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如何评价20世纪初期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 ”相关问题
  • 第1题:

    南宋诗论家严羽在评价唐代某位诗人的时候曾经说过:“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请问这个唐人是谁?


    正确答案:严羽在评价柳宗元的时候曾经说过:“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 第2题:

    催化剂的初期和末期选择性如何?


    正确答案: 以Y型分子筛为活性组分,含有改性Y型分子筛的催化剂,其运转初期(SOR)和运转末期(EOR)的选择性都有较大的差异。EOR航煤收率减少,气态烃和石脑油收率增加。而且航煤的芳烃含量增加,无烟火焰高度降低。这是结晶型和无定型催化剂的一个主要差异。

  • 第3题:

    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⑴、瓦莱里从三个方面论述“象征主义精神”:
    ①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②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
    ③象征主义反对只写人性的共相与普遍性,而高度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
    ⑵、瓦莱里的“音乐化”理论:
    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象征主义的任务是使我们感觉到单词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密切的结合,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就是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语词)—意象(形象)—感觉(感情)三者之间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
    ①音乐化是指诗歌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
    ②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③音乐化还包括诗歌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
    ⑶、瓦莱里十分重视抽象思维和理性,他认为真正诗人的真正创作条件是区别于梦幻状态的,尽可能越清晰越好。
    ①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思维能力。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辩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强得多。这与当时流行的排除诗人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形成鲜明对照。
    ②瓦莱里认为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歌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二是诗歌的构思过程需要抽象思维的介入和冷静的理性思考。
    ③瓦莱里强调诗歌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而诗歌要表现普遍价值,是不能没有抽象思维和理性思考的帮助的。
    ⑷、评价:瓦莱里的音乐化象征主义诗论一方面比从波德莱尔到马拉美的前期象征主义诗论更为深刻和精细,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其前辈和同辈诗论中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从而把象征主义诗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 第4题:

    如何评价20世纪初期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


    正确答案:①20世纪初期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发展和深化了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论。它们强调意象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和谐一致,并重视诗歌形式和韵律的美,对于探索、发掘诗的表现力,促进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繁荣与成熟起了重要作用。
    ②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坚持理性的指导作用,对流行的非理性主义有所抵制,从而对20世纪前期诗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③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在哲学思想上与表现主义和直觉主义有一定关联,未能超越主观唯心主义的框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④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的代表人物在诗歌创作实践方面也并未始终贯彻其诗论,且其活跃时间较短,这都给两派诗论的发展完善和扩大影响带来了局限。

  • 第5题:

    意象派


    正确答案: 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以英国的庞德为代表。意象派诗歌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一切通过意象来暗示。与象征主义的区别在于:象征主义重飘忽的音乐性,意象派则近坚实的雕塑性;象征主义常用隐晦的象征或神秘的梦幻暗示某种心理状态,意象派则用鲜明、质感、凝炼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意象派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 第6题:

    作为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探索者,李金发的第一部象征诗集是()

    • A、《微雨》
    • B、《毁灭》
    • C、《昨日之歌》
    • D、《为幸福而歌》

    正确答案:A

  • 第7题:

    诗论《琵琶记》的戏剧结构和词采特色


    正确答案:《琵琶记》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作在艺术上的成熟,《琵琶记》又有“南曲之祖”的说法。
    1.《琵琶记》采用双线交错的结构手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家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公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
    2.两条线索在剧中交错出现。使剧情发展有起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脉络清晰而富于变化,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奢华和凄惨。强烈的贫富对比,使观众把同情集中到赵五娘身上,为她感叹,为她落泪。
    3.《琵琶记》的曲词也很出色,作者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能根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处境,写出不同风格的唱词来。如牛小姐的唱词文雅华丽,赵五娘唱词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

  • 第8题:

    单选题
    作为初期象征主义诗歌的探索者,李金发的第一部象征诗集是()
    A

    《微雨》

    B

    《毁灭》

    C

    《昨日之歌》

    D

    《为幸福而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这是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对哪位诗人的评价?

    正确答案: 这是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对“柳宗元”的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直觉—表现”的表现主义诗论?

    正确答案: ①从克罗齐到科林伍德的“直觉—表现”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深远的源流:
    ⑴艺术即直觉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诗为迷狂说。
    ⑵直觉即表现也就是心灵赋形的命题源于亚里士多德形式决定质料的传统。
    ⑶克罗齐受到黑格尔以精神发展的线索来叙写历史的影响,并照搬了黑格尔事先搭建宏伟构架然后填充事实的方法。
    ⑷表现主义文论的直接来源是浪漫主义思潮,因为表现和情感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两面大旗。
    ②表现主义文论的贡献在于:
    ⑴一方面是对康德以来的艺术自主理论、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的继承和发展。
    ⑵另一方面是对19世纪后期诞生的崇尚主观感情表现和艺术形式探索的现代派艺术实践的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③“直觉—表现”说在20世纪产生过重大影响:
    ⑴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特性,反对艺术的说教主义和道德主义,体现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的重视;但也强调了艺术与人类精神活动的联系,看到了直觉受心灵活动的制约,因而是辩证的。
    ⑵强调艺术表现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再现情感,对艺术本质的探讨深入了一步有一定的合理性,是浪漫主义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回声。
    ⑶强调人人都是诗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思想,对当时象牙塔文艺、贵族主义和唯美主义是一个大胆批判。
    ④“直觉—表现”说的局限性:
    ⑴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把艺术完全看成主观心灵活动的产物,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脱离,不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
    ⑵倡导艺术的非理性主义:把艺术完全局限于直觉界限之内,否定理性和思想对创作的指导作用,显然是片面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意象派

    正确答案: 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以英国的庞德为代表。意象派诗歌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一切通过意象来暗示。与象征主义的区别在于:象征主义重飘忽的音乐性,意象派则近坚实的雕塑性;象征主义常用隐晦的象征或神秘的梦幻暗示某种心理状态,意象派则用鲜明、质感、凝炼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意象派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日本俳句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

    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

    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

    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这是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对哪位诗人的评价?


    正确答案:这是南宋著名诗论家严羽对“柳宗元”的评价。

  • 第14题:

    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叶芝认为象征的玄想符号包含隐喻因素,但在诗歌中被组织到完整的意象体系中了,与隐喻相比,象征不是个别的而是体系化的、整体的,即象征是隐喻的体系。叶芝对象征的内涵作了如下界定:
    ⑴全部形式与精确感情之间的关系就是对应的象征关系。形式与感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象征关系,一方面形式通过象征能够唤起响应的感情,另一方面感情也需要寻找对应的形式即通过象征才能得到表现,获得生气灌注。正因为象征主义能凭借形式唤起和表现感情,因而具有打动人的魅力。象征主义就成为了衡量诗歌高低优劣的主要审美标尺,即只有象征主义的诗歌才是感人的好诗,一切好诗都应该是象征主义的。
    ⑵关于象征与隐喻的关系:象征具有隐喻性,隐喻是象征的基础;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完美动人,即隐喻还不是象征时就不具备足以动人的深刻性,而当它们成为象征时才具有动人的魅力。
    ⑶象征可以分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两大类。所谓感情的象征是指只能够唤起感情的那些象征;所谓理性的象征是指只能够唤起观念或混杂着感情的观念的象征。单纯感情的象征还缺乏丰富性,单纯理性的象征也不生动,其生命是短暂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成为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诗歌应该追求的神圣目标,也是一切艺术所应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一方面,叶芝认识到诗歌象征的创造往往有着非理性的神秘的一面,艺术象征体验的创造与获得需要一种似睡似醒、出神入迷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叶芝更强调理性在孕育灵感和象征时的作用,他不但未将哲学、批评的理性同感性直觉的灵感对立起来,反而深刻地揭示了二者间的内在一致性,和理性对灵感的激发、催化、培育作用。理性能够激发灵感、催化象征的观点在20世纪初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中是十分难能可贵而精辟深刻的。同时,叶芝批评了西蒙斯迷信直觉而贬低理性的主张,认为理论批评是艺术创造的先导和前提。
    ②叶芝对象征主义的美学风格作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⑴抛弃为自然而描写自然的做法,不满足于表现外在世界,而要使诗显露它心中的图画。
    ⑵摆脱外在意志的干扰,努力追求想象力的回复以及认识到只有艺术规律才能驾驭想象力。
    ⑶凭借这种想象力找出那些摇曳不定的引人沉思的有生机的韵律,发现各种形式和充满着神秘的生命力的美。
    ⑷诚挚的诗的形式必须具有无法分析的完美性,必须具有新意层出不穷的微妙之处。
    总之,叶芝对象征主义诗歌美学风格的要求就是用最丰富的想象力、用最完美的形式和韵律,在排除外在世界和日常意志的干扰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

  • 第15题:

    如何评价“直觉—表现”的表现主义诗论?


    正确答案: ①从克罗齐到科林伍德的“直觉—表现”说在西方思想史上有深远的源流:
    ⑴艺术即直觉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诗为迷狂说。
    ⑵直觉即表现也就是心灵赋形的命题源于亚里士多德形式决定质料的传统。
    ⑶克罗齐受到黑格尔以精神发展的线索来叙写历史的影响,并照搬了黑格尔事先搭建宏伟构架然后填充事实的方法。
    ⑷表现主义文论的直接来源是浪漫主义思潮,因为表现和情感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两面大旗。
    ②表现主义文论的贡献在于:
    ⑴一方面是对康德以来的艺术自主理论、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的继承和发展。
    ⑵另一方面是对19世纪后期诞生的崇尚主观感情表现和艺术形式探索的现代派艺术实践的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③“直觉—表现”说在20世纪产生过重大影响:
    ⑴强调艺术的独立性和特性,反对艺术的说教主义和道德主义,体现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的重视;但也强调了艺术与人类精神活动的联系,看到了直觉受心灵活动的制约,因而是辩证的。
    ⑵强调艺术表现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再现情感,对艺术本质的探讨深入了一步有一定的合理性,是浪漫主义在20世纪的最后一次回声。
    ⑶强调人人都是诗人,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思想,对当时象牙塔文艺、贵族主义和唯美主义是一个大胆批判。
    ④“直觉—表现”说的局限性:
    ⑴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把艺术完全看成主观心灵活动的产物,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脱离,不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
    ⑵倡导艺术的非理性主义:把艺术完全局限于直觉界限之内,否定理性和思想对创作的指导作用,显然是片面的。

  • 第16题:

    ()的诗歌理论开日后象征主义派诗论之先河。

    • A、普希金
    • B、爱伦·坡
    • C、雨果
    • D、司各特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如何理解皎然“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点?


    正确答案: 皎然诗论关注到了这意境作品完成之后,便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即超越于表层文字和形象之外的多层的、乃到不尽的审美意味:“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情在言外,旨冥句中。”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提示出了诗歌单的本质特征,即在意、境契合的基础上,具有超出表层文字、形象的审美包容量,能激发读者产生多层次乃至无穷无尽的审美情思。

  • 第18题:

    如何认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的关系?


    正确答案: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是从逻辑上对文学类型进行的总体划分,它适合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形态,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则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历史形态。它们有特定的历史内涵,不能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概念来指称所有历史时期的文学类型。但二者有密切的关系。近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思潮、文学运动,使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形态得以独立、充分的发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文学成为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它们较完全地体现了现实型、理想型、象征型文学的类型特征。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意象派电影

    正确答案: 运用一系列相关的意象,以制造一种气氛,或创造一种抽象概念的电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⑴、瓦莱里从三个方面论述“象征主义精神”:
    ①象征主义追求高于现实世界的丰富心灵世界及其内在生命力。
    ②象征主义追求一种创造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
    ③象征主义反对只写人性的共相与普遍性,而高度重视个性、个体的内心活动与反应,人之为人的独特性,力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
    ⑵、瓦莱里的“音乐化”理论:
    象征主义诗歌的本质就在于使诗歌这种语言艺术“音乐化”。象征主义的任务是使我们感觉到单词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密切的结合,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就是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语词)—意象(形象)—感觉(感情)三者之间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
    ①音乐化是指诗歌的语词关系在读者欣赏时引起的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也即语词与人的整体感觉情绪领域的某种和谐合拍的关系。
    ②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③音乐化还包括诗歌语言的音乐化,要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而且要满足各种理性的及审美的条件。
    ⑶、瓦莱里十分重视抽象思维和理性,他认为真正诗人的真正创作条件是区别于梦幻状态的,尽可能越清晰越好。
    ①瓦莱里强调诗人应有抽象思维能力。每一个真正的诗人其正确辩理与抽象思维的能力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强得多。这与当时流行的排除诗人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形成鲜明对照。
    ②瓦莱里认为抽象思维在诗歌创作中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抽象思维作为诗人的哲学在创作活动中起作用,这是诗歌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的来源;二是诗歌的构思过程需要抽象思维的介入和冷静的理性思考。
    ③瓦莱里强调诗歌应追求超越个人的无限普遍的价值,而诗歌要表现普遍价值,是不能没有抽象思维和理性思考的帮助的。
    ⑷、评价:瓦莱里的音乐化象征主义诗论一方面比从波德莱尔到马拉美的前期象征主义诗论更为深刻和精细,另一方面也克服了其前辈和同辈诗论中的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从而把象征主义诗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正确答案: 在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之际,毛泽东提出了“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思想和方针。这些外交思想和方针被确定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一边倒”即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
    (2)、“另起炉灶”。
    “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不承认一切旧的外交关系,一扫百余年的屈辱外交,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外交。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强调指出,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大家庭来讲,这个屋子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子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来。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周恩来提出的“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和“团结全世界人民”等外交决策及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评价20世纪初期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

    正确答案: ①20世纪初期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发展和深化了19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论。它们强调意象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和谐一致,并重视诗歌形式和韵律的美,对于探索、发掘诗的表现力,促进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繁荣与成熟起了重要作用。
    ②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坚持理性的指导作用,对流行的非理性主义有所抵制,从而对20世纪前期诗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③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在哲学思想上与表现主义和直觉主义有一定关联,未能超越主观唯心主义的框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④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的代表人物在诗歌创作实践方面也并未始终贯彻其诗论,且其活跃时间较短,这都给两派诗论的发展完善和扩大影响带来了局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理解皎然“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的诗论观点?

    正确答案: 皎然诗论关注到了这意境作品完成之后,便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品格,即超越于表层文字和形象之外的多层的、乃到不尽的审美意味:“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情在言外,旨冥句中。”这些论述,实际上已经提示出了诗歌单的本质特征,即在意、境契合的基础上,具有超出表层文字、形象的审美包容量,能激发读者产生多层次乃至无穷无尽的审美情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叶芝认为象征的玄想符号包含隐喻因素,但在诗歌中被组织到完整的意象体系中了,与隐喻相比,象征不是个别的而是体系化的、整体的,即象征是隐喻的体系。叶芝对象征的内涵作了如下界定:
    ⑴全部形式与精确感情之间的关系就是对应的象征关系。形式与感情之间存在着对应的象征关系,一方面形式通过象征能够唤起响应的感情,另一方面感情也需要寻找对应的形式即通过象征才能得到表现,获得生气灌注。正因为象征主义能凭借形式唤起和表现感情,因而具有打动人的魅力。象征主义就成为了衡量诗歌高低优劣的主要审美标尺,即只有象征主义的诗歌才是感人的好诗,一切好诗都应该是象征主义的。
    ⑵关于象征与隐喻的关系:象征具有隐喻性,隐喻是象征的基础;象征高于隐喻,是隐喻的提升,比隐喻更深刻完美动人,即隐喻还不是象征时就不具备足以动人的深刻性,而当它们成为象征时才具有动人的魅力。
    ⑶象征可以分为感情的象征和理性的象征两大类。所谓感情的象征是指只能够唤起感情的那些象征;所谓理性的象征是指只能够唤起观念或混杂着感情的观念的象征。单纯感情的象征还缺乏丰富性,单纯理性的象征也不生动,其生命是短暂的,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成为包含着感情象征的理性象征才能充分发挥象征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诗歌应该追求的神圣目标,也是一切艺术所应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一方面,叶芝认识到诗歌象征的创造往往有着非理性的神秘的一面,艺术象征体验的创造与获得需要一种似睡似醒、出神入迷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叶芝更强调理性在孕育灵感和象征时的作用,他不但未将哲学、批评的理性同感性直觉的灵感对立起来,反而深刻地揭示了二者间的内在一致性,和理性对灵感的激发、催化、培育作用。理性能够激发灵感、催化象征的观点在20世纪初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泛滥中是十分难能可贵而精辟深刻的。同时,叶芝批评了西蒙斯迷信直觉而贬低理性的主张,认为理论批评是艺术创造的先导和前提。
    ②叶芝对象征主义的美学风格作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⑴抛弃为自然而描写自然的做法,不满足于表现外在世界,而要使诗显露它心中的图画。
    ⑵摆脱外在意志的干扰,努力追求想象力的回复以及认识到只有艺术规律才能驾驭想象力。
    ⑶凭借这种想象力找出那些摇曳不定的引人沉思的有生机的韵律,发现各种形式和充满着神秘的生命力的美。
    ⑷诚挚的诗的形式必须具有无法分析的完美性,必须具有新意层出不穷的微妙之处。
    总之,叶芝对象征主义诗歌美学风格的要求就是用最丰富的想象力、用最完美的形式和韵律,在排除外在世界和日常意志的干扰的前提下,充分表现微妙的内心世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