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抗日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雏形。()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我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答案:
    解析:
    (1)教育为政治服务。坚持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以武装斗争为手段夺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投入革命战争、支援革命战争,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军队干部战士的觉悟,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中心任务。 ①在安排各类教育的发展时,按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保证了最迫切需要的满足。 ②在教育内容的确定上,始终以服从战争的需要为原则,以形势教育、对敌斗争教育、阶级斗争教育、纪律教育、群众教育路线为主。 ③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安排上,也充分考虑到战争条件和政治需要。课程少而精,以速成班为主,教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战斗和工作中学习。 (2)新型的教育体制。新型的教育体制包括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儿童教育三部分。三个部分有主次之分,群众教育重于儿童教育,干部教育又重于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现职干部的教育重于未来干部的教育。因为接受群众教育的成年人受教育后能立刻投入到生产中,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训练干部,群众教育是要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文化水平,儿童教育是造就未来的革命接班人。在教学制度和方式上,它缩短了学制,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实效,普遍推行小先生制。 (3)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政治活动紧密联系。第一,在教育内容上,紧密联系当时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进行劳动习惯和观点、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第二,在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上,注意适应生产需要,要求学生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第三,根据地的师生还广泛参加各类革命斗争和政治活动,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锻炼革命意志,提高工作能力,同时也支援革命斗争和解放区的建设。 (4)多种形式的办学途径,依靠群众办学。解放区的人民需要教育,但是政府能力有限, 不可能包办教育,办教育需要走群众路线。“以民教民”是当时根据地教育的一个特点。其中 “民办公助”的办学形式更是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即群众集资,出力自己办学,主要由家长和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资金和人力问题,也采用集资、提取结余,组织文教合作社等方式来集资办学,政府给予方针上的指导、物质上的补助和师资上的支援。群众办学就是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群众自愿办学,教学内容也和群众息息相关,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尤其是成人教育要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的办教育的经验。 (5)教学制度和方式的改革。革命时期,根据地采用了更加实际和实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①缩短学制。这利于学生尽快学到革命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收到及时的成果。②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各类学校精简课程门类,删除不切合实际的内容。③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不受正规教师、课堂的制约,提倡小先生制,破除传统教育方法。特别在干部教育中,多以自学为主,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相结合。

  • 第2题:

    “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刑法原则形成于(  )。
    A.中华民国时期
    B.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
    解放战争时期刑法原则的重大发展是明确规定了“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方针。这一方针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刑事立法原则。

  • 第3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  )

    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共产党一党执政
    D.国共合作政府

    答案:B
    解析: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指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因此,正确答案是B。

  • 第4题:

    破坏坚壁财物罪是(  )确定的罪名。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C.抗日民主政权时期
    D.解放区民主政权时期


    答案:C
    解析:
    解析: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主要罪名有:汉奸罪i盗匪罪、破坏边区罪和破坏坚壁财物罪。

  • 第5题:

    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爱国、救亡,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民主、和平。()


    答案:错
    解析:
    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民主、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