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提到的几种考古方法哪一种在文章当中没有涉及到?( )A.用遥感考古来锁定目标B.采用碳—14断代法来测定年代C.遗传基因研究找出人类起源D.通过同位素分析来确定人类的食性和迁徙

题目

下列提到的几种考古方法哪一种在文章当中没有涉及到?( )

A.用遥感考古来锁定目标

B.采用碳—14断代法来测定年代

C.遗传基因研究找出人类起源

D.通过同位素分析来确定人类的食性和迁徙


相似考题
更多“下列提到的几种考古方法哪一种在文章当中没有涉及到?( )A.用遥感考古来锁定目标B.采用碳—14断代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06-110题。

    提到考古,一般人的印象可能就是考古学家蹲在地上拿着手铲一点一点地挖土,历经辛苦,把埋藏在地下多少年的各种人工遗迹和遗物挖出来。确实,早期的考古大都如此进行,但自20世纪后期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自然科学方法被引入考古学,一系列重大发现的背后也有高科技仪器设备的功劳。

    开展考古工作,首先必须进行普查,搞清楚地下文物的埋藏情况。传统的方法是通过考古工作者在野外徒步行走,采集暴露在地表的古代人工遗物,辨认地下的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由此来确认遗址和遗迹的布局。这些工作都是相当费时、费力的。而遥感技术的应用就能更快地了解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情况。

    遥感考古就是运用航天飞机、卫星、飞机等各种飞行器上装备的航空摄影机、成像扫描仪来接收地面的影像资料,目前商用卫星影像的全色波段分辨率已经达到了1米。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科技可以对这些影像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再依据土壤颜色、遗迹在太阳光斜射下的阴影标志等综合知识来判定遗址或遗迹的分布特点。

    挖掘出古代文物后,就要对其进行年代测定。目前测定年代最先进的方法是碳—14断代法。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植物都要摄取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元素,才能不断生长、繁殖下去。而动物又是靠直接或间接食取植物生存的。因此,动植物体内所含的碳元素中,放射性碳—14的浓度必然也是达到一定的[ ]值。然而,当动植物体死亡以后,体内碳—14的浓度就要发生变化。不会再增加新的碳—14。从这时起,死亡的个体原先含有的碳—14的浓度要按照其 5568年的半衰期一半一半地不断减少下去。通过测定碳—14的浓度就可以进行断定年代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后期,加速器质谱法的兴起,使该方法的测定灵敏度大为提高,所需样品量由克级降低到毫克级,而且测量时间缩短。目前加速器质谱测年精度比较好的可达6‰。总体上,碳—14测年方法最高可测年代范围为5万年左右。对耶稣裹尸布、楼兰女尸的年代鉴定等就是采用碳—14的测年方法。

    对古代人类进行家系鉴定和种族鉴定非常重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古代生物遗骸中提取DNA片段并进行分析是考古学研究的新领域。哺乳动物的线粒体DNA是按照一定顺序连续排列的DNA链。在其死亡以后,这个DNA链在氧化、水解及环境微生物的作用下断裂和降解。自从证实在古代人类的遗骸中依然保存着遗传基因,并且可以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其进行扩增以后,对古代人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便蓬勃开展起来。

    下列有关遥感考古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感考古要运用卫星等飞行器上装备的航空摄影机、成像扫描仪来接收地面的影像资料

    B.遥感考古能.比传统考古更快地了解一定地理范围内的情况

    C.遥感考古比传统考古视域更为扩大

    D.遥感考古能发现地下一米深的文物


    正确答案:D
    [答案] D。解析:根据第三段:目前商用卫星影像的全色波段分辨率已经达到了1米,而遥感考古是研究人员再依据土壤颜色、遗迹在太阳光斜射下的阴影标志等综合知识来判定遗址或遗迹的分布特点,并非指能发现地下一米深的文物。

  • 第2题:

    关于陶瓷考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考古工作中,目前在新疆境没有发现陶器作坊

    B.考古工作中,目前在新疆境没有发现瓷器作坊

    C.古代瓷器运输主要依靠陆运

    D.考古工作中,目前在新疆境没有发现瓷器


    参考答案:B

  • 第3题:

    考古学中用同位素碳-14测年法测量古生物的年代,碳-14每隔一定的时间质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如果以m表示碳-14的质量,t表示时间,碳-14的初始质量为,那么碳-14的质量m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是下面的_______。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本题考查元素的半衰期问题。
    第二步,明确元素的半衰期概念。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原子核的衰变规律是:N=

    其中:N0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所以衰变的图形应该是指数方程,是连续的。注意:原子核无时不刻不在进行衰变,只不过在半衰期的时刻数量变为原来的一半,而非在某一时刻整体突然衰变,D项不符合。
    因此,选择B选项。

  • 第4题:

    碳十四断代法


    正确答案: 碳十四断代法是考古学上一种用于断定有机体年代的方法。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 第5题:

    考古文物的断代主要是根据其出土的土层来判断。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1949年()发明放射性碳断代方法,它的半衰期为5730+/-40年,极限范围为7.5万年。


    正确答案:威拉德·利比

  • 第7题:

    考古断代方法分为()。


    正确答案:相对断代和绝对测年

  • 第8题:

    绝对断代的方法:历史纪年、树木年轮与纹泥、放射性碳测年、()、()、()。


    正确答案:钾氩法;古地磁法;铀系法

  • 第9题:

    传统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正确答案: (1)地层学在考古上的运用,成为目前确定某些遗存相对早晚关系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
    (2)利用类型学原理,能够追寻出古代遗存的演变序列和年代关系;
    (3)与文献记载结合,可以了解某些遗存的绝对年代;
    (4)有的文化遗存本身标明有建造或制作年代,则为考古工作者提供了珍贵的断代依据;
    (5)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分析、比较,也可判断某些遗存的大致年代。

  • 第10题:

    比较考古学中传统的断代方法与现代测年技术的优缺点。


    正确答案: 现代测年技术是传统侧年技术的延伸,是对传统考古学的精细化工。传统考古学主要是利用地层学了解文物的相对年代,利用类型学的研究,依据铭文记载的年代,器型进行排队比较,从而可以了解器物的发展序列,确定其年代。利用现代科技断代技术,可以测得文物存在年代得绝对年代,是对传统测年技术得一种鉴定,补充和细化。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哪项污染是文章中没有提到的?
    A

    污水

    B

    噪音

    C

    油烟

    D

    尾气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碳十四断代法

    正确答案: 碳十四断代法是考古学上一种用于断定有机体年代的方法。凡以碳水化合物为养料的生物机体中都含有碳-14同位素,因为生物体中的碳-14一方面按5730±40年衰变,同时吸收补充,所以其浓度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浓度平衡。但生物体一旦死亡,就只衰变不补充了。这样只要测出生物体中碳-14的浓度的减少程度,就知道它的死亡年代了。这可用来测定5万年以内的死亡生物的年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原文信息,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人类的遗骸中依然保存着遗传基因

    B.用碳—14断代法可以精确地测定年代

    C.动植物体死亡以后,体内碳—14的浓度就要不断地减少下去

    D.高科技仪器设备对考古的贡献越来越大


    正确答案:B
    [答案] B。解析:根据第四段:加速器质谱法的兴起,使碳—14断代法的测定灵敏度大为提高,但目前加速器质谱测年精度比较好的也仅能达到6‰,所以不能说“精确”。

  • 第14题:

    史学家陈寅恪在王国维的挽词称赞他:“考释殷书开盛业”。“盛业”是指()

    A.通过考古证实炎黄传说

    B.通过甲骨文考实商史

    C.通过甲骨文考实夏史

    D.提出“存而不补”方法


    参考答案:B

  • 第15题:

    下列属于抗氧化剂的是

    A.肝素
    B.普罗布考
    C.二十碳五烯酸
    D.烟酸
    E.考来替泊

    答案:B
    解析:
    属于抗氧化剂的是普罗布考。

  • 第16题:

    《归田赋》这篇文章当中写了归田的哪几种乐趣?


    正确答案:游春之乐,山水之乐,山水之乐。

  • 第17题:

    试着论述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的区别和优缺点。目前提到的主动遥感主要是哪几个探测仪器。


    正确答案: (1)主动遥感是指仪器接收由本身发射,然后经北侧物体反射,散射回来的电磁辐射,再根据仪器接收到的反射,散射电磁辐射特征来识别和推断目标物的特性.采用这种方式的仪器必须具备有发射电磁辐射的发射装置,所以整个设备的体积大,重量重,消耗能量大,一般为地面遥感采用。
    (2)被动遥感是测量目标物自己发射的电磁辐射或反射自然源(如太阳辐射)发射的电磁辐射来推测目标物特性.这种遥感方式只需要能感应电磁辐射的接收系统.优点是仪器的重量轻,体积小,耗能少。
    (3)测雨雷达
    云剖面雷达CPR
    云廓线雷达

  • 第18题:

    碳-14断代


    正确答案: 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原理是,地球生物均汲取碳水化合物为养料,一般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积淀的碳-14便以每隔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递减。只要测出有机物(如木炭、骨骼、贝壳)中残存的碳-14比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从而得到有机物所在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年代。因大气中碳-14浓度实际上是起伏的,所测年代与真实年代会有差距,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才能使用。通常说的距今多少年,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该方法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它几乎不受任何地理条件、气候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作广泛的比较研究。其出现被誉为“考古年代学的一场革命”。20世纪70年代末又发明了串级加速器高能质谱技术,它比常规的碳-14方法耗费时间短,所需样品少,是碳-14断代研究的新发展。

  • 第19题:

    用航空摄影来进行考古调查是在()开始实践的,1906年英国中尉夏普对巨石阵的航拍是空中考古勘探的最早范例,20世纪80年代,航拍和其他遥感技术也被引用到中国考古勘探中来,航照一般分为()两种。


    正确答案:20世纪初;垂直和倾斜

  • 第20题:

    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应用有哪些()。

    • A、利用示踪剂勘测油水分布
    • B、生物活体代谢检测
    • C、考古碳-14断代
    • D、示踪剂研究水文地质
    • E、放射性探矿

    正确答案:A,B,C,D,E

  • 第21题:

    考古学是如何断代的?


    正确答案: 断代法有5种:
    (1)根据文字。如果出土物中带有文字纪年、题记、铭文、墓志铭、甚至文献资料,就据此断代。
    (2)地层研究结果。由已知年代的地层(里面含有可以肯定年代的遗物)来推断其他层次的年代。
    (3)利用地质结构或古生物学来断代。有关动物、花粉的知识等,如更新世的黄土层。
    (4)利用类型学的研究结果,确定“文化序列”中的早晚。
    (5)利用自然科学方法断代。如放射性碳14(14C.测定法、热释光测年法、古地磁断代法、树木年轮校正法、穆斯波尔普法等。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政策中,在文章第四段中没有提到的是(  )。
    A

    税负

    B

    价格保护

    C

    设备购置补贴

    D

    扶持民营书业


    正确答案: A
    解析:
    D项,文章第四段中提及的各国支持中小书店政策中,法国和德国政府是减免税负,加拿大政府是设备购置补贴,日本和韩国政府是价格保护,“扶持民营书业”在文中没有涉及。

  • 第23题:

    问答题
    《归田赋》这篇文章当中写了归田的哪几种乐趣?

    正确答案: 游春之乐,山水之乐,山水之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