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勾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笔者认为,香港大学招生和“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这种标准只是香港的标准,至于是否最优亦或是否适合内地情形,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下列哪项?A.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并不是挑选学生的最佳标准。B.香港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媒体不应过多批评。C.香港大学

题目

今年,11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勾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笔者认为,香港大学招生和“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这种标准只是香港的标准,至于是否最优亦或是否适合内地情形,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下列哪项?

A.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并不是挑选学生的最佳标准。

B.香港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媒体不应过多批评。

C.香港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并不与内地现有情形相符。

D.香港大学不录取“状元”的原因是他们不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论述:“‘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因此,香港大学不录取“状元”的原因是他们不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故正确答案为D。
更多“今年,11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勾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笔者认为,香港大学招生和“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这种标准只是香港的标准,至于是否最优亦或是否适合内地情形,那就是见仁见智了。 作者支持的观点是下列哪项?A.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并不是挑选学生的最佳标准。B.香港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媒体不应过多批评。C.香港大学”相关问题
  • 第1题:

    内地状元为什么越来越青睐香港高校?固然有奖学金诱惑,但根本原因在于办学质量。自由选择之下,孔雀向南飞。问题是,香港高校为什么有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一种自由竞争的管理体制和学术环境。如同香港经济是世界上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高等教育也是世界上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居然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三所高校名列全球50强。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内地状元在自由选择下,更加倾向选择香港名校
    B.弹丸之地的香港,也可以很好地发展经济和教育
    C.香港高校受青睐源于其独特的管理体制和学术环境
    D.内地高校缺失竞争力,说明了教育制度亟须改革

    答案:C
    解析:
    主旨可根据文段的前部分总结得出,即“根本原因在于办学质量”“归根结底在于一种自由竞争的管理体制和学术环境”。A项表述只是一种现象,不足以概括主旨,因此排除;B项偏离了文段主旨,因此排除;D项虽表述无误,但属过度引申,文段并没有提及“教育制度亟须改革”的相关内容。相较之下,C项更为适合。故本题答案为C。

  • 第2题:

    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副总裁介绍说我们学校今年在内地录取300人,只有30个左右的全额奖 学金。在香港读书有着视野较广阔、教学理念较先进的优势,但学杂费昂贵。为此,多所港校发出 呼吁:希望学生‘三思而后行’,不宜‘举债求学’。”请你对不宜“举债求学”作出解读。


    答案:
    解析:
    (I)不宜“举债求学”,是港大对内地考生的箴言。背负沉重的经济压力求学,对学生和家长而言 都是极大的压力。
    (2) “举债求学”,在内地的高校里还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
    (3)中国的贫富差距大,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举债求学”的根源所在。

  • 第3题:

    XXX年高考招生工作基本结束,记者从22所经教育部批准今年首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了解到,备 受社会关注的自主招生今年并没有成为大量偏才怪才进入大学的通道,这里面除了时间仓促、高校缺乏操作经验等客观原因,最重要的是对于偏才怪才目前还缺乏硬性评价标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控制在当年计划招生总数的5%左右,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今年的自主招生名额都少于计划招生数。以北大为例,普通本科生共录取了2695人,但自主招生最终只录取了45人,远远低于5%的比例。 自主招生政策公布之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人把自主招生看成为偏才怪才进入高校深造铺平了道路。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以北大为例,在今年自主招生录取的45人中,70%的学生达到了北大在当地正常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甚至还有天津和大连的高考状元;其他30%的学生降分幅度最大的也仅有二十分左右。 北大招办主任董德刚介绍,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第一年步子迈得并不大,一方面是抱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上对偏才怪才缺乏衡量标准所致。 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

    • A、不愿招收偏才怪才
    • B、秉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 C、要求学生达到正常录取分数线
    • D、基本上完成了5%的招生计划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下列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 B、香港的教育比较发达,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著名学府
    • C、澳门市与深圳相连,博彩业发达,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 D、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在香港,中学生迈向大学的第一个“关卡”是()。

    • A、香港中学会考
    • B、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 C、联考
    • D、高考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标志着香港高等教育开端的是()

    • A、1911年香港大学的建立
    • B、1887年香港西医书院成立
    • C、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建立
    • D、1843年马礼逊书院建立

    正确答案:B

  • 第7题:

    近年来,为改变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不高的现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新政,如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切实提升农村孩子上大学比例。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走进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校门。 但是高校录取情况统计显示,近几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考上大学(本、专科学校)的比例大体相当,但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因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相对较低。2014年,北京大学录取新生中农村生源占比18.5%,2015年,清华大学录取新生中农村考生不到1/4。录取比例的提升并没有改变教育的公平,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国家从高考录取上向农村生源倾斜,是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的体现,不仅可以为广大农村学生带来更多的成长红利,也有利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
    录取比例的提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孩子的成才困境。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回报率不高,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学生选择尽早打工就业,宁可到大城市做“北漂”“上漂”,也不愿参加高考。另一方面,那些走入大学校门的农村学生,不少在毕业之际又陷入择业困境——由于缺少社会关系与创业渠道,就业之路较城市孩子狭窄;回到家乡,又有些不甘,也需要重新适应,成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夹心层群体”。
    这也提醒我们,社会公平需要结果公平,更需要机会公平。就教育领域而言,教育公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教育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公平,包括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进入重点大学的农村与城市生源比例,以及就业机会的均等获得。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让农村娃成才,提供一个贯穿成长全过程的公平舞台,比仅仅在高考招生那一环节提供特殊关照更为重要。
    为农村孩子提供贯穿成长始终的公平舞台,首先,需要打破教育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尽快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差距,让农村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输在高考之前的整个基础教育环节。同时,要为农村学生提供更为公平的就业机会,改变就业竞争中那种“拼爹”“拼关系”的状况,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建设,加强农村学生的就业指导,最大程度上降低农村孩子教育成本与失败的风险,提升教育投资回报率。
    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的发明都伟大得多。为农村孩子提供完整教育链条上的公平,鼓励农村孩子毕业后在实现自身价值,如此,才能建设那个乡村中的“中国的未来”。

  • 第8题:

    材料:北京大学2009年11月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了此前流传甚久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此举是北大自主招生的一个内容,被校长推荐的学生不用参加笔试,可以直接进入面试环节,若面试通过,在高考录取时,可线下30分录取,这在高考录取中几乎占据绝对优势。据新浪网调查显示,参与讨论的10.8万名网友中,有24.8%的网友对此表示支持,也有67.5%的网友表示反对,另有7.7%的网友表示“不好说”。 对当前我国高校招生的改革方向,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继续进行招生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逐步缩小招生规模
    • B、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
    • C、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 D、进一步扩大保送生规模,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行免试录取

    正确答案:B,C

  • 第9题:

    判断题
    香港张先生是来内地的大学生,假期随中国旅游团到澳大利亚旅游,属于出境业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被视为香港高等教育开端的学校是()
    A

    香港中文大学

    B

    香港大学

    C

    香港西医书院

    D

    香港师资学院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内地状元为什么越来越青睐香港高校?固然有奖学金诱惑,但根本原因在于办学质量。自由选择之下,孔雀向南飞。问题是,香港高校为什么有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一种自由竞争的管理体制和学术环境。如同香港经济是世界上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高等教育也是世界上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也就不难理解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居然有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三所高校名列全球50强。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

    内地状元在自由选择下,更加倾向选择香港名校

    B

    弹丸之地的香港也可以很好地发展经济和教育

    C

    香港高校受青睐源于其独特的管理体制和学术环境

    D

    内地高校缺失竞争力,说明了教育制度亟须改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在香港,中学生迈向大学的第一个“关卡”是()。
    A

    香港中学会考

    B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C

    联考

    D

    高考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今年,11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为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笔者认为,香港大学招生和“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这种标准只是香港的标准,至于是否最优抑或是否适合内地情形,那就是见仁见智了。作者支持的观点是( )。

    A. 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并不是挑选学生的最佳标准
    B. 香港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媒体不应过多批评
    C. 香港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并不与内地现有情形相符
    D. 香港大学不录取“状元”的原因是他们不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

    答案:D
    解析:
    此题关键在于理解作者认为的话,作者从客观的角度对事实进行了分析,并没有发表谁对谁错的见解,因此,A项错误。作者对于媒体是否应过多批评并无表态,故排除C项。根据最后一句话,香港的标准是否与内地情形相符是见仁见智的,可知C项错误。只有D项正确理解了作者的观点。

  • 第14题:

    XXX年高考招生工作基本结束,记者从22所经教育部批准今年首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了解到,备 受社会关注的自主招生今年并没有成为大量偏才怪才进入大学的通道,这里面除了时间仓促、高校缺乏操作经验等客观原因,最重要的是对于偏才怪才目前还缺乏硬性评价标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控制在当年计划招生总数的5%左右,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今年的自主招生名额都少于计划招生数。以北大为例,普通本科生共录取了2695人,但自主招生最终只录取了45人,远远低于5%的比例。 自主招生政策公布之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人把自主招生看成为偏才怪才进入高校深造铺平了道路。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以北大为例,在今年自主招生录取的45人中,70%的学生达到了北大在当地正常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甚至还有天津和大连的高考状元;其他30%的学生降分幅度最大的也仅有二十分左右。 北大招办主任董德刚介绍,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第一年步子迈得并不大,一方面是抱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上对偏才怪才缺乏衡量标准所致。 自主招生没有招收大量的偏才怪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时间仓促
    • B、控制了降分幅度
    • C、高校缺乏操作经验
    • D、缺乏对偏才怪才的硬性衡量标准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XXX年高考招生工作基本结束,记者从22所经教育部批准今年首次进行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了解到,备 受社会关注的自主招生今年并没有成为大量偏才怪才进入大学的通道,这里面除了时间仓促、高校缺乏操作经验等客观原因,最重要的是对于偏才怪才目前还缺乏硬性评价标准。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参加自主招生试点的高校,自主招生的名额控制在当年计划招生总数的5%左右,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今年的自主招生名额都少于计划招生数。以北大为例,普通本科生共录取了2695人,但自主招生最终只录取了45人,远远低于5%的比例。 自主招生政策公布之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人把自主招生看成为偏才怪才进入高校深造铺平了道路。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以北大为例,在今年自主招生录取的45人中,70%的学生达到了北大在当地正常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甚至还有天津和大连的高考状元;其他30%的学生降分幅度最大的也仅有二十分左右。 北大招办主任董德刚介绍,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第一年步子迈得并不大,一方面是抱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上对偏才怪才缺乏衡量标准所致。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 A、自主招生工作还需要不断地完善
    • B、高校不愿通过降分招收大量的偏才怪才
    • C、自主招生已经成为偏才怪才进入高校的通道
    • D、自主招生和正规招生已经成为高校招生的两个重要途径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被视为香港高等教育开端的学校是()

    • A、香港中文大学
    • B、香港大学
    • C、香港西医书院
    • D、香港师资学院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内地居民赴香港就学,须持有()方可前往香港

    • A、往来港澳通行证
    • B、逗留签注
    • C、香港入境事务处签发的进入许可
    • D、确认录取证明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香港张先生是来内地的大学生,假期随中国旅游团到澳大利亚旅游,属于出境业务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最早开始香港小组工作的组织是()

    • A、香港大学
    • B、孤儿院
    • C、香港政府
    • D、基督教男女青年会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判断题
    高考“状元”一定会被名牌大学录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标志着香港高等教育开端的是()
    A

    1911年香港大学的建立

    B

    1887年香港西医书院成立

    C

    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的建立

    D

    1843年马礼逊书院建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2013年5月22日,edX宣布新增15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首次增加了包括日本京都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和四所中国大学等在内的6所亚洲高校()
    A

    北京大学

    B

    清华大学

    C

    香港科技大学

    D

    香港大学

    E

    厦门大学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从城市大学的调查可知:
    A

    40%以上的被访者首选上海

    B

    内地工资水平比香港低一成

    C

    35%的被访者喜欢深圳

    D

    内地工作的香港人已达19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