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生产了货值50万元的伪劣产品,尚未出售即被查获,则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既遂) D.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题目
甲生产了货值50万元的伪劣产品,尚未出售即被查获,则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既遂)
D.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相似考题
更多“甲生产了货值50万元的伪劣产品,尚未出售即被查获,则甲的行为(  ).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公司出售债权,债权账面余额为300万元,已提坏准备50万元,出售价款240万元,在协议中规定,如金融机构无法收回债权时,有向出售企业进行追索的权利,则甲公司出售债权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为( )万元 。

    A.0

    B.10

    C.50

    D.60


    正确答案:A
    由于附有追索权,应按以应收债权作质押取得借款进行处理,企业不能确认出售损益。 

  • 第2题:

    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分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构成犯罪
    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
    D.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要求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生产、销售《刑法》第三章第一节第141条至第148条所列产品,构成有关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第3题:

    共用题干

    某甲明知一批蛋糕上涂抹了长期食用后会致癌的工业色素,因价格便宜而购进准备出售,后被工商人员查获,查获时销售金额为1万元,而库存蛋糕货值5万元,则某甲的行为构成:
    A: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B: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销售伪劣产品罪
    D:未遂

    答案:B
    解析:
    依据《刑法》第144条的规定,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关键在“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本案中长期食用后会致癌的工业色素是有害非食品原料,故构成B项。本罪为行为犯,一经行为即构成既遂,故D项不正确。
    根据《刑法》第145条之规定,郑某的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系危险犯,因此A选项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流入社会,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依照渎职罪的规定从严惩处,B项正确。根据《刑法》第143条之规定,卞某构成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尤其要注意D选项,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141条所作出的修改,“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见,该罪已经成为行为犯,而不需要具备“足以造成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后果”,因此D选项错误。

  • 第4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蒋某生产假药,货值金额达20多万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蒋某的行为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B:钱某明知李某生产的食品掺有少量有毒物质,但不会致命,遂大量购进并转销给多家’小卖部出售,导致多人中毒。钱某与李某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
    C:阮某投放“毒鼠强”毒死李某羊圈里面的200只羊,随后将其拉到市场销售,非法获利5万元。丙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
    D:姜某生产、销售假药,导致严重结果,但丁一直以为自己生产、销售的属于劣药。由于丁没有认识到自己在生产、销售假药,故不成立生产、销售假药罪,也不成立其他犯罪

    答案:B,C,D
    解析:
    【考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详解:选项A:蒋某生产假药,构成生产假药罪。蒋某生产的假药货值金额达20多万元,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生产伪劣产品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3倍以上(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故,选项A正确。选项B:钱某与李某事先未通谋,所以并不成立共犯,各自成立犯罪。选项C:阮某成立盗窃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数罪并罚。投放危险物质罪必须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和行为。为了盗窃财物而故意使用危险物质杀害特定牲畜的,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由于姜某主观上并不知晓自己生产、销售的是假药,因此不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应当在假药与劣药重合的限度内成立生产、销售劣药罪。

  • 第5题: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立案标准为

    A.伪劣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
    B.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15万元以上的
    C.使用伪劣产品造成轻伤伤害的
    D.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3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15万元以上的

    答案:A,B,D
    解析: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公通字[2008]36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的立案标准为:①伪劣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的;②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15万元以上的;③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3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15万元以上的。

  • 第6题:

    下列关于涉案烟草专卖品价格认定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行为人将合格产品与伪劣产品混杂在一起进行销售,如果能区分,应将销售伪劣产品的金额与销售合格产品的金额分开计算;如果不能区分,应当全部计入
    • B、伪劣产品实际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但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的货值金额合计达到15万元以上的,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 C、涉案烟草专卖品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 D、行为人销售多种伪劣产品,应把各销售金额的总和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

    正确答案:A,B,D

  • 第7题:

    下列()情形下,需要追究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刑事责任。

    • A、生产伪劣雪茄烟金额达40000元
    • B、尚未销售的伪劣卷烟货值达10万元
    • C、销售的伪劣卷烟金额达3万元,未销售伪劣卷烟的货值达10万元
    • D、销售的伪劣卷烟金额达6万元,未销售伪劣卷烟的货值达10万元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立案追诉情形包括()。

    • A、销售伪劣卷烟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
    • B、伪劣卷烟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
    • C、伪劣卷烟的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达到十万元以上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A

  • 第9题:

    以下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实际所得的违法收入
    • B、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2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 C、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 D、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尚未来得及分赃即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 C、甲属于间接正犯
    •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C

  • 第11题:

    单选题
    甲公司2015年3月1日购入乙公司发行的面值为2000万元的公司债券,实际支付价款2000万元(其中包括已到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50万元),另支付相关交易费用12万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甲公司入账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科目的金额为()万元。
    A

    50

    B

    38

    C

    62

    D

    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份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不构成犯罪

    B

    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C

    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

    D

    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甲没有烟草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冒充中华香烟的劣质香烟,销售金额达50万元,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B.非法经营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甲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甲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在烟草制品上使用与中华香烟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甲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的烟草制品,情节严重,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行为人实施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非法经营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属于一行为侵害多个法益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错误。

  • 第14题:

    李某生产假冒滋补药,其成分为面粉与白糖的混合物,货值15万元之多,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李某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不正确?

    A:不构成犯罪
    B:因为尚未达到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因此应该以生产、销售假药罪(未遂)定罪处罚
    C:该罪为具体危险犯
    D:该罪为抽象危险犯

    答案:A,B,C
    解析:
    《刑法修正案(八)》修订了原《刑法》第141条生产、销售假药罪内容,删除了第1款中“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规定,按照现有规定,只要生产、销售假药的,就可成立本罪,属于抽象危险犯。

  • 第15题:

    甲大量生产劣药并销售,共销售100万元。该劣药导致3名儿童双目失明。关于甲的行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甲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
    C.对甲应数罪并罚
    D.对甲应择一重罪


    答案:C
    解析:
    【 解析】C。请注意这种题目中,其余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 第16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生产、销售劣药尚不足以认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情况不包括

    A.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
    B.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
    C.销售金额为3万元,尚未销售伪劣产品货值金额为2万元
    D.销售金额为3万元,尚未销售伪劣产品货值金额为7万元


    答案:C
    解析:
    考查生产、售劣药的刑罚适用。根据“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伪劣产品货值全额合计15万元以上的构成生产、销售伪产品行为”,选选项C计算合计全额为11万元,选项D计算合计金颜为16万元,故答案为C。

  • 第17题:

    伪劣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或者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甲在出售假币时被当场抓获,民警现场查获假币5000元,后民警在其住处查获假币3000元,根据甲供述,民警又在乙商店内查获甲藏匿的假币5000元,甲出售假币的数额为()。

    • A、8000元
    • B、5000元
    • C、13000元
    • D、10000元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甲某加工生产了100件计6万盒、批号为“991104”的假普利胃炎胶囊,分3次出售,得赃款11.282万元。()

    • A、甲某构成非法经营罪
    • B、甲某构成诈骗罪
    • C、甲某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 D、甲某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以下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实际所得的违法收入
    • B、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较大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 C、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 D、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甲知道乙生产假药而为其提供广告宣传,乙非法销售了价值300余万元的假药。甲构成()。

    • A、生产假药罪
    • B、包庇罪
    • C、销售伪劣产品罪
    • D、虚假广告罪

    正确答案:A

  • 第23题:

    单选题
    有关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生产、销售假药,尚未达到“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依据量刑标准裁定的处罚

    B

    对于生产、销售劣药,尚未达到“其他严重情节”,依据量刑标准裁定的处罚

    C

    已销售产品的销售金额大于5万元

    D

    伪劣产品销售金额4万元,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5万元,合计不符合立案标准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伪劣烟草专卖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或者销售金额未达到5万元,但与未销售货值金额合计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