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32岁,反复发作腹泻3年,伴便前腹痛,便后缓解,体重无变化。近3个月来由于变换工作不顺利等原因,上述症状加重,每日大便5~6次,有黏液,无脓血,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最可能的诊断是A、肠易激综合征B、感染性腹泻C、炎症性肠病D、抗生素相关性腹泻E、肠伤寒

题目

女性,32岁,反复发作腹泻3年,伴便前腹痛,便后缓解,体重无变化。近3个月来由于变换工作不顺利等原因,上述症状加重,每日大便5~6次,有黏液,无脓血,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肠易激综合征

B、感染性腹泻

C、炎症性肠病

D、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E、肠伤寒


相似考题
更多“女性,32岁,反复发作腹泻3年,伴便前腹痛,便后缓解,体重无变化。近3个月来由于变换工作不顺利等原因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45岁。反复发作脓血便10余年,此期间有时伴膝关节疼痛,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X线钡剂检查见乙状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变细。
    该病腹痛的特点是
    A.腹痛—进食—缓解 B.腹痛—进食—加痛
    C.腹痛—便意—便后缓解 D.腹痛—便意—便后无变化


    答案:C
    解析:
    ①女性患者,反复脓血便10余年,有肠外表现(膝关节疼痛),大便培养无痢疾杆菌生长,可诊断为炎症性肠病。X线检查提示病变位于乙状结肠,因此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性大。克罗恩病多发于回肠末端,脓血便少见。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常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X线检查结果也不符合。慢性细菌性痢疾无肠外症状,大便培养常有阳性发现。②溃疡性结肠炎常有“腹痛— 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常伴里急后重。克罗恩病常表现为右下腹或脐周阵发性疼痛,常于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肠结核常表现为脐周、下腹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慢性细菌性痢疾可有腹痛、 腹泻、腹胀等症状。③中毒性巨结肠、癌变、肠出血、肠梗阻都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并发症。其中,中毒性巨结肠为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暴发型或重症患者,本例病程10余年,X线检査提示肠壁变硬,肠管变细,说明肠管管壁因纤维化而增厚,故发生中毒性巨结肠的几率很小。

  • 第2题:

    女性,45岁,反复发作腹泻10年,多于工作紧张时发生,表现为晨起腹泻3~4次/日,伴便前腹痛,便后缓解,体重无变化,近由于变换工作上述症状加重,大便5~6次日,有黏液,述自服黄连素有效,停药反复。(1)初步诊断是什么?(2)该病人除结肠镜检查外还应进行什么检查以明确诊断?(3)IBS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肠易激综合征
    (2)血、尿常规,血沉检查,粪常规及潜血检查,X线钡剂灌肠检查。
    (3)①以腹痛、腹泻、腹胀为主诉,伴全身性神经症状;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③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阴性,粪便潜血试验阴性;④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⑤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基本正常;⑥血、尿常规,血沉检查正常;⑦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 第3题:

    ]患者,女性,33岁。2年来反复腹痛、腹泻,初为糊状便,每日排便2~3次,严重时排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经当地医院抗炎治疗无效。近1月来腹痛明显。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查体:体温38.6℃,腹平软,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哪项最有助于鉴别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A有无里急后重

    B有无脓血便

    C有无便血

    D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E有无发热

    F有无腹痛


    D

  • 第4题:

    溃疡性结肠炎腹痛的规律为()

    A腹痛→进餐→缓解

    B腹痛→便意→便后缓解

    C腹痛→便意→便后加重

    D腹痛→呕吐→呕吐缓解

    E腹痛→便意→便后无变化


    B

  • 第5题:

    患者男,39岁。主诉“间断腹痛、腹泻10余年,加重伴有黏液脓血便1年”入院。该患者10余年前开始出现间断腹泻,最多每日排黄色不成形便3~4次,伴有下腹痛,便后腹痛缓解,未予系统诊治;1年前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加重,伴有黏液脓血便,现最多每日10余次,有里急后重,有腹痛便后缓解,伴有腹胀,食欲缺乏,无恶心呕吐,近1年体重下降约5kg。该患者入院后需完善哪些相关检查()。

    A便常规及潜血

    B结肠镜

    C便细菌培养

    D肿瘤标记物CEA等

    E血p-ANCA及ASCA


    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