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1.赫尔巴特认定儿童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
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前会破坏教育教学,未来则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更多“简述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观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答案:
    解析:
    (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已经形成,是近代以来最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将教育学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并提出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2)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学的两大基础,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其中,心理学成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学重大的进步。另外,统觉论的提出,对学生兴趣和经验的重视,对未来教育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石。(3)赫尔巴特的目的论提出“可能的目的”是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这个目的是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潜力得到和谐发展。“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即道德。他对道德极为重视,并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德育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的理论基础,虽然这一说法也有弊端,但是其理论价值不可低估。赫尔巴特提到的很多德育方法都是有效的。(4)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强调儿童的兴趣、经验、统觉和儿童的发展都影响到课程的编制。这一思想至今仍指导世界各国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务必重视与儿童的经验、兴趣相吻合,也要求课程中包含统觉的成分,体现儿童的发展过程。赫尔巴特为课程编制做出了卓越贡献。(5)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和四步阶段论都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至今,各国在教学中依然沿用形式阶段论,虽然这种教学理论较为机械,但是形式阶段论却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使教师容易教学。他的教学理论容易保证教育质量,依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合理性。尽管赫尔巴特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今天看来并非完全科学,但比起其先辈们的理论,无疑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大大向前发展了。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其教育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确立时期教育理论发展的水平。19世纪70年代以后,赫尔巴特和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思想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改革起支配作用。

  • 第2题:

    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1)观念心理学。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的。
    (2)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连接观念体系与“善的意志”的纽带。
    (3)教学的“形式阶段”: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即明了(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合(新观念与旧观念结合起来)、系统(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方法(作业)。
    他的弟子戚勒把四段进行修改,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4)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过程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 第3题:

    赫尔巴特提倡用监督、威胁、权威、爱等方法来管理儿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提倡儿童中心主义教育观点的是()

    • A、杜威
    • B、赫尔巴特
    • C、洛克
    • D、华生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最早提出“儿童管理”的概念的是()

    • A、布鲁纳
    • B、赫尔巴特
    • C、孔子
    • D、陶行知

    正确答案:B

  • 第6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 第7题:

    下列教育家中持“儿童中心论”观点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 B、赫尔巴特
    • C、卢梭
    • D、杜威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赫尔巴特关于4~8岁儿童的教育观点。

    正确答案: (1)管理:要继续加强管理;
    (2)自由:给予儿童尽可能多的自由;
    (3)习惯:要防止坏习惯;
    (4)仁慈:可通过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着手外,还可通过“宽严相辅”的方式进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最早提出“儿童管理”的概念的是()
    A

    布鲁纳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陶行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教育家中持“儿童中心论”观点的教育家是()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杜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赫尔巴特提倡用监督、威胁、权威、爱等方法来管理儿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以儿童为中心”观点著称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卢梭


    答案:A
    解析:
    杜威是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育要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提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以及“以儿童为中心”等观点。

  • 第14题:

    赫尔巴特关于4~8岁儿童的教育观点。


    正确答案: (1)管理:要继续加强管理;
    (2)自由:给予儿童尽可能多的自由;
    (3)习惯:要防止坏习惯;
    (4)仁慈:可通过培养合理的生活习惯着手外,还可通过“宽严相辅”的方式进行。

  • 第15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观点。


    正确答案: (1)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是伦理学和心理学(2)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3)教育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教育性教学原则:(5)强调课堂、教材、教师的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

  • 第16题:

    简述赫尔巴特对统觉作用及其规律的观点。


    正确答案:赫尔巴特认为,知觉意味着仅仅进入意识界;这样的新的知觉可以被吸收,也可以不被吸收。一个人已有的观念对新产生的知觉起作用而吸收它,使它变得明白,这即是统觉作用。
    与新知觉有关并吸收它的原有观念集团,即是赫尔巴特所称的统觉团。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够吸收新知觉,越能够使新知觉清晰明白,易于被理解,这就是统觉作用的规律。

  • 第17题:

    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正确答案: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依据赫尔巴特的看法,管理是造成学生遵守秩序的精神,
    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是通过提供观念塑造儿童的心灵,培养道德观念。而训练则直接在儿童情感上发生作用,使道德愿望变为行动,道德力量更加持久、顽强和坚定。实施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具体有: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2)赞许和谴责。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产生快乐的情感。赫尔巴特认为,这是“训练的优美艺术”,应多加运用。相反,当儿童不听训话时,则要进行谴责。
    (3)良好的健康状况,能使训练产生充分的效果,而在“健康不良的情形下,就不能有什么训练”。此外,教师的人格对训练也具有重大意义。赫尔巴特要求教师在实施训练时,要态度冷静,谆谆善诱,气氛愉快,从而影响学生形成善良的性格。

  • 第18题:

    分析和评价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正确答案:1.是赫尔巴特教育过程三阶段之一。
    2.教育过程中,管理应先行。儿童管理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3.目的:克服儿童“天生的野性”,为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创造良好外部秩序。使儿童养成服从秩序的习惯。管理师实现教育总目的的强有力手段。
    4.提出了一整套管理方法:课业、威胁、监督、惩罚。
    5.重视管理在教育中地位,有积极意义。建立严明规章制度,安排丰富紧凑儿童生活,注意教育者对儿童的爱等,有一定合理因素。
    6.但是,他对儿童的管理立足于维持社会现存秩序,是保守的。把管理和道德机械分开,是错误的。把儿童仅仅看成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没有看到儿童主动性,是片面的。体罚,是落后和反科学的。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赫尔巴特对儿童管理的观点?

    正确答案: 1.赫尔巴特认定儿童生来有“盲目冲动的种子”和“处处驱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
    2.儿童的管理要放在学校整个教育过程最前面,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
    3.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约束其烈性,任何功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顺利进行,当前会破坏教育教学,未来则会造成“反社会的方向”因此,儿童管理是维持学校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填空题
    赫尔巴特提出的儿童管理方法之一是()。

    正确答案: 惩罚性的威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提倡儿童中心主义教育观点的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

    华生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杜威将赫尔巴特的教育学观点归纳为()。
    A

    教师中心

    B

    儿童中心

    C

    书本中心

    D

    经验中心

    E

    课堂中心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正确答案: 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依据赫尔巴特的看法,管理是造成学生遵守秩序的精神,
    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是通过提供观念塑造儿童的心灵,培养道德观念。而训练则直接在儿童情感上发生作用,使道德愿望变为行动,道德力量更加持久、顽强和坚定。实施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具体有: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2)赞许和谴责。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产生快乐的情感。赫尔巴特认为,这是“训练的优美艺术”,应多加运用。相反,当儿童不听训话时,则要进行谴责。
    (3)良好的健康状况,能使训练产生充分的效果,而在“健康不良的情形下,就不能有什么训练”。此外,教师的人格对训练也具有重大意义。赫尔巴特要求教师在实施训练时,要态度冷静,谆谆善诱,气氛愉快,从而影响学生形成善良的性格。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