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802.1ad 定义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网帧中插入(上题)字段,这种技术被称为(本题)技术。A. Q-in-Q B. IP-in-IP C. NAT-in-NAT D. MAC-in-MAC

题目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802.1ad 定义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网帧中插入(上题)字段,这种技术被称为(本题)技术。

A. Q-in-Q
B. IP-in-IP
C. NAT-in-NAT
D. MAC-in-MAC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在基于Q-in-Q网络中,运营商为每个VLAN分配一个运营商 VLAN 标记(P-VLAN ID),然后把用户的用户 VLAN 标记(C-VLAN ID)实例映射到这些P-VLAN ID上。
更多“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802.1ad 定义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网帧中插入(上题)字段,这种技术被称为(本题)技术。”相关问题
  • 第1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的第 二层连接,IEEE802.lad定义的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帧中插入( )字段,这种技术被称为( 作答此空 )技术。


    A. Q-in-Q
    B. IP-in-IP
    C. NAT-in-NAT
    D. MAC-in-MAC

    答案:A
    解析:

  • 第2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 802.1ad定义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网帧中插入营商VLAN标记字段,这种技术被称为( )技术。

    A.Q-in-Q
    B.IP-in-IP
    C.NAT-in-NAT
    D.MAC-in-MAC

    答案:A
    解析:
    Q-in-Q工作原理就是:数据在私网中传输时带一个私网的tag,定义为C-VLAN Tag,数据进入到服务商的骨干网后,再打上一层公网的VLAN tag,定义为P-VLAN Tag。到目的私网后再把P-VLAN Tag剥除,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的二层VPN隧道。P-VLAN Tag标签是嵌在以太网源 MAC 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之后。也包含一个12位的P-VLAN ID,可支持1-4094个VLAN。P-VLAN CoS域包含3位,支持8个级别的优先级。在基于Q-in-Q网络中,运营商为每个VLAN分配一个P-VLAN ID,然后把用户的C-VLAN ID实例映射到这些P-VLAN ID上。因此,用户的C-VLAN ID就被保护起来。

  • 第3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的第二层接,IEEE802.lad定义的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 基本技术是在以太帧中插入( )字段。


    A. 运营商VLAN标记
    B. 运营商虚电路标识
    C. 用户VLAN标记
    D. 用户帧类型标记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 802.1ad定义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网帧中插入( )字段。

    A.运营商VLAN标记
    B.运营商虚电路标识
    C.用户VLAN标记
    D.用户帧类型标记

    答案:A
    解析:
    Q-in-Q工作原理就是:数据在私网中传输时带一个私网的tag,定义为C-VLAN Tag,数据进入到服务商的骨干网后,再打上一层公网的VLAN tag,定义为P-VLAN Tag。到目的私网后再把P-VLAN Tag剥除,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的二层VPN隧道。P-VLAN Tag标签是嵌在以太网源 MAC 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之后。也包含一个12位的P-VLAN ID,可支持1-4094个VLAN。P-VLAN CoS域包含3位,支持8个级别的优先级。在基于Q-in-Q网络中,运营商为每个VLAN分配一个P-VLAN ID,然后把用户的C-VLAN ID实例映射到这些P-VLAN ID上。因此,用户的C-VLAN ID就被保护起来。

  • 第5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802.1ah宣言的运营商主干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用户以太帧中再封装一层(本题),这种技术被称为(下题)技术。

    A.运营商的MAC帧头
    B.运营商的VLAN标记
    C.用户的VLAN标记
    D.用户帧类型标记

    答案:A
    解析:
    见下题

  • 第6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 802.1ad定义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网帧中插入(请作答此空)字段,这种技术被称为( )技术。

    A.运营商VLAN标记
    B.运营商虚电路标识
    C.用户VLAN标记
    D.用户帧类型标记

    答案:A
    解析:
    Q-in-Q工作原理就是:数据在私网中传输时带一个私网的tag,定义为C-VLAN Tag,数据进入到服务商的骨干网后,再打上一层公网的VLAN tag,定义为P-VLAN Tag。到目的私网后再把P-VLAN Tag剥除,为用户提供了一种较为简单的二层VPN隧道。P-VLAN Tag标签是嵌在以太网源 MAC 地址和目的MAC地址之后。也包含一个12位的P-VLAN ID,可支持1-4094个VLAN。P-VLAN CoS域包含3位,支持8个级别的优先级。在基于Q-in-Q网络中,运营商为每个VLAN分配一个P-VLAN ID,然后把用户的C-VLAN ID实例映射到这些P-VLAN ID上。因此,用户的C-VLAN ID就被保护起来。

  • 第7题:

    在1Gb/s以太网半双工工作时,为何需要帧扩展技术和帧突发技术?叙述这两种技术的基本概念。


    正确答案: (1)在半双工模式下,CSMA/CD机理的约束,产生了碰撞槽时间和碰撞域的概念。由于要在发送帧的同时能检测到媒体上发生的碰撞现象,就要求发送帧限定最小长度。
    (2)在一定的传输率下,最小帧长度与碰撞域的地理范围成正比关系。
    (3)以半双工模式为例,当传输率达到1Gb/s时,在同样的最小帧长度标准情况下,网络系统跨距将会缩小到无法使用的地步。
    为此,在1Gb/s以太网上采用了帧的扩展技术。
    帧扩展技术是在不改变802.3标准所规定的最小帧长度情况下提出的一种解决办法,把帧一直扩展到512字节即4096位,即若形成的帧小于512字节,则在发送时要在帧的后面添上扩展位,达到512字节发送到媒体上去。
    使用帧扩展技术,在1Gb/s半双工模式下获得了比较大的地理跨距,以致1Gb/s以太网组网得到了较理想的工程可用性。但这种技术,如果处在大量短帧传输的应用环境中,就会造成系统带宽的浪费,大大降低半双工模式下的传输性能。要解决传输性能下降的问题,802.3z标准中定义了一种“帧突发(FrameBursting)”技术。
    帧突发在千兆位以太网上是一种可选功能,它使一个站(特别是服务器)一次能连续发送多个帧,当一个站点需要发送很多短帧时,该站点先试图发送第一帧,该帧可能附加了扩展位的帧。一旦第一个帧发送成功,则具有帧突发功能的该站点就能继续发送其他帧,直至帧突发的总长度达到1500字节为止。
    显然,只有半双工模式才可能选择帧突发过程以弥补大量发送短帧时系统效率的急剧降低。

  • 第8题:

    在以太网帧中插入VIA:N头部,头部插在()之后。

    • A、目的地址
    • B、源地址
    • C、帧检验字段
    • D、控制字段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面对全双工以太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在共享以太网中实现全双工技术
    • B、可以在一对双绞线上同时接收和发送以太网帧
    • C、仅可以用于点对店连接
    • D、可用于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连接

    正确答案:B,D

  • 第10题:

    填空题
    千兆位以太网在不改变传统以太网最小帧长的情况下,为扩大网络系统跨距和提高传输效率,采用了()技术和帧突发技术。

    正确答案: 帧扩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下面对全双工以太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可以在共享以太网中实现全双工技术

    B

    可以在一对双绞线上同时接收和发送以太网帧

    C

    仅可以用于点对店连接

    D

    可用于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连接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以下各项对全双工以太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1.0分) [单选.] A. 可以在共享式以太网中实现全双工技术 B. 可以在一对双绞线上同时接收和发送以太网帧 C. 仅可以用于点对点连接 D. 可用于点对点和点对多点连接
    答案:C

  • 第13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的第二层连接,IEEE802.lad定义的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帧中插入(请作答此空)字段,这种技术被称为( )技术。



    A.. Q-in-Q
    B.. IP-in-IP
    C.. NA.T-in-NA.T
    D.. MA.C.-in-MA.C.

    答案:A
    解析:

  • 第14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的第二层连接,IEEE802.lad定义的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帧中插入( 请作答此空)字段,这种技术被称为()技术。


    A. 运营商VLAN标记
    B. 运营商虚电路标识
    C. 用户VLAN标记
    D. 用户帧类型标记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IEEE802.1ad定义的运营商网桥协议是在以太帧中插入(35)字段。


    A. 用户划分VLAN的标记
    B. 运营商虚电路标识
    C. 运营商VLAN标记
    D. MPLS标记

    答案:C
    解析:

  • 第16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802.1ah宣言的运营商主干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用户以太帧中再封装一层(上题),这种技术被称为(本题)技术。

    A.Q-in-Q
    B.IP-in-IP
    C.NET-in-NET
    D.MAC-in-MAC

    答案:D
    解析:
    IEEE802.1ah定义的 PBB(Provider Backbone Bridge,运营商骨干桥接)技术。PBB又称为MAC-in-MAC,是一种基于MAC堆栈的技术,在用户以太帧中再封装一层运营商的MAC帧头,通过二次封装对用户流量进行隔离,增强了以太网的可扩展性和业务的安全性。区别于IEEE802.1ah,IEEE802.1ad是在802.1Q(VLAN)的基础上实现了VLAN堆叠,也称为Q-in-Q。使用VLAN堆叠,在运营商网络的边界处为用户的数据帧加上一个运营商的VLAN ID。

  • 第17题:

    城域以太网在各个用户以太网之间建立多点第二层连接,IEEE802.1ad 定义运营商网桥协议提供的基本技术是在以太网帧中插入( )字段

    A. 运营商 VLAN 标记
    B. 运营商虚电路标识
    C. 用户 VLAN 标记
    D. 用户帧类型标记

    答案:A
    解析:

  • 第18题:

    城域以太网技术可以方便地扩展用户的数量,满足电信网在SLA管理方面的要求。()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使以太网从局域网向城域网领域渗透的以太网技术是()。

    • A、以太网
    • B、快速以太网
    • C、千兆以太网
    • D、万兆以太网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在基于以太网技术的PTN网络中,用()标号来区分各个以太网传输业务?

    • A、VLAN-ID
    • B、MAC
    • C、IP

    正确答案:A

  • 第21题:

    IEEE 802.1q协议是如何给以太网帧上打上Vlan标签的?()

    • A、在以太网帧的前面插入4字节的Tag
    • B、在以太网的尾部插入4字节的Tag
    • C、在以太网的源地址和长度/类型字段之间插入4字节的Tag
    • D、在以太网的外部加上802.1q封存装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单选题
    使以太网从局域网向城域网领域渗透的以太网技术是()。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千兆以太网

    D

    万兆以太网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使用交换技术形成的机()式以太网,其核心设备是交换机,可以在它的多个端口之间建立多个()连接。

    正确答案: 交换,并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