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华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题目

简述华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华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中国当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只需从宏观层次来把握。


    正确答案:(1)发展不平衡,有些公司培育了卓越的企业文化,有些公司却津津乐道于非文明竞争和野蛮竞争;
    (2)崇尚辩证结合方法,如文化建设和文明建设结合、公司内外结合、国内外结合和软硬结合;
    (3)以邓小平理论为价值导向,由于国家体制和价值导向的宏观影响,邓小平理论成为了中国企业价值观念体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4)向上、向好,从雷同化向个性化发展,从抽象化向具体化发展,从形式化向实效化发展。

  • 第2题:

    简述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①一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一定的文化景观,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文化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②文化景观能反映出一定的自然环境特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③文化景观的建设应与自然发展的规律相一致。

  • 第3题:

    简述旧石器的制作技术。


    正确答案: (1)选择原料;
    (2)打击石片;
    (3)加工休整。

  • 第4题:

    简述华中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


    正确答案: 本区位于黄河、珠江两流域之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北至秦岭——淮河一线,南达南岭——武夷山地区,西起巫山和雪峰山,东抵东海,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全区绝大部分属亚热带,在东南亚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配较均匀。气温的主要特色是东温夏热,7月份平均气温28~30度,东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均在0度以上,无结冰期。区内降水量由北向南增多,淮河流域为800毫米,江南丘陵为1500毫米,降水年内分配是我国大陆最均匀的地方,降水量高于蒸发量,全年温度较大,属温润地区。

  • 第5题: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正确答案: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 第6题:

    简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1)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其见证。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 第7题:

    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概述。


    正确答案: 大约距今20万年至15万年,人类已由晚期猿人发展至早期智人阶段。旧石器时代早期进入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社会形态由血缘婚发展至氏族外婚制的早期阶段。早期智人由晚期直立猿人演化而来,其体制结构有所进步,与现代人多有接近,但仍保留某些原始性。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时出现的石器工艺修理台面的技术在中期已广泛运用,石器的类型增多,功能进一步分化。这一阶段已经出现有意的埋葬。

  • 第8题:

    简述旧石器时代文化区系类型。


    正确答案:根据人类进化的阶段性变化和文化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以及二者具有的相对应性和同步协调性,一般将石器时代文化分为:
    早期(石器制造比较原始,类型比较少);中期(修理石核技术(包括台面技术等)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了比较精致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晚期(文化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工具的制造更加多样化和专门化)。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区系类型:
    分为南方(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砾石石器——砍砸器系统,根据适应森林环境而产生和发展的,反映的是森林环境下的采集与狩猎经济);北方(根据自然地理因素形成的削刮器系统,主要是适应草原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反映的是草原环境的采集与狩猎经济)。两大系统在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中国旧石器文化的主体和基本格局,从而表现出环境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密切关系和不同自然环境差异造成的文化特色。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文化生产力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文化生产力具有意识形态的精神性特征和非意识相态的物质性特征。
    一方面文化生产力具有其精神生产的独特性,它是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关系等精神层次的文明发展的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特征。
    另一方面文化生产力除了具有明显的精神性特征,还具有非意识相态的物质性特征。以文化实物产品为例,文化实物产品的生产同其它实物产品的生产一样,也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特征,即由实践主题通过劳动,将一定材料加工改造成新的存在物,因此文化生产的过程也表现为一个物化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法律文化具有物质依附性;
    (2)法律文化具有政治功能;
    (3)法律文化具有普遍适用性;
    (4)法律文化具有实践性、实用性;
    (5)法律文化具有历史连续性;
    (6)法律文化具有民族性;
    (7)法律文化具有互融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相当广泛,其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年代衔接,历史脉络清晰,形成了绵延不断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湘西旧石器遗址属于什么旧石器文化?


    正确答案:属于“潕水文化类群”的旧石器文化。

  • 第14题:

    简述地理环境中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含义。


    正确答案: 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环境是由地表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成的地理环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
    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地理环境部分,及社会上人们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 第15题:

    简述自然环境对古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自然环境对史前时期人类生活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是旧石器时代,不论采集,还是渔猎均取决于生态环境。新石器时代,北方沙漠草原地区,细石器比较发达。细石器多嵌于骨、木柄上,为复合工具,用于渔猎较多。南方则磨制石器和制陶业发达,因为农业为主,食物以粮食为主所致。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态失衡,也会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原地区陶寺文化盛极一时,但因过度砍伐林木,植被破坏,水源枯竭,致使陶寺文化之后,当地长时间荒芜。闻明的新疆尼雅遗址,汉代极盛。以后因人类生产活动频繁生态严重破坏,逐渐为沙漠所侵蚀。

  • 第16题:

    简述华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本区位于中国最南部的南岭和武夷山以南,包括两广、海南、福建和台湾五省区,本区大部分在北纬28度以南,北回归线通过广东、广西、台湾的中南部。由于纬度低,是本地区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色。本区特点是夏长冬暖,1有气温多在10度以上,是全国冬季最温暖的地区,7月份气温一般在27~29度之间,地区差异不大。年降水量一般在1400~2000毫米之间,不少地方超过2000毫米,是全国雨量最丰沛的区域。

  • 第17题: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正确答案: 中国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目前发现的早期的文化遗址为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距今约180万年)、陕西蓝田猿人遗址(距今约80-65万年)和北京猿人遗址(距今约57.8万年);中期比较重要的遗址是陕西襄汾的丁村人、高阳的许家窑人和陕西大荔的大荔人,都距今约20万年;晚期遗址的主要代表是北京的山顶洞人(距今约2-1万年)和山西朔县的峙峪人(距今约3-2.7万年)。

  • 第18题:

    简述自然环境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地带性(自然区划重要依据)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 第19题:

    简述西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


    正确答案: 1.自然地理环境。本区东以六盘山、贺兰山为界,包括甘肃省、青海省、新疆和内蒙西部。本区地处内陆地势较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具有气温低、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风力强等特点。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较为干冷。天山南北和鄂尔多斯高原以西、河西走廊等地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绝大部分地方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南疆广大地区在50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在10毫米以下,降水量往往不足蒸发量的1%,是全国最干旱的地方。
    2.旧石器时代遗存:青藏高严和新疆发现的旧石器多来自地表,它们的年代尚需进一步证实。从已知的材料看,在制作技术积类型方面,均同华北地区的较为接近,特别是细石器遗存,同华北地区细石器属同一工艺传统,从而表明两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 第20题: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


    正确答案:(一)大荔人化石是1978年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的。大荔人化石为一近30岁的男性头骨。出土500多件石制品,以石片石器为主,刮削器居多,有直刃、凹刃、凸刃几种,其次是尖状器,还有雕刻器和石锥。
    (二)许家窑人化石始于1973年发现,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人化石近20件,为顶骨等,属10多个个体。出土石制品1、4万余件。石器以刮削器居多,还有尖状器、雕刻器、石砧、砍砸器等,石球很多,说明狩猎发达。
    (三)丁村人化石1953年于山西襄汾县发现,以后又多次进行大规模的发掘。以丁村为中心的汾河两岸发现旧石器地点11处。发现的人化石有幼儿顶骨和少年的牙齿。石器分石片石器和石核石器两种。石片石器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石核石器有砍砸器、手斧、石球等。三棱大尖状器是丁村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器物。丁村遗址出土28种哺乳动物化石,大部分为生活在森林中的种类,还有许多鱼类化石,说明当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汾河水量很大。丁村附近旧石器中期地点密集,这时人类已排除近亲婚配,而实行族外婚,体质大有进步,男女分工比较稳定。
    (四)长阳人化石是1956年在湖北长阳县下钟家湾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为下颌骨和牙齿。
    (五)马坝人化石是1958年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发现的,为一中年男性的头骨。
    (六)桐梓人化石1972年发现于贵州桐梓县岩灰洞。人类化石为老年个体的牙齿,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状器。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 ①一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一定的文化景观,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文化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②文化景观能反映出一定的自然环境特点,但有一定的局限性;
    ③文化景观的建设应与自然发展的规律相一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
    (1)源远流长:汉字和史书典籍是其见证。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注意区分文字与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博大精深: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1、主体市民化。2、应用科技化。3、消费娱乐化。4、普及流行化。5、运行市场化。6、运作产业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正确答案: 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