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关于Java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架构选择方面的叙述,在回答问题 1至问题3。某软件公司承担了某中小型企业应用软件开发任务,进度要求紧迫。为了按时完成任务,选择合适的企业应用系统开发架构非常重要。项目组在进行方案论证时,项目组成员提出了两种开发思路。(1)刘工建议采用J2EE 5.0和EJB 3.0进行开发。理由是J2EE定义了标准的应用开发体系结构和部署环境,EJB是J2EE的基础和核心。J2EE 5.0主要目标是简化开发,相比EJB 2.1,EJB 3.0具有很多改进和提高。(2)杜工建议采用St

题目

阅读以下关于Java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架构选择方面的叙述,在回答问题 1至问题3。

某软件公司承担了某中小型企业应用软件开发任务,进度要求紧迫。为了按时完成任务,选择合适的企业应用系统开发架构非常重要。项目组在进行方案论证时,项目组成员提出了两种开发思路。

(1)刘工建议采用J2EE 5.0和EJB 3.0进行开发。理由是J2EE定义了标准的应用开发体系结构和部署环境,EJB是J2EE的基础和核心。J2EE 5.0主要目标是简化开发,相比EJB 2.1,EJB 3.0具有很多改进和提高。

(2)杜工建议采用Struts,Spring和Hibernate轻量级开源框架相结合的方式。理由是随着Java开源项目阵营的发展壮大,一些基于POJOs (Plan Old Java Objects)的开源框架被广泛地引入到Java企业应用开发中来,与重量级的EJB框架相比,这些轻量级的框架有很多优点。

项目组仔细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案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之处。认为杜工和刘工的建议都合理,但是从结合当前项目实际情况出发,最后决定采用杜工的建议。

Java企业应用框架一般被划分为三个层次,请用150字以内文字说明都有哪三个层次?功能分别是什么?


相似考题

1.试题三 (25 分)阅读以下关于 Java 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架构选择方面的叙述,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 1 至问题 3。某软件公司承担了某中小型企业应用软件开发任务,进度要求紧迫。为了按时完成任务,选择合适的企业应用系统开发架构非常重要。项目组在进行方案论证时,项目组成员提出了两种开发思路。(1)刘工建议采用 J2EE 5.0 和 EJB 3.0 进行开发。理由是 J2EE定义了标准的应用开发体系结构和部署环境,EJB 是 J2EE 的基础和核心。J2EE 5.0 主要目标是简化开发,相比 EJB 2.1,EJB 3.0 具有很多改进和提高。(2)杜工建议采用 Struts,Spring 和 Hibernate 轻量级开源框架相结合的方式。理由是随着 Java开源项目阵营的发展壮大, 一些基于 POJOs (Plan Old Java Objects)的开源框架被广泛地引入到 Java 企业应用开发中来,与重量级的 EJB 框架相比,这些轻量级的框架有很多优点。 项目组仔细比较分析了两种方案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之处。认为杜工和刘工的建议都合理,但是从结合当前项目实际情况出发,最后决定采用杜工的建议。【问题 1】 (6 分)Java 企业应用框架一般被划分为三个层次,请用 150 字以内文字说明都有哪三个层次?功能分别是什么?【问题 2】 (12 分)请用 200 字以内的文字叙述 Struts,Spring 和 Hibernate 开源框架特点和结合方式。【问题 3】 (7 分)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基于Struts, Spring和Hibernate的轻量级框架与基于EJB的重量级框架解决问题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解答要点] 表现层、业务逻辑组件层和持久层。 表现层用来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对应视图(View)。 业务逻辑组件层来开发应用逻辑对应控制器(Controller)。 持久层是实现持久化存储对应模型(Model)。
[解答要点] 表现层、业务逻辑组件层和持久层。 表现层用来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对应视图(View)。 业务逻辑组件层来开发应用逻辑,对应控制器(Controller)。 持久层是实现持久化存储,对应模型(Model)。 解析:Java企业应用框架一般被划分为三个层次:表现层、业务逻辑组件层和持久层。
表现层用来建立应用系统的界面,对应视图(View)。例如,表现层采用JSF(Java Server Face),JSF的开发流程的核心是事件驱动,组件和标签的封装程度非常高,很多典型应用已经不需要开发者去处理HTTP,整个过程是通过IoC(依赖注入)来实现的。
业务逻辑组件层用来开发应用逻辑,对应控制器(Controller)。例如,业务逻辑组件层采用EJB3.0的Session Bean。EJB3.0允许开发者使用耦合松散的组件来开发应用,实现一个EJB所有使用的类和接口都减少了。
持久层是实现持久化存储,对应模型(Model)。例如,采用EJB3.0实体Bean持久化模型,吸收了Hibernate的一些思想采用O/R Mapping模式。
更多“阅读以下关于Java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架构选择方面的叙述,在回答问题 1至问题3。 某软件公司承担了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以下关于Web应用方面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Web 2.0是目前Internet上Web应用的新模式,其概念由Tim O'Reilly于2003年首先提出。目前Internet上已经有很多基于Web 2.0的Web应用系统,例如Facebook、Wikipedia、Blogger、del.icio.us、YouTube和Flickr等,其应用涵盖各个方面。

    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叙述基于Web 2.0的Web应用与传统Web应用的重要不同点,并给出简要解释(列举5个方面的不同点即可)。


    正确答案:基于Web 2.0的Web应用与传统Web应用的重要不同点如下。 (1)因特网作为平台。使用浏览器和网络服务为数量巨大的客户提供服务。 (2)利用集体智慧。鼓励用户参与贡献聚集大众智慧; (3)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数据管理已经成为Web 2.0应用的核心。 (4)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新版本的快速发布和用户参与的开发模式。 (5)轻量型编程模型;支持松散结合的轻量级编程模型考虑聚合而不是协调。 (6)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7)丰富的客户体验。强调可供编程性和丰富的用户体验。
    基于Web 2.0的Web应用与传统Web应用的重要不同点如下。 (1)因特网作为平台。使用浏览器和网络服务,为数量巨大的客户提供服务。 (2)利用集体智慧。鼓励用户参与贡献,聚集大众智慧; (3)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数据管理已经成为Web 2.0应用的核心。 (4)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新版本的快速发布和用户参与的开发模式。 (5)轻量型编程模型;支持松散结合的轻量级编程模型,考虑聚合而不是协调。 (6)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7)丰富的客户体验。强调可供编程性和丰富的用户体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于Web2.0的Web应用程序的特点,Ajax和Mashup技术等,其思想和概念相对较新。
    问题1分析:本问题考查基于Web2.0的Web应用程序与传统程序相比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Tim O'Reilly于2005年9月发表的文章《What is Web 2.0?》(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1)互联网作为平台。
    (2)利用集体智慧。
    (3)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
    (4)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
    (5)轻量型编程模型。
    (6)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7)丰富的客户体验。
    问题2分析:本问题主要考查基于Web2.0的Web应用在表现层的问题,具体考查Ajax技术的概念和应用。事实上,Ajax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几种现有技术的组合。
    (1)XHTML和CSS。
    (2)使用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作动态显示和交互。
    (3)使用XML和XSLT做数据交互和操作。
    (4)使用XMLHttpRequest进行异步数据接收。
    (5)使用JavaScript将它们绑定在一起。
    针对这些技术的特点,在使用Ajax时,从性能方面考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替换部分而不是全部HTML网页(这是Ajax核心思想的体现)。
    (2)不要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轮询计时器(由于JavaScript是单线程的语言,不恰当的使用轮询计时器会大大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
    (3)根据不同的情况,考虑传递不同格式的数据(Java Script、XML、HTML和XHTML等)。
    (4)充分利用客户端的动态特性和计算能力减轻服务端负载。
    问题3分析:本问题主要考查传统的应用集成方案和基于Web 2.0和Mashup技术的集成方式的比较和差异。传统的企业应用集成方案一般需要现有系统平台API层的支持,如Java平台、Java EE和.NET等,集成过程涉及面较广,相对复杂。而基于Web的应用与数据集成时,仅需要使用由现有Web应用程序(如Google Maps)公开的基于Web的API(或者Web服务)来构建应用程序,避免了复杂的集成过程。因此,(1)处应该填写“仅需要使用现有Web应用程序公开的,基于Web的API(或Web服务)构建应用程序,集成过程相对简单”。基于Web2.0和Mashup技术,可以直接Mashup两个或者更多的Web API,以创建某种新的特性与功能,因此在(2)处应该填写“使用Mashup技术集成两个或者更多的Web API,创建新的特性与功能”。对于(3)和(4),传统集成方式下的表现层大多采用静态展现技术,当客户端发送请求时,往往需要刷新整个网页。对于(5),传统集成方式的客户端大多采用静态展现技术,当客户端发送请求时,往往需要刷新整个网页。对于(6)、(7)、(8),基于Web 2.0和Mashup技术的集成方案使用SOA的思想集成底层系统,强调功能暴露与服务组合,以服务的形式集成并暴露现有系统的能力。

  • 第2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布线工程、网络与主机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开发。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请列出。


    正确答案: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解析:综合布线系统(PDS)应是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应能支持电话、数据、图文和图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
    综合布线系统宜按下列6个部分进行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
    .垂直千线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

  • 第3题:

    阅读以下关于Web应用系统开发的问题,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1至问题3。
    A公司承担了某企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用户要求系统最终应发布到Web上供企业员工及企业客户使用。项目组在进行方案论证时,首先肯定了该系统需使用B/S结构,但在系统应采用的底层平台上产生了分歧,一方认为应采用微软.NET平台,一方认为应采用Java企业版平台。经过认真讨论,结合两种平台的特点及项目的实际需求,项目组最终决定采用Java企业版平台作为系统开发运行的基础平台。 【问题1】(9分)
    请在以下平台特点(1)~(9)中,选择出.NET平台与Java企业版平台各自具备的优势填入表5-1的(a)~(f)项中,选择出两个平台共有的特点填入表5-1的(g)~(i)项中。
    (1)良好跨平台可移植性支持
    (2)易于部署与配置
    (3)多程序设计语言支持
    (4)良好的Web多层应用开发支持
    (5)丰富的多厂商外部支持
    (6)良好的O/R(对象/关系)映射支持
    (7)针对特定平台的优化支持
    (8)良好的源代码以外的可定制性支持
    (9)良好的Web服务支持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Web应用系统开发的知识,考生需要区分.NET平台和J2EE平台的区别,并理解掌握MVC的基本概念,并进一步掌握MVP设计模式。
    【问题1】
    本问题主要考查.NET和J2EE平台的区别,考生需要从跨平台可移植性、部署与配置、多程序设计语言支持、Web多层应用开发支持、多厂商外部支持、O/R(对象/关系)映射支持、针对特定平台的优化支持、源代码以外的可定制性支持以及Web服务支持等方面作答。
    【问题2】
    本问题主要考查MVC和MVP模式的区别。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是Web应用系统开发中常用的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包括基于EJB的重量级框架和基于Struts等的轻量级框架等。MVP模式与MVC模式的主要区别为:(1)在组件耦合度方面:在MVP模式中,视图并不直接使用模型,它们之间的通信通过Presenter进行,从而实现了视图与模型的分离,而在MVC模式中,视图直接与模型交互。(2)在组件分工方面:在MVP模式中,视图需要处理鼠标及键盘等触发的界面事件,而在MVC模式中这通常是由控制器完成的工作;在MVP模式中,系统核心业务逻辑组织集中在Presenter中,而在MVC模式中,相应的控制器通常只完成事件的分发。(3)在开发工程化支持方面:MVP模式可更好地支持单元测试,而在MVC模式中,由于模型与视图绑定,因此难以实施相应的单元测试;在MVP模式中,Presenter基于约定接口与视图和模型交互,可更好地支持组件的重用。
    【问题3】
    本问题主要考查事务的基本特征和EJB规范中提供的事务控制的基本方法。事务的基本特征包括:原子性: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一致性: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的完整性限制没有被破坏。 隔离性:两个事务的执行是互不干扰的,两个事务时间不会互相影响。 持久性:在事务完成以后,该事务对数据所作的更改便持久地保存在数据库之中,并且是完全的。
    EJB规范支持的两种事务控制方法为:
    容器维护的事务(Container Managed Transaction,CMT):由EJB容器根据部署描述符或EJB构件注释中指定的事务属性自动控制事务的边界,容器维护的事务是方法级的,即默认将一个方法当作一个事务执行,当方法执行的过程中发生系统级异常,容器会自动将事务回滚,从而将方法前面执行的结果恢复。
    Bean维护的事务(Bean Managed Transaction,BMT):由程序员在EJB的源代码中控制事务执行的边界,事务的边界通过Java事务接口(Java Transaction API,JTA)进行控制,Bean维护的事务可以跨越方法的边界。试题答案(5)【问题1】
    (a)~(c):(2)、(3)、(7),以上三个答案顺序可调换;
    (d)~(f):(1)、(5)、(8),以上三个答案顺序可调换;
    (g)~(i):(4)、(6)、(9),以上三个答案顺序可调换;
    【问题2】
    在基于EJB的重量级框架中,实现的构件分别为:
    模型(Model):由EJB构件实现
    视图(View):由JSP构件实现
    控制器(Controller):由Servlet构件实现
    在基于Struts等的轻量级框架中,实现的构件分别为:
    模型(Model):由Java Bean构件实现
    视图(View):由JSP构件实现
    控制器(Controller):由Servlet构件实现
    MVP模式与MVC模式的主要区别为:
    (1)在组件耦合度方面:在MVP模式中,视图并不直接使用模型,它们之间的通信通过Presenter进行,从而实现了视图与模型的分离,而在MVC模式中,视图直接与模型交互。
    (2)在组件分工方面:在MVP模式中,视图需要处理鼠标及键盘等触发的界面事件,而在MVC模式中这通常是由控制器完成的工作;在MVP模式中,系统核心业务逻辑组织集中在Presenter中,而在MVC模式中,相应的控制器通常只完成事件的分发。
    (3)在开发工程化支持方面:MVP模式可更好地支持单元测试,而在MVC模式中,由于模型与视图绑定,因此难以实施相应的单元测试;在MVP模式中,Presenter基于约定接口与视图和模型交互,可更好地支持组件的重用。
    【问题3】
    事务的基本特征包括:
    原子性:一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一致性: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的完整性限制没有被破坏。
    隔离性:两个事务的执行是互不干扰的,两个事务时间不会互相影响。
    持久性:在事务完成以后,该事务对数据所作的更改便持久地保存在数据库之中,并且是完全的。
    EJB规范支持的两种事务控制方法为:
    容器维护的事务(Container Managed Transaction,CMT):由EJB容器根据部署描述符或EJB构件注释中指定的事务属性自动控制事务的边界,容器维护的事务是方法级的,即默认将一个方法当作一个事务执行,当方法执行的过程中发生系统级异常,容器会自动将事务回滚,从而将方法前面执行的结果恢复。
    Bean维护的事务(Bean Managed Transaction,BMT):由程序员在EJB的源代码中控制事务执行的边界,事务的边界通过Java事务接口(Java Transaction API,JTA)进行控制,Bean维护的事务可以跨越方法的边界。

  • 第4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需求分析是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通过访问、面谈或调研获得用户需求意见。多媒体应用系统设计的需求分析显然不同于普通的应用程序设计,在用户需求提出后,设计人员要不断进行探索和酝酿,对问题的认识应逐步深入。

    需求分析的具体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需求分析的具体任务是将用户对应用系统的全部需求用“需求规格说明”文档准确地描述出来其目的是为应用系统的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
    需求分析的具体任务是将用户对应用系统的全部需求用“需求规格说明”文档准确地描述出来,其目的是为应用系统的设计提供可行的方案。

  • 第5题: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启动了面向农村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项目。建设任务涉及系统设备采购、集成、移动终端购置;机房装修;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定制开发;终端取货点设备配置。该农信社作为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首先引入了监理单位,负责协助建设单位从招标开始做好全过程的监理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1】在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招标开始前,建设单位对系统造价预算发生质疑,要求监理单位进行重新核定应用系统开发费预算。【事件2】在系统开发启动阶段,应用系统开发商提出采用快速迭代的敏捷开发方法,并要求监理单位提出项目所需要的文档最小集。【事件3】应用系统开发合同中,并没有约定应用系统开发成果的著作权归属。在项目验收后,建设单位和应用系统开发商在应用系统的著作权所属上发生了争议。【问题1】(5分)针对事件1的描述,监理单位是否应该承担对应用系统造价预算的审核工作?应该如何处理?【问题2】(5分)针对事件2的描述,监理单位应提出哪些必需的项目文档?【问题3】(5分)针对事件3的描述,该应用系统知识产权应归属哪方?在本项目中监理单位的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问题1】不能。对项目造价咨询、预算编审等工作不属于监理工作范围,调整工作应由原设计单位、概算编制单位或专业信息化预算编制单位承担。监理单位的投资控制是确保在批准的预算范围内按期保质完成项目建设。【问题2】软件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系统/软件/接口/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计划。测试报告。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软件质量保证计划。开发进度报告。开发总结报告。【问题3】由于本项目未在合同中有所约定,因此应用系统的著作权应归承建单位所有。监理单位应在双方签订开发合同时建议建设单位在合同中明确系统的著作权所属,避免后期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