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在图1-12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中,欲使内部网具有构造虚拟网的功能,图中(5)空缺处的交换机应具有哪些 ”相关问题
  • 第1题:

    图1-12中(2)空缺处是什么设备?该设备在本宽带网络中完成哪些功能?


    正确答案:混合器 完成HFC网络CMTS数据与电视节目视频信号、语音信号的合成发送和接收的功能
    混合器 完成HFC网络CMTS数据与电视节目视频信号、语音信号的合成发送和接收的功能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HFC宽带接入网络关键设备及其功能的理解分析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1)由问题1分析可知,本宽带接入网络属于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接入传输系统(HFC)。为支持视频等高带宽的数据传输,在图1-12中与因特网Internet互连的路由器(Router)需选用宽带路由器(例如Cisco 3700系列路由器)。
    2)在如图1-12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中,与因特网Internet互连的路由器(Router)至(2)空缺处设备传输的是IP数据包等数据信号。
    3)在如图1-12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中,输入至(2)空缺处设备的信号还有“有线节目源”、“自办节目源”、“电话信号”等。可见,(2)空缺处设备将完成HFC网络CMTS数据与电视节目视频信号、语音信号的合成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因此,该空缺处的网络设备是一台混合器。

  • 第2题:

    阅读以下函数说明和C代码,将C程序中(1)~(5)空缺处的语句填写完整。

    [说明]

    函数int Toplogical(LinkedWDigraphG)的功能是对图G中的顶点进行拓扑排序,并返回关键路径的长度。其中,图G表示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AOE-网,图中顶点从1~n依次编号,图G的存储结构采用邻接表表示,其数据类型定义如下。

    例如,某AOE-网如图6-22所示,其邻接表存储结构如图6-23所示。

    [函数]


    正确答案: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数据结构中拓扑排序和求关键路径问题的算法分析及设计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AOE网(Activity On Edge network边表示活动的网)是一个带权的有向无环图其中顶点表示事件弧表示活动权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通常AOE网可以用来估算工程的完成时间。 在AOE网中入度为0的顶点为源点出度为0的顶点为汇点。由于有些活动可以并行地执行因此从源点到汇点的路径中长度最长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路径长度即指路径上各种活动持续时间之和)。表示事件的顶点存在最早、最晚发生时间。若以顶点V1表示源点、顶点Vn表示汇点则汇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和最晚发生时间是一致的并且等于关键路径的长度。 设顶点Vj的最早发生时间用ve(j)表示则ve(j)是指从源点V1到Vj的最长路径长度(时间)。这个时间决定了所有从Vj发出的弧所表示的活动能够开工的最早时间。 ve(j)计算方法为 其中T是所有到达顶点j的弧的集合;dut(Ij>)是弧Ij>上的权值;n是网中的顶点数(即汇点的序号)。 显然上式是一个从源点开始的递推公式。Ve(j)的计算必须在Vj的所有前驱顶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全部求出后才能进行。这样必须对AOE网进行拓扑排序然后按拓扑有序序列逐个求出各顶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拓扑排序是将有向无环图中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的过程并且该序列满足:若在有向图中从顶点Vi到Vj有一条路径则在该线性序列中顶点Vi必然在顶点Vj之前。可见拓扑排序序列是由有向图中的所有顶点构成的一个线性序列在这个序列中体现了所有顶点之间的优先关系。 对AOE网进行拓扑排序的步骤如下: ①首先在AOE网中选择一个入度为0(没有前驱)的顶点且输出它。 ②然后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并且删除以该顶点为始点的所有引出边。 ③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至网中不存在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在拓扑排序过程中有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入度为0的顶点函数中用顺序栈Stack[]暂存入度为0且没有进入拓扑序列的顶点。 本试题所给出的算法首先申请了3块连续的地址空间分别用来存放关键路径长度、网中各顶点的入度及入度为0的顶点编号它们的首地址分别存放在指针变量Ve、indegree、Stack中。 算法主体是由3个for循环和3个while循环组成。第1个for循环即for(j=1;j=G.n;j++){ve[j]=0; indegree[j]=O;}主要完成数组初始化的功能。 进行拓扑排序之前应先求出网中每个顶点的入度并存入数组indegree[]中从而将“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及其与该顶点有关的所有边”的操作转换为“相关顶点的入度减1”一旦发现某个顶点的入度变为0就将其编号压入堆栈。从而将选择入度为0的顶点转化为从Stack中弹出栈顶元素所代表的顶点。 题目中顶点从1开始编号顶点Vi的编号为i第2个for循环代码主要完成求网中各个顶点的入度的功能。 在有向图中若以V2为尾的弧有V2V4>且权值为30、V2V6>且权值为50则其的邻接表表示形式是:V2→430→650^。 因此扫描顶点V2的邻接表可以将邻接于V2的所有顶点的入度加1即(1)空缺处应填入“indegree[p ->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第3个for循环语句主要完成求网中入度为0的顶点并保存其编号的功能。以下代码实现拓扑排序并求解各个顶点时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由于入度为0的顶点由栈中弹出根据变量w在后续代码中所起的作用——存放网中没有直接前驱的顶点并通过printf语句输出可知(2)空缺处应填入“Stack[top--]”或其等价形式。 然后在网中删除没有直接前驱的顶点和以该顶点为始点的所有引出边并通过内嵌的while循环语句把这些引出边对应的终点的入度减1即将邻接到顶点w的各个顶点(p->adjvex)的入度减1再判断它们是否也是入度为0的顶点。因此(3)空缺处应填入“indegree[p->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同时对于顶点p->adjveX而言当删除其所有引入边之后从源点出发到达它的最长路径长度也就计算出来了所以每删除一条到达顶点p->adjvex的引入边都要查看一下最长路径长度是否需要更新。因此(4)空缺处填入“ve[w]+p->weight>ve[p->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算法程序的最后部分通过return语句返回该图的关键路径长度即汇点的最早发生时间(该AOE网的关键路径长度)。由于AOE网中汇点未必是编号最大的顶点但它必然是从栈中弹出的最后一个顶点因此(5)空缺处填入“ve[w]”或其等价形式。
    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数据结构中拓扑排序和求关键路径问题的算法分析及设计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AOE网(Activity On Edge network,边表示活动的网)是一个带权的有向无环图,其中顶点表示事件,弧表示活动,权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通常,AOE网可以用来估算工程的完成时间。 在AOE网中,入度为0的顶点为源点,出度为0的顶点为汇点。由于有些活动可以并行地执行,因此从源点到汇点的路径中,长度最长的路径称为关键路径(路径长度即指路径上各种活动持续时间之和)。表示事件的顶点存在最早、最晚发生时间。若以顶点V1表示源点、顶点Vn表示汇点,则汇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和最晚发生时间是一致的,并且等于关键路径的长度。 设顶点Vj的最早发生时间用ve(j)表示,则ve(j)是指从源点V1到Vj的最长路径长度(时间)。这个时间决定了所有从Vj发出的弧所表示的活动能够开工的最早时间。 ve(j)计算方法为 其中,T是所有到达顶点j的弧的集合;dut(I,j>)是弧I,j>上的权值;n是网中的顶点数(即汇点的序号)。 显然,上式是一个从源点开始的递推公式。Ve(j)的计算必须在Vj的所有前驱顶点的最早发生时间全部求出后才能进行。这样必须对AOE网进行拓扑排序,然后按拓扑有序序列逐个求出各顶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拓扑排序是将有向无环图中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的过程,并且该序列满足:若在有向图中从顶点Vi到Vj有一条路径,则在该线性序列中,顶点Vi必然在顶点Vj之前。可见,拓扑排序序列是由有向图中的所有顶点构成的一个线性序列,在这个序列中体现了所有顶点之间的优先关系。 对AOE网进行拓扑排序的步骤如下: ①首先在AOE网中选择一个入度为0(没有前驱)的顶点且输出它。 ②然后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并且删除以该顶点为始点的所有引出边。 ③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至网中不存在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在拓扑排序过程中,有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入度为0的顶点,函数中用顺序栈Stack[]暂存入度为0且没有进入拓扑序列的顶点。 本试题所给出的算法首先申请了3块连续的地址空间,分别用来存放关键路径长度、网中各顶点的入度及入度为0的顶点编号,它们的首地址分别存放在指针变量Ve、indegree、Stack中。 算法主体是由3个for循环和3个while循环组成。第1个for循环,即for(j=1;j=G.n;j++){ve[j]=0; indegree[j]=O;},主要完成数组初始化的功能。 进行拓扑排序之前,应先求出网中每个顶点的入度并存入数组indegree[]中,从而将“从网中删除该顶点及其与该顶点有关的所有边”的操作转换为“相关顶点的入度减1”,一旦发现某个顶点的入度变为0,就将其编号压入堆栈。从而将选择入度为0的顶点转化为从Stack中弹出栈顶元素所代表的顶点。 题目中顶点从1开始编号,顶点Vi的编号为i,第2个for循环代码主要完成求网中各个顶点的入度的功能。 在有向图中,若以V2为尾的弧有V2,V4>且权值为30、V2,V6>且权值为50,则其的邻接表表示形式是:V2→4,30→6,50^。 因此,扫描顶点V2的邻接表可以将邻接于V2的所有顶点的入度加1,即(1)空缺处应填入“indegree[p ->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第3个for循环语句主要完成求网中入度为0的顶点并保存其编号的功能。以下代码实现拓扑排序并求解各个顶点时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 由于入度为0的顶点由栈中弹出,根据变量w在后续代码中所起的作用——存放网中没有直接前驱的顶点,并通过printf语句输出,可知(2)空缺处应填入“Stack[top--]”或其等价形式。 然后,在网中删除没有直接前驱的顶点和以该顶点为始点的所有引出边,并通过内嵌的while循环语句把这些引出边对应的终点的入度减1,即将邻接到顶点w的各个顶点(p->adjvex)的入度减1,再判断它们是否也是入度为0的顶点。因此(3)空缺处应填入“indegree[p->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同时,对于顶点p->adjveX而言,当删除其所有引入边之后,从源点出发到达它的最长路径长度也就计算出来了,所以每删除一条到达顶点p->adjvex的引入边,都要查看一下最长路径长度是否需要更新。因此,(4)空缺处填入“ve[w]+p->weight>ve[p->adjvex]”或其等价形式。 算法程序的最后部分,通过return语句返回该图的关键路径长度,即汇点的最早发生时间(该AOE网的关键路径长度)。由于AOE网中汇点未必是编号最大的顶点,但它必然是从栈中弹出的最后一个顶点,因此(5)空缺处填入“ve[w]”或其等价形式。

  • 第3题:

    防火墙的网络地址转换功能工作在TCP/IP协议族的(5)。在图3-7所示的网络拓扑图中,内部网络经由防火墙采用NAT方式与Internet网络进行通信,防火墙的网络地址转换功能的配置界面如图3-8所示。请将图3-8中(6)~(8)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以实现整个内部网络段的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公网IP地址。

    【供选择的答案】

    (5)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服务层

    (6) A.211.156.169.0/30 B.211.156.169.6/28

    C.192.168.10.0/24 D.any

    (7) A.WAN B.LAN

    C.DMZ D.FUN

    (8) A.211.156.169.1 B.211.156.169.2

    C.192.168.10.254 D.211.156.169.6


    正确答案:(5) C或网络层 (6) D或any (7) A或WAN (8) B或211.156.169.2
    (5) C,或网络层 (6) D,或any (7) A,或WAN (8) B,或211.156.169.2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防火墙设备NAT配置的分析理解题。本题的解答思路是,与路由器一样,防火墙的网络地址转换功能可以实现内部网络共享出口IP地址的任务,它工作在TCP/IP协议族的网络层,即(5)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
    要实现整个内部网络段(192.168.10.0/24)的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个公网IP地址的功能,且考虑到试题中未对访问权限加以限制(图3-8中“协议”为“any”),因此(6)空缺处的“目的地址”可设置为“any”。
    因为是“内部网络段的多个用户共享公网IP地址”,所以图3-8中(7)空缺处的“转换接口”应设置为防火墙FireWall的外网接口,即WAN口。(8)空缺处的“转换后地址”为防火墙FireWall的外网接口的IP地址,即211.156.169.2。

  • 第4题:

    图2-1所示案例采用NFS(网络文件系统)技术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由图中左边的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有何功能?


    正确答案:主机ns同时作为NFS(网络文件系统)服务器Web服务器(www1和www2)作为它的客户共享数据和服务脚本保证Web服务的数据同步或一致。 NFS服务器需要向www1和www2分发数据文件为避免分发和同步占用了Web服务的带宽左边的交换机组成192.168.2.0 NFS专用局域网保证Web的服务质量。 同时这种配置将使NFS文件系统对外界不可用增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
    主机ns同时作为NFS(网络文件系统)服务器,Web服务器(www1和www2)作为它的客户,共享数据和服务脚本,保证Web服务的数据同步或一致。 NFS服务器需要向www1和www2分发数据文件,为避免分发和同步占用了Web服务的带宽,左边的交换机组成192.168.2.0 NFS专用局域网,保证Web的服务质量。 同时这种配置将使NFS文件系统对外界不可用,增强了服务器的安全性。 解析:采用多个服务器组成“集群”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而a还能够分担系统负载(负载均衡)。
    应用循环DNS配置技术可以实现不能动态调整的、简单的负载均衡技术,具体来讲就是通过恰当配置DNS区域文件,将两台不同IP地址的服务器,利用“别名”机制关联到一个统一的主机名上,客户通过这个统一的主机名访问服务器资源时,DNS名称服务器将依次给出第一个服务器的IP地址、第二个服务器的IP地址、第一个服务器的IP地址……,不间断地循环。循环DNS配置的缺点之一是,名称服务器没有办法知道哪台服务器负载重,如果一台服务器崩溃或由于某种原因不可用了,循环DNS仍将返回不可用的服务器的IP地址,使有些用户能够访问成功而有些用户访问不成功。
    采用基于硬件(导向器)的负载均衡方法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图中WSD Pro导向器拦截了所有访问服务器资源的通信连接,根据一种或多种算法选择一台服务器(物理上的)将连接进行转发,比如导向器可以根据服务器的“忙碌”情况米选择,即导向器可以利用网络和服务的可用性及服务器的性能米选择某个服务器向客户提供服务。
    采用上述方法实施负载均衡还需要解决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同步等关键问题,必须要有另外一种机制米保证不同的服务器对外提供的服务是一致的。在第三台服务器上(本题中是DNS服务器)安装NFS系统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可在该服务器上一个或多个磁盘中安装,Web服务器通过NFS可以共享访问这些磁盘。但是应该看到,采用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会较低,而且存在单点故障。实际应用时,NFS系统仅共享小的文件系统,其他数据通过某种机制(如rdist)向Web服务器分发以保证数据资源一致,当然这个问题不在本试题考试范围之中。
    题图中所示的实际解决方案包括两个局域网,右边的局域网通过导向器对外提供网络服务,左边的局域网称为NFS专用局域网,用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同步,两个局域网互相独立,不能互相访问,互不干扰。因此名字服务器上的双网卡(处于两个不同的局域网)之间不能转发IP包,其配置文件中的FORWARD IPV4应设置为0(或no)。
    NFS服务器的eth0网卡的地址是192.168.1.3,其/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内容如下:
    NETWORKING=yes
    FORWARD_IPV4=0
    HOSTNAME=ns.test.com
    DOMAINNAME=test.com
    GATEWAY=192.168.1.10
    GATEWAYDEV=eth0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文件内容如下:
    DEVICE=eth0
    IPADDR=192.168.1.3
    NETMASK=255.255.255.0
    NETWORK=192.168.1.0
    BROADCAST=255.255.255.255
    NBOOT=yes

  • 第5题:

    阅读以下的配置信息,将(1)、(2)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以实现图3-12所示的拓扑结构图中交换机主干道的相关配置。

    Switch>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Switchconfig terminal

    Switch (config) (1)

    Switch (config-if) switchport (2)

    Switch (config-if) end


    正确答案:(1)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3 (2) mode trunk
    (1)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3 (2) mode trunk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交换机配置主干道的分析理解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1)由(1)空缺处前后的命令模式“Switch (config)#”和“Switch (config-if)#”可知,(1)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以接口相关的命令语句。
    2)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将交换机的第13号端口设置成为主干道接口“以及试题中”实现图3-12所示的拓扑结构图中交换机主干道的相关配置“可知,(1)空缺处的配置语句是: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3
    3)注意到试题中关键信息“实现图3-12所示的拓扑结构图中交换机主干道的相关配置”的“主干道”,可知(2)空缺处的配置语句用于设置交换机的第13号端口工作在主干道模式,相关配置语句是“switchport mode tru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