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A与用户B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540ms,假设数据速率是64Kbit/s,帧长4000bit,若采用停等控制协议通信,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 (22) ;若采用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 (23) 。(22) A.0.058B.0.116C.0.188D.0.231(23) A.0.416B.0.464C.0.752D.0.438

题目

●用户A与用户B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540ms,假设数据速率是64Kbit/s,帧长4000bit,若采用停等控制协议通信,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 (22) ;若采用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 (23) 。

(22) A.0.058

B.0.116

C.0.188

D.0.231

(23) A.0.416

B.0.464

C.0.752

D.0.438


相似考题
更多“●用户A与用户B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540ms,假设数据速率是64Kbit/s,帧长4000bit,若采用 ”相关问题
  • 第1题:

    信源用户A通过卫星链路向用户B传送帧长为4Kb的数据,假设传播延迟为90ms,数据速率是192kb/s,。若采用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18)。

    A.0.104

    B.0.464

    C.0.752

    D.0.832


    正确答案:D
    解析:信源用户A通过卫星链路向用户B传送帧长为4Kb的数据,假设传播延迟为90ms,数据速率是192kb/s,那么系数;若采用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尺寸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

  • 第2题:

    用户甲与用户乙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135ms,数据速率是64Kb/s,帧长2000bit,若采用停等流控协议,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115);若采用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116)。

    A.0.104

    B.0.116

    C.0.188

    D.0.231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主机甲通过128 kbps卫星链路,采用滑动窗口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链路单向传播延迟为250 ms,帧长为1000字节。不考虑确认帧的开销,为使链路利用率不小于80%,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是

    A.4

    B.3

    C.8

    D.7


    错误

  • 第4题:

    用户A与用户B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540ms,假设数据速率是64Kbit/s,帧长4000bit,若采用停等控制协议通信,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22);若采用后退N帧 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23)。

    A.0.058

    B.0.116

    C.0.188

    D.0.231


    正确答案:A

  • 第5题:

    用户A与用户B通过卫星链路通信时,传播延迟为270ms,假设数据速率是64Kb/s,帧长4000bit,若采用停等流控协议通信,则最大链路利用率为( );若采用后退N帧ARQ协议通信,发送窗口为8,则最大链路利用率可以达到( )。

    A.0.1040.832
    B.0.116 0.416
    C.0.188 0.752
    D.0.231 0.832

    答案:A
    解析:
    停等协议是一种简单的流控制技术。接收方每接收一帧都会发送一个确认帧。发送方在收到确认帧之后再发送第二个数据帧。在停等协议控制下,实际传输的有效数据为4000bit,所以最大链路利用率为(4000/64000)/(4000/64000+0.27×2)=0.104。 后退N 帧 ARQ协议具有“推倒重来”的特征,即当出错时要向回走N个帧,然后再开始重传。发送窗口为8时,发送8个最大帧的发送时间=8*4k/64k=0.5秒。信号一来一回的传输延迟=0.27*2=0.54秒。显然,8个帧发送出去时,回应帧还没有传送到用户A。 在最佳情况(数据传输没有出错)下,用户A只要收到第一个回应帧,就可以发送第9帧。因此最大链路利用率应该这么算:用户发送8帧的总时间/(第一帧从开始发送到A收到回应帧的时间)。第一帧从开始发送到A收到回应帧的时间=帧的发送时间+往返传输延迟=4k/64K+0.27*2=0.6025秒。所以最大链路利用率=8*4k/64k/0.6025=0.830。这个结果与答案D的0.832比较相近,但还是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