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45岁,乙肝病史5年,2周前出现阵发性高热、寒战,体温达39.3℃,约2h后体温降至37℃,未予治疗,5d前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高热不退。查体:体温39.5℃,血压105/60mmHg,脉搏120/ min,呼吸28/min,急性面容,巩膜轻度黄染,结膜无苍白,右肺下野呼吸音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右上腹饱满,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4.2×109,中粒细胞0.81,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204×109。肝功:ALT 76

题目

患者男性,45岁,乙肝病史5年,2周前出现阵发性高热、寒战,体温达39.3℃,约2h后体温降至37℃,未予治疗,5d前出现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高热不退。查体:体温39.5℃,血压105/60mmHg,脉搏120/ min,呼吸28/min,急性面容,巩膜轻度黄染,结膜无苍白,右肺下野呼吸音弱,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右上腹饱满,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化验血常规:白细胞14.2×109,中粒细胞0.81,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204×109。肝功:ALT 76U/L,TBiL 44μmol/L;AFP 124μg/L。超声检查见肝内有一低密度灶。目前首先考虑的诊断是是

A.肝脓肿

B.继发性肝癌

C.活动性肝硬化

D.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

E.原发性肝癌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性,45岁,乙肝病史5年,2周前出现阵发性高热、寒战,体温达39.3℃,约2h后体温降至37℃,未予治疗,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性,42岁。重症感染患者,每天下午3时左右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5天。疑患败血症,需做血培养确诊。最佳抽血时间应在

    A、出现寒战时

    B、预计发生寒战及发热前

    C、体温正常半小时后

    D、寒战时体温升至最高时

    E、体温正常一小时后


    参考答案:A

  • 第2题:

    患者,男性,19岁,重症感染病人,每天上午10点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6天。考虑全身性感染菌血症,应做血培养。抽血的最佳时间应在

    A.出现寒战时

    B.预计发生寒战及发热时

    C.寒战后体温升至最高时

    D.体温正常后2小时

    E.体温正常后1小时


    正确答案:B
    发生脓毒血症前多数病人已经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因此为提高阳性率应多次、最好在发生寒战、高热时抽血作细菌培养。

  • 第3题:

    全身感染性病人抽取血培养标本的正确时机是( )。

    A.体温下降后
    B.寒战高热时
    C.体温稳定时
    D.体温≥37℃时
    E.体温≥38℃时

    答案:B
    解析:
    全身感染性病人寒战高热时,表明此时炎症最严重,应立即抽取血培养标本,以便查明病原菌。

  • 第4题:

    治疗超高热危象的关键是迅速有效的将体温降至()

    • A、39℃
    • B、38.5℃
    • C、38℃
    • D、37.5℃
    • E、37℃

    正确答案:B

  • 第5题:

    发病第1天体温为37.8℃,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达41.2℃,经输液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9.2℃,其体温变化过程是()

    • A、低热→超高热→中等热
    • B、低热→高热→中等热
    • C、低热→超高热→高热
    • D、中等热→超高热→中等热
    • E、中等热→高热→中等热

    正确答案:C

  • 第6题:

    对高热病人实施物理降温,其体温应降至().

    • A、37~38℃
    • B、38℃以上
    • C、37℃以下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给超高热患者降温要使其体温降至约()

    • A、37℃
    • B、37.5℃
    • C、38℃
    • D、38.5℃
    • E、39℃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42岁。重症感染患者,每天下午3时左右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5天。疑患败血症,需做血培养确诊。最佳抽血时间应在()
    A

    出现寒战时

    B

    预计发生寒战及发热前

    C

    体温正常半小时后

    D

    寒战时体温升至最高时

    E

    体温正常一小时后


    正确答案: E
    解析: 诊断败血症行血培养时应于寒战发热前进行。

  • 第9题:

    单选题
    6岁男孩,发病第1天体温为37.5度,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达41度,伴神志恍惚及抽搐。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度,其体温变化过程()。
    A

    低热→过高热→中等热

    B

    中等热→高热→中等热

    C

    低热→高热→高热

    D

    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

    E

    低热→高热→中等热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36岁,半年前被派往非洲某国援建。回国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5℃,持续4~5小时、体温降至正常。间隔6小时,体温再次升到39℃以上。 该患者的尿液呈()。
    A

    血尿

    B

    血红蛋白尿

    C

    乳糜尿

    D

    脓尿

    E

    胆红素尿


    正确答案: D
    解析: 题干所述符合急性肾盂肾炎的特征,急性肾盂肾炎尿液呈脓尿。

  • 第11题:

    单选题
    超高热危象,迅速将体温降至()时治疗超高热危象的关键。
    A

    38

    B

    38.5

    C

    37

    D

    36.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患者,男,30岁,重症感染患者,每天上午10点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五天。疑有败血症,应做血培养。最佳抽血时间应在()。
    A

    出现寒战时

    B

    预计发生寒战及发热前

    C

    寒战后体温升至最高时

    D

    体温正常后1小时

    E

    体温正常后半小时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诊断败血症行血培养时应于寒战发热前进行,可提高培养的阳性率。

  • 第13题:

    刘某,男,第1天发病体温37.5℃,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41℃,伴意识恍惚、抽搐,进行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其体温变化过程为

    A、低热→过高热→中等热

    B、中等热→高热→中等热

    C、低热→高热→高热

    D、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

    E、低热→高热→中等热


    参考答案:E

  • 第14题:

    男性,30岁,重症感染病人,每天上午10时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5d疑有败血症,应做血培养.最佳抽血时间应在

    A.出现寒战时

    B.预计发生寒战及发热前

    C.寒战后体温升至最高时

    D.体温正常后1h

    E.体温正常后0.5h


    正确答案:B
    感染的过程是一个机体与病原菌斗争的过程,病原菌大量繁殖,直接或通过释放毒素侵害机体,引发机体的防御,机体通过各种免疫机制清除病原和毒素。发热和寒战正是这种斗争过程的外部反映。所以对于波状热患者,采血应在血菌浓度最高时,即发热和寒战前。考点:血液取材时机

  • 第15题:

    发病第1天体温为37.8℃,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达41.2℃,经输液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9.2℃,其体温变化过程是

    A.低热→超高热→中等热
    B.低热→高热→中等热
    C.低热→超高热→高热
    D.中等热→超高热→中等热
    E.中等热→高热→中等热

    答案:C
    解析:
    发热的临床分度为:低热为37.3℃~38℃;中等热度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 第16题:

    男性,30岁,重症感染病人,每天上午10时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5d。疑有败血症,应做血培养。最佳抽血时间应在()。

    • A、出现寒战时
    • B、预计发生寒战及发热前
    • C、寒战后体温升至最高时
    • D、体温正常后1h
    • E、体温正常后0.5h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患者,男性,28岁,于淋雨后出现寒战、高热、咳嗽伴右侧胸痛来诊,查体:体温39.1℃,脉搏10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正常,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余(一)。血常规示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胸片示右下肺炎症。医嘱给予青霉素抗感染,该患者停用抗生素的指标是()。

    • A、体温降至正常后3天
    • B、体温降至正常后1周
    • C、体温降至正常后2周
    • D、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 E、X线示炎症阴影完全消失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超高热危象,迅速将体温降至()时治疗超高热危象的关键。

    • A、38
    • B、38.5
    • C、37
    • D、36.5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符合间歇热特点的有()

    • A、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
    • B、高热持续数小时后降至正常
    • C、24小时内体温波动<1℃
    • D、体温有时下降达正常一至数天
    • E、高热期与无热期呈反复交替出现

    正确答案:B,D,E

  • 第20题:

    单选题
    患者,男性,36岁,半年前被派往非洲某国援建。回国后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39.5℃,持续4~5小时、体温降至正常。间隔6小时,体温再次升到39℃以上。护士判断该患者最可能感染了()。
    A

    疟疾

    B

    乙型肝炎

    C

    丙型肝炎

    D

    血吸虫病

    E

    结核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给超高热患者降温要使其体温降至约()
    A

    37℃

    B

    37.5℃

    C

    38℃

    D

    38.5℃

    E

    39℃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患者,男,31岁。重症感染病人,每天上午10点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5天。疑有败血症,应做血培养。抽血时间最佳应在(  )。
    A

    出现寒战时

    B

    预计发生寒战及发热前

    C

    寒战后体温升至最高时

    D

    体温正常后1小时

    E

    体温正常后半小时


    正确答案: B
    解析:
    确定致病菌应作血和脓液的细菌培养,但由于在发生脓毒症前多数病人已经抗菌药物治疗,以至血液培养长得不到阳性结果,故应多次、最好在发生寒战、发热时抽血作细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

  • 第23题:

    单选题
    男性,30岁,重症感染病人,每天上午10点出现寒战、高热,已连续五天。疑有败血症,应做血培养。最佳抽血时间应在()。
    A

    体温正常后1小时

    B

    出现寒战时

    C

    预计发生寒战及发热前

    D

    寒战后体温升至最高时

    E

    体温正常后半小时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