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6岁,因“视力下降3个月,走路不稳1个月”来诊。脊柱MRI:脊髓内多发病变。为明确诊断,可以选用的特殊染色是A、Bodian染色B、LFB髓鞘染色C、PAS染色D、刚果红染色E、尼氏染色为显示轴索的情况,可以选用针对某种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这种蛋白是A、巢蛋白(Nestin)B、神经丝蛋白(NF)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D、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E、神经细胞核抗原(NeuN)

题目

患者女,36岁,因“视力下降3个月,走路不稳1个月”来诊。脊柱MRI:脊髓内多发病变。为明确诊断,可以选用的特殊染色是A、Bodian染色

B、LFB髓鞘染色

C、PAS染色

D、刚果红染色

E、尼氏染色

为显示轴索的情况,可以选用针对某种蛋白的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这种蛋白是A、巢蛋白(Nestin)

B、神经丝蛋白(NF)

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D、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2)

E、神经细胞核抗原(NeuN)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36岁,因“视力下降3个月,走路不稳1个月”来诊。脊柱MRI:脊髓内多发病变。为明确诊断,可以选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性,45岁,因“头痛3个月,行走不稳1个月”来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性病史。血压124/78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语利,眼球活动无障碍,视力正常,四肢自主活动,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闭目难立征阳性,指鼻试验阴性。外院颅脑CT示右侧小脑低密度占位性病变。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A、颅脑、脊髓MRI增强扫描

    B、颅脑X线片

    C、腹部B超

    D、视力、视野检查

    E、颈椎CT

    提示:颅脑MRI增强扫描示右小脑可见一2.6 cm×1.9 cm×2.7 cm大小囊性病灶,囊壁未见强化,边界光滑,瘤结节明显强化,瘤周无或轻度水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B、蛛网膜囊肿

    C、血管母细胞瘤

    D、脑脓肿

    E、转移瘤

    对于此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是A、囊壁、瘤结节全切除

    B、切除瘤结节

    C、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D、囊肿切开减压术

    E、随访观察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B

  • 第2题:

    患儿,女,7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3个月”来诊。发作10余次/d,每次持续10余秒,发作时不摔倒,可由过度呼吸诱发。

    为明确诊断应进行的检查有

    A.脑脊液检查

    B.血常规

    C.血生化

    D.脑电图

    E.颅脑CT或MRI


    正确答案:DE

  • 第3题:

    女,33岁,2年前曾因双眼视力减退,震颤,双下肢麻木,大小便潴留就诊,经激素治疗好转,近半个月又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为明确诊断,应首先检查的项目是:

    A.CT扫描

    B.脑血流图

    C.脑电图

    D.磁共振成像


    D

  • 第4题:

    患者女,18岁,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1个月”来诊。患者1个月前患视神经脊髓炎。查体:意识清醒,未闻及异常气味,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视力:左眼0.3,右眼0.2,不能矫正。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的检查有A、眼底检查

    B、眼球彩色超声

    C、颅脑CT

    D、视觉诱发电位

    E、心电图

    F、色觉检查

    提示眼底检查:双眼底视盘颞侧淡白,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双眼视野向心性缩小,10°~30°。诊为视神经萎缩。治疗应选用的药物有A、维生素B1

    B、三磷酸腺苷

    C、维脑路通

    D、甘露醇

    E、辅酶A

    F、地巴唑

    针灸治疗应选取的穴位有A、睛明穴

    B、眼针上焦区穴

    C、人中穴

    D、头针视区

    E、眼针肝区穴

    F、气海穴

    G、球后穴

    H、眼针肾区穴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CDF


    问题 2 答案:ABCEF


    问题 3 答案:ABDEGH

  • 第5题:

    患者男,3个月来双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背后疼痛且咳嗽时加剧。查体:左半侧T以下痛、温觉消失,右下肢肌力Ⅲ级,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右下肢足趾振动觉、位置觉消失。

    可能的诊断为
    A.T附近脊髓髓内癌变
    B.左T附近脊髓髓外病变
    C.右T附近脊髓髓内病变
    D.T附近脊前动脉闭塞
    E.右T附近脊髓髓外病变

    答案:E
    解析:

    1.当脊髓受压时,神经根痛症状对判断脊髓病变部位具有重要价值。髓外硬膜内病变常有剧烈神经根痛,而脊髓内病变极少出现神经根痛。本例双下肢麻木无力,背痛明显,说明神经根痛明显,应考虑脊髓外病变。故可首先排除AC答案。脊髓压迫症常出现感觉障碍同深对浅,即一侧脊髓受损,常表现为病灶同侧深感觉障碍十对侧浅感觉障碍。本例右下肢深感觉障碍(右下肢足趾振动觉、位置觉消失),左侧浅感觉障碍(左半侧T以下痛、温觉消失),应考虑脊髓受损部位位于右侧。因此本例应诊断为右侧T附近脊髓髓外病变,答案为E。右侧锥体束受压可引起病变以下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2.本例为脊髓髓外病变,因髓外肿瘤血流丰富,故MRI检查呈高信号肿块。脊髓髓内病变的MRI检查为梭形膨大影。C为脊髓空洞症的MRI表现。答案为D。
    3.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综合征)常表现为病灶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病变平面2~3个节段以下痛温觉消失。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本例应诊断为Brown-Sequard综合征。答案为C。脊髓后角损害常表现为病灶同侧节段性感觉解离,即病灶同侧痛温觉障碍而深感觉保留。故A错误。脊髓横贯性损害常表现为病灶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减退,故B错误。脊神经根损害为运动障碍,与感觉无关,故D错误。脊髓后索损害常表现为深感觉障碍;脊髓侧索损害常影响脊髓丘脑侧束,出现病灶对侧平面痛温觉消失,而运动无损害。故E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