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8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8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单后设计D.方案设计

题目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8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8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评估设计

C.单后设计

D.方案设计


相似考题
更多“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 ”相关问题
  • 第1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匹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级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研究设计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评估设计
    C:单后设计
    D:方案设计

    答案:A
    解析: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然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和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如研究者希望了解工作见习对提升参与者就业信心的影响。

  • 第2题: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办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然后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
    ?

    A.A组是控制组

    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

    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D.B组是控制组

    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答案:B,C,D,E
    解析:
    实验设计包含以下三对要素: ①自变量和因变量,前者是实验刺激,后者是受试者的反应,实验目的就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②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 ③前测和后测,前测是在实验前分别测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因变量状况,后测是在实验后再测两组的因变量状况。实验组变化与对照组变化之间的差异视为实验刺激的效果。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某指标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该指标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 第3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在研究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时,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
    问题:?
    请根据社会工作研究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并仔细说明其优劣。


    答案:
    解析:
    上述案例的社会工作研究者采用的是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两种: 第一,前后测控制组设计。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第二,单后测控制组设计。此种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
    上述案例中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将失业人员分为A、B两组,先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然后安排其中一组参加就业培训,另一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对两组进行测试,说明他采用的是前后测控组设计。
    实验研究法存在一定的优劣。优点:可以控制实验情景从而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明确地指定需研究的变量,研究误差相对较小。缺点: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使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以复制。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因此研究者在实验组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伦理难题。

  • 第4题: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其次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A:A组是控制组
    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
    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D:B组是控制组
    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答案:B,C,D,E
    解析:
    考点:实验研究法。

  • 第5题:

    某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刘某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3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其次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3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刘某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A:A组是控制组
    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
    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D:B组是控制组
    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答案:B,C,D
    解析:
    标准的实验设计包含的要素有:①自变量和因变量,前者是实验刺激,后者是受试者的反应;②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