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素和逻辑环节 B.意境是对“意”与“象”的超越,也就是说意境是对意象的超越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而意境是有限的

题目

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素和逻辑环节 B.意境是对“意”与“象”的超越,也就是说意境是对意象的超越 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D.“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味着对意境的规定性更多,而意境是有限的


相似考题

4.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族《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更多“对“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素和逻 ”相关问题
  • 第1题:

    结合一首诗歌,分析文学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组合融合化为一种意境。如《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个意象来表现凄凉萧瑟的秋天,营造出游子凄凉孤寂、悲秋思乡的意境。再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总之,“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它们有其相通、相似的一面,但又有属于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有着各自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特征。同时,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意象无穷的张力,形成了意境整体上无穷的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许多客观存在的物象。

  • 第2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20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理解为“情景交融”,可以看出从现代开始,人们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 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做到情景交融容易,而意境的创造难度很大 C.意境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超越有限的“象”,另一方面“意”从对于某个具体事物、场景的感受上升为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D.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因此意境是建立在意象之上的


    正确答案:B
    由“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可知。具有意象和意境的艺术作品的范围不同,而无关创造的难易程度。因此B项错误。

  • 第3题: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C

  • 第4题:

    简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1,意象广度,意境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3,意象属艺术范畴;意境则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 第5题:

    艺术意象与意境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1)两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特点,但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遂,意象广阔。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
    (4)一切艺术的共同追求是创造具有意境特征的意象世界。

  • 第6题:

    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创造()

    • A、有意境的世界
    • B、有意象的世界
    • C、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 D、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正确答案:C

  • 第7题:

    问答题
    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抒胸臆,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第三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可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充的《论衡》里。在汉代以前,“意象”一词被理解为“表意之象”。是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刘勰从艺术构思角度出发,认为意象构成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之中孕育成审美意象。这就是所谓的“神用象通”。清代王夫之则以情、景关系的分析,对意象的特点和意象的创造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认为“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既阐明了意象在结构上的特点,又揭示了意象创造的途径,可以说是对意象范畴的一次总结。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侧面观赏庐山景致的体会,表达出一种哲理观念;身在山中而不识其真面目。卡夫卡《变形记》里人变成甲虫的描写,具体地揭示了作家有关现实境遇的非人性性质的抽象观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说明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正确答案: (1)联系:意境与意象是相通的,二者均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装状态,都要求主客、物我、情景之间的谐调、浑契。
    (2)区别:
    ①首先,意象主要是讲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
    ②其次,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③再次,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正确答案: 一、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二、意象与意境的主要区别在于:
    1、虽然二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申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意象是意境的联想形象。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A

    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

    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

    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

    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特殊的意象是()。
    A

    情景

    B

    意境

    C

    意蕴

    D

    景象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意境可以理解成一个有三重结构的文学形象。其中,意境结构的第三个层面指的是()。

    A、由意即意象构成,其特点为情景交融。

    B、"拟容取心",将需要表达的思绪情感寄托于某种物象或景象,从而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来。

    C、境生象外,即通过意象所创造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想象,使读者能够通过对意象的感受达到一种境界。

    D、韵外之致,它是说意境除了带给人们象外之象,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一、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二、意象与意境的主要区别在于:
    1、虽然二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申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 第15题:

    应成为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的是()

    A创造有意境的世界

    B创造有意象的世界

    C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C

  • 第16题:

    意象和意境的概念是什么?试论意境与意象的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意”与“象”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即“意”无“象”永远无法显现,“象”无“意”则空洞、肤浅,唯有两者结合才有生命力。意境是指透过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欣赏者引向一个超越时空、富有意味的境界。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意象和意境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主要是指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是指审美的深度,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 第17题:

    什么是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


    正确答案: 文学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文学意境的主要表现特征是情景交融。这是文学形象中情感与景物因素相互融合而难以分离的状况。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景中藏情式,即藏情于景,情并不直接显示,而仅仅借助逼真的画面去间接表达,从而更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句句写景,而实际处处抒情,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二,情中见景式,即直抒胸臆,不用写景而景却历历在目。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重心在写情,但此情却令人想象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情景和个人境遇。第三情景并藏式,即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浑然一体的程度,属以上两类的综合型。如杜甫《闻官军收可南河北》一诗抒情和写景并举,情与景如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在王充的《论衡》里。在汉代以前,“意象”一词被理解为“表意之象”。是圣人们用象征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刘勰从艺术构思角度出发,认为意象构成包括主体之情和外物形象,诗人凭借外物形象驰骋想象,外物形象又在诗人的情意之中孕育成审美意象。这就是所谓的“神用象通”。清代王夫之则以情、景关系的分析,对意象的特点和意象的创造作了深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认为“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既阐明了意象在结构上的特点,又揭示了意象创造的途径,可以说是对意象范畴的一次总结。现在我们常常提到的意象通常指的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具有如下特征: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抽象性。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总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侧面观赏庐山景致的体会,表达出一种哲理观念;身在山中而不识其真面目。卡夫卡《变形记》里人变成甲虫的描写,具体地揭示了作家有关现实境遇的非人性性质的抽象观念。

  • 第18题:

    用意象反映客观事物的格调和程度即为(),也就是意象所能达到的境界。

    • A、意念
    • B、意义
    • C、意境
    • D、意象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艺术意象与意境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1)两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特点,但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遂,意象广阔。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
    (4)一切艺术的共同追求是创造具有意境特征的意象世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是创造()
    A

    有意境的世界

    B

    有意象的世界

    C

    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

    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应成为艺术的最高追求和目标的是()
    A

    创造有意境的世界

    B

    创造有意象的世界

    C

    创造有意境的意象世界

    D

    创造有意象的意境世界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意境与意象联结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审美意象的联结表现为意境。意境的意义在于通过将不同的审美意象联为一个整体而呈现出一种新的韵味。这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意境使审美意象所呈示的生命体验得到进一步凸现与强化。
    第二、意境还可以使单个审美意象难以传达的内涵呈示出来。
    第三、在整个意境中,单独审美意象为一些非意象因素所连缀、修饰,从而呈现特定的生命体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意境和意象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意境与意象有相通的一面:两者都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都要求主客之间、物我之间、情景之间的和谐与协调,使之浑然一体、无迹可求。两者也有一定区别,主要是:
    1)二者所达到的层次、浓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广度,意境主要讲的是审美深度,意象偏于横向,意境偏于纵向。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空虚、灵奇的审美境界。意境是意象的突破和超越。从意象走向意境,意味着从有限走向无限,从形而下的外观走向形而上的感悟。意象以个别、特殊为特征形态,意境则通向一般,有普遍性。
    3)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意境是一切优秀文艺作品共同追求和最高级的审美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