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业务流程)和备选流(分支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下面是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问题1】(8分) 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A字母编号表示,备选流用表1-2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例如:T01:AT02:A.B 【问题2】(12分) 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初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

题目
【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业务流程)和备选流(分支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下面是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问题1】(8分) 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A字母编号表示,备选流用表1-2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例如:T01:AT02:A.B
【问题2】(12分) 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初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用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T01表示“成功通过”用例。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问题1】
答案:(场景顺序可以任意,重复内容不计分) 共包括8个场景:T01:A (收费停车)T02:A、B (停车时,读取车辆信息出错)T03:A、C (停车时,账户不存在)T04:A、D (停车时,账户余额不足)T05:A、E (停车时,账户状态异常)T06:A、B、C (重复读才取得正确车辆信息,但出现账户不存在异常)T07:A、B、D (重复读才取得正确车辆信息,但出现账户余额不足)T08:A、B、E【问题2】



【解析】
【问题1】
本题主要考查黑盒测试中的场景法测试用例设计。 采用场景法来设计测试用例,其基本思想和依据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检测软件的功能,发现软件的错误。 基本流是指经过用例的最简单的路径(无任何差错,程序从开始直接执行到结束)。备选流是指: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也可以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或者终止用例而不再加入到基本流中(一般是各种错误情况)。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如下:(1)根据规格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2)根据基本流和备选流确定场景。(3)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可以采用矩阵或决策表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4)对生成的测试用例进行复审,去掉多余或等价的测试用例,然后确定实际测试数据。在本题中,根据题目中已经确定的基本流与备选流,可以设计场景,每个场景覆盖一种在该案例中事件的不同触发顺序与处理结果形成的事件流,最后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下面就根据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业务流程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和用例中所涉及的基本流与备选流。T01:A (收费停车)T02:A、B (停车时,读取车辆信息出错)T03:A、C (停车时,账户不存在)T04:A、D (停车时,账户余额不足)T05:A、E (停车时,账户状态异常)T06:A、B、C (重复读才取得正确车辆信息,但出现账户不存在异常)T07:A、B、D (重复读才取得正确车辆信息,但出现账户余额不足)T08:A、B、E (重复读才取得正确车辆信息,但账户状态异常)【问题2】
本题要求我们根据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来完成本题的问题,那么根据题目的意思,用例T03存在账户不存在的异常,那么初次读取车辆信息是正常的,应该填V,而在该用例下,无需重复读取车辆信息,因此最终读取车辆信息应填n/a,当读取账户号码时出现异常,因此该空是无效信息(I),而再该用例下,没有进行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的判定,因此这两空都填不适用。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完成用例T04和T05。在用例T06中,他是重复读才读取到了车辆的信息,因此初次读取车辆信息不正常应该填I,然后重复读取车辆信息才读取到车辆信息,因此最终读取车辆信息应填V,当读取账户号码时出现异常,因此该空是无效信息(I),而在该用例下,没有进行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的判定,因此这两空都填不适用(n/a)。同样的道理可以完成用例T07和T08。具体见参考答案。

更多“【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业务流程)和备选流(分支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下面是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题一(共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业务流程)和备选流(分支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下面是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问题1】(3分)

    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A字母编号表示,备选流用表1-2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

    例如:

    T01:A

    T02:A、B

    【问题2】 (12分)

    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初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用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T01表示“成功通过”用例。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

    【问题1】(3分)

    T03:A、C

    T04:A、D

    T05:A、E

    T06:A、B、C

    T07:A、B、D

    T08:A、B、E



    问题 2 答案解析:

    【问题2】(12分)

  • 第2题:

    针对电子政务类应用系统的功能测试,为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应(34)。

    A.使业务需求的覆盖率达到100%

    B.利用等价类法模拟核心业务流程的正确执行

    C.对一个业务流程的测试用例设计一条验证数据

    D.经常使用边界值法验证界面输入值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要设计有效的功能测试用例,应该做到:
      测试用例应该100%地覆盖测试业务需求。
      利用场景法模拟核心业务流程的正确执行。
      利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时,往往是一个业务流程需要多条验证数据。
      利用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能够验证界面输入值的边界处理是否正确。

  • 第3题:

    通过遍历用例的路径上基本流和备选流的黑盒测试方法是()。

    A、等价类划分法

    B、因果图法

    C、边界值分析法

    D、场景法


    正确答案:D
    解析:场景法从一个流程开始,通过描述经过的路径来确定的过程,经过遍历所有的基本流和备用流来完成整个场景;通过运用场景来对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进行描述,从而提高测试效果:场景法=基本流+备用流

  • 第4题:

    软件测试通常采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其中黑盒测试根据软件的(55)设计测试用例,白盒测试根据软件的(56)设计测试用例。

    A.功能规格说明

    B.需求说明

    C.内部结构和逻辑

    D.数据流图


    正确答案:A

  • 第5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

    [说明]

    软件系统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场景法就是通过用例场景描述业务操作流程,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应用流程上所有基本流(基本事件)和备选流(分支事件)。下面是对某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流和1备选流的描述。

    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案例,指出场景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字母A表示,备选流用题干中描述的相应字母表示。

    场景中的每一个场景都需要确定测试用例,一般采用矩阵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如下表所示是一种通用格式,其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信息。本例中的测试用例包含测试用例ID、场景/条件、测试用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元素和预期结果等项目。首先确定执行用例场景所需的数据元素(本例中包括账号、是否黑名单卡、输入油量、账面金额、加油机油量),然后构建矩阵,最后要确定包含执行场景所需的适当条件的测试用例。在下面的矩阵中,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C01表示“成功加油”基本流。请按上述规定为其他应用场景设计用例矩阵。

    测试用例表:

    假如每升油4元人民币,用户的账户金额为1000元,加油机内油量足够,那么在A4输入油量的过程中,请运用边界值分析方法为A4选取合适的输入数据(即油量,单位:升)。

    假设本系统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发现了20个错误,独立的测试组通过上述测试用例发现了100个软件错误,系统在上线后,用户反馈了30个错误,请计算缺陷探测率(DDP)。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场景1:A 场景2:A、B 场景3:A、C 场景4:A、D 场景5:A、E
    场景1:A 场景2:A、B 场景3:A、C 场景4:A、D 场景5:A、E 解析:场景法就是通过用例场景描述流经用例的路径,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应用流程上所有基本流(基本事件)和备选流(分支事件)。
    按照这个设计原则和题干的要求,场景可以设置为A,AB,AC,AD,AE 5种。

    问题 2 答案解析:
    解析:考查在场景法中设计测试数据。
    根据问题1中设置的5种场景,表中已给出A场景的测试数据,可依次给出其他4种场景时的测试数据。
    AB:卡无效。输入值“账号无效”,预期结果“退卡”。
    AC:黑名单卡。输入值“账号有效,黑名单卡”,预期结果“吞卡”。
    AD:金额不足。输入值“账号有效,非黑名单卡,输入油量有效,账面金额无效,加油机油量有效”,预期结果“提示错误,重新输入加油量”。
    AE:油量不足。输入值“账号有效,非黑名单卡,输入油量无效,账面金额有效,加油机油量无效”,预期结果“提示错误,重新输入加油量”。

    问题 3 答案解析:0升250升251升
    0升,250升,251升 解析:考查用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
    边界值法的取值原则是取最小值和最大值,比最小值稍小值和比最大值稍大值。
    油量合理范围在0~250升,用边界值法,输入数据如下:
    最小值0,比0再小就是负数了,不取。
    最大值是250,比250稍大是251。
    故在A4中油量输入值是0,250,251。

    问题 4 答案解析:DDP=Bugstester÷(Bugstester+Bugscustomer=(20+100)÷(20+100+30)=80%(0.8) 其中Bugstester为测试者发现的错误数; Bugscustomer为客户发现并反馈技术支持人员进行修复的错误数。
    DDP=Bugstester÷(Bugstester+Bugscustomer=(20+100)÷(20+100+30)=80%(0.8) 其中,Bugstester,为测试者发现的错误数; Bugscustomer为客户发现并反馈技术支持人员进行修复的错误数。 解析:考查缺陷探测率的算法。
    DDP=Bugstester÷(Bugstester+Bugscustomer)
    其中,Bugstester,为测试者发现的错误数;
    Bugscustomr为客户发现并反馈技术支持人员进行修复的错误数。

  • 第6题:

    试题三(15 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 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软件系统几乎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

    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事件流。场景法就是通过用例场景描述业务

    操作流程,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应用流程上所有基本流(基本事件)和备选流(分支

    事件)。下面是对某IC 卡加油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问题1](5 分)

    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案例,指出场景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字母A 表

    示,备选流用题干中描述的相应字母表示。

    [问题2](4 分)

    场景中的每一个场景都需要确定测试用例,一般采用矩阵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

    如下表所示是一种通用格式,其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信息。本例

    中的测试用例包含测试用例ID、场景/条件、测试用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元素和预期结

    果等项目。首先确定执行用例场景所需的数据元素(本例中包括账号、是否黑名单卡、

    输入油量、账面金额、加油机油量),然后构建矩阵,最后要确定包含执行场景所需的

    适当条件的测试用例。在下面的矩阵中,V 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 表示无效数据元素,

    n/a 表示不适用,例如C01 表示“成功加油”基本流。请按上述规定为其它应用场景设

    计用例矩阵。

    测试用例表

    [问题3](3 分)

    假如每升油4 元人民币,用户的账户金额为1000 元,加油机内油量足够,那么在

    A4 输入油量的过程中,请运用边界值分析方法为A4 选取合适的输入数据(即油量,单

    位:升)。

    [问题 4](3 分)

    假设本系统开发人员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测试发现了20 个错误,独立的测试组通过

    上述测试用例发现了100 个软件错误,系统在上线后,用户反馈了30 个错误,请计算

    缺陷探测率(DDP)。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问题1)

  • 第7题:

    ● 系统功能测试过程中,验证需求可以正确实现的测试用例称为(32) 。

    (32)

    A.业务流程测试用例

    B.功能点测试用例

    C.通过测试用例

    D.失败测试用例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通过遍历用例的路径上基本流和备选流的黑盒测试方法是( )。

    A.等价类划分法
    B.因果图法
    C.边界值分析法
    D.场景法

    答案:D
    解析:
    场景法从一个流程开始,通过描述经过的路径来确定的过程,经过遍历所有的基本流和备用流来完成整个场景;通过运用场景来对系统的功能点或业务流程进行描述,从而提高测试效果:场景法=基本流+备用流

  • 第9题: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业务流程)和备选流(分支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下面是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1、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A字母编号表示,备选流用表1-2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5分) 例如:
    T01:A
    T02:A、B
    2、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初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用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T01表示“成功通过”用例。(7分)



    答案:
    解析:
    1、
    T03:A、C
    T04:A、D
    T05:A、E
    T06:A、B、C
    T07:A、B、D
    T08:A、B、E

    2、




    【解析】

    1、本题考查黑盒测试中场景法的应用。
    [问题1]
    根据题目中题干确定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可以设计场景,每个场景覆盖一种在该案例中事件的不同触发顺序与处理结果形成的事件流,最后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下面是所有的测试用例以及用例中所涉及的基本流与备选流。
    T01:A
    T02:A、B
    T03:A、C
    T04: A、D
    T05:A、E
    T06:A、B、C
    T07:A、B、D
    T08:A、B、E

    2、根据问题1中设计的所有测试用例,测试人员需要设计具体的场景分析,其中应包括场景变化中系统所关心的状态信息的变化,以及测试结束后预期的结果。这样,在测试人员进行实际测试后,可以用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价测试的结果。
    问题2中给出了系统所关心的状态,包括: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因此对应的测试用例表如下所示。


  • 第10题: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图1-1描述了简化的中心层、省市层、地区层三级的“公文流转”业务流程,表1-1描述了省市层(图1-1阴影部分)业务的基本流和备选流。
    公文的状态包括:已下发、未下发、已接收、未接收。



    表1-1 省市层业务流



    1、用表1-1中表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场景。基本流和备选流用表1-1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8分)
    2、下表给出了测试用例名称,请将表中的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补充完整。(8分)



    答案:
    解析:
    1、
    本题考查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场景法。
    [问题1](场景顺序可以任意)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本题共包括5个场景:
    1.A
    2.B
    3.B、C
    4.B、C、D(C和D可以互换)
    5.B、C、E

    2、
    本题考查测试用例中输入条件与预期输出内容。注意步骤的衔接,以及测试数据的设置。


  • 第11题:

    阅读下列说明。[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业务流程)和备选流(分支业务流程)),设计测试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下面是对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4.1、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A字母编号表示,备选流用表1-2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例如:T01:AT02:A、B4.2、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初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用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T01表示“成功通过”用例。



    答案:
    解析:
    4.1(3分)
    T03:A、CT04:A、DT05:A、ET06:A、B、CT07:A、B、DT08:A、B、E4.2(12分)




    4.1
    本题考查黑盒测试中场景法的应用。根据题目中题干确定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可以设计场景,每个场景覆盖一种在该案例中事件的不同触发顺序与处理结果形成的事件流,最后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下面是所有的测试用例以及用例中所涉及的基本流与备选流。T01:AT02:A、BT03:A、CT04: A、DT05:A、ET06:A、B、CT07:A、B、DT08:A、B、E
    4.2
    试题分析:根据问题1中设计的所有测试用例,测试人员需要设计具体的场景分析,其中应包括场景变化中系统所关心的状态信息的变化,以及测试结束后预期的结果。这样,在测试人员进行实际测试后,可以用实际输出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价测试的结果。问题2中给出了系统所关心的状态,包括:次读取车辆信息、最终读取车辆信息、账户号码、账户余额和账户状态等,因此对应的测试用例表如下所示。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用例规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例规约与用例图表达的信息是一致的

    B

    用例规约包括基本事件流和备选事件流

    C

    基本事件流不能表示失败场景

    D

    备选事件流不能表达成功的场景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系统功能测试过程中,验证需求可以正确实现的测试用例称为(32)。

    A.业务流程测试用例

    B.功能点测试用例

    C.通过测试用例

    D.失败测试用例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功能测试用例概念。
      正确的功能测试用例概念如下:
      业务流程测试用例包括通过测试用例和失败测试用例。
      功能测试用例一般包括业务流程测试用例和功能点测试用例。
      通过测试用例是验证需求能否正确实现,打通流程的一类测试。
      失败测试用例是模拟一些异常业务操作,测试系统是否具备容错性。

  • 第14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的对应栏内。

    [说明]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下面是对网上银行支付交易系统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

    基本流A:

    备选流:

    注:假定输入的银行卡号是正确的:不考虑备选流内循环情况。

    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字母A表示,备选流用题干中描述对应编号表示。

    请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银行卡号、初次输入密码、最终输入密码、卡内余额、银行卡可支付额度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甩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C01表示“成功支付”用例。

    测试用例表

    在上述系统中,假设银行卡号只能输入0~9的数字,请参考下表,给出用边界值法检查卡号字符合法性的关键测试数据(字符或ASCⅡ值)。

    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问题 1 答案解析:根据题目中已经确定的基本流与备选流可以设计场景每个场景覆盖一种在该案例中事件的不同触发/顷序与处理结果形成的事件流最后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下面就是所有的测试用例和用例中所涉及的基本流与备选流。 用例1: A 用例2: A、B 用例3: A、C 用例4: A、C、D 用例5: A、B、C 用例6: A、B、C、D 以上顺序可以互换。
    根据题目中已经确定的基本流与备选流,可以设计场景,每个场景覆盖一种在该案例中事件的不同触发/顷序与处理结果形成的事件流,最后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下面就是所有的测试用例和用例中所涉及的基本流与备选流。 用例1: A 用例2: A、B 用例3: A、C 用例4: A、C、D 用例5: A、B、C 用例6: A、B、C、D 以上顺序可以互换。

    问题 2 答案解析:根据“问题一”得到的测试用例按照问题二的提示和要求可以得出下面的场景分析表。 每行顺序可以互换。
    根据“问题一”得到的测试用例,按照问题二的提示和要求,可以得出下面的场景分析表。 每行顺序可以互换。

    问题 3 答案解析:根据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之一:“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的原则答案如下: 0 (或48)和9(或57) / (或47) :(或58)
    根据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之一:“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的原则,答案如下: 0 (或48)和9(或57) / (或47) :(或58)

  • 第15题:

    场景中的每一个场景都需要确定测试用例,一般采用矩阵或决策表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表6-5是一种通用格式,表中各行代表各个测试用例,而各列代表测试用例的信息。本例中的测试用例包含测试用例ID号、场景(或说明/条件)、测试用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元素(作为输人或已经存在于数据库中)以及预期结果等项目。

    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通常是:首先确定执行用例场景所需的数据元素(本例中包括账号、是否黑名单卡、输入油量、账面金额以及加油机油量),然后构建矩阵,最后确定包含执行场景所需的适当条件的测试用例。在表6-6的测试矩阵中,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CW01表示“成功加油”基本流。请按上述规定为其他应用场景设计测试用例矩阵。


    正确答案:参见本案例要点解析中的表6-17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在场景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综合分析题。本题的分析思路如下: ①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本案例中存在着以下五种场景。 场景1;基本流A; 场景2:基本流A、备选流B; 场景3:基本流A、备选流C; 场景4:基本流A、备选流D; 场景5:基本流A、备选流E。 ②测试用例表(表6-6)已给出了场景1的测试用例对于其他4行所填写的内容可以通过参照场景1的测试用例的解答思路进行。 ③本案例中与场景2(AB)相关的描述有; A2:验证加油卡。加油机从加油卡的磁条中读取账户代码并检查它是否属于可以接收的加油卡。 B:加油卡无效。在基本流A2过程中该卡不能够识别或是为非本机可以使用的IC卡加油机退卡并退出基本流。 由“备选流B(加油卡无效)”的描述提取出场景2(AB)的名称——“卡无效”输入值是“账号无效”预期结果是“退卡”。 ④本案例中与场景3(AC)相关的描述有: A2:验证加油卡。加油机从加油卡的磁条中读取账户代码并检查它是否属于可以接收的加油卡。 A3:验证黑名单。加油机验证卡账户是否存在于黑名单中如果属于黑名单加油机吞卡。 C:卡账户属于黑名单。在墓本流A3过程中判断该卡账户属于黑名单例如:已经挂失加油机吞卡并退出基本流。 由“备选流C(卡账户属于黑名单)”的描述提取出场景3(AC)的名称——“黑名单卡”输入值是“帐号有效”和“黑名单卡”预期结果是“吞卡”。 ⑤基本流A1~A4、备选流D的相关描述与本案例中场景4(AD)有关。由“备选流D (加油卡账面现金不足)”的描述提取出场景4(AD)的名称——“金额不足”其输入值为“帐号有效”、“非黑名单卡”、“输入购油量有效”、“加油机油量有效”、“账面金额无效”预期结果是“提示错误或重新输入购油量或退卡”。 ⑥基本流A1~A4、备选流E的相关描述与本案例中场景5(AE)有关。由“备选流E (加油机油量不足)”的描述提取出场景5(AE)的名称——“油量不足”其输入值为“帐号有效”、“非黑名单卡”、“输入购油量有效”、“账面金额有效”、“加油机油量无效”预期结果是“提示错误或重新输入购油量或退卡”。 ⑦将以上分析结果按照试题中的规定——“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归纳整理成如表6-17所示的测试用例表。
    参见本案例要点解析中的表6-17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在场景法中设计测试用例的综合分析题。本题的分析思路如下: ①根据题干的描述可知,本案例中存在着以下五种场景。 场景1;基本流A; 场景2:基本流A、备选流B; 场景3:基本流A、备选流C; 场景4:基本流A、备选流D; 场景5:基本流A、备选流E。 ②测试用例表(表6-6)已给出了场景1的测试用例,对于其他4行所填写的内容可以通过参照场景1的测试用例的解答思路进行。 ③本案例中与场景2(AB)相关的描述有; A2:验证加油卡。加油机从加油卡的磁条中读取账户代码,并检查它是否属于可以接收的加油卡。 B:加油卡无效。在基本流A2过程中,该卡不能够识别或是为非本机可以使用的IC卡,加油机退卡,并退出基本流。 由“备选流B(加油卡无效)”的描述提取出场景2(AB)的名称——“卡无效”,输入值是“账号无效”,预期结果是“退卡”。 ④本案例中与场景3(AC)相关的描述有: A2:验证加油卡。加油机从加油卡的磁条中读取账户代码,并检查它是否属于可以接收的加油卡。 A3:验证黑名单。加油机验证卡账户是否存在于黑名单中,如果属于黑名单,加油机吞卡。 C:卡账户属于黑名单。在墓本流A3过程中,判断该卡账户属于黑名单,例如:已经挂失,加油机吞卡并退出基本流。 由“备选流C(卡账户属于黑名单)”的描述提取出场景3(AC)的名称——“黑名单卡”,输入值是“帐号有效”和“黑名单卡”,预期结果是“吞卡”。 ⑤基本流A1~A4、备选流D的相关描述与本案例中场景4(AD)有关。由“备选流D (加油卡账面现金不足)”的描述提取出场景4(AD)的名称——“金额不足”,其输入值为“帐号有效”、“非黑名单卡”、“输入购油量有效”、“加油机油量有效”、“账面金额无效”,预期结果是“提示错误,或重新输入购油量,或退卡”。 ⑥基本流A1~A4、备选流E的相关描述与本案例中场景5(AE)有关。由“备选流E (加油机油量不足)”的描述提取出场景5(AE)的名称——“油量不足”,其输入值为“帐号有效”、“非黑名单卡”、“输入购油量有效”、“账面金额有效”、“加油机油量无效”,预期结果是“提示错误,或重新输入购油量,或退卡”。 ⑦将以上分析结果按照试题中的规定——“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归纳整理成如表6-17所示的测试用例表。

  • 第16题:

    【问题1】(3分)

    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A字母编号表示,备选流用表1-2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

    例如:

    T01:A

    T02:A、B


    正确答案:

    【问题1】(3分)

     T03:A、C

    T04:A、D

    T05:A、E

    T06:A、B、C

    T07:A、B、D

    T08:A、B、E

  • 第17题:

    阅读以下利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技术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5。

    [说明]

    现在的软件几乎都是由事件触发来控制流程的,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而同一事件不同的触发顺序和处理结果就形成了事件流。这种在软件设计方面的思想也可被引入到软件测试中,生动地描绘出事件触发时的情景,有利于测试设计者设计测试用例,同时测试用例也更容易得到理解和执行。

    用例场景是通过描述流经用例的路径来确定的过程,这个流经过程要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其中所有基本流(基本事件)和备选流(分支事件)。以下表6-4是对某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基本流的描述,表6-5是对该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备选流的描述。

    图6-9是对该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流路径和备选流路径的描述,请用题干中描述的相应字每将图中(1)~(6)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正确答案:(1)B (2)C (3)A4 (4)A5 (5)D、E (6)D、E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场景法的基本流、备选流路径描述的应用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①经过用例的每条不同路径都反映了基本流和备选流都用箭头来表示。基本流用粗直黑线来表示是经过用例的最简单的路径。图6-9中粗直黑线就是对该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基本流路径的描述。 ②再根据表6-3中A1~A6各个基本流的描述和描述顺序以及图6-9中已给出的基本流A1、A2、A3、A6的路径位置可知图6-9中(3)空缺处填写的内容应为“A4(输入购油量)”(4)空缺处填写的内容应为“A5(加油)”。 ③备选流用不同的彩色曲线表示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也可能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或者终止用例而不再重新加入某个流。 ④根据表6-5中备选流B的描述“在基本流A2过程中该卡不能够识别或是非本机可以使用的IC卡加油机退卡并退出基本流”可知备选流B的路径起源于基本流A2终点是基本流A6(退还加油卡)。因此图6-9中(1)空缺处填写的内容就是“B(加油卡无效)”。 ⑤同理根据表6-5中备选流C的关键描述“在基本流A3过程中判断该卡账户属于黑名单加油机吞卡退出基本流”可知备选流C的路径起源于基本流A3终点是基本流A6(退还加油卡)。因此图6-9中(2)空缺处填写的内容就是“C(卡账户属于黑名单)”。 ⑥备选流D(加油卡账面现金不足)的描述“系统判断加油卡内现金不足重新加入基本流A4或选择退卡”中“系统判断加油卡内现金不足”是指当客户输入需要购买的汽油数量时该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将准备购买的汽油数量乘与单位油价得到需支付的费用并将此费用与客户加油卡内的现金进行比较后的一种可能结果。因此备选流D的路径起源于基本流A4(输入购油量)之后基本流A5(加油)之前。由备选流D的描述“重新加入基本流A4或选择退卡”可知备选流D的路径终点可能是基本流A4以便重新进行购油量的输入也可能是基本流A6(退还加油卡)。因此需将D(加油卡账面现金不足)的内容同时填入图6-9中(5)、(6)空缺处。 ⑦备选流E(加油机油量不足)的描述“系统判断加油机内油量不足重新加入基本流 A4或选择退卡”中“系统判断加油机内油量不足”是指当客户输入需要购买的汽油数量时该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将准备购买的汽油数量与系统加油机内现存的汽油数量进行比较后的一种可能结果。因此备选流E的路径起源于基本流A4(输入购油量)之后基本流A5(加油)之前。备选流E的路径终点可能是基本流A4以便重新进行购油量的输入也可能是基本流A6(退还加油卡)。因此需将E(加油机油量不足)的内容也同时填写入图 6-9中(5)、(6)空缺处。
    (1)B (2)C (3)A4 (4)A5 (5)D、E (6)D、E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场景法的基本流、备选流路径描述的应用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①经过用例的每条不同路径都反映了基本流和备选流,都用箭头来表示。基本流用粗直黑线来表示,是经过用例的最简单的路径。图6-9中粗直黑线就是对该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基本流路径的描述。 ②再根据表6-3中A1~A6各个基本流的描述和描述顺序,以及图6-9中已给出的基本流A1、A2、A3、A6的路径位置可知,图6-9中(3)空缺处填写的内容应为“A4(输入购油量)”,(4)空缺处填写的内容应为“A5(加油)”。 ③备选流用不同的彩色曲线表示,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也可能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或者终止用例而不再重新加入某个流。 ④根据表6-5中备选流B的描述“在基本流A2过程中,该卡不能够识别或是非本机可以使用的IC卡,加油机退卡,并退出基本流”可知,备选流B的路径起源于基本流A2,终点是基本流A6(退还加油卡)。因此图6-9中(1)空缺处填写的内容就是“B(加油卡无效)”。 ⑤同理,根据表6-5中备选流C的关键描述“在基本流A3过程中,判断该卡账户属于黑名单,加油机吞卡,退出基本流”可知,备选流C的路径起源于基本流A3,终点是基本流A6(退还加油卡)。因此图6-9中(2)空缺处填写的内容就是“C(卡账户属于黑名单)”。 ⑥备选流D(加油卡账面现金不足)的描述“系统判断加油卡内现金不足,重新加入基本流A4,或选择退卡”中,“系统判断加油卡内现金不足”是指当客户输入需要购买的汽油数量时,该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将准备购买的汽油数量乘与单位油价得到需支付的费用,并将此费用与客户加油卡内的现金进行比较后的一种可能结果。因此备选流D的路径起源于基本流A4(输入购油量)之后,基本流A5(加油)之前。由备选流D的描述“重新加入基本流A4,或选择退卡”可知,备选流D的路径终点可能是基本流A4,以便重新进行购油量的输入,也可能是基本流A6(退还加油卡)。因此需将D(加油卡账面现金不足)的内容同时填入图6-9中(5)、(6)空缺处。 ⑦备选流E(加油机油量不足)的描述“系统判断加油机内油量不足,重新加入基本流 A4,或选择退卡”中,“系统判断加油机内油量不足”是指当客户输入需要购买的汽油数量时,该IC卡加油机应用系统将准备购买的汽油数量与系统加油机内现存的汽油数量进行比较后的一种可能结果。因此备选流E的路径起源于基本流A4(输入购油量)之后,基本流A5(加油)之前。备选流E的路径终点可能是基本流A4,以便重新进行购油量的输入,也可能是基本流A6(退还加油卡)。因此需将E(加油机油量不足)的内容也同时填写入图 6-9中(5)、(6)空缺处。

  • 第18题:

    试题一(15分)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2,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图1描述了简化的中心层、省市层、地区层三级的“公文流转”业务流程,表 1 描述了省市层(图1阴影部分)业务的基本流和备选流。

    公文的状态包括:已下发、未下发、已接收、未接收。

    【问题1】(5分)

    用表 1 中表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场景。基本流和备选流用

    表1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

    【问题2】(10分)

    下表给出了测试用例名称,请将表中的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补充完整。


    正确答案:

    [问题1] (共5分,每对一个场景1分,场景顺序可以任意,重复内容不计分)

    共包括5个场景:

    1. A

    2. B

    3. B、E

    4. B、C、D(C和D可以互换)

    5. B、C、E

    [ 问题 2 ] ( 10 分)

    (答对1条测试用例2分,测试用例描述的内容可以不必详细,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是评分的依据,输入条件给1分,预期输出给1分)

  • 第19题:

    对于业务流清晰的系统可以利用______贯穿整个测试用例设计过程广在用例中综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

    A.等价类划分
    B.因果图法
    C.正交试验法
    D.场景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组题考查对黑盒测试用例中几种设计方法的理解。场景法基于测试用例场景,测试用例的设计业务路径,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其中所有基本流和备选流。正交试验法是指从大量的试验数据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从而合理地安排测试的一种科学试验设计方法。因果图法对输入值的考虑是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输入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参考答案:D

  • 第20题:

    根据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根据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的方法是( )。

    A.等价类划分法
    B.因果图法
    C.正交实验法
    D.场景法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黑盒测试方法的基础知识。等价类划分法: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因果图法:分析测试需求,根据需求确定输入的条件和输出条件。根据输入输出,得到的判定表。通过判定表得到测试用例。正交试验法:根据正交性原理,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这些点具备了“均匀分散,整齐可比”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测试的一种科学实验设计方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简而言之就是,使用已经造好了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的一种方法。场景法:根据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根据基本流和各项备选流生成不同的场景;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对生成的所有测试用例重新复审,去掉多余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确定后,对每一个测试用例确定测试数据值。

  • 第21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2,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图1描述了简化的中心层、省市层、地区层三级的“公文流转”业务流程,表1描述了省市层(图1阴影部分)业务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公文的状态包括:已下发、未下发、已接收、未接收。



    【问题1】(10分) 用表1中表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场景。基本流和备选流用表1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问题2】(10分) 下表给出了测试用例名称,请将表中的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
    【问题1】(场景顺序可以任意,重复内容不计分) 共包括5个场景:1:A 2:B 3:B、C 4:B、C、D (C和D可以互换)5:B、C、E【问题2】



    【解析】
    【问题1】
    本题主要考查黑盒测试中的场景法测试用例设计。 采用场景法来设计测试用例,其基本思想和依据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检测软件的功能,发现软件的错误。 基本流是指经过用例的最简单的路径(无任何差错,程序从开始直接执行到结束)。备选流是指:一个备选流可能从基本流开始,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执行,然后重新加入基本流中;也可以起源于另一个备选流;或者终止用例而不再加入到基本流中(一般是各种错误情况)。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如下:(1)根据规格说明,描述出程序的基本流及各项备选流。(2)根据基本流和备选流确定场景。(3)对每一个场景生成相应的测试用例,可以采用矩阵或决策表来确定和管理测试用例。(4)对生成的测试用例进行复审,去掉多余或等价的测试用例,然后确定实际测试数据。在本题中,根据题目中已经确定的基本流与备选流,可以设计场景,每个场景覆盖一种在该案例中事件的不同触发顺序与处理结果形成的事件流,最后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下面就根据“公文流转”业务流程图列出是所有的测试用例和用例中所涉及的基本流与备选流。用例1:A (中心公文下发)用例2:B (新建省市公文直接下发)用例3:B、C (新建省市公文,然后保存)用例4:B、C、D (C和D可以互换) (新建省市公文,修改并保存后下发)用例5:B、C、E(新建省市公文保存,但接着被删除)【问题2】
    本题考查我们对用例输入和预期输出的理解。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给出的用例。省市层接收公文用例的输入,从“公文流转”业务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省市层接收公文用例的输入是中心已经下发的公文,而其预期输出应该是能够让省市层查看已接收的公文,而且在中心层也要能够查看到已经下发的公文。省市层新建并保存公文, 从“公文流转”业务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省市层新建公文并没用输入,而其输入应该是省市层可查看到新增加的公文,而且公文状态为未下发。省市层新建并下发公文,同样也没用输入,其输出应该是省市层可查看到新增加的公文,与上一个用例不同的,公文状态为已下发,而且在地区层也应该能够查看到已经下发的公文。省市层修改公文,从“公文流转”业务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输入应该是未下发的公文,而它的输出应该是修改未下发的公文的相关内容,并保存修改的结果。省市层删除公文,从“公文流转”业务流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其输入也应该是未下发的公文,而它的输出应该是查找到未下发的公文并删除。

  • 第22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2,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图1-1描述了简化的中心层、省市层、地区层三级的"公文流转"业务流程,表1-1描述了省市层(图1-1阴影部分)业务的基本流和备选流。
    公文的状态包括:已下发、未下发、已接收、未接收。




    1、用表1-1中表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场景。基本流和备选流用表1-1中对应的字母编号表示。
    2、下表给出了测试用例名称,请将表中的输入条件和预期输出补充完整。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场景法。
    [问题1](场景顺序可以任意)
    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
    本题共包括5个场景:
    1.A
    2.B
    3.B、C
    4.B、C、D(C和D可以互换)
    5.B、C、E
    2、本题考查测试用例中输入条件与预期输出内容。注意步骤的衔接,以及测试数据的设置。

  • 第23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的对应栏内。[说明]场景法是黑盒测试中重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目前多数软件系统都是用事件触发来控制业务流程,事件触发时的情景便形成了场景,场景的不同触发顺序构成用例。场景法通过场景描述业务流程(包括基本流(基本流程)和备选流(分支流程)),设计用例遍历软件系统功能,验证其正确性。下面是对网上银行支付交易系统的基本流和备选流的描述:基本流A:



    备选流:



    注:假定输入的银行卡号是正确的:不考虑备选流内循环情况。10、 [问题1](6分)使用场景法设计测试用例,指出所涉及到的基本流和备选流。基本流用字母A表示,备选流用题干中描述对应编号表示。11、 [问题2](8分)请针对问题1设计的测试用例,依次将银行卡号、初次输入密码、最终输入密码、卡内余额、银行卡可支付额度等信息填入下述测试用例表中。表中行代表各个测试甩例,列代表测试用例的输入值,用V表示有效数据元素,I表示无效数据元素,n/a表示不适用,例如C01表示“成功支付”用例。测试用例表



    12、 [问题3](3分)在上述系统中,假设银行卡号只能输入0~9的数字,请参考下表,给出用边界值法检查卡号字符合法性的关键测试数据(字符或ASCⅡ值)。



    答案:
    解析:
    10、根据题目中已经确定的基本流与备选流,可以设计场景,每个场景覆盖一种在该案例中事件的不同触发/顷序与处理结果形成的事件流,最后得出所有的测试用例。下面就是所有的测试用例和用例中所涉及的基本流与备选流。用例1: A用例2: A、B用例3: A、C用例4: A、C、D用例5: A、B、C用例6: A、B、C、D以上顺序可以互换。 11、根据“问题一”得到的测试用例,按照问题二的提示和要求,可以得出下面的场景分析表。



    每行顺序可以互换。 12、根据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的原则之一:“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的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的原则,答案如下:0 (或48)和9(或57)/ (或47):(或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