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应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A、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B、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C、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D、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

题目
在( ),应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A、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
B、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
C、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
D、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


相似考题
更多“在( ),应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相关问题
  • 第1题:

    提出施工配合比的依据是( )。

    A.实测砂石含水率
    B.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之间关系
    C.施工条件差异和变化及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
    D.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混凝土强度及配合比要求。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

  • 第2题:

    在( )阶段,应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A.初步配合比设计
    B.基准配合比设计
    C.施工配合比设计
    D.试验室配合比设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强度及配合比要求。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 第3题:

    进行混凝土砂石材料用量的计算时,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 A、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 B、混凝土假设湿表观密度
    • C、原材料的密度
    • D、水泥、水的用量以及砂率

    正确答案:B,C,D

  • 第4题: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初步配合比进行必要的修正和验证这些修正内容包括:①以坍落度为内容的和易性修正②密度修正③砂率修正④现场砂石含水率修正⑤强度验证则根据配合比设计步骤,正确的修正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⑤-③-②-④
    • C、①-③-②-⑤-④
    • D、①-③-⑤-②-④

    正确答案:D

  • 第5题:

    钻芯修正方法不可用于确定检测批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简述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方法及强度确定。


    正确答案: 1)回弹法的基本原理
    回弹法是采用回弹仪的弹簧驱动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以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称回弹值指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强度相关指标来推算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2)方法:
    (1)测区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B.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
    C.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D.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0.04m2
    E.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上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未或碎屑;
    F.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
    (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
    (3)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4)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小于构件数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5)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立即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多次,取其平均值,该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6)回弹值的计算
    A.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B.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规范查用。
    C.回弹仪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Rmt、Rmb——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at、Rab——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规范查用。
    D.如检测时仪器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则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7)混凝土强度的推算
    A.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平均回弹值Rm及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规范查得或由公式计算。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
    B.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的确定
    当按单个构件检测中,以最小值作为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当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该批每个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为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 第7题:

    问答题
    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用量。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市政公用工程水泥混凝土在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进行配合比调整并提出施工配合比的依据是(  )。
    A

    实测砂石含水率

    B

    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间的关系

    C

    施工条件差异和变化及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

    D

    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市政公用工程水泥混凝土在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进行配合比调整并提出施工配合比的依据是()。
    A

    实测砂石含水率

    B

    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间关系

    C

    施工条件差异和变化及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

    D

    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点涉及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用水灰比计算方法,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等确定计算初步配合比。
    (2)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调整配合比。
    (3)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4)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在施工生产中,对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时应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并按规定留取试件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应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

  • 第10题:

    多选题
    进行混凝土砂石材料用量的计算时,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A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B

    混凝土假设湿表观密度

    C

    原材料的密度

    D

    水泥、水的用量以及砂率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回弹法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方法及强度确定。

    正确答案: 1)回弹法的基本原理
    回弹法是采用回弹仪的弹簧驱动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以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称回弹值指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强度相关指标来推算混凝土强度的一种方法。
    2)方法:
    (1)测区数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对长度不小于3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m且高度低于0.6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B.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
    C.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D.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0.04m2
    E.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上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未或碎屑;
    F.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
    (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
    (3)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4)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小于构件数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
    (5)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未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立即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多次,取其平均值,该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5mm。
    (6)回弹值的计算
    A.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B.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规范查用。
    C.回弹仪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式中:Rmt、Rmb——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at、Rab——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按规范查用。
    D.如检测时仪器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则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7)混凝土强度的推算
    A.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平均回弹值Rm及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规范查得或由公式计算。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地区或专用测强曲线换算得出。
    B.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的确定
    当按单个构件检测中,以最小值作为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当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该批每个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为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

    B

    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C

    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关系,用水胶比计算方法,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等确定计算初步配合比

    D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调整配合比

    E

    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正确答案: C,A
    解析: 统计:本题共被作答9次。
    参考解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用水胶比计算方法,水萋、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等确定计算初步配合比。
    (2)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材料质量的可波动动调整配合比。
    (3)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4)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

  • 第13题:

    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中,在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进行配合比调整并提出施工配合比的依据是( )。

    A、实测砂石含水率
    B、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间关系
    C、施工条件差异和变化及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
    D、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

    答案:A
    解析: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最核心任务是根据现场实测砂石的含水率,调整得到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 第14题: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等要求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原材料,通过计算、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混凝土单位体积中各种组成材料的用量。

    • A、设计弯拉强度
    • B、耐久性
    • C、耐磨性
    • D、和易性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简述超声波法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方法及强度确定。


    正确答案: 原理:是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Rc与纵波的传播速度Ve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然后在标准状况下(即各种影响系数C=1的情况下)制备标准混凝土试块,并以测得每个试块的平均传播速度V与破损强度R,拟合出曲线方程Rc=aebv,最后根据波速来测算强度值。
    测试方法:超声波探测按探头安放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对测法、斜测法、平测法。测区选择同回弹法,每个测区布置3-5对测点,数据采集一般仪器设定后自动完成。
    强度确定方法:强度计算按回归方程计算,强度推定按照回弹法的方法确定。

  • 第16题:

    市政公用工程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经过四个步骤,其中在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进行配合比调整并提出施工配合比的依据是()。

    • A、实测砂石含水率
    • B、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间关系
    • C、施工条件差异和变化及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
    • D、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关于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描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强度试验结果,绘制水胶比与强度线性关系图,确定略大于配制强度对应的水胶比
    • B、在试拌配合比基础上,用水量应根据确定的水胶比作调整
    • C、胶凝材料用量应以用水量除以确定的水胶比计算得出
    • D、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应根据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进行调整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中,在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应根据()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

    • A、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间关系
    • B、实测砂石含水率
    • C、施工条件差异和变化及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
    • D、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超声波法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方法及强度确定。

    正确答案: 原理:是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Rc与纵波的传播速度Ve之间存在着某种函数关系,然后在标准状况下(即各种影响系数C=1的情况下)制备标准混凝土试块,并以测得每个试块的平均传播速度V与破损强度R,拟合出曲线方程Rc=aebv,最后根据波速来测算强度值。
    测试方法:超声波探测按探头安放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对测法、斜测法、平测法。测区选择同回弹法,每个测区布置3-5对测点,数据采集一般仪器设定后自动完成。
    强度确定方法:强度计算按回归方程计算,强度推定按照回弹法的方法确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初步配合比进行必要的修正和验证这些修正内容包括:①以坍落度为内容的和易性修正②密度修正③砂率修正④现场砂石含水率修正⑤强度验证则根据配合比设计步骤,正确的修正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③-②-④

    C

    ①-③-②-⑤-④

    D

    ①-③-⑤-②-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等要求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原材料,通过计算、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混凝土单位体积中各种组成材料的用量。
    A

    设计弯拉强度

    B

    耐久性

    C

    耐磨性

    D

    和易性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经初步计算,某混凝土每立方米各种材料用量为水泥360kg,砂612kg,石子1241kg,水187kg,现实验室测得混凝土密度2350kg/m3,试求修正后该混凝土配合比?

    正确答案: 360+612+1241+187=2400kg/m3
    (2400-2350)/2400=2.08%>2%
    2350/2400 =0.98
    C://S:G://W = 360*0.98:612*0.98:1241*0.98:187*0.98=353:600:1216:18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中,在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应根据()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
    A

    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间关系

    B

    实测砂石含水率

    C

    施工条件差异和变化及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

    D

    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