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推重,称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

题目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推重,称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


相似考题
更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推重,称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 ”相关问题
  • 第1题:

    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即()

    • A、南北书派论
    • B、北碑南帖论
    • C、艺舟双楫
    • D、广艺舟双楫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康有为的()是中国书法史上很著名的一个书法理论著作。

    • A、《论书语》
    • B、《行书册页》
    • C、《艺舟双楫》
    • D、《广艺舟双楫》

    正确答案:D

  • 第3题:

    《艺舟双楫》论书还说了些其他什么没有?


    正确答案: 《艺舟双楫》论书涉及面广,具有较多的精彩论述,但也有被他说错了的地方。我们现在暂且撇开他的不足之处,把其中的要点再举一二,以见大概。在《述书上》,他陈述老师邓石如论结字布局的名言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前面两句话是说写字要有疏有密,并要有意识地拉开距离,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从而造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后两句则指的是作书要常常估量留白的地方,并应把这留白的地方看作是整个字,乃至整篇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处理。如果这样的话,就会使奇妙的意趣意外地产生出来。在《历下笔谈》中,他对用笔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说:“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足以破平时人们写字画时两头重,中截空怯的弊端,发前人之所未发。
    又如《答熙载九问》中说:“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毫不裹者,分意也。有涨墨而篆意没,有侧笔而分意漓(薄)。”深刻地阐述了篆书和隶书笔意在楷书中的体现,如果不这样的话,所书便不耐人寻味了。
    在《答熙载九问》中,他还说道:“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此草法所以不传也。”从辩证的正反两面,点出了写草书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点画的重要性。此外,他在同篇中又介绍自己的临摹心得说:“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至于《答三子问》中所说的:“古帖之异于后人者,在善用曲。《阁本》所载张华、王导、庾亮、王廙诸书,其行画无有一黍米许不曲者,右军已为稍直,子敬又加甚焉,至永师,则非使转处不复见曲之妙矣。”所论虽然精妙,但这种曲是行笔用逆、用涩、提按而进所自然形成的。初学书法的人如果不懂其中巧妙,一味地求曲,反会弄巧成拙,形成线条扭曲的抖抖病,那就误入歧途了。

  • 第4题:

    江淮汉简指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自1972年在山东()、湖南()、湖北()、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出土了大量竹、木简牍和帛书。这些墨迹的发现,打破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说法。


    正确答案:临沂银雀山、长沙马王堆、江陵凤凰山、阜阳双古堆、江陵张家山、连云港、仪征胥浦,“西汉未有隶体”

  • 第5题: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推重,称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


    正确答案:《石门铭》

  • 第6题:

    清末学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晚清书法衰微的现象归咎为传统书法范本面目失真,这是承袭了清代中叶学者对书法范本的认识,与书法史的真实状况并不十分吻合,与书法史发展的实际趋势也多有出入。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则在《论书绝句》提出,这种令人生厌的“馆阁书’’与朝廷在科举考试中标举卷面书写“黑大光圆”密不可分。那么,在不能废除“馆阁书”书写要求的前提下,士人即便有条件取法摹刻精良的书法范本,也不能从根本上改掉“馆阁书”的书写习惯,这在康氏写成《广艺舟双楫》之后的时代中得到了验证。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批评康有为书法研究中存在的误区
    • B、探讨晚清书法艺术衰微不振的原因
    • C、强调科举考试对书法艺术的负面影响
    • D、分析书写模式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关系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单选题
    ()是研究碑学的系统著作,是在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书体衍变、书法流派以及书法技巧等方面,结合自己的书学经验论述力倡碑学。
    A

    《南北书派论》

    B

    《广艺舟双楫》

    C

    《艺舟双楫》

    D

    《北碑南帖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著《艺舟双楫》的包世臣是怎么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 包世臣(公元一七七五——一八五五年),字慎伯,又字慎斋。晚号倦翁,别号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嘉庆、道光期间,碑学逐渐兴起,为书法艺术开辟了新天地。碑学运动的旗手和理论权威就是包世臣。
    他中年从颜真卿、欧阳询入手,再转及苏轼、董其昌,后来肆力北碑,晚年学习王羲之父子。他曾自称得到南唐《画赞》枣板阁本,苦习十年,还不解笔法。后来改学汉魏诸碑,才悟出笔法。包世臣致力书法四十余年,才得古人执笔、运锋、结体,分行的决窍,总结为双钩悬腕,实指虚掌,逆入平出,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后人对他的书法评价并不很高,认为他的执笔法也并不十分正确,书评也有偏激之处,但对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积极作用还是肯定的,特别是他写的《艺舟双楫》虽然理论上远非完备,但它对碑学运动的开创性指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广艺舟双楫》一书的主要特点和重大意义何在?

    正确答案: 一、此书对阮元和包世臣提出的尊碑抑帖论予以扩充,并作了一定的修正。譬如阮元、包世臣提到的碑学范围系以北朝诸碑为主,而康有为把它加以扩大,范围推移到汉、魏以前的碑刻。他还否定了阮元南帖北碑划如鸿沟的看法,认为“书可分派,南北不能分派”,只问碑品高下,而不以南北为界。(此说现在有赞同和反对的两种意见)故有《宝南》、《卑唐》诸论。
    二、全书广征博引,资料极为丰富,并且吸取了清代金石考据学的最新成果,对所列诸碑详加评论,以对碑学研究的广泛性和全面性而言,是阮元和包世臣所不及的。
    三、《广艺舟双楫》和历代书学著作相比,表现出了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过去的书学著作,总的而言有庞杂或欠严密的缺陷,在汗牛充栋的著作中,终无全面论述的书法史著作。相比之下,《广艺舟双楫》就显示了它的体系严整、论述广泛,具有史书的性质。
    四、《广艺舟双楫》开宗明义地宣布了书法要“变”的主张。康有为没有阮元、包世臣那种以复古而求新的苦心,而是以西方进化论为指导,表现出大政治家的气魄和风度,纵横捭阖,指点书坛:“书法与治法,势变略同。”“物极必反,天理固然。道光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己也。”并把帖学比为“古学”,碑学比为“今学”,又把古今书家分为“新党”、“旧党”。强调“变则胜,不变者必败”这个主张“变”的进步思想,成为全书的宗旨。
    《广艺舟双楫》脱稿后,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七年之中,印刷十八次,在清政府明令毁版后,社会上仍依旧流行。在康有为生前,日本就翻印了六版。尽管此书确有偏激和牵强附会的缺陷,也掩盖不了它在书学史上的光辉。因为它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即对清代碑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使碑学成为一个有高度艺术成就和系统理论的大流派,使之在书法艺术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席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康有为是怎样著成《广艺舟双楫》的?这是怎样的一部书?

    正确答案: 《广艺舟双楫》是一部全面的、系统的书学理论著作。它总结了清代后期关于“碑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碑学发展过程中,继阮元、包世臣著作以后的第三部重要论著。它的问世,标志着书法艺术上关于碑学的研究已进入到了一个有实践、有系统理论的成熟阶段,并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
    康有为(公元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年),原名祖治,字广厦(一作广夏),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人,故人称“南海先生”。在上海时其所居曰“游存庐”,故亦称“游存老人”。光绪进士,授工部主事。是“戊戍变法”之首倡人物。一八八九年,康有为上书变法受挫,而转向研究学问,他利用京师收藏家收藏丰富和厂肆购买之便,广收碑版,系统地精研书法艺术。正如其自述云:“时徒馆之汗漫舫,老树蔽天,日以读碑为事,尽观京师藏家之金石凡数千种,自光绪十三年以前者,略尽睹矣。”在此基础上,康氏撰写了《广艺舟双楫》。具体成书时间,自述云:“始于戊子(一八八八)之腊,实购碑于宣武城门外南海馆汗漫舫”,“于己丑(一八八九)之腊,乃理旧稿于西樵山北银塘乡之淡如楼。”那么成书当在一八八八年——一八八九年底这段时间。据考,此书当在“辛卯”(一八九一)刻成。
    《广艺舟双楫》六卷,二十七章,叙目一篇,又名《书镜》,日本版称《六朝书道论》。包世臣有《艺舟双楫》,康因而广之,故名。全书涉及面甚广,书体源流、品评碑帖、用笔技巧、学书经验等都有论及。这部书有如下方面值得读者留意:第一,全书资料丰富,广泛吸取清代金石考据方面的成果,对北碑的收集尤为全面;第二,对阮元、包世臣的碑学理论“误者正之,阙者补之”;第三,强调以“变”来促进事物发展,这对当时影响尤大,较之前人是一大进步;第四,是当时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书学理论专著,全书体例谨严,资料考证详细,体系清楚明白。在此之前,还没有这样一部全面系统的书学理论专著。
    总之,《广艺舟双楫》一书,对书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无论是专门家或一般爱好者都会从中获得裨益。此书有万木草堂木刻本、《万有文库》本,及近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校注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推重,称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

    正确答案: 《石门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江淮汉简指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自1972年在山东()、湖南()、湖北()、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出土了大量竹、木简牍和帛书。这些墨迹的发现,打破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说法。

    正确答案: 临沂银雀山、长沙马王堆、江陵凤凰山、阜阳双古堆、江陵张家山、连云港、仪征胥浦,“西汉未有隶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著《艺舟双楫》的包世臣是怎么样一位书法家?


    正确答案: 包世臣(公元一七七五——一八五五年),字慎伯,又字慎斋。晚号倦翁,别号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人。嘉庆、道光期间,碑学逐渐兴起,为书法艺术开辟了新天地。碑学运动的旗手和理论权威就是包世臣。
    他中年从颜真卿、欧阳询入手,再转及苏轼、董其昌,后来肆力北碑,晚年学习王羲之父子。他曾自称得到南唐《画赞》枣板阁本,苦习十年,还不解笔法。后来改学汉魏诸碑,才悟出笔法。包世臣致力书法四十余年,才得古人执笔、运锋、结体,分行的决窍,总结为双钩悬腕,实指虚掌,逆入平出,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后人对他的书法评价并不很高,认为他的执笔法也并不十分正确,书评也有偏激之处,但对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和积极作用还是肯定的,特别是他写的《艺舟双楫》虽然理论上远非完备,但它对碑学运动的开创性指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 第14题:

    ()是研究碑学的系统著作,是在金石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书体衍变、书法流派以及书法技巧等方面,结合自己的书学经验论述力倡碑学。

    • A、《南北书派论》
    • B、《广艺舟双楫》
    • C、《艺舟双楫》
    • D、《北碑南帖论》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康有为是怎样著成《广艺舟双楫》的?这是怎样的一部书?


    正确答案: 《广艺舟双楫》是一部全面的、系统的书学理论著作。它总结了清代后期关于“碑学”的理论和实践。是碑学发展过程中,继阮元、包世臣著作以后的第三部重要论著。它的问世,标志着书法艺术上关于碑学的研究已进入到了一个有实践、有系统理论的成熟阶段,并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一个重要的流派。
    康有为(公元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年),原名祖治,字广厦(一作广夏),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人,故人称“南海先生”。在上海时其所居曰“游存庐”,故亦称“游存老人”。光绪进士,授工部主事。是“戊戍变法”之首倡人物。一八八九年,康有为上书变法受挫,而转向研究学问,他利用京师收藏家收藏丰富和厂肆购买之便,广收碑版,系统地精研书法艺术。正如其自述云:“时徒馆之汗漫舫,老树蔽天,日以读碑为事,尽观京师藏家之金石凡数千种,自光绪十三年以前者,略尽睹矣。”在此基础上,康氏撰写了《广艺舟双楫》。具体成书时间,自述云:“始于戊子(一八八八)之腊,实购碑于宣武城门外南海馆汗漫舫”,“于己丑(一八八九)之腊,乃理旧稿于西樵山北银塘乡之淡如楼。”那么成书当在一八八八年——一八八九年底这段时间。据考,此书当在“辛卯”(一八九一)刻成。
    《广艺舟双楫》六卷,二十七章,叙目一篇,又名《书镜》,日本版称《六朝书道论》。包世臣有《艺舟双楫》,康因而广之,故名。全书涉及面甚广,书体源流、品评碑帖、用笔技巧、学书经验等都有论及。这部书有如下方面值得读者留意:第一,全书资料丰富,广泛吸取清代金石考据方面的成果,对北碑的收集尤为全面;第二,对阮元、包世臣的碑学理论“误者正之,阙者补之”;第三,强调以“变”来促进事物发展,这对当时影响尤大,较之前人是一大进步;第四,是当时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书学理论专著,全书体例谨严,资料考证详细,体系清楚明白。在此之前,还没有这样一部全面系统的书学理论专著。
    总之,《广艺舟双楫》一书,对书学理论研究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无论是专门家或一般爱好者都会从中获得裨益。此书有万木草堂木刻本、《万有文库》本,及近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校注本。

  • 第16题:

    “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

    • A、《说文解字》
    • B、《艺舟双楫》
    • C、《书谱》
    • D、《非草书》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清代碑学理论家阮元的著作包括()。

    • A、《艺舟双楫》
    • B、《南北书派论》
    • C、《北碑南帖论》
    • D、《广艺舟双楫》

    正确答案:B,C

  • 第18题:

    问答题
    《广艺舟双楫》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康有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多选题
    清代碑学理论家阮元的著作包括()。
    A

    《艺舟双楫》

    B

    《南北书派论》

    C

    《北碑南帖论》

    D

    《广艺舟双楫》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艺舟双楫》论书还说了些其他什么没有?

    正确答案: 《艺舟双楫》论书涉及面广,具有较多的精彩论述,但也有被他说错了的地方。我们现在暂且撇开他的不足之处,把其中的要点再举一二,以见大概。在《述书上》,他陈述老师邓石如论结字布局的名言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前面两句话是说写字要有疏有密,并要有意识地拉开距离,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从而造成强烈的艺术对比。后两句则指的是作书要常常估量留白的地方,并应把这留白的地方看作是整个字,乃至整篇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处理。如果这样的话,就会使奇妙的意趣意外地产生出来。在《历下笔谈》中,他对用笔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理解说:“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倖致。更有以两端雄肆而弥使中截空怯者,试取古帖横直画,蒙其两端而玩其中截,则人人共见矣。”足以破平时人们写字画时两头重,中截空怯的弊端,发前人之所未发。
    又如《答熙载九问》中说:“篆书之圆劲满足,以锋直行于画中也;分书之骏发满足,以毫平铺于纸上也。真书能敛墨入毫,使锋不侧者,篆意也;能以锋摄墨,使毫不裹者,分意也。有涨墨而篆意没,有侧笔而分意漓(薄)。”深刻地阐述了篆书和隶书笔意在楷书中的体现,如果不这样的话,所书便不耐人寻味了。
    在《答熙载九问》中,他还说道:“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此草法所以不传也。”从辩证的正反两面,点出了写草书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点画的重要性。此外,他在同篇中又介绍自己的临摹心得说:“临摹古帖,笔画地步必比帖肥、长过半,乃能尽其势而传其意者也。”也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至于《答三子问》中所说的:“古帖之异于后人者,在善用曲。《阁本》所载张华、王导、庾亮、王廙诸书,其行画无有一黍米许不曲者,右军已为稍直,子敬又加甚焉,至永师,则非使转处不复见曲之妙矣。”所论虽然精妙,但这种曲是行笔用逆、用涩、提按而进所自然形成的。初学书法的人如果不懂其中巧妙,一味地求曲,反会弄巧成拙,形成线条扭曲的抖抖病,那就误入歧途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包世臣《艺舟双楫》一书主要内容有哪些,它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影响?

    正确答案: 包世臣所著的此书分论文和论书两部分,故名艺舟双楫。其中论书部分产生了很大影响,所以后世谈及此书,往往是专指论书部分。论书部分有“述书三篇”、“历下笔谈”、“论书诗”、“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书谱辨误”、“删定书谱”、“十七帖疏证”、“完白山人传”及题跋杂著,共二十七篇。包世臣在书中和阮元一样竭力提倡北碑,其中不仅有理论分析,而且还谈到创作实践。他公开了当代书家们探索笔法的各种奥秘,并进行了分析品评。推出邓石如作为当时学碑成功的代表,把他的隶、篆书列为神品一人,分书真书为妙品一人,并公布了邓石如的创新笔法和“计白当黑,奇趣乃出”的新美学观,对他的艺术实践在理论上进一步给予总结。表彰北碑,贬抑南帖,认为北碑书法有着茂密雄强、浑穆简远、险峻蕴藉等风格,用笔峻涩,取势排宕,往往篆势、分韵、草情毕具,而且上承篆隶,下启唐碑。晋魏以来的历代书法名家,如果溯源寻根,大都和北碑有着某种直接和间接的联系。
    包世臣《艺舟双楫》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光以后,帖学由盛到衰,而碑学大兴。人们学习书法,以六朝碑版、晋、魏、汉、秦与各种金石文字为范本,书法艺术又进入了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情况正如康有为描述那样:“泾县包氏以精敏之资,当金石之盛,传完白之法,独得蕴奥,大启秘藏,著《安吴论书》,表新碑、宣笔法。于是此学如日中天,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可见清代碑学的兴盛,《艺舟双楫》一书,实开其风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中,即()
    A

    南北书派论

    B

    北碑南帖论

    C

    艺舟双楫

    D

    广艺舟双楫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语出()。
    A

    《说文解字》

    B

    《艺舟双楫》

    C

    《书谱》

    D

    《非草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艺舟双楫》的作者是?

    正确答案: 包世臣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