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五四运动所赋予新文化运动的新涵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A、维新变法兴起
    • B、辛亥革命爆发
    • C、新文化运动开展
    • D、五四运动推动

    正确答案:B

  • 第2题:

    在相近似判断中,产品外表出现的包括产品名称在内的文字应当考虑其作为图案的装饰作用及文字所赋予的涵义。


    正确答案:错误

  • 第3题: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A、维新变法的兴起
    • B、辛亥革命的进行
    •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 D、五四运动的爆发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何变化?


    正确答案: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 第5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新文化运动掀起的()、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正确答案:思想解放的潮流

  • 第6题:

    ()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正确答案:北京大学

  • 第7题: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研讨会上强调,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同一过程的同一方面
    • B、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的要求坚持了重点论
    • C、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D、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的途径之一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呀诺达”的“呀”被景区赋予的新涵义是(  )。
    A

    创新

    B

    承诺

    C

    践行

    D

    通达


    正确答案: D
    解析:
    “呀诺达”在海南语中是一、二、三的意思,现在被建设者们赋予新的含义:“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

  • 第9题:

    填空题
    ()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正确答案: 北京大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五四运动所赋予新文化运动的新涵义。

    正确答案: (1)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领导力量转变为无产阶级及其代表的知识分子;
    (3)新文化运动的激进分子逐渐演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

    正确答案: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1)(脱离现实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有唯心主义之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思想方法形式主义)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有形而上学之嫌)。
    (3)(脱离广大劳动群众)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2.简述五四运动发生的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五四运动前后,发生了由资产阶级思想居主导地位到无产阶级思想逐渐占上风的重大变化。

  • 第14题:

    台湾著名时政评论家李敖认为:“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
    •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德先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2)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4)提倡文学革命。主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用新文学取代就文学)和形式(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两个方面的革命。

  • 第16题:

    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是()

    •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 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 C、日本强割台湾岛
    •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正确答案:A,B,D

  • 第17题: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总体上讲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和主帝国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 第18题: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下列对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 B、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界共同努力的结果
    • C、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 D、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单选题
    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研讨会上强调,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同一过程的同一方面

    B

    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的要求坚持了重点论

    C

    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涵义的途径之一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充足的()和群众基础。

    正确答案: 组织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是()
    A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B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C

    日本强割台湾岛

    D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如“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A

    维新变法兴起

    B

    辛亥革命爆发

    C

    新文化运动开展

    D

    五四运动推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五四运动前后,发生了由资产阶级思想居主导地位到无产阶级思想逐渐占上风的重大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