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从远古到春秋);
二、临证经验积累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元时期);
四、体系成熟与创新时期.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更多“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相关问题
  • 第1题:

    团体发展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团体发展过程大致经由定向阶段、冲突阶段、整合阶段、成效阶段和巩固阶段。
    (2)定向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协助成员探索团体,了解团体的目标、过程,确定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
    (3)冲突阶段:随着团体的进展,以及为了达到团体目标,团体成员之间就需要将内心的“真我”展示出来,这不仅将会引起自我内心的冲突,而且还会引发成员之间真正意义的互动,各种“真我”的冲击。
    (4)凝聚整合阶段:团体经过冲突阶段之后,出现了凝聚现象。团体的凝聚对于目标达到阶段有决定性的影响。
    (5)成效阶段:关键是将团体的凝聚,通过成员的行为,转化为团体进展的效能。
    (6)巩固结束阶段:结束时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成员整理学习成果,进行学习迁移,以适应外界工作、学习与生活。

  • 第2题:

    世博会百余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正确答案: 世博会百余年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期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
    回顾世博会的历史,就像在回顾20世纪全球文明发展史。自从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后,西方国家受到启发,争先恐后地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成果。美国、法国频频举办世博会,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博会的举办,对艺术和设计、国际贸易、旅游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时可算初期阶段。
    到了20世纪前半叶,两次世界大战的负面影响导致世博会举办机会大大减少,各国虽尽力举办了一些小型专业博览会,但是管理组织缺乏统一规章。为了更有条理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世博会,法国在1928年主动牵头组织部分国家代表齐聚巴黎,讨论通过了《国际展览公约》,还决定成立国际展览局,作为世界博览会的正式管理机构,担负起批准申办及协调各国举办世博会的职能。此后,世博会的管理日益成熟。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国际展览公约》几经修改,日趋完善,世博会比以前规范了许多,综合效益日渐突出,规模和影响也不断扩大。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中国民众将更理解全球科技文明联动发展的意义。

  • 第3题:

    计算机的功能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发展趋势是什么?


    正确答案: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C诞生,从此以后,计算机经历了五代变革,组成计算机的元件由电子管、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速度已由最初每秒几千次到目前的每秒几千万亿次,计算机发展呈现出体积和价格越来越低,速度和可靠性越来越高的特点。   从功能或应用上讲,计算机从最初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多用于军事、科研、工程设计、天气预报等),到后来用于自动化控制中的实时控制,再到后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机型向两极化发展(大型机更大,发展成巨型机,小型机更小,发展为微型机);
    二是高速化(由中国国防大学研制的,技术升级优化后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性能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性能每秒2507万亿次的优异表现,双双刷新了当前世界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纪录);
    三是网络化;
    四是多媒体化;
    五是软件的作用更加突出。

  • 第4题: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正确答案: (1)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汉人模拟屈原所写的作品,称之为“骚体赋”,但内容上转为抒发个人的怀才不遇之情,如贾谊《吊屈原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以及司马迁、班固等人之作。
    (2)西汉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共约200多年时间,是汉赋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时期汉大赋的体制发展成熟。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上林》、扬雄《甘泉》《羽猎》、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3)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转为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的放心求志的“抒情小赋”,如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

  • 第5题:

    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①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则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大的阶段:一是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二是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三是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它又可以划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
    ②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大发展阶段:一是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二是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三是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 第6题:

    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 第7题:

    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正确答案: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从远古到春秋);
    二、临证经验积累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元时期);
    四、体系成熟与创新时期.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 第8题:

    我国饭店业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古代饭店时期(19世纪末以前):
    ①官办住宿设施:驿站、迎宾馆;
    ②古代民间饭店
    (2)近代饭店时期(19世纪末至1949年):
    ①传统旅店;
    ②西式饭店;
    ③中西式饭店
    (3)行政事业单位时期(1949年—1978年):这个时期,中国饭店业只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饭店是外事工作的附属单位,饭店大部分是事业型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在服务上业只能提供简单的食宿,功能单一,设施陈旧;财政上实行统支统收,实报实销,经营上没有指标,也没有计划,饭店既没有压力也缺乏活力。
    (4)现代旅游饭店时期(1978年—现在)
    ①1979年—1983年,由事业单位招待型管理向企业单位经营型管理转变;
    ②1984年—1988年,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标志着中国的饭店业迈向现代化;
    ③1988年—1994年,推行星级评定制,进入国际现代化管理新阶段,标志着饭店业走向成熟;
    ④1994年—现在,国家旅游局审批公布了国内16家饭店管理公司,标志着饭店走向专业化、集团化(全球化潮流);
    ⑤今后的发展的方向:管理的法制化趋势,这是饭店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前沿学科,它是由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第一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末)神经元网络时代
    第二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中)通用方法时代
    第三阶段(60年代中~80年代初)知识工程时代
    第四阶段(80年代中~90年代初)新的神经元网络时代
    第五阶段(90年代初~现在)海量信息处理与网络时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汉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汉语经历了五个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无文字记录的“史前时期”,这个时期的语言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来分析,不够发达,不够丰富。
    第二个阶段,有文字记录的上古时期,先秦时代。由于书面语言的出现,语言出现整合、规范的可能,如诗歌的由经书面语言的传诵过程,就是一个规范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中古时期,两汉到隋唐时代,社会生活相当发达,交流交际的频繁化,尤其是书面语言即文字的应用十分广泛,字书(字典)、辞书(词典)对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文化影响,尤其是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使得汉语的发展、整合十分迅速。
    第四个阶段,晚唐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时由于文学作品的影响,尤其是与口语结合十分紧密的白话文小说的出现和普及,这时期的汉语的书面语言的发展十分的繁荣,因此,书面语言的模范作用,对语言的规范、整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个阶段,“五四运动”至今,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成熟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经历了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美学思想的产生和美学学科的形成这样三个历史阶段。
    1)审美意识的形成。人类审美意识的诞生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知道,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在类人猿的进化中,用自己解放了的双手,对石块加以砍削凿磨,制成了第一把石刀,这就意味着人的诞生和人类社会的开始。当初,人类加工石刀,是为了好用,这是一种实用意识。后来,当他们觉得这种或方或圆或对称的几何形状不仅好用,而且好看,于是产生了惊奇感、喜悦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再后来,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审美意识也得到发展,人们不但美化工具、美化生活用具,甚至进一步出现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作品。总之,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过程,它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当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把自己与自然区别开来,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物体,并在自己的创造物中看到了自身,从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这样,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就形成了。
    2)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随着审美活动的发展,使审美意识更趋深刻和细致,为美学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不过审美意识还不是美学思想,审美意识只是对审美现象的一种感性直观,而美学思想则是对审美现象的内在本质所进行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必须具备两大特点:a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必须具有语言文字的形成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B美学思想必须具有理论的形态,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很显然,美学思想的形成还是文明时代的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在许多理论典籍中都记载着思想家对审美问题的自觉思考。如伍举的无害为美说,孔子的尽善尽美说,庄子的虚静说等等。在西方的古希腊时代也是如此。自此以后,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美学思想显得非常丰富、深刻。
    3)美学学科的建立。美学思想毕竟还是一种零散的观点,缺乏严密的系统性,还不能算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学科的建立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要有代表性的美学专著,b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出版了,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美学专著,书中也明确提出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这一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诞生了。后经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努力,又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兴起,使美学又出现了新的局面。现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越发显露出其勃勃生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

    正确答案: 一、学术体系形成时期(从远古到春秋);
    二、临证经验积累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
    三、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宋元时期);
    四、体系成熟与创新时期.
    五、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CIS在我国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是我国企业以模仿为主导入CIS的阶段
    (2)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CIS在我国的调整阶段
    (3)以新世纪初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我国企业开始其国际化发展战略为开端和标志,CIS在我国逐步进入成熟发展化的阶段。

  • 第14题:

    生产管理与企业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传统管理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当时生产和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个人经验办事。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
    现代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
    表现为: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分权制;组织结构上实行柔性动态和虚拟组织;在管理手段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等。
    生产管理和企业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生产管理能够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上的保证。而企业发展的实践活动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管理理论的更新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

  • 第15题:

    什么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前沿学科,它是由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发展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
    第一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末)神经元网络时代
    第二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中)通用方法时代
    第三阶段(60年代中~80年代初)知识工程时代
    第四阶段(80年代中~90年代初)新的神经元网络时代
    第五阶段(90年代初~现在)海量信息处理与网络时代

  • 第16题:

    物流科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 (1)以P.D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
    (2)以logistics命名物流科学的时代;
    (3)供应链管理时代。

  • 第17题:

    说明人机界面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人机界面设计?


    正确答案:1.命令语言用户界面2.图形用户界面3.多媒体用户界面4.多通道用户界面5.虚拟实现界面6.自适应人机界面

  • 第18题:

    移情能力的发展经历了哪些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普遍移情,出现于出生后第一年。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移情,在2岁左右出现。
    第三阶段,理解他人情感而产生的移情,约在2-3岁产生。
    第四阶段,理解他人生活状况而产生的移情,是个体进入童年期后期才逐渐成熟的。

  • 第19题:

    金融范畴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现代金融涵盖了哪些领域?


    正确答案: (1)金融范畴的形成源于货币和信用的发展。
    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流通中的货币形态其大轮廓是:最初的实物形态;尔后的金属铸币形态;再后的信用货币形态。信用的产生是与财富非所有权转移的调剂需要相联系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作为财富凝结的货币在借贷中日益占据了重要地位。信用的发展,对于货币的流通确实起过强大的作用,但总的看来,货币与信用仍然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西欧产生了现代银行。银行家签发允诺随时兑付金银铸币的银行券。银行券流通的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地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同时,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了既不用铸币也不用银行券的转账结算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流通的存款货币。一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贵金属铸币全部退出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则先后实施了彻底不兑现的银行券流通制度。这时,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则变成了同一的过程。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时时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
    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范畴;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则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这个新范畴就是金融。
    (2)伴随着货币与信用相互渗透并逐步形成一个新的金融范畴的过程,金融范畴也同时向投资和保险等领域覆盖。
    投资(investment),其古典形式,是个人出资或合伙集资经营农工商业,将本求利。而伴随着金融范畴的形成过程,投资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以股票交易为特征的资本的市场。
    保险(insurance),包括财产保险(property insurance)和人身保险(1ife and health insurance),其存在的根据是危险、是风险、是生命周期均独立于货币、信用之外。但早期的保险业务,往往是与贷款业务同处在一个金融机构之中——保险的集中货币资金与货币资金的贷放直接结合。很快,保险集中的货币资金虽然主要不再用以直接贷放,但却主要投放于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上,保险资金所占的份额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单之类的保险合约也成为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至于其中的人寿保险,从其产生伊始,就是保险与个人储蓄的结合,一直到今天。而在后来发展的相互人寿保险(mutual life insurance)的形式中,保险又与投资结合起来。所以,从不同角度,保险均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因素。
    此外,信托(trust)与租赁(leasing)等等,或几乎完全与金融活动结合,或大部与金融活动结合,成为金融所覆盖的领域。
    综上所述,金融涵盖的范围有: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 第20题:

    问答题
    按照农业生产性质和状况划分,农业生产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

    正确答案: 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说明人机界面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人机界面设计?

    正确答案: 1.命令语言用户界面2.图形用户界面3.多媒体用户界面4.多通道用户界面5.虚拟实现界面6.自适应人机界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生产管理与企业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正确答案: 传统管理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当时生产和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个人经验办事。
    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
    现代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
    表现为: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分权制;组织结构上实行柔性动态和虚拟组织;在管理手段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等。
    生产管理和企业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生产管理能够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上的保证。而企业发展的实践活动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管理理论的更新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我国饭店业发展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 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古代饭店时期(19世纪末以前):①官办住宿设施:驿站、迎宾馆;②古代民间饭店(2)近代饭店时期(19世纪末至1949年):①传统旅店;②西式饭店;③中西式饭店(3)行政事业单位时期(1949年—1978年):这个时期,中国饭店业只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饭店是外事工作的附属单位,饭店大部分是事业型单位,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在服务上业只能提供简单的食宿,功能单一,设施陈旧;财政上实行统支统收,实报实销,经营上没有指标,也没有计划,饭店既没有压力也缺乏活力。(4)现代旅游饭店时期(1978年—现在)①1979年—1983年,由事业单位招待型管理向企业单位经营型管理转变;②1984年—1988年,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标志着中国的饭店业迈向现代化;③1988年—1994年,推行星级评定制,进入国际现代化管理新阶段,标志着饭店业走向成熟;④1994年—现在,国家旅游局审批公布了国内16家饭店管理公司,标志着饭店走向专业化、集团化(全球化潮流);⑤今后的发展的方向:管理的法制化趋势,这是饭店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金融范畴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现代金融涵盖了哪些领域?

    正确答案: (1)金融范畴的形成源于货币和信用的发展。
    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前,货币范畴的发展同信用范畴的发展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流通中的货币形态其大轮廓是:最初的实物形态;尔后的金属铸币形态;再后的信用货币形态。信用的产生是与财富非所有权转移的调剂需要相联系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并存。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作为财富凝结的货币在借贷中日益占据了重要地位。信用的发展,对于货币的流通确实起过强大的作用,但总的看来,货币与信用仍然保持着相互独立的状态。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西欧产生了现代银行。银行家签发允诺随时兑付金银铸币的银行券。银行券流通的规模迅速扩大,越来越多地代替铸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同时,在银行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形成了既不用铸币也不用银行券的转账结算体系和在这个体系中流通的存款货币。一战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贵金属铸币全部退出流通。到20世纪30年代,则先后实施了彻底不兑现的银行券流通制度。这时,货币的流通与信用的活动,则变成了同一的过程。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信用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时时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微观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
    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多方面联系却终归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范畴;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则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范畴长期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这个新范畴就是金融。
    (2)伴随着货币与信用相互渗透并逐步形成一个新的金融范畴的过程,金融范畴也同时向投资和保险等领域覆盖。
    投资(investment),其古典形式,是个人出资或合伙集资经营农工商业,将本求利。而伴随着金融范畴的形成过程,投资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以股票交易为特征的资本的市场。
    保险(insurance),包括财产保险(property insurance)和人身保险(1ife and health insurance),其存在的根据是危险、是风险、是生命周期均独立于货币、信用之外。但早期的保险业务,往往是与贷款业务同处在一个金融机构之中——保险的集中货币资金与货币资金的贷放直接结合。很快,保险集中的货币资金虽然主要不再用以直接贷放,但却主要投放于金融市场。在金融市场上,保险资金所占的份额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单之类的保险合约也成为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重要金融工具之一。至于其中的人寿保险,从其产生伊始,就是保险与个人储蓄的结合,一直到今天。而在后来发展的相互人寿保险(mutual life insurance)的形式中,保险又与投资结合起来。所以,从不同角度,保险均成为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因素。
    此外,信托(trust)与租赁(leasing)等等,或几乎完全与金融活动结合,或大部与金融活动结合,成为金融所覆盖的领域。
    综上所述,金融涵盖的范围有: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