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二病分为有形之病和无形之病,有形之病既画面上的安排布置失宜,或形象不准,或时节不当,或结构欠妥,这类毛病是可以发现,可以改涂的。之余无形之病,关涉到气韵凋丧,寄予物象而又无形,当然是无法涂改的。


更多“荆浩“二病”说 ”相关问题
  • 第1题:

    荆浩山水画论”六要”


    正确答案: 一是气;二是韵;三是思;四是景;五是笔;六是墨。

  • 第2题:

    荆浩山水画特点()。


    正确答案:画北方崇山峻岭,发展唐代水墨技法,全景式构图

  • 第3题:

    简述荆浩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的特点?


    正确答案:主要表现北方石质山岳山势险峻;画上多有长树古树巨石飞泉;画法以顿挫的线条勾出山石凹凸再加点皴,山石外廊线条较为明显;画风雄伟刚健给人以崇高的壮美。

  • 第4题:

    试比较研究荆浩和沈周画庐山的不同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庐山的自然景色。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为了便于吸纳万象,写成“全景山水”,作者采用立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画面下端细绘出山麓景致,树木、屋舍、河流、石径、撑船的舟子、赶驴的行人,一一摄入笔端,准确表现出来。再往上是山间峰峦、瀑布、亭屋、桥梁、林木,山光岚气,隐约浮动,山峰越上越高。越高越形峭拔,在群峦众岭的映衬环拥下,最高峰挺然直出,上摩穹苍。此图集中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法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在画面的营造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峻峭耸立的巍巍峰峦与开阔平旷的山野幽谷自然出现在图中,毫无抵牾不合之处;而古松巨石与层叠的峰峦相映相发,更是将全画幽深缥缈的境界清楚准确地烘染出来。
    沈周《庐山高》此作品堪称沈周经典之作,也是他转型时期的代表作,沈周和当时另一位画家唐寅,虽然都是以庐山作为审美载体,却表现出不同的意味。沈周把庐山的崇高来比喻老师的学问与道德;同时庐山上有著名的五老峰,沈周就借万古长青的五老峰来庆祝老师的寿诞。所以他选《庐山高》这个画题是含有特殊意义的。因取庐山的崇高博大赞誉其师,故所画崇山峻岭,层层高叠,近似王蒙的笔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长松巨木,起伏轩昂,雄伟瑰丽。近处一人迎飞瀑远眺,比例虽小,却起着点题的作用。由于作者极善于虚、实和黑、白的均衡处理,故画面虽饱满却不觉得挤迫窒息。画面上水的空灵、云的浮动,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飞瀑,使密实的构图里有了生动的气韵。整幅画笔墨显得坚实浑厚,景物郁茂,气势宏大,虽笔法师王蒙,但更显清新空灵。融“崇高”的人格理想与壮丽的大自然为一体,也揭示了画家的胸襟。

  • 第5题:

    荆浩的山水画代表作有()。


    正确答案:匡庐图

  • 第6题:

    填空题
    荆浩山水画理论作品是()。

    正确答案: 笔法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荆浩“二病”说

    正确答案: 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二病分为有形之病和无形之病,有形之病既画面上的安排布置失宜,或形象不准,或时节不当,或结构欠妥,这类毛病是可以发现,可以改涂的。之余无形之病,关涉到气韵凋丧,寄予物象而又无形,当然是无法涂改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荆浩山水画理论作品是()。


    正确答案:笔法记

  • 第9题: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


    正确答案:《笔法记》

  • 第10题:

    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名作有《()》,关仝名作有《()》。


    正确答案:匡庐图;关山行旅图

  • 第11题:

    荆浩的山水画论著作是()。


    正确答案:《笔法记》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荆浩的“六要”与“二病”《笔法记》在山水画论中用笔

    正确答案: 《笔法记》是重要的山水画论著作,深入细致且系统,其中“六要”是专门为山水画创作制作的六条标准,是“六法”的继承和发展。
    六要:一曰气、二曰韵、思、景、笔、墨
    用笔四势:筋肉骨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单选题
    五代时期山水画南方风格的代表人物是()。
    A

    荆浩、关仝

    B

    董源、巨然

    C

    荆浩、巨然

    D

    董源、关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