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劝学篇》中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评述张之洞《劝学篇》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学思想。


    答案:
    解析:
    1898年,洋务派重臣张之洞在《劝学篇》一文全面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观点。《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中学也称1日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1日学”,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西学也称新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劝学篇》的内篇中,张之洞将中学作为根本内容,其目的是宣扬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外篇中则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技艺等方面内容以挽救走向末路的大清王朝。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围绕中学和西学提出了一个改革教育体制的思想纲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张之洞建议各地建立不同的学制系统以及教育结构布局。在京师建立大学堂,道府建立中学堂,州县建立小学堂,中小学为大学堂培养、输送人才。第二,关于学堂课程设置及课程层次,张之洞提出“新旧兼学”“政艺兼学”的原则,对于课程设置,其主张在各个不同学段,中学的四书五经作为必学之课程,而西学则根据年龄作适当的安排。第三,重视基础教育,张之洞提出“宜教少年”的原则,主张教育从娃娃抓起,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教育。第四,重视师范教育。张之洞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他认为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而合格的教员必须经过正规的训练,这些思想在“癸卯学制”及《学务纲要》中有充分体现。在“癸卯学制”中,各级各类师范教育相互配套,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初级师范与中学堂平行,相当于现在的师范专科学校;优级师范与高等学堂平行,相当于现在的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第五,重视发展农工商矿并专业的发展。在极力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张之洞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他提出“先学艺后举事为要义”的主张,并积极举办各种职业专业教育。这些新式的教育思想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也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是多方面的,就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而言,其在构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上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它促进了中国教育向近代化的全面转型。首先,“中体西用”思想作为基础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兴起。当时的中国面对如何才能名正言顺地学习西学、培养新式人才的情形,“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对此问题给出了一个看似走了折中路线,但却是当时最好的解决方案。“中体西用”思想对于洋务派倡导新式教育,对于国人接受西学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撑,对于近代教育的发展在思想舆论方面起到了保护作用。其次,“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近代新式学校的创办。据《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的统计,从1862年第一所新式学校同文馆的创立到戊戌变法前,各类新式学校有:外国语学堂7个;军事学堂10个:科学技术学堂13个。可见“中体西用”的意识和口号作用于中国近代社会,尤其是作用于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再次,“中体西用”论为近代新式教育注入了大量西方科技与文化内容。例如在当时很多外语学校、技术学校和军事学校的教学内容中,都淡化了中学的内容。而外文、自然科学等已成为课程设置的重头戏。这对于变革旧的教育内容,改变我国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培养适应社会进步所需的新式人才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此外在教育形式方面,“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中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 第2题:

    评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的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与中学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和守旧派展开了争论,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劝学篇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西学是中学的补充。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从整体上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给封建教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得以可能,为中国近代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近代化的步伐,在教育方面:中体西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纲领,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促进,又有阻挠。
    1、启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步伐,催发新式教育产生,兴办新式学堂,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开展留美教育等,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育歌剧。
    2、引进西方近代科学、课程及制度,对清末教育改革既有思想层面的启发,又有实践层面的推动。
    3、极大的冲击了传统教育的价值观,为新式教育进一步推广扫清了障碍。
    4、由于中体西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使新式教育一直受到忠君尊孔的封建信条的支配,又再阻挠新式教育的发展进程。尤其是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的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
    5、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初期结合方式,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作为文化的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他是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

  • 第3题: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 D、全面学习西方科学

    正确答案:B

  • 第4题:

    张之洞在他的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正确答案:劝学篇

  • 第5题: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

    • A、只重视西学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排斥西学
    • D、只重视中学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在《劝学篇》中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

    • A、梁启超
    • B、张之洞
    • C、康有为
    • D、蔡元培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劝学篇》中对于中西学的关系,提出了()观点。
    A

    中学为体

    B

    中西学兼用

    C

    西学为体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 。
    A

    只重视西学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排斥西学

    D

    只重视中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劝学篇》中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是()
    A

    梁启超

    B

    张之洞

    C

    康有为

    D

    蔡元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张之洞在他的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正确答案: 劝学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文教政策的是()
    A

    梁启超

    B

    孙家鼎

    C

    张之洞

    D

    李鸿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张之洞发表(),系统地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劝学篇》

  • 第14题:

    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文教政策的是()

    • A、梁启超
    • B、孙家鼎
    • C、张之洞
    • D、李鸿章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主要以何为导向()

    • A、中学为体
    • B、西学为体
    • C、西学为用
    • D、中学为用

    正确答案:A,C

  • 第17题:

    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家是()。

    • A、王夫之
    • B、张之洞
    • C、严复
    • D、曾国藩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劝学篇》中对于中西学的关系,提出了()观点。

    • A、中学为体
    • B、中西学兼用
    • C、西学为体
    •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下列哪些论述是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正确表述()

    • 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 B、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主以西学,辅以中学

    正确答案:B,C

  • 第20题:

    多选题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主要以何为导向?()
    A

    中学为体

    B

    西学为体

    C

    西学为用

    D

    中学为用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家是()。
    A

    王夫之

    B

    张之洞

    C

    严复

    D

    曾国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张之洞发表(),系统地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教政策思想。

    正确答案: 《劝学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