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列情节中酌定情节有()。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目的、动机、方法C.犯罪行为人的罪过D.犯罪行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酌定量刑情节的有

    A.犯罪的动机
    B.犯罪的时间
    C.犯罪后的态度
    D.到案后如实供述罪行

    答案:A,B,C
    解析:
    酌定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由人民法院从审判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审判人员在量刑时灵活掌握、应酌情适用的各种事实情况。常见的酌定情节有:(1)犯罪的动机。例如,同是抢夺犯罪,有的是追求奢侈生活,有的是基于家庭生活困难,前者的主观恶性大于后者。(2)犯罪的手段。如使用一般强制方法实施的强奸犯罪,与采用惨无人道、极端野蛮的手段完成的强奸犯罪相比,前者的情节明显轻于后者。(3)犯罪的时间、地点。如发生于天灾人祸之时的盗窃、抢劫等犯罪,就比平时所发生的同类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4)犯罪侵害的对象。如侵害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怀孕妇女的犯罪,就比侵犯其他对象的相同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5)犯罪造成的损害后果。例如,同是侵犯财产利益的犯罪,犯罪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害程度,就是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的因素。(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如平时遵纪守法者犯罪,与有违法犯罪记录前科的犯罪人相比,后者就应受到相对较重的处罚。(7)犯罪后的态度。如真诚悔过、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等表现,较之于毁灭罪证、意图逃避罪责等表现.前者应当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ABC选项正确。《刑法》第67条第3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因此,坦白是法定从宽处罚情节,而不是酌定量刑情节。D选项错误。

  • 第2题:

    关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备要件
    B.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
    C.犯罪动机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
    D.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不同的犯罪


    答案:A,B,C,D
    解析:
    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备要件,如以营利为目的是赌博罪的必备要件,以出卖为目的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必备要件,如不具备法律所规定的特定目的,就不构成该种犯罪:A正确。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B正确。犯罪动机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动机是否恶劣是酌定从重或者从轻处罚的重要理由。C正确。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杀人可能出于奸情、仇恨、图财、激愤等不同的囊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不同的犯罪,如仇视社会的心理可能推动人实施杀人、放火、爆炸等不同的犯罪。D正确。故A、B、C、D均为正确选项。

  • 第3题:

    量刑的酌定情节包括()

    A犯罪动机

    B犯罪手段

    C危害结果

    D认罪态度

    E犯罪对象


    A,B,C,D,E

  • 第4题:

    关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目的,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实现某种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
    B.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
    C.犯罪动机是法定或酌定的量刑情节
    D.同一犯罪行为出于相同的犯罪动机

    答案:D
    解析:
    犯罪动机,指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各种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杀人可能出于奸情、仇恨、图财、激愤等不同的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各种不同的犯罪,如仇视社会的心理可能推动人实施杀人、放火、爆炸等不同的犯罪。

  • 第5题:

    关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  )。
    A.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备要件
    B.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
    C.犯罪动机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
    D.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不同的犯罪


    答案:A,B,C,D
    解析:
    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备要件,如以营利为目的是赌博罪的必备要件,以出卖为目的是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必备要件,如不具备法律所规定的特定目的,就不构成该种犯罪。A正确。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B正确。
    犯罪动机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节,在司法实践中,动机是否恶劣是酌定从重或者从轻处罚的重要理由。C正确。
    同一犯罪行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动机,如杀人可能出于奸情、仇恨、图财、激愤等不同的动机;同一犯罪动机可能实施不同的犯罪,如仇视社会的心理可能推动人实施杀人、放火、爆炸等不同的犯罪。D正确。故A、B、C、D均为正确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