼法演变而来的地方习惯法;(2)全面继受罗马法时期(15世纪以后)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早在13世纪即已开始;(3)法典编纂时期(18世纪中叶至德国统一)从18世纪中叶开始,德国许多邦进行了法典编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中世纪城市法典中有许多属于城市法院的判决汇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
    A

    《萨克森城市管辖法》

    B

    《比萨城市法典》

    C

    《米兰城市法典》

    D

    《毕士托瓦法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中世纪德国没能实现统一的决定性原因是()。
    A

    德国生产力发展起步晚

    B

    德国封建主阶级奉行侵略扩张政策

    C

    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D

    城市兴起比法、意晚两百多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法兰克自由农民农奴化的原因。

    正确答案: 内部原因:土地私有化和公社内部两级分化。
    外部原因:
    ⑴封建贵族连年不断的战争,社会的无秩序,人们的无安全。
    ⑵封建贵族对农民的强取豪夺和各种苛重的捐税,农民无力承受。
    ⑶强制性的军事服役和各种徭役,使农民长期脱离土地,不能过安定的生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特征。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法律发展的三阶段。


    正确答案: (1)日耳曼法占统治地位时期(15世纪以前)这一时期,德国主要沿用由法兰克时代的日耳曼法演变而来的地方习惯法;(2)全面继受罗马法时期(15世纪以后)德国法对罗马法的继受,早在13世纪即已开始;(3)法典编纂时期(18世纪中叶至德国统一)从18世纪中叶开始,德国许多邦进行了法典编纂。

  • 第14题:

    中世纪城市法典中有许多属于城市法院的判决汇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的()

    • A、《萨克森城市管辖法》
    • B、《比萨城市法典》
    • C、《米兰城市法典》
    • D、《毕士托瓦法典》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学最发达的国家是()。

    • A、英国
    • B、法国
    • C、意大利
    • D、德国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中世纪德国没能实现统一的决定性原因是()。

    • A、德国生产力发展起步晚
    • B、德国封建主阶级奉行侵略扩张政策
    • C、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 D、城市兴起比法、意晚两百多年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问答题
    比较古希腊、古罗马城市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中世纪欧洲城市比古希腊、古罗马缩小很多(2)连绵不断的战争造成城堡建设的需要,城市选择水源丰富、粮食充足、地形易守难攻地区(1分)(3)中世纪早期城市大多自发形成,布局形态以环状、放射状居多(4)后期工商业发展及军事需要形成一些网格状城市(5)教堂广场为城市中心:集会、狂欢、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6)意大利广场有:市政、商业、宗教及综合性等类型(7)围合性好、规模和尺度适宜,不刻意追求对称规则(8)良好的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过程;
    (2)欧洲城市的发展完成了由“城”到“市”的转变;
    (3)城市功能分化;
    (4)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德国城市结盟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自我保护的需要;
    2、维护共同的商业利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通过王权与城市结盟形成统一民族君主国的国家是()
    A

    德国和意大利

    B

    葡萄牙和西班牙

    C

    英国和法国

    D

    西班牙和英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城市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正确答案: 背景:11世纪西欧各国城市的兴起,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这时候西欧各国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门类越来越多,技术也日趋复杂;手工业者生产性质和目的也由此发生变化,商品生产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同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兴起的前提。西欧各国经过几百年的生产实践,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改进,通过实行三田制、采用重犁和广泛开垦荒地等措施使产量有所增加,从而为城市兴起创造了条件。
    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使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特别是那些拥有自由与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实体,从而使西欧社会的政治力量格局更加复杂化。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也应运而生,世俗学校、大学等纷纷建立,从而使西欧中古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生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根据皮尔萨察城镇总平面,简述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类型。

    正确答案: (1)基本形态特征:城市作为主教与国王的活动中心“渐进主义”(Incremantalism)的城市自发形式(2)三种类型: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城堡型——封建主城堡周围教堂、修道院、广场等;商业交通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东西方中世纪城市发展的比较。

    正确答案: (1)从城市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城市持续发展而欧洲城市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亡到复兴的历史;
    (2)从城市的地位与作用来看,中国城市是政治中心,主要承担军事行政职能,而西欧城市多是工商业城市,主要承担经济职能;
    (3)城市内部矛盾不同。中国中世纪城市内部矛盾表现为封建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而西欧城市内部矛盾则是工商业者、自由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
    (4)城乡关系不同。中国封建社会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与欧洲中世纪城乡关系的特点不同,如果说欧洲中世纪城市是通过垄断价格、商品交换不等价实现对农村的剥削,那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则是对农村的强取豪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