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共同语,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答案:错
    解析:

  • 第2题:

    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哪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决定于客观的经济、政治方面的条件。


    基础方言

  • 第3题:

    什么是方言、共同语?方言与共同语有怎样的关系?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人们使用的语言。 (1) 首先,共同语不是空中楼阁,它不是独立于方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它是在某一方言基础上产生、发展出来的,方言也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在民族内部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共同语产生于某一种方言,这个方言就是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与方言之间不是相互对立的。共同语并不排斥方言,基础方言之外的方言和共同语之间也有这密切的联系,它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共同语形成后, 对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方言中去。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进地域方言向其靠拢。 总之。民族共同语和和其赖以生成的方言是同源异流的关系,与方言之间表现出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 ( 3)方言和共同语之间的关系受社会因素影响。 一种共同语和其方言之间的亲疏程度,取决于社会统一的程度。如果社会仍然处于不充分的统一状态中,方言就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又服从于自己所属的语言的发展趋势,继续作为该语言的方言。几千年封建社会中的汉语就是这样的。如果社会完全分裂为借个各自独立的社会,那么个方言就会扩大自己的特点,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等就是从拉丁语的诸方言中发展出来的。如果社会统一程度高,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强,方言分歧会逐渐减小,直到最后消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程度高,加上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传播媒体强有力的影响,汉语方言呈现向普通话靠拢趋势,新湘语中浊音声母逐渐消失,说吴方言的年轻人,声调数目已经大大减少,新派上海话已经不分尖团音。(尖 tsian千ts ’ ian仙sian)

  • 第4题:

    民族共同语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这种方言叫做:

    A.北方方言

    B.北京话

    C.基础方言

    D.官话


    错误

  • 第5题:

    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

    A.互相排斥

    B.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C.方言是在民族共同语的基础上形成的

    D.民族共同语不能吸纳方言


    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