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6----110题过去,是生产决定需要。工厂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就得人人穿中山装。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是需要决定生产。你再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不买你的帐,他们的意志通过市场表现出来,逼着你去开发新产品,实行“产品革新”。当然,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众所周知,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这两个侧面。显然,产品革新需要工程革新给予支持,工程革新也需要产品革新加以引导。市场既然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当然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

题目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6----110题

过去,是生产决定需要。工厂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就得人人穿中山装。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是需要决定生产。你再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不买你的帐,他们的意志通过市场表现出来,逼着你去开发新产品,实行“产品革新”。当然,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众所周知,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这两个侧面。显然,产品革新需要工程革新给予支持,工程革新也需要产品革新加以引导。

市场既然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当然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广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些都要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

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仅仅是刺激工程革新的“外因”,而直接导致工程革新的内因,则在于生产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尚未发生革新的生产环节乃至整个生产技术体系出现“工程革新”。

由此可见,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生产。[ ]对“产品革新”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明显。

记得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于生产,如果生产搞不好,无论采取什么经济政策都将无济于事。”

战后美日技术发展的比较,为说明以上道理提供了生动的例证。本来,从半导体到汽车到电视机,重大的产品革新都是由美国人实现的。然而,“后来居上”的日本人在上述所有产品的竞争中都把美国人打败了。日本人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靠重视生产,重视工程革新。日美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于两国生产的差距、工程革新的差距。

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科技体制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我国的科技主力军在企 业之外,而人家的科技主力军均分布于企业之中。虽然多年改革,我国科技主力与企业分离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当然,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给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架起了“金桥”,大大加快了许多“产品革新”的成果向企业的转移。但是,在那些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必须通过在生产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激发与实现的“工程革新”方面,企业究竟能够像远离生产的科研单位“买”到多少成果,究竟能否靠一个“买”字解决问题?

据报道,由于受“经商热”等的影响,在许多重要企业,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企业科技人员还在“外流”。生产在呼唤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却在离开生产,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总而言之,

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不保持平衡也不行。

第3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A.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

B.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

C.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D.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降低


相似考题

1.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06~110 题。过去,是生产决定需要。工厂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就得人人穿中山装。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是需要决定生产。你再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不买你的账,他们的意志通过市场表现出来,逼着你去开发新产品,实行“产品革新”。当然,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众所周知,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这两个侧面。产品革新主要解决制造什么的问题,工程革新主要解决如何制造的问题。显然,产品革新需要工程革新给予支持,工程革新也需要产品革新加以引导。市场既然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当然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广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些都要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仅是刺激工程革新的“外因”,而直接导致工程革新的内因,则在于生产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尚未发生革新的生产环节乃至整个生产技术体系出现“工程革新”。由此可见,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生产。[]对“产品革新”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明显。记得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于生产,如果生产搞不好,无论采取什么经济政策都将无济于事。”战后美日技术发展的比较,为说明以上道理提供了生动的例证。本来,从半导体到汽车到电视机,重大的产品革新都是由美国人实现的。然而,“后来居上”的日本人在上述所有产品的竞争中都把美国人打败了。日本人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靠重视生产,重视工程革新。日美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于两国生产的差距、工程革新的差距。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科技体制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我国的科技主力军在企业之外,而人家的科技主力军均分布于企业之中。虽然多年改革,我国科技主力与企业分离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当然,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给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架起了“金桥”,大大加快了许多“产品革新”的成果向企业的转移。但是,在那些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必须通过在生产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激发与实现的“工程革新”方面,企业究竟能够向远离生产的科研单位“买”到多少成果,中间能否靠一个“买”字解决问题?据报道,由于受“经商热”等的影响,在许多重大企业,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企业科技人员还有“外流”。生产在呼唤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却在离开生产,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总而言之,__________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不保持平衡也不行。第 106 题 第3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A.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B.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C.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D.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的降低

4.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0题。 过去,是生产决定需要。工厂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就得人人穿中山装。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是需要决定生产。你再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不买你的账,他们的意志通过市场表现出来,逼着你去开发新产品,实行“产品革新”。 当然,市场推动技术发展,并不意味着技术发展完全决定于市场。众所周知,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与“工程革新”这两个侧面。显然,产品革新需要工程革新给予支持,工程革新也需要产品革新加以引导。 市场既然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当然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特别是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广大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这些都要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仅仅是刺激工程革新的“外因”,而直接导致工程革新的内因。则在于生产内在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尚未发生革新的生产环节乃至整个生产技术体系出现“工程革新”。 由此可见,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生产。【①】对“产品革新”的推动作用更为直接、明显。 记得一位经济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于生产,如果生产搞不好,无论采取什么经济政策都将无济于事。” 战后美日技术发展的比较,为说明以上道理提供了生动的例证。本来,从半导体到汽车到电视机,重大的产品革新都是由美国人实现的。然而,“后来居上”的日本人在上述所有产品的竞争中都把美国人打败了。日本人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就是靠重视生产,重视工程革新。日美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于两国生产的差距、工程革新的差距。 与日、美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科技体制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我国的科技主力军在企业之外,而人家的科技主力军均分布于企业之中。虽然多年改革,我国科技主力与企业分离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当然,技术市场的迅速发展,给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架起了“金桥”,大大加快了许多“产品革新”的成果向企业的转移。但是,在那些必须与生产紧密结合、必须通过在生产实践中摸爬滚打才能激发与实现的“工程革新”方面,企业究竟能够向远离生产的科研单位“买”到多少成果,究竟能否靠一个“买”字解决问题? 据报道,由于受“经商热”等的影响,在许多重要企业,本来就少得可怜的企业科技人员还在“外流”。生产在呼唤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却在离开生产,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总而言之,【②】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这两个轮子缺一不可,不保持平衡也不行。 第三自然段中“这些”指代的是( )。 A.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产品革新 B.市场具有刺激产品革新的作用,也对工程革新具有间接的刺激作用 C.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D.通过工程革新来实现的成本降低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更多“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6----110题过去,是生产决定需要。工厂生产千篇一律的中山装,老百姓就得人人穿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两工厂接到一批成衣订单,如一起生产,需要20天时间完成任务,如乙工厂单独生产,需要50天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已知甲工厂比乙工厂每天多生产100件成衣,则订单总量是多少件成衣?( )

    A. 8000
    B. 10000

    C. 12000

    D. 15000

    答案:B
    解析:
    缺少的量为甲、乙两个工厂的生产效率和订单总量,设乙每天生产x件,则甲每天生产x+100,根据题意,(x+x+100)×20=50x,解得x=200,订单总量为200×50=10000,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 第2题:

    甲和乙两个工厂分别生产x件某种产品,甲工厂每天比乙工厂多生产20件。甲工厂25天后正好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随后立刻开始帮助乙工厂生产。所有生产任务完成时,甲工厂正好帮乙工厂生产300件产品。问x的值为:

    A.1000
    B.1200
    C.1300
    D.1500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用比例法解题。
    第二步,甲工厂每天比乙工厂多生产20件,甲工厂25天比乙工厂多生产25×20=500(件),此时甲完成任务,可知乙还剩500件未完成。甲帮乙生产300件,则乙生产了200件,由于时间相同,总量之比等于效率之比,故甲乙效率比为3∶2,效率之差为20件对应1份,故甲每天生产60件。
    第三步,x=25×60=1500(件)。

  • 第3题: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和环保工作,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A安全

    B可靠

    C优质

    D经济


    A,B,C,D

  • 第4题:

    甲和乙两个工厂分别生产X 件某种产品,甲工厂每天比乙工厂多生产20 件。甲工厂25 天后正好完成自己的生产任务,随后立刻开始帮助乙工厂生产。所有生产任务完成时,甲工厂正好帮乙工厂生产300 件产品。问X 的值为:

    A.1000
    B.1200
    C.1300
    D.1500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甲和乙两个工厂分别接到生产一批玩具的任务,其中甲工厂的任务量是乙工厂的1.5倍。甲工厂以乙工厂1.2倍的效率生产其任务量的50%后效率提升X%继续生产。在乙工厂完成生产任务时,甲工厂的任务完成了90%。问X的值在以下哪个范围内?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