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钟繇在书法上的贡献及其艺术风格。 ”相关问题
  • 第1题:

    梁武帝认为能与钟繇并驱争先的书法家是谁?


    正确答案: 是萧子云。萧子云(公元四八六——五四八年),字景乔,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人,齐高帝之孙。子云少年时所作文章,已有文采,长大后勤奋学习,才华更盛。在书法上,他自称模仿钟繇、王羲之,稍加变化,实际上学的是当时风靡一时的王献之笔法。有人认为,萧子云草隶为梁朝典范,行篆诸体也不错,飞白更有妙趣,点画飘然飞动。梁武帝萧衍对他的书法十分赏识,说他:“笔力劲峻,心手相应,机巧超过东汉杜操,华美胜过东汉的崔寔,可以与钟繇并驱争先。那时候,萧子云的书名非但响彻中华,而且远扬国外。百济国(在今朝鲜半岛西南部)曾派使者到建邺(今南京)来求书,萧子云当时出任东阳太守,刚好要乘船离建邺去东阳,使者在水边等候,离船三十多步路时,子云派人前去询问,回说:“你的书信之美,已流传海外,今日只求你墨迹。”就这样,萧子云停船三天,写了三十幅纸。使者给萧的酬报,竟达数百万之巨。传世书迹有章草《史孝山出师颂》等。

  • 第2题:

    钟繇、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汉、魏晋是我国书法史上由隶书向真、行、草书过渡,真、行、草书发展成熟的时期。正像汉代由篆而隶一样,魏晋由隶而真、行、草的衍变和真行草书的发展,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魏晋时期,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进入自觉的发展阶段,向着多体汇萃、风格竞美的方向迈进。书法艺术自觉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书论和书法品评的发展,探索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同时,在民间书手如云、书法艺术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书家涌现。例如汉有史游、杜度、崔缓、崔寔、张芝、曹喜、蔡邕、刘德升,三国魏有钟繇、韦诞,吴有皇象,晋有卫瓘、索靖、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书谱》说:“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繇)、张(芝)之绝,晋末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妙。”在众多的书家之中,钟、王可称皎皎者。
    钟、王的艺术实践完成了由隶而真、行、草的过渡。并将真、行、草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和境界,开创了真、行、草书发展的新阶段。他们在书学上的贡献,犹如诗之李白、杜甫,散文之司马迁,画之顾恺之、吴道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河南许昌)人。在魏封定陵侯,加太傅,世称“钟太傅”。他的书艺“师资德升,驰骜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研。”(《书林藻鉴》)世传钟繇学书曾“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又于韦诞处学蔡邕笔法而不可得,韦诞死后,钟繇发其冢而得笔法。学书的勤奋和执着,使他能对前人传统取精用宏,兼善诸体,而于真书有独特的创造性贡献。据南朝羊欣说,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铭石之书指当时石刻碑铭的汉隶八分书,目前钟繇有八分书《群臣上尊号奏碑》传世,碑字结体方整,骨气洞达,波磔分披,俯仰有翩翩之致。章程书应指当时书写篇章法令的“八分楷法”书体,即真书初期的名称。行狎书即行书,钟繇行书未见有作品传世,他的《荐季直表》具有浓重的行书笔意。在当时,他的隶体八分书很有名气,卫恒评为“最妙者也”。然而钟繇在书艺上主要的贡献在真书方面,张怀瓘《书断》说钟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可惜原迹无传,后世丛帖翻
    刻的钟繇真书,屡经唐宋人辗转摹刻,形迹失真,只能约略见其一斑。梁武帝曾以“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来表达钟书特征,鹤、鸿皆有翼,飞翔分张,故“钟书尚翻,真书亦带分势,其用笔尚外拓,故有飞鸟骞腾之姿,所谓钟家隼尾波也。”(胡小石《书艺略论》)钟繇处于由隶而真行草的过渡时期,真书带分势是时代使然,也是钟繇真书的特点。世传钟繇真书如《宣示表》、《力命表》、《墓田内舍帖》等,是王羲之的摹品,有较多的王书笔意,《淳化阁帖》收的《戎路表》虽也是后人所摹,但用笔波挑俯仰,有明显分势,故书家多以此表书法最能代表钟繇真书面貌,“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张怀瓘《书断》)钟繇在推动真书的发展、完备和趋于定型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典型已觉中郎远”,完成真书初期典型形式的创造。
    钟繇创造的真书形式,曾风靡于魏晋,至东晋仍有不少书家如王廙、谢安、庾亮等恪守着钟书风范,一直到王羲之崛起才冲破钟书,“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创造出有别于钟书的王氏新书风,并取代钟书而风行于南朝,至隋唐达到极盛,世称“书圣”。
    王羲之(307——365)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在东晋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出身名门,其父、叔、伯、从兄皆善书,王羲之少年书学父叔,他自叙说:“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书林藻鉴》)叔王廙及卫夫人的书法皆出钟繇法,可见王羲之书学是由钟法起步的。此后北游开阔心胸,又得江山之助,融会中原雄茂古朴之风,“增损古法,裁成今体”(《书断》)。他的今体是在“备精诸体”,善真、行、草、八分、飞白等的基础上自成家数的。
    在当时“江左朝中莫有及者”。张怀瓘说王羲之“得重名者,以真、行故也”,指出王羲之在书法上的主要成就在真、行书方面。王羲之在真、行上的主要贡献,是经篆笔入真、行书,从而改变了钟繇书左右波挑的形貌和放逸的书风,形成王氏圆转凝重的自家形貌和风格。《东观余论》说王羲之的新风格“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梁武帝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来概括王氏书风,胡小石先生释曰:“王出于钟,而易翻为曲,减去分势,其用笔尚内擫,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拓直下’之法。故梁武帝以龙跳虎卧喻之。龙跳之蜿蜒,虎卧之踡曲,皆转而不折,真能状王书之旨。”钟书尚翻而有分势,王书尚曲而有篆意,世传羲之爱鹅,曾为山阴道士书《黄庭经》换取白鹅,归而甚悦。白鹅戏水,婉转自如,鹅胫曲而筋骨内含,与王书一致,可见“黄庭换白鹅”的书林佳话不为无因。
    王羲之书法真迹无存,世传真、行、草书均系后人翻刻、钩填摹本。真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被孙过庭《书谱》称为“真书绝致者”。王氏真书各帖感情各异而风格浑融一致,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情绪和书写方法有机结合,提高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孙过庭认为:“写《乐毅》则情多佛郁”,此帖笔势精妙,被视为王氏真书第一。写“《黄庭经》则怡择虚无”,其书温润遒丽,确有恬淡心境。“书《画赞》则意涉瑰奇”,其书最显晋人潇洒飘逸的风神,用笔遒丽而峻秀,欧阳询摹兰亭序实由此帖得王书笔意。王羲之真书在南朝时已脍炙人口,梁时已刻入碑石。《书后品》评王氏真书“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裙肃穆……可谓书之圣也”,“羲之万字不同”,“头上安点,如高峰坠石;作一横画,如千里阵云;捺一偃波,若风雷震骇;作一竖画,如万岁枯藤;立一倚竿,若虎卧凤阁;自上揭竿,如龙跳天门”。王羲之完善了真书审美意致的创造,将真书的发展推上了今楷的历史阶段,开唐楷之先河。
    王羲之行草书对后世影响犹为广泛深远,草书得自张芝,自谓“犹当雁行”。实则与其父并称“二王”的王献之,在草书上的成就超过乃翁。后汉张芝的一笔书今草,“惟子敬明其深诣”,黄庭坚说:王氏父子草书“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这由他传世的《鸭头丸帖》,可以看出气脉连贯,一气呵成的特点。在笔法上变乃翁内擫为外拓,后世草书多受小王影响。王羲之《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号为万世楷模,其影响在王书中最为深远。王羲之处于行草书普遍发展的历史阶段,目前出土的汉晋竹木简书、帛书等有大量行草书体,其中亦有与王羲之行草书近似的作品,他正是在广泛吸取汉晋民间行草书的字型、结体、笔法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大成以为格式,创造了妍丽流美的自家风貌,把行草书提高到一个新的审美层次。“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这些在《兰亭序》和畅优雅的境界,舒展自如妍美流便的线条,气脉条贯的章法和飘逸的风神中,可以得到印证。

  • 第3题:

    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贡献及其书法的特点。


    正确答案: 贡献:
    ①赵孟頫为我们创立了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临摹的主要书体。
    ②赵孟頫最先把书画合璧,最先在画上题诗,“诗书画”三绝由他开始。
    ③赵孟頫一生勤奋临池,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墨迹。
    ④赵在理论上也是一面大旗。
    特点:赵在前期刻苦学习和继承前人书法遗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将晋韵、唐楷、宋意冶于一炉,推陈出新,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赵体”。赵起了书法史的中介桥梁作用。赵体书风是温润娴雅、秀艳飘逸。他的楷书代表作是《胆巴碑》、《三门记》、《妙严寺碑》。

  • 第4题:

    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 B、钟会
    • C、钟繇
    • D、王献之

    正确答案:D

  • 第5题:

    下列属于中国书法最为辉煌灿烂时期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 B、王羲之
    • C、王献之
    • D、柳公权

    正确答案:A,B,C

  • 第6题:

    王曦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发展中的贡献.


    正确答案: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贴》,草书《初月贴》.精研笔法体势,博采众长.增损古法,载成新意,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始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被后世誉为“书圣”,善行,草,字势雄强多变,为历代学书者所追随.

  • 第7题:

    单选题
    在楷书的定型化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王羲之

    C

    蔡邕

    D

    曹喜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贡献及其书法的特点。

    正确答案: 贡献:
    ①赵孟頫为我们创立了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临摹的主要书体。
    ②赵孟頫最先把书画合璧,最先在画上题诗,“诗书画”三绝由他开始。
    ③赵孟頫一生勤奋临池,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墨迹。
    ④赵在理论上也是一面大旗。
    特点:赵在前期刻苦学习和继承前人书法遗产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将晋韵、唐楷、宋意冶于一炉,推陈出新,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赵体”。赵起了书法史的中介桥梁作用。赵体书风是温润娴雅、秀艳飘逸。他的楷书代表作是《胆巴碑》、《三门记》、《妙严寺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它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回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正确答案: 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绩及其正在书法史上的职位地方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着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正在点画的奇妙改变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味高古,意态茂盛,后代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正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职位地方,他正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究,差别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正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代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钟繇的书法成绩及其正在书法史上的职位地方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着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正在点画的奇妙改变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味高古,意态茂盛,后代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正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职位地方,他正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究,差别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正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代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 第14题:

    在楷书的定型化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书法家是()。

    • A、钟繇
    • B、王羲之
    • C、蔡邕
    • D、曹喜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 第16题:

    简述钟繇在书法上的贡献及其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三国时代颖川长社人。他在书法上的贡献超过了一般的书法家,甚至淹没了他在政治上的名声。钟繇对书法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真书、正书。他以自己的慧眼加书法功力,将隶变楷,从“法”字上改变尚扁尚平的字体,从章法上改变行近字远的布白,从笔法上改变蚕头燕尾的书写方式,把隶书的整齐方正美变为楷书的纵横可象的力度美,韵味更浓更醇。从隶到楷这一书风的转折,艺术的腾飞,表现了魏晋时代美学的新追求是“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钟繇在书法理论上这一名言,成了
    中国书法美学的至理名言。钟繇用自己革新隶书,创造楷书的实践,把一幅幅笔迹界破空间的纸帛,创造成魏晋时代文人追求自然美,追求个性解放、人心留美的楷书范品。传世刻本有《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成了雄视百代的无价之宝。

  • 第17题:

    在中国书法史上()被奉为“书圣”。

    • A、王羲之
    • B、钟繇
    • C、王献之
    • D、张旭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钟繇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 第19题:

    问答题
    钟繇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笔法清劲、古雅质朴、疏瘦圆浑,字形扁阔带有隶意。与王羲之并称“钟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钟繇、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正确答案: 汉、魏晋是我国书法史上由隶书向真、行、草书过渡,真、行、草书发展成熟的时期。正像汉代由篆而隶一样,魏晋由隶而真、行、草的衍变和真行草书的发展,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魏晋时期,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进入自觉的发展阶段,向着多体汇萃、风格竞美的方向迈进。书法艺术自觉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书论和书法品评的发展,探索书法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同时,在民间书手如云、书法艺术普遍发展的基础上,一批有成就有影响的书家涌现。例如汉有史游、杜度、崔缓、崔寔、张芝、曹喜、蔡邕、刘德升,三国魏有钟繇、韦诞,吴有皇象,晋有卫瓘、索靖、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孙过庭《书谱》说:“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繇)、张(芝)之绝,晋末称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之妙。”在众多的书家之中,钟、王可称皎皎者。
    钟、王的艺术实践完成了由隶而真、行、草的过渡。并将真、行、草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和境界,开创了真、行、草书发展的新阶段。他们在书学上的贡献,犹如诗之李白、杜甫,散文之司马迁,画之顾恺之、吴道子,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河南许昌)人。在魏封定陵侯,加太傅,世称“钟太傅”。他的书艺“师资德升,驰骜曹、蔡,仿学而致一体,真楷独得精研。”(《书林藻鉴》)世传钟繇学书曾“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又于韦诞处学蔡邕笔法而不可得,韦诞死后,钟繇发其冢而得笔法。学书的勤奋和执着,使他能对前人传统取精用宏,兼善诸体,而于真书有独特的创造性贡献。据南朝羊欣说,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铭石之书指当时石刻碑铭的汉隶八分书,目前钟繇有八分书《群臣上尊号奏碑》传世,碑字结体方整,骨气洞达,波磔分披,俯仰有翩翩之致。章程书应指当时书写篇章法令的“八分楷法”书体,即真书初期的名称。行狎书即行书,钟繇行书未见有作品传世,他的《荐季直表》具有浓重的行书笔意。在当时,他的隶体八分书很有名气,卫恒评为“最妙者也”。然而钟繇在书艺上主要的贡献在真书方面,张怀瓘《书断》说钟繇“真书绝世,刚柔备焉”,可惜原迹无传,后世丛帖翻
    刻的钟繇真书,屡经唐宋人辗转摹刻,形迹失真,只能约略见其一斑。梁武帝曾以“如云鹤游天,群鸿戏海”来表达钟书特征,鹤、鸿皆有翼,飞翔分张,故“钟书尚翻,真书亦带分势,其用笔尚外拓,故有飞鸟骞腾之姿,所谓钟家隼尾波也。”(胡小石《书艺略论》)钟繇处于由隶而真行草的过渡时期,真书带分势是时代使然,也是钟繇真书的特点。世传钟繇真书如《宣示表》、《力命表》、《墓田内舍帖》等,是王羲之的摹品,有较多的王书笔意,《淳化阁帖》收的《戎路表》虽也是后人所摹,但用笔波挑俯仰,有明显分势,故书家多以此表书法最能代表钟繇真书面貌,“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张怀瓘《书断》)钟繇在推动真书的发展、完备和趋于定型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典型已觉中郎远”,完成真书初期典型形式的创造。
    钟繇创造的真书形式,曾风靡于魏晋,至东晋仍有不少书家如王廙、谢安、庾亮等恪守着钟书风范,一直到王羲之崛起才冲破钟书,“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创造出有别于钟书的王氏新书风,并取代钟书而风行于南朝,至隋唐达到极盛,世称“书圣”。
    王羲之(307——365)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居会稽山阴。在东晋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出身名门,其父、叔、伯、从兄皆善书,王羲之少年书学父叔,他自叙说:“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书林藻鉴》)叔王廙及卫夫人的书法皆出钟繇法,可见王羲之书学是由钟法起步的。此后北游开阔心胸,又得江山之助,融会中原雄茂古朴之风,“增损古法,裁成今体”(《书断》)。他的今体是在“备精诸体”,善真、行、草、八分、飞白等的基础上自成家数的。
    在当时“江左朝中莫有及者”。张怀瓘说王羲之“得重名者,以真、行故也”,指出王羲之在书法上的主要成就在真、行书方面。王羲之在真、行上的主要贡献,是经篆笔入真、行书,从而改变了钟繇书左右波挑的形貌和放逸的书风,形成王氏圆转凝重的自家形貌和风格。《东观余论》说王羲之的新风格“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梁武帝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来概括王氏书风,胡小石先生释曰:“王出于钟,而易翻为曲,减去分势,其用笔尚内擫,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拓直下’之法。故梁武帝以龙跳虎卧喻之。龙跳之蜿蜒,虎卧之踡曲,皆转而不折,真能状王书之旨。”钟书尚翻而有分势,王书尚曲而有篆意,世传羲之爱鹅,曾为山阴道士书《黄庭经》换取白鹅,归而甚悦。白鹅戏水,婉转自如,鹅胫曲而筋骨内含,与王书一致,可见“黄庭换白鹅”的书林佳话不为无因。
    王羲之书法真迹无存,世传真、行、草书均系后人翻刻、钩填摹本。真书《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被孙过庭《书谱》称为“真书绝致者”。王氏真书各帖感情各异而风格浑融一致,创造性地运用不同情绪和书写方法有机结合,提高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孙过庭认为:“写《乐毅》则情多佛郁”,此帖笔势精妙,被视为王氏真书第一。写“《黄庭经》则怡择虚无”,其书温润遒丽,确有恬淡心境。“书《画赞》则意涉瑰奇”,其书最显晋人潇洒飘逸的风神,用笔遒丽而峻秀,欧阳询摹兰亭序实由此帖得王书笔意。王羲之真书在南朝时已脍炙人口,梁时已刻入碑石。《书后品》评王氏真书“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岩廊宏敞,簪裙肃穆……可谓书之圣也”,“羲之万字不同”,“头上安点,如高峰坠石;作一横画,如千里阵云;捺一偃波,若风雷震骇;作一竖画,如万岁枯藤;立一倚竿,若虎卧凤阁;自上揭竿,如龙跳天门”。王羲之完善了真书审美意致的创造,将真书的发展推上了今楷的历史阶段,开唐楷之先河。
    王羲之行草书对后世影响犹为广泛深远,草书得自张芝,自谓“犹当雁行”。实则与其父并称“二王”的王献之,在草书上的成就超过乃翁。后汉张芝的一笔书今草,“惟子敬明其深诣”,黄庭坚说:王氏父子草书“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这由他传世的《鸭头丸帖》,可以看出气脉连贯,一气呵成的特点。在笔法上变乃翁内擫为外拓,后世草书多受小王影响。王羲之《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号为万世楷模,其影响在王书中最为深远。王羲之处于行草书普遍发展的历史阶段,目前出土的汉晋竹木简书、帛书等有大量行草书体,其中亦有与王羲之行草书近似的作品,他正是在广泛吸取汉晋民间行草书的字型、结体、笔法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大成以为格式,创造了妍丽流美的自家风貌,把行草书提高到一个新的审美层次。“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这些在《兰亭序》和畅优雅的境界,舒展自如妍美流便的线条,气脉条贯的章法和飘逸的风神中,可以得到印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的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钟会

    C

    钟繇

    D

    王献之


    正确答案: C
    解析: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做过州主簿、秘书郎、秘书丞、长史等官职,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成为简文帝驸马后,又升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故人称“大令”。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 第22题:

    填空题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他与____并称“二王”,与钟繇并称为“钟王”。

    正确答案: 王献之
    解析: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并称“二王”,与钟繇并称“钟王”。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钟繇在书法上的贡献及其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三国时代颖川长社人。他在书法上的贡献超过了一般的书法家,甚至淹没了他在政治上的名声。钟繇对书法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真书、正书。他以自己的慧眼加书法功力,将隶变楷,从“法”字上改变尚扁尚平的字体,从章法上改变行近字远的布白,从笔法上改变蚕头燕尾的书写方式,把隶书的整齐方正美变为楷书的纵横可象的力度美,韵味更浓更醇。从隶到楷这一书风的转折,艺术的腾飞,表现了魏晋时代美学的新追求是“情驰神纵,超逸优游”。“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钟繇在书法理论上这一名言,成了
    中国书法美学的至理名言。钟繇用自己革新隶书,创造楷书的实践,把一幅幅笔迹界破空间的纸帛,创造成魏晋时代文人追求自然美,追求个性解放、人心留美的楷书范品。传世刻本有《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成了雄视百代的无价之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

    正确答案: 钟繇,字元常,书法师从刘德升,又学习曹喜、蔡邕而出新体——楷书。《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