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显示,环保意识越高的地区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积极,但环保意识与环保满意度却呈相关关系,即环保意识越高,环保满意度却越低。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A.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看环保问题的眼光越强B.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对环保质量要求也高C.环保质量总是落后于公众的环保要求D.环保质量是一个永不能得到公众满意的话题

题目

调查结果显示,环保意识越高的地区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积极,但环保意识与环保满意度却呈相关关系,即环保意识越高,环保满意度却越低。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看环保问题的眼光越强

B.环保意识越高的公众对环保质量要求也高

C.环保质量总是落后于公众的环保要求

D.环保质量是一个永不能得到公众满意的话题


相似考题

3.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 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B.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 C.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 D.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 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文段主要要说明的一个观点是“环保意识越高,环保满意度却越低”,和这一观点最为吻合的观念便是选项B。
更多“调查结果显示,环保意识越高的地区的公众,环保行为的参与度也越积极,但环保意识与环保满 ”相关问题
  • 第1题: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由“矛盾二”的内容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政府更需要提高环保执行水平,注重环保效率与效果
    B.对目前我国的环保状况,表示不满意的比例为60.6%
    C.72.3%的公众对政府有依赖惯习
    D.政府依赖惯习以政府的积极环保态度为基础

    答案:A
    解析:
    由“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不能推出B项;由文章中“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不能推出C项。D项与文章中“这种惯习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相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 第2题: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第 6 段中,不能作为“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的条件的一项是:

    A.生活中的低碳行为
    B.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
    C.市场的配合
    D.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答案:D
    解析:
    文章中在讲述“趋势一”时,提到“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在文章中应该指“生活中的低碳行为”,B、C两项均提到。而D项在文章中没有提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 第3题:

    环保意识


    正确答案: 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简言之,环保意识即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 第4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动员公众积极践行()的生活方式。

    • A、 低碳、环保、绿色
    • B、 共享、环保、绿色
    • C、 低碳、共享、环保
    • D、 共享、低碳、绿色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北京大气污染,居民消费有很大“贡献”。一项调查显示,相对环保的商品和服务购买成本较高、环保意识薄弱是北京市民不愿开展环保行为的两大主要原因。这启示我们,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大气污染()①政府应强化市场监管以限制环保产品销售价格②政府应搞好经济调节鼓励和引导企业降低成本③公民应积极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④公民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投身于环保事业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正确答案:D

  • 第6题:

    作为公民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环保当中来,以下行为不正确的是?()

    • A、积极参与各项环保活动。
    • B、学习各项环保知识,带领身边的人共同参与环保。
    • C、污染现象与自己无关,不闻不问。
    • D、看到污染现象和行为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更加重视公众参与和环保自愿政策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实施更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便利于公众参与、监管、维权,环评报告书、排污许可证、企业环境监测监察、“三同时”验收、环境质量等必要环境信息应全部向公众公开,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环保。

  • 第8题:

    多选题
    我国环保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包括()
    A

    环境意识的宣传

    B

    推动公众参与环保活动

    C

    环保科学技术研究

    D

    环保资助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公众是环境最大的利益相关人,拥有保护环境的最大动机,只要有合适的渠道,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良性的公众参与不仅能弥补政府力量之不足,还能大大提高公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度,更能提升国民的公共道德素质。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

    中国公众参与环保的驱动力大

    B

    中国公众目前环保参与程度不高

    C

    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作用明显

    D

    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通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正确,文中首先指出公众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接着分析中国公众的环保参与程度低的因,由“中国公众目前的环保参与程度还很低,原因不是公众环保意识淡漠,而是缺乏参与渠道”可知,目前公众参与环保缺乏渠道,或渠道不畅通。因此D项正确。

  • 第10题: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最后一段认为,中国公众环保的发展趋势是:

    A.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越来越高
    B.环保组织的急剧发展
    C.公众的环保活动将越来越组织化
    D.环保组织的信任度和透明度将越来越高

    答案:B
    解析:
    文章在谈论“趋势二”时,首先指出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接着通过指出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是“没人组织我参加”为未来环保组织发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说明,未来环保组织会急剧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

  • 第11题: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对“矛盾一”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B.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力的矛盾
    C.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社会参与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D.家庭生活层面的高环保意识与办公场所层面的低环保意识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在“矛盾一”的叙述中,文章首先指出环保选择具有压倒性优势,接着以“但”做转折说明了我国公众虽然有环保意识(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但是其落实在行为层面上,环保行为的采取率却较低,特别是在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由此可知,“矛盾一”是指“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力的矛盾”。故正确答案为B。A项不符合文章内容,C、D两项过于片面。

  • 第12题:

    我国环保组织开展的主要活动包括()

    • A、环境意识的宣传
    • B、推动公众参与环保活动
    • C、环保科学技术研究
    • D、环保资助

    正确答案:A,B,C,D

  • 第13题: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环保民生指数2007”首次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进行了排名,其中乌鲁木齐位居()之首。

    • A、环保意识;
    • B、环保行为;
    • C、环保满意度。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以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为,不过是诸多个人意见与个人选择的综合表现。除非我们每一个人都关心环境,并采取具体的行动,否则,任何政府都不会有动力(或压力)推行环保政策。即使政府制定了完善的环保法规,但如果每个公民都不主动遵守,再好的环保法规也达不到应有效果。这段文字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 A、每个公民都应该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 B、完善的环保法规是环保政策成败的关键
    • C、政府制定的环保法规应该体现公民个人意愿
    • D、政府有责任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环保民生指数2007”首次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进行了排名,其中乌鲁木齐位居下列哪一项之首?()

    • A、环保意识
    • B、环保行为
    • C、环保满意度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问答题
    更加重视公众参与和环保自愿政策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实施更有效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便利于公众参与、监管、维权,环评报告书、排污许可证、企业环境监测监察、“三同时”验收、环境质量等必要环境信息应全部向公众公开,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环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单选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动员公众积极践行()的生活方式。
    A

     低碳、环保、绿色

    B

     共享、环保、绿色

    C

     低碳、共享、环保

    D

     共享、低碳、绿色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单选题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环保民生指数2007”首次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进行了排名,其中乌鲁木齐位居()之首。
    A

    环保意识;

    B

    环保行为;

    C

    环保满意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