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取得时效则指非所有人占有他人的所有物持续达到一定的期间从而取得该物的所有权的法律制度。二者的区别在于:
(1)所依据的事实状态不同;
(2)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3)所适用的范围不同。
更多“简述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的区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什么是除斥期间?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除斥期间是指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其权利印发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均为一定的事实状态(一般是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和一定期间的经过(预定期间之届满)而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但二者的性质、效力等迥然不同:
    (1)法律后果不同。除斥期间届满导致实体权利丧失,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仅消灭胜诉权。
    (2)适用条件不同。人民法院可主动适用除斥期间规定,义务人主动履行的也可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则是只能由权利人主张才能适用,且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不能要求返还。
    (3)期间的不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一般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延长。
    (4)条文表述不同。即时效规定中多在条文中明示为时效,除斥期间的规定则仅规定权利存在的期间。


  • 第2题:

    简述诉讼时效的中断与诉讼时效的中止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1)发生中止的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客观情况,而发生中断的事由则是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
    (2)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而中断可发生在诉讼时效开始后完成前的任何一段时间。
    (3)中止是是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有效,中止事由消除后,原来的时效继续进行。而中断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保障,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中断前后实际是两个诉讼时效。


  • 第3题: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1)立法精神不同.两者的作用都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但是除斥期间维护的是原秩序,在除斥期间里,权利人如果不行使权利,原秩序就继续存在;诉讼时效维护的是新秩序.
    (2)适用的范围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
    (3)起算时间不同,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除斥期间根据法律规定的时间或者权利发生点时间起算;另外期间的可变性不同,诉讼时效可以中止、中断、延长,除斥期间则没有这种规定.法律效力与法律援用不同,诉讼时效期满后,权利并不当然消灭;除斥期间期满后,权利当然消灭;诉讼时效的援用有不同的立法例,除斥期间各国都规定法院依职权援用.

  • 第4题:

    简述诉讼时效中断及其与诉讼时效中止的区别


    答案:
    解析: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诉讼时效中断,是指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异同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相同之处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在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的法定事由发生而产生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   (二)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不同之处   首先,发生的原因不同。虽然引起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事实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但是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均是当事人有意识的行为,包括:权利人主张、义务人同意履行、提起诉讼或者仲裁。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当事人意志不能控制的,包括:不可抗力、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者丧失民事行为、其他。   其次,发生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次数都是不受法律限制的,但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间内。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或者法定事由虽发生于6个月前但持续至最后六个月内的。注意:法定事由发生在最后6个月内,如法定事由消除后,剩下时效期间不足6个月,通说认为,应该补足6个月。   最后,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中断是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丧失效力,从中断之时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中止则只是使时效期间暂停计算,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   诉讼时效中断与诉讼时效中止发生的事由、时间、法律效果都是不同的,它们是两项独立的时效制度,不应混为一谈。

  • 第5题:

    简述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区别。


    答案:
    解析: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依法暂时停止进行,并在法定事由消失之日起继续进行的情况。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已开始的诉讼时效因发生事由不再进行,并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丧失效力。
    二者的区别是:(1)发生的事由不同。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情况,这些客观情况阻碍着权利人行使权利,是时效期间进行的客观障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有关的行为,是与当事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相反的事实;(2)事由发生的时间要求不同。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必须发生在诉讼时效进行的最后6个月内,或发生在最后6个月前但后果延续到最后6个月内,才能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无论发生在诉讼时效进行中的任何时间都可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3)效力不同。诉讼时效中止的效力在于使诉讼时效进行暂停,将中止事由阻碍时效进行的期间不计入时效期间,此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阻碍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计算;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在于使中断前已经进行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时效期间重新起算;(4)期间计算不同。待诉讼时效中止的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它将中止前已进行的期间与中止事由消除后顺延的期间合并计算。在诉讼时效中断的中断原因消灭后,从权利人能行使权利时起重新计算,即开始一个新的诉讼时效期间,此前已进行的期间不再计算。

  • 第6题:

    简述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


    正确答案: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有:
    (1)构成要件不同;
    (2)起算时间不同;
    (3)诉讼时效期间可中止、中断或延长,属可变期间,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
    (4)效力不同。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婚姻撤销请求权行使期限和民事诉讼时效的区别。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除斥期间?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除斥期间是指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其权利印发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均为一定的事实状态(一般是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和一定期间的经过(预定期间之届满)而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但二者的性质、效力等迥然不同:
    (1)法律后果不同。除斥期间届满导致实体权利丧失,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仅消灭胜诉权。
    (2)适用条件不同。人民法院可主动适用除斥期间规定,义务人主动履行的也可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则是只能由权利人主张才能适用,且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不能要求返还。
    (3)期间的不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一般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延长。
    (4)条文表述不同。即时效规定中多在条文中明示为时效,除斥期间的规定则仅规定权利存在的期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中断可适用于(  )。
    A

    最长诉讼时效

    B

    普通诉讼时效

    C

    特别诉讼时效

    D

    除斥期间

    E

    取得时效


    正确答案: C,D
    解析:
    中断只适用于《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普通时效和法律另有规定的特别诉讼时效,不适用于最长诉讼时效。除斥期间不能中断。我国没有规定取得时效。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诉讼时效的中断与诉讼时效的中止的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1)发生中止的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客观情况,而发生中断的事由则是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
    (2)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而中断可发生在诉讼时效开始后完成前的任何一段时间。
    (3)中止是是诉讼时效完成的暂时性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有效,中止事由消除后,原来的时效继续进行。而中断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保障,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中断前后实际是两个诉讼时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对诉讼时效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诉讼时效属于取得时效

    B

    诉讼时效适用于所有的请求权

    C

    诉讼时效具有任意性

    D

    诉讼时效属于消灭时效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

    正确答案: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区别有:
    (1)构成要件不同;
    (2)起算时间不同;
    (3)诉讼时效期间可中止、中断或延长,属可变期间,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
    (4)效力不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正确答案:

    (1)适用范围不同,诉讼时效针对的是请求权;除斥期间针对的是形成权.
    (2)诉讼时效过后请求权依然存在;除斥期间经过后,形成权灭失.
    (3)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

  • 第14题:

    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

    联系:二者期间届满,均使某种权利消灭.
    区别: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不能使未能及时行使的权利本身消灭,而只是消灭附着于其上的诉权;除斥期间届满,消灭的是权利本身;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起算;除斥期间自权利成立之日起算;诉讼时效期间制度主要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制度主要适用于形成权.


  • 第15题:

    简述诉讼时效的概念及诉讼时效制度的作用。


    参考答案:时效制度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的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时效又分为取得时效与消灭时效,凡一定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期而取得权利,叫做取得时效。凡一定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期而失去权利,叫做消灭时效。诉讼时效制度的作用:(1)有利于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2)有利于督促当事人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

  • 第16题:

    诉讼时效与取得时效


    答案:
    解析:
    诉讼时效又称为消灭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之权利的制度。取得时效是指非所有人占有他人财产达到法定时间,未受所有人追索而取得该财产所有权的制度。
    二者的区别是:(1)两者所依据的事实状态不同。取得时效是以非所有人占有他人所有物的事实状态为依据;而诉讼时效适用的依据是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不行使请求权的事实状态;(2)两者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取得时效的法律后果是特定权利的产生;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则是权利人丧失胜诉权;(3)两者适用范围不同。取得时效适用于物权中的财产所有权的产生和丧失;诉讼时效则适用于债权中的财产请求权的存在或丧失。

  • 第17题:

    在英美法中只存在一种时效,即()

    • A、消灭时效
    • B、诉讼时效
    • C、取得时效
    • D、消灭时效和取得时效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简述民事诉讼时效的概念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时效的种类。


    正确答案: (1)民事诉讼时效则是指民事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即人民法院对其民事权益不再予以保护)的制度。
    (2)一般诉讼时效又称普通诉讼时效,在我国,是指由民法通则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统一适用的诉讼时效制度。我们国家规定时效制度,既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3)特殊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特别规定的短期时效和通过各种单行法规规定的时效期限,叫做特殊诉讼时效。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诉讼时效中断及其与诉讼时效中止的区别。[2006年真题]

    正确答案: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之中,因发生一定事由,致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重新起算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完成以前,因发生一定事由,使权利人不能行使权利,因而暂停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待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时效中断和时效中止都是时效完成的障碍。诉讼时效中断与诉讼时效中止存在以下区别:
    (1)发生的事由不同
    前者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后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即时效中断依据的是当事人的行为,而时效中止依据的是当事人行为以外的客观情况。
    (2)发生的时间不同
    前者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后者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即时效中断发生在时效开始后完成前的任何时间,而时效中止则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
    (3)法律效果不同
    前者诉讼时效重新计算,后者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即时效中断使中断事由发生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而时效中止使中止事由发生前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主要指债权请求权)不行使达一定期间时,虽不导致权利实体的消灭,但权利相对人或义务人获得拒绝履行的抗辩权。除斥期间是指某种权利的法定存续期间,除斥期间届满,权利即归于消灭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都是因“时”的作用而引起权利变动,但是,诉讼时效的“时”,是指一定事实状态即权利不行使的持续期间,它以该事实状态的发生为起算点,而除斥期间的“时”,是指一定权利的法定存续期间,它以该权利的取得为起算点。由此产生如下差别:
    (1)由于权利不行使的事实状态取决于权利人的行为,诉讼时效存在中断、中止或延长的可能;而除斥期间为法律事先设定,不受权利人行为的影响,因而是固定不变的。
    (2)诉讼时效的完成,并不消灭权利本身,仅使债务人获得抗辩权;而除斥期间的完成则导致权利的消灭。
    (3)在客体适用范围上,诉讼时效仅适用于债权请求权,而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请求撤销合同的,应适用《合同法》第55条关于1年除斥期间的规定;对方当事人对撤销合同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回答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区别。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除斥区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正确答案: (1)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除斥区间适用于形成权。(2)两者期间的可变性不同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而除斥区间为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或延长(3)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诉讼时效所消灭的只是权利人的胜诉权,实体权利并不消失,而除斥区间消失的是权利人的实体民事权利(4)两者的援用条件不用诉讼时效只有在当事人主张时,法院才能援用。除斥区间则是由法院依职权予以援用,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5)两者的起算时间不同诉讼时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起算,而除斥区间则是自实体权利成立时或者根据法律规定的时间起算。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