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目

《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相似考题
更多“《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 ”相关问题
  • 第1题:

    拿破仑帝国时期建筑物上形成的风格,叫()


    参考答案:“帝国风格”

  • 第2题:

    试述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国际关系现状。


    参考答案:

    拿破仑战争结束了,法国失败了。战胜国按照自己的心愿,对欧洲进行一次重新安排,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也就是维也纳体系。1814年9月至1815年6月,战胜拿破仑的欧洲各国封建君主齐聚奥地利王国首都维也纳,在俄、普、英、奥四大国的主持下,同法国复辟的波旁王朝缔约,由此,维也纳体系出台,它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之前的一个全欧性的战略关系格局。
    ⑴维也纳时代的到来:
    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充满了复杂性和戏剧性。1812年,由于俄国公然违抗拿破仑对英国大陆封锁的法令,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远征俄国,却在莫斯科遭到惨败,帝国开始崩溃,1814年3月31日,10万反法联军攻占巴黎,拿破仑退位,到1815年,帝国最终瓦解,至此欧洲在国际关系格局方面进入到维也纳体系时代。
    ⑵强权政治体系:
    维也纳会议后,欧洲出现了一幅用强权绘制的政治地图。我们看到,维也纳体系的出台,导致欧洲封建主义的复辟,如法国的波旁王朝、撒丁王国的撒伏伊王朝、尼德兰的奥仑治王朝,还有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王国以及德意志大大小小的王公们也纷纷登场,体现出历史的倒退;塔列朗的“正统主义原则”,使法国免受瓜分之祸,是一个巧妙的外交政策;俄国利用这一原则,首倡建立“神圣同盟”,以武力维护维也纳体系,俄国也由此建立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地位;英国为促成大陆均势,避免同俄国冲突,选择了德、意的分裂,将中欧塑造成东、西欧间的矛盾缓冲地带。当“正统主义原则”与大国领土扩张发生冲突时,出现了“领土补偿原则”,这是“强权政治”的表现,“强权政治”、“大国意愿”辅以“补偿原则”来保持平衡,这是维也纳体系的一大特征。欧洲新的统治秩序由此形成。


  • 第3题:

    中国是一个世界兵法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世界战争大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分析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阵时期战争性质的变化?


    正确答案: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由于法国三个阶级的矛盾加深所引起的。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其一,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其二,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其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它“是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
    其四,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
    这场革命共分三个阶段:
    (一):君主立宪派时期;
    (二):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三):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就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拿破仑时代和法国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不可分割的。拿破仑就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成长和崛起的。拿破仑政府在形式上无论是执政府还是帝国,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是为法国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拿破仑战争必然具有革命性和侵略性,争霸性的双重性质。
    第一,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拿破仑战争前期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革命君主联盟。
    第二,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名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名族战争变成了帝国主义战争。

  • 第5题:

    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A拿破仑帝国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 B、B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巩固了统治
    • C、C拿破仑借助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多次打败反法联军
    • D、D“拿破仑神话”惠及后代

    正确答案:B

  • 第6题:

    拿破仑·波拿巴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参加法国革命军,乘着法国大革命的多变局势平步青云,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元老院授予拿破仑以皇帝称号,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变为资产阶级帝国。


    正确答案:雾月

  • 第7题:

    简述什么是拿破仑帝国。


    正确答案: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法国为法兰西帝国,历史上称之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政治上,政体和官制都改变了,但是基本政策并没有改变,仍然坚持执政府时期的施政方针。在经济上,继续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尤其重视推进工业革命,鼓励机器的发明创造,实行大陆封锁体系。在对外关系上,继续对外战争,粉碎多次反法联盟的进攻,使拿破仑帝国的版图扩大。
    此外,拿破仑一世及其家庭还统治和控制了意大利王国、莱茵邦联、威斯特伐利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王国、华沙大公国等。在帝国范围内拿破仑一世力图统一关税,统一法制。帝国的无限制扩张导致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1814年3月31日联盟军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军击溃。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覆灭。

  • 第8题:

    《红与黑》的故事背景设置在()。

    • A、法国大革命之前
    • B、波旁王朝复辟期间
    • C、拿破仑战争期间
    • D、法国大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单选题
    《红与黑》的故事背景设置在()。
    A

    法国大革命之前

    B

    波旁王朝复辟期间

    C

    拿破仑战争期间

    D

    法国大革命期间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根据本讲,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攻占巴士底狱

    B

    攻占巴士底狱、三级会议、拿破仑帝国

    C

    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拿破仑帝国

    D

    拿破仑帝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拿破仑·波拿巴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参加法国革命军,乘着法国大革命的多变局势平步青云,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元老院授予拿破仑以皇帝称号,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变为资产阶级帝国。

    正确答案: 雾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分析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阵时期战争性质的变化?

    正确答案: 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由于法国三个阶级的矛盾加深所引起的。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其一,就其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其二,人民群众在三次起义中都显示了伟大力量,每当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推动革命向前发展;
    其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它“是真正把斗争进行到底,直至交战的一方即贵族被消灭而另一方即资产阶级完全胜利的首次起义”;
    其四,这场大革命还震撼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给它们以沉重的打击。
    这场革命共分三个阶段:
    (一):君主立宪派时期;
    (二):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三):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就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拿破仑时代和法国大革命是一脉相承的、不可分割的。拿破仑就是在法国大革命中成长和崛起的。拿破仑政府在形式上无论是执政府还是帝国,都是资产阶级政权,是为法国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拿破仑战争必然具有革命性和侵略性,争霸性的双重性质。
    第一,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拿破仑战争前期战争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战争,这些战争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革命君主联盟。
    第二,拿破仑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名族国家的时候,法国的名族战争变成了帝国主义战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

    B.拿破仑帝国建立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废除农奴制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其中的战争描写的是( )

    A.俄国与拿破仑帝国的战争
    B.克里木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十月革命后的卫国战争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哪些推动近代世界第一次转型的崛起大国,它们的突出特点是“海权崛起”、“扩张崛起”、“侵略崛起”、“战争崛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滑铁卢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帝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简析拿破仑帝国的性质。


    正确答案: 拿破伦政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专政。
    1799年11月9日,拿破伦发动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成立了执政府,独揽大权,逐渐建立了个人军事独裁统治。这一局面的出现和最后终结其实都有其历史必然性,下面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1)从背景上看,建立集权统治是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客观形势的需要。督政府时期,政局动荡不安,政策左右摇摆,史称“秋千政策”。它内不能稳定政局,外不能抵抗反法同盟。因此,要消除动乱,实现稳定,必须采取暴力手段,而当时的共和制度显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要迅速达到稳定,只有暂时跳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圈子,建立集权统治,才能顺潮流、合民意。当时法国人民人心思定,他们自大革命以来,曾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但是他们的处境并未因此得到明显改变。政权更替频繁,一批批革命领导人不断被送上断头台,使群众深感茫然,因而稳定政局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资产阶级更是期盼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减少他们投资兴办事业的风险。另外督政府在抵抗外国干涉中屡遭失败,更需要有强大的政权和军事力量来扭转战局。所以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就成为保卫和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必要手段。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军事独裁统治与大革命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2)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来看,由民主共和制度向军事独裁转变,与大革命创立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原则完全相悖。在这一点上,军事独裁体制又是大革命的对立物。因为独裁体制毕竟不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正常方式,只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一旦实现稳定,就要恢复议会政治,否则就要遭到倒台的命运。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政权克服混乱、实现稳定的成就越大,步伐越快,它的寿命就越短。
    (3)从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规律来看,如恩格斯所说:为取得完全成熟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使更激进的派别执政,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才能实现革命的目的。当这个目的实现后,便要从超出革命既定目标的那些步骤上退回来,而且一定要退到成熟的基点上去。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来看,君主立宪派执政时一系列反封建法令的实行就是完全成熟了的革命果实。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推行的革命政策,表现了激进派采取的激进措施。热月政变则是种激进措施“后退”的转折点,可是热月党并未退回到成
    熟的基点上去,这一历史任务是在拿破伦政权统治之下完成的。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统治时期,是大革命的稳定和巩固时期,是大革命的最后阶段
    (4)从拿破伦政权的实质内容来看,它虽然用帝制取代了共和制,改变了政体和官制,这与其说是形式上的改变,倒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稳定。因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未变,资产阶级的施政方针未变,它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新型国家权力机构,颁布了《民法典》,使高度集权与严密的法制相结合。而对政治反对势力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政策,维护了社会稳定。经济上,改革体制,发展农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既结束了恐怖年代的经济立法,又为振兴资本主义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军事上,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并**了王党叛乱。另外,在文化教育上,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至于拿破伦的对外战争,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成果的性质,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性质以及与英、俄等国争霸的性质。特别是前期对外战争在本质上是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交锋。总之,拿破伦时期,不仅是大革命稳定和巩固时期,而且是一个发展时期。
    (5)从拿破伦政权灭亡的原因来看,国内原因主要是对外战争使帝国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激化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国际原因主要是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运动。然而从根本上讲,拿破伦政权灭亡是这一政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即克服混乱,实现稳定,结束大革命时期超出革命目标的过激政策。独裁政权不能长久适应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条件,终于在内外势力的进攻下倒台了。拿破伦一生功过参半,以军事政变上台,以穷兵黩武灭亡,可谓成也军事独裁,败也军事独裁,皆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 第18题:

    “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 A、法国大革命
    • B、拿破仑帝国建立
    • C、美国独立战争
    • D、俄国废除农奴制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大国崛起》中提到: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它不仅敲响了几个世纪以来在欧洲居于支配地位的“王朝秩序”的丧钟,而且使欧洲大陆各国面临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最为严重的霸权威胁。这段材料说明拿破仑战争()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 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 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单选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交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特点是()
    A

    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

    B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C

    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D

    中国是正义战争,日本是侵略战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析拿破仑帝国的性质。

    正确答案: 拿破伦政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军事独裁专政。
    1799年11月9日,拿破伦发动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成立了执政府,独揽大权,逐渐建立了个人军事独裁统治。这一局面的出现和最后终结其实都有其历史必然性,下面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1)从背景上看,建立集权统治是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客观形势的需要。督政府时期,政局动荡不安,政策左右摇摆,史称“秋千政策”。它内不能稳定政局,外不能抵抗反法同盟。因此,要消除动乱,实现稳定,必须采取暴力手段,而当时的共和制度显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要迅速达到稳定,只有暂时跳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圈子,建立集权统治,才能顺潮流、合民意。当时法国人民人心思定,他们自大革命以来,曾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付出过巨大的代价,但是他们的处境并未因此得到明显改变。政权更替频繁,一批批革命领导人不断被送上断头台,使群众深感茫然,因而稳定政局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资产阶级更是期盼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减少他们投资兴办事业的风险。另外督政府在抵抗外国干涉中屡遭失败,更需要有强大的政权和军事力量来扭转战局。所以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就成为保卫和巩固大革命成果的必要手段。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军事独裁统治与大革命有着深刻的一致性。
    (2)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来看,由民主共和制度向军事独裁转变,与大革命创立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原则完全相悖。在这一点上,军事独裁体制又是大革命的对立物。因为独裁体制毕竟不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正常方式,只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一旦实现稳定,就要恢复议会政治,否则就要遭到倒台的命运。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政权克服混乱、实现稳定的成就越大,步伐越快,它的寿命就越短。
    (3)从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规律来看,如恩格斯所说:为取得完全成熟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必须使革命远远地超出这一目的,使更激进的派别执政,采取更激进的措施,才能实现革命的目的。当这个目的实现后,便要从超出革命既定目标的那些步骤上退回来,而且一定要退到成熟的基点上去。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来看,君主立宪派执政时一系列反封建法令的实行就是完全成熟了的革命果实。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推行的革命政策,表现了激进派采取的激进措施。热月政变则是种激进措施“后退”的转折点,可是热月党并未退回到成
    熟的基点上去,这一历史任务是在拿破伦政权统治之下完成的。从这一角度看,拿破伦统治时期,是大革命的稳定和巩固时期,是大革命的最后阶段
    (4)从拿破伦政权的实质内容来看,它虽然用帝制取代了共和制,改变了政体和官制,这与其说是形式上的改变,倒不如说是一种新的稳定。因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性质未变,资产阶级的施政方针未变,它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是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建立了高度集权的新型国家权力机构,颁布了《民法典》,使高度集权与严密的法制相结合。而对政治反对势力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政策,维护了社会稳定。经济上,改革体制,发展农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既结束了恐怖年代的经济立法,又为振兴资本主义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军事上,多次打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并**了王党叛乱。另外,在文化教育上,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至于拿破伦的对外战争,既有明显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保卫大革命成果的性质,又有强烈的侵略扩张性质以及与英、俄等国争霸的性质。特别是前期对外战争在本质上是欧洲两种社会制度的交锋。总之,拿破伦时期,不仅是大革命稳定和巩固时期,而且是一个发展时期。
    (5)从拿破伦政权灭亡的原因来看,国内原因主要是对外战争使帝国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激化了国内各种社会矛盾。国际原因主要是被占领地区人民的反抗运动。然而从根本上讲,拿破伦政权灭亡是这一政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即克服混乱,实现稳定,结束大革命时期超出革命目标的过激政策。独裁政权不能长久适应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失去了继续存在的条件,终于在内外势力的进攻下倒台了。拿破伦一生功过参半,以军事政变上台,以穷兵黩武灭亡,可谓成也军事独裁,败也军事独裁,皆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那些推动近代世界第一次转型的崛起大国,它们的突出特点是“海权崛起”、“扩张崛起”、“侵略崛起”、“战争崛起”。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拿破仑帝国。

    正确答案: 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法国为法兰西帝国,历史上称之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政治上,政体和官制都改变了,但是基本政策并没有改变,仍然坚持执政府时期的施政方针。在经济上,继续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尤其重视推进工业革命,鼓励机器的发明创造,实行大陆封锁体系。在对外关系上,继续对外战争,粉碎多次反法联盟的进攻,使拿破仑帝国的版图扩大。
    此外,拿破仑一世及其家庭还统治和控制了意大利王国、莱茵邦联、威斯特伐利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王国、华沙大公国等。在帝国范围内拿破仑一世力图统一关税,统一法制。帝国的无限制扩张导致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1814年3月31日联盟军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军击溃。6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覆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