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将故障2中(1)和(2)两处合适的答案填入相应栏内。”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关系表,回答问题1~2,将解答填入对应的解答栏内。

    [说明]

    设T1、T2是如下两个事务:

    T1:A=B+2

    T2:B=A*B

    A、B的初值分别是2和2。

    假设T1和T2可以并发执行,且对T1、T2的调度不加限制,它们的并发执行可能产生哪几种结果?


    正确答案:第一种调度:①读A=2B=2: (T1) ②A=B+2=4        (T1) ③写回A=4B=2 (T1) ④读A=4B=2 (T2) ⑤B=A*B=8 (T2) ⑥写回A=4B=8 (T2) 结果:A=4B=8 第二种调度:①读A=2B=2 (T2) ②B=A*B=4 (T2) ③写回A=2B=4 (T2) ④读A=2B=4 (T1) ⑤A=B+2=4 (T1) ⑥写回A=4B=4 (T2) 结果:A=4B=4 第三种调度:①读A=2B=2 (T1) ②读A=2B=2 (T2) ③A=B+2=4 (T2) ④B=A*B=4 (T2) ⑤写回A=4B=2 (T1) ⑥写回A=2B=4 (T2) 结果:A=2B=4 第四种调度:①读A=2B=2 (T2) ②读A=2B=2 (T1) ③B=A*B=4 (T2) ④A=B+2=4 (T1) ⑤写回A=2B=4 (T2) ⑥写回A=4B=2 (T1) 结果:A=4B=2 第五种调度:①读A=2B=2 (T1) ②A=B+2=4 (T1) ③读A=2B=2 (T2) ④B=A*B=4 (T2) ⑤写回A=4B=2 (T1) ⑥写回A=2B=4 (T2) 结果:A=2B=4 第六种调度:①读A=2B=2 (T2) ②B=A*B=4 (T2) ③读A=2B=2 (T1) ④A=B+2=4 (T1) ⑤写回A=2B=4 (T2) ⑥写回A=4B=2 (T1) 结果:A=4B=2
    第一种调度:①读A=2,B=2: (T1) ②A=B+2=4        (T1) ③写回A=4,B=2 (T1) ④读A=4,B=2 (T2) ⑤B=A*B=8 (T2) ⑥写回A=4,B=8 (T2) 结果:A=4,B=8 第二种调度:①读A=2,B=2 (T2) ②B=A*B=4 (T2) ③写回A=2,B=4 (T2) ④读A=2,B=4 (T1) ⑤A=B+2=4 (T1) ⑥写回A=4,B=4 (T2) 结果:A=4,B=4 第三种调度:①读A=2,B=2 (T1) ②读A=2,B=2 (T2) ③A=B+2=4 (T2) ④B=A*B=4 (T2) ⑤写回A=4,B=2 (T1) ⑥写回A=2,B=4 (T2) 结果:A=2,B=4 第四种调度:①读A=2,B=2 (T2) ②读A=2,B=2 (T1) ③B=A*B=4 (T2) ④A=B+2=4 (T1) ⑤写回A=2,B=4 (T2) ⑥写回A=4,B=2 (T1) 结果:A=4,B=2 第五种调度:①读A=2,B=2 (T1) ②A=B+2=4 (T1) ③读A=2,B=2 (T2) ④B=A*B=4 (T2) ⑤写回A=4,B=2 (T1) ⑥写回A=2,B=4 (T2) 结果:A=2,B=4 第六种调度:①读A=2,B=2 (T2) ②B=A*B=4 (T2) ③读A=2,B=2 (T1) ④A=B+2=4 (T1) ⑤写回A=2,B=4 (T2) ⑥写回A=4,B=2 (T1) 结果:A=4,B=2

  • 第2题:

    阅读以下有关软件工程开发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答案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V模型是在快速应用开发模型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由于将开发过程构造成一个V字型而得名,V模型强调软件开发的协作和速度,将软件实现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较高的软件质量情况下缩短开发周期,下图为V模型的完整诠释。

    上图所示的V模型中,与开发阶段中概要设计对应测试阶段称为(1)。在系统或配置项测试阶段处应采用(2)方法。请将(1)和(2)处的内容填入相应位置。


    正确答案:(1)部件测试或组件测试 或 集成测试 (2)灰盒测试
    (1)部件测试或组件测试 或 集成测试 (2)灰盒测试 解析:空(1)处对应概要设计,在软件工程中,以概要设计为测试依据的测试级别应为集成测试或部件测试。所以(1)处的正确答案应为部件测试,或组件测试,或集成测试。空(2)处的测试方法应为系统或配置项测试的测试方法,系统或配置项测试时,应该主要使用黑盒测试方法,但对一些特殊功能的测试还要对照代码使用白盒测试方法进行验证,所以应为灰盒测试方法。所以(1)处的正确答案应为灰盒测试。

  • 第3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到问题5。将答案填入对应的解答栏内。

    某企业采用Windows 2003操作系统部署企业虚拟专用网(VPN),将企业的两个异地网络通过公共Internet安全地互联起来。微软Windows 2003操作系统当中对IPSec具备完善的支持,图3-1给出了基于Windows 2003系统部署IPSec VPN的网络结构图。

    IPSec工作在(1),它的两种工作模式是(2)和(3)。 (1)备选答案: A.表示层 B.会话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正确答案:(1)D (2)、(3)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
    (1)D (2)、(3)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 解析:IPsec,即IP安全,它是在IP层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因此它工作在网络层。IPsec有两种工作模式: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在传输模式下,VPN服务器只对IP数据报中TCP/LIDP报文段部分进行加密和验证,而IP报头仍采用原始明文IP报头,只是做适当的修改;但在隧道模式下,VPN服务器会对整个IP数据报进行加密和验证,即将原IP数据报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加密和验证,为了能在Internet正确传送,VPN服务器还需要重新生成IP报头。
    IPSec包括AH与ESP两个安全机制,其中AH协议定义了认证的应用方法,提供数据源认证和完整性保证;ESP协议定义了加密和可选认证的应用方法,提供可靠性保证。

  • 第4题:

    从以下备选答案内为程序中(3)~(7)处空缺选择正确答案,并填入答题纸对应的解答栏内。 (3)~(7)备选答案: A.Text B.Submit

    C.Password D.Radio

    E.Checkbox F.Option G.Select H.Reset


    正确答案:A C D G B
    A C D G B 解析:(3)处定义了一个文本域来让用户输入信息,因此type="text";。(4)处定义了一个文本域来让用户输入密码,因此type="password",使用户输入的密码不可见。(5)处定义一个单选按钮,用户只能选择其一,因此type="radio"。(6)处的代码用于定义一个下拉列表,因此select name="zy"。(7)处代码定义了一个“确认”按钮,当用户单击“确认”按钮时,表单的内容会被传送到另一个文件。表单的动作属性定义了目的文件的文件名。由动作属性定义的这个文件通常会对接收到的输入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因此type="submit"。

  • 第5题:

    阅读以下说明然后完成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把答案填入相应的对应栏内。

    [说明]

    如图10-1是Cisco1900交换机划分为两个vain拓扑图,把E0/10划分为vlan2,把E0/20划分为vlan3。

    [*]

    假如有一台PC连接在如图10-1所示的交换机(10/100M自适应的交换机)上,通信正常,但是将100M的网卡连到交换机上时显示红灯,通信不正常,请分析故障原因并给予解决。


    正确答案:这是由于配置不当引起的交换机的端口很可能被强制成10M在连到100M的情况下才会报错。解决的方法是在端口配置下将端口速度恢复成自适应或强制成100M。
    这是由于配置不当引起的,交换机的端口很可能被强制成10M,在连到100M的情况下才会报错。解决的方法是在端口配置下,将端口速度恢复成自适应或强制成100M。 解析: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利用VLAN技术,可以将由交换机连接成的物理网络划分成多个逻辑子网。也就是说,一个VLAN中的站点所发送的广播数据包将仅转发至属于同一VLAN的站点。而在传统局域网中,由于物理网络和逻辑子网的对应关系,因此任何一个站点所发送的广播数据包都将被转发至网络中的所有站点。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各站点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VLAN。构成VLAN的站点不拘泥于所处的物理位置;它们既可以挂接在同一个交换机中,也可以挂接在不同的交换机中。VLAN技术使得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得非常灵活,例如位于不同楼层的用户或者不同部门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力口入不同的VLAN。
    三层交换机是为IP设计的,接口类型简单,拥有很强的二层包处理能力,所以适用于大型局域网,为了减小广播风暴的危害,必须把大型局域网按功能或地域等因素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局域网,也就是一个一个的小网段,这样必然导致不同网段之间存在大量的互访,单纯使用二层交换机没办法实现网间的互访,若单纯使用路由器,则由于端口数量有限,路由速度较慢,而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和访问速度,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由二层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有机结合而成的三层交换机就最为适合。
    路由SS端口类型多,支持的三层协议多,路由能力强,所以适合于在大型网络之间的互连,虽然不少三层交换机甚5层交换机都有异质网络的互连端口,但一般大型网络的互连端口不多,互连设备的主要功能不在于在端口之间进行快速交换,而是要选择最佳路径,分担负载,链路备份和与其他网络进行路由信息交换,所有这些都是路由完成的功能。
    使用三层交换机的最重要目的是加快大型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整合进去的路由功能也是为这目的服务的,所以它的路由功能没有同一档次的专业路由器强。在网络流量很大的情况下,如果三层交换机既做网内的交换,又做网间的路由,必然会大大加重它的负担,影响响应速度。在网络流量很大,但又要求响应速度很高的情况下由三层交换机做网内的交换,由路由器专门负责网间的路由工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不同设备的优势,是一个很好的配合。

  • 第6题:

    将故障2中(1)和(2)两处合适的答案填入答题纸相应的解答栏内。

    2.故障2如何解决?


    正确答案:1.(1)路由 (2)地址解析协议 2.进入到路由器子接口配置模式将该接口关闭后重新激活路由器新的ARP表更新了到路由器的子接口MAC地址随后用户接入Internet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1.(1)路由 (2)地址解析协议 2.进入到路由器子接口配置模式,将该接口关闭后重新激活,路由器新的ARP表更新了到路由器的子接口MAC地址,随后用户接入Internet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解析:采用show ip route命令来显示IP路由表,故(1)处应填入路由。
    show arp命令通过观察地址解析协议表来查看相应的MAC地址信息,故(1)处应填入地址解析协议。
    此时需要进行的操作是将路由器的该接口关闭后重新激活。因此,进入到路由器子接口配置模式,将该接口关闭后重新激活,路由器新的ARP表更新了到路由器的子接口 MAC地址,随后用户接入Intemet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 第7题:

    不同类型的交换设备,所采用的交换方式和基本信息交换单元都不相同,表2-1和表2-2中分别死出了一些可能的交换方式和基本交换单元。请参照表2-3中的样例,从表2-1或表2-2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并将其字母编号填入表2-3中(n)处对应的答题纸解答栏内。注:填入字句不计分。


    正确答案:
    (1)F
    (2)E
    (3)A
    (4)C
    (5)T
    (6)R
    (7)Q
    (8)O

  • 第8题:

    (1)请写出CDMA系统中干扰裕量与小区负载的关系式。

    (2)表6-2为GSM系统的网络关键性能指标(KPI)的名称和要求,请将表6-2补充完整,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3分,每空1分)


    正确答案:
    (1):η=101og[l/(l-β)]
    (2):
    (a)掉话率
    (b)切换成功率
    (c)3

  • 第9题:

    图6-1是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简图,请根据此简图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正确答案:
    (1)业务平面
    (2)控制平面
    (3)传输平面
    (4)接入平面
    (5)SIP-TBICC
    (6)SIGTRAN
    (7)MGCP/H.248
    (8)H.323
    (9)SIP

  • 第10题:

    阅读以下C代码,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C代码1】


    【问题2】写出【代码2】的运行时的输出结果。


    答案:
    解析:
    (1)输入-1331的结果是:Palindromic number.a=-1331 b=1331 输入795的结果是:a=795 b=597(2) Passed,point=4 Passed,point=1 Passed,point=1Passed,point=1 Failed

  • 第11题:

    阅读下列说明,补充(1)-(9),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题1】(7分)请将下面(1)~(3)处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从本质上说,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就是对(1)的变更进行(2)、(3)、批准和拒绝,并进行控制的过程。


    正确答案: [问题1]答:
    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实际上是对进行档化、批准或拒绝,并控制的过程。
    完成的可交付物。

  • 第13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和问题2,将解答填入对应的解答栏内。

    二层隧道协议L2TP(Layer2 Tunneling Protocol)是一种基于点对点协议PPP的二层隧道协议。某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采用12TP来实现网络安全。

    在由L2TP构建的VPN中,主要由(1)和(2)两种类型的服务器构成。

    1.将图2中(1)和(2)处空缺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2.相对于L2TP,另一种构建VPN的方式是什么?


    正确答案:1.(1)LAC(L2TP Access Concentrator或L2TP访问集中器) (2)LNS(L2TP Network Setver或L2TP网络服务器) 2.由IPsec构建
    1.(1)LAC(L2TP Access Concentrator或L2TP访问集中器) (2)LNS(L2TP Network Setver或L2TP网络服务器) 2.由IPsec构建

  • 第14题:

    函数的参数存放在什么地址空间中?说明其作用范围。将答案填入对应栏内。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对栈空间基础知识。函数的参数存放在进程或任务的栈空间中,在调用函数时,给函数的各参数在栈空间分配地址;函数返回时退出栈空间。所以,函数参数在函数被调用时起作用。

  • 第15题:

    将故障2中(1)和(2)两处合适的命令填入相应的解答栏内。

    2.故障2如何解决?


    正确答案:1.(1)show ip route (2)80Watp 2.进入到路由器子接口配置模式将该接口关闭后重新激活路由器新的ARP表更新了到路由器的子接口MAC地址随后用户接入Intenet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1.(1)show ip route (2)80Watp 2.进入到路由器子接口配置模式,将该接口关闭后重新激活,路由器新的ARP表更新了到路由器的子接口MAC地址,随后用户接入Intenet恢复正常,故障排除。

  • 第16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语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有数组A(4,4),把1到16个整数分别按顺序放入A(1,1),…,A(1,4),A(2,1),…,A(2,4),A(3,1),…,A(3,4),A(4,1),…,A(4,4)中,下面的流程图用来获取数据并求出两条对角线元素之积。

    【流程图】


    正确答案:(1)141 (2)141 (3)1 (4)s×A[ii] (5)s×A[5-ii]
    (1)1,4,1 (2)1,4,1 (3)1 (4)s×A[i,i] (5)s×A[5-i,i] 解析:本题考查用程序流程图描述数组及求对角线的和。
    题目要求把1到16个整数分别按顺序放入A(1,1),…,A(1,4),A(2,1),…,A(2,4), A(3,1),…,A(3,4),A(4,1),…,A(4,4)中,那么数组中的元素刚好构成一个方阵,用流程图求出这个方阵的对角线之积。下面来具体分析流程图。
    第(1)空与第(2)空应该结合起来完成,它们都是一个循环判断语句的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成立,则读出当前数组中的元素值,根据题目要求,数组中的元素个数是每行4个每列4个,那么循环的上界应该是4,而下标是从1开始的,因此这两个空答案为1,4,1。
    第(3)空是一个赋值语句,给变量s赋一个初值,从图中后面的语句不难看出s中存放的是求积的结果,那么在求积以前,s的值应该为1,因此此空答案为1。
    第(4)空也是一个赋值语句,是在循环条件判断语句下,我们已经知道变量s中存放的是每次求积的结果,那么此空很明显是用来求积的,用当前取到的对角线元素乘以变量s中存放的值,因此此空答案为s×A[i,i]。
    第(5)空和上一空非常相似,但它是用来求另外一条对角线的积的,它也是在一个循环下来实现的,这条对角线的元素位置与上面那条具有对称的特点,因此此空答案为s×A[5-i,i]。

  • 第17题:

    试题三(共 15 分)

    阅读以下说明和 C 程序,将应填入 (n) 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正确答案:

  • 第18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3,将答案填入对应的解答栏内。

    某公司设置VPN服务器允许外地的公司员工通过Internet连接到公司内部网络,如图4-1所示。

    VPN使用的隧道协议可以分为三层和二层两类隧道协议。其中三层隧道协议有(1)和(2)协议。二层隧道协议有(3)、(4)和(5)协议。


    正确答案:(1)GRE (2)IPSec (3)L2TP (4)PPTP (5)L2F协议
    (1)GRE (2)IPSec (3)L2TP (4)PPTP (5)L2F协议 解析:构建VPN的关键技术是网络隧道技术,它是指利用一种网络协议来传输另一种网络协议。常用的有两种类型的隧道协议:一种是二层隧道协议,如PPTP(点对点隧道协议)、L2F(二层转发协议)和L2TP(二层隧道协议)。另一种是三层隧道协议,如GRE、IPSec。

  • 第19题:

    图2-1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分层模型。请将选项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对应的解答栏内。


    正确答案:
    (1)业务/应用层
    (2)控制层
    (3)接入层
    (4)媒体网关

  • 第20题:

    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复杂程序和商品的差异程度,可以将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为4类,图2-1请在左侧将应填入(n)处的购买行为的类型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1)购买复杂,产品差异小

    (2)购买简单,产品差异大

    (3)购买复杂,产品差异大

    (4)购买简单,产品差异小

    图2-1 消费者购买类型


    正确答案:
    (1)习惯型
    (2)多变型
    (3)复杂型
    (4)和谐型

  • 第21题:

    不同类型的交换设备,所采用的交换方式和基本信息交换单元都不相同,表1和表2中 分别列出了一些可能的交换方式和基本交换单元。请参照表3中的样例,从表1或表2中选择合适的一项,并将其字母编号填入表3中(n)处对应的答题纸解答栏内。注:填入字句不计分。


    正确答案:
    (1)F(面向逻辑连接的信元交换方式)
    (2)E(面向逻辑连接的分组交换方式)
    (3)C(无连接的分组交换方式)
    (4)A(面向物理连接的电路交换方式)
    (5)C(无连接的分组交换方式)
    (7)T(信元)
    (8)R(帧)
    (9)O(分组)
    (10)Q(时隙)
    (11)O(分组)

  • 第22题:

    阅读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5),将答案填入答题纸对应栏内。【说明】本流程图用于计算菲波那契数列{a1=1,a2=1,…,an=an-1+an-2!n=3,4,…}的前n项(n>=2) 之和S。例如,菲波那契数列前6项之和为20。计算过程中,当前项之前的两项分别动态地保存在变量A和B中。【流程图】


    答案:
    解析:
    (1)2或A+B(2)n(3)A+B(4)B-A(5)S+B
    【解析】

    菲波那契数列的特点是首2项都是1,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该数列的前几项为1,1,2, 3,5,8,…。在流程图中,送初始值1—A,2—B后,显然前2项的和S应等于2,所以(1)处应填2 (或A+B)。此时2→i (i表示动态的项编号),说明已经计算出前2项之和。接着判断循环的结束条件。显然当i=n时表示已经计算出前n项之和,循环可以结束了。因此(2)处填n。判断框中用“>”或“≥”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随着i的逐步增1,只要有i=n结束条件就不会遇到i>n的情况。不过编程的习惯使循环结束条件扩大些,以防止逻辑出错时继续循环。接下来i+1→i表示数列当前项的编号增1,继续往下计算。原来的前两项值(分别在变量A和B中)将变更成新的前两项再放到变量A和B中。

    首先可以用A+B—B实现(原A) + (原B)—(新B),因此(3)处填A+B。为了填新A值(原来的B值),不能用B—A,因为变量B的内容已经改变为(原A) + (原B),而B-A正是((原A) + (原B))-(原A)=(原B),因此可以用B-A—A来实现新A的赋值。这样,(4)处填B-A。最后应是前n项和值的累加(比原来的S值增加了新B值),所以(5)处应填S+B。填完各个空后,最好再用具体的数值来模拟流程图走几个循环检查所填的结果(这是防止逻辑上出错的好办法)。

  • 第23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写流程图中的空缺,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设[a1b1],[a2b2],...[anbn]是数轴上从左到右排列的n个互不重叠的区间(a1


    答案:
    解析:
    1.A2.ai3.bi4.A 、B5.B
    【解析】

    若A≤ai则输出A,反之输出ai。若A≤bi不满足则输出bi,依次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