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本周宣称,到2100年,“温室效应”引发的地球升温造成气候发生巨大的改变。根据美国政府环保署发布的一份报告,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正在不断上升,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温度会上升2℃,而到2100年时会上升5℃。环保署声称,“全球发生温度激增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要早”。从这段话可以推知:A.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地球的“温室效应”B.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地球“温室”理论C.地球上的温度肯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D.我们大多数人低估了地球升温的速度

题目

美国科学家本周宣称,到2100年,“温室效应”引发的地球升温造成气候发生巨大的改变。根据美国政府环保署发布的一份报告,地球大气层的温度正在不断上升,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温度会上升2℃,而到2100年时会上升5℃。环保署声称,“全球发生温度激增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要早”。

从这段话可以推知:

A.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地球的“温室效应”

B.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地球“温室”理论

C.地球上的温度肯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D.我们大多数人低估了地球升温的速度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文段的关键句是“全球发生温度激增的时间可能比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要早”。可以推知这个文段的核心内容是介绍地球气温上身的速度是超出人们预料的,正确答案选D。温室效应早已成为人类共识,排除A项。问短强调的是地球温度上升速度之快,而不是人们的接受与否,排除B项。C项是文段所要表达的内容之一,担不是重点,排除。 
更多“美国科学家本周宣称,到2100年,“温室效应”引发的地球升温造成气候发生巨大的改变。根据美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四项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层中臭氧层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B.全球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
    C.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D.温室效应不会引发气候反常

    答案:D
    解析:
    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也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故本题选D。

  • 第2题: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地球科学研究。最近,有科学家在《科学》上发表论文提出缓解温室效应的两种方案。其中一种方案是在稍低于卷云自然形成的上层大气中加入微小的沙尘颗粒,以________卷云的形成。卷云不同于会反射阳光的白云,而更像覆盖在地球上的毯子,困住从地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地球也就越来越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少冷
    B.增加冷
    C.减少热
    D.增加热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缓解温室效应”“卷云不同于会反射阳光的白云,而更像覆盖在地球上的毯子,困住从地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可知,应减少卷云的形成,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更像覆盖在地球上的毯子,困住从地球向太空辐射的热量”可知,地球会越来越热,排除A项。

  • 第3题:

    动物体型缩小和气候升温之间的联系不止出现在远古时期。随着全球变暖,现生的许多物种体型也在减小。大蟾蜍、蛇、乌龟、蝾螈、林鼠、粪蝇、北极地区的蝴蝶、多种北海鱼和一种绵羊——这些动物的体型都变得越来越小了。这种现象一度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但是,通过多组实验、野外观测和对化石的研究,答案似乎越来越明显。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是

    A.小体型动物个体在环境变暖中具有生存优势
    B.科学家对动物体型变化与气候变暖的相关性早有关注
    C.气候升温导致动物体型缩小在现阶段仅限于理论构想
    D.远古时期已经出现气候升温引发动物体型变化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动物体型缩小和气候升温之间的联系不止出现在远古时期。随着全球变暖,现在的许多物种体型也在减小……答案似乎越来越明显”,由此可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动物体型缩小是为了适应环境,符合原文。B项对应“动物体型缩小和气候升温之间的联系不止出现在远古时期……这种现象一度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符合原文。C项对应“这种现象一度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但是,通过多组实验、野外观察和对化石的研究……”,由此可知,科学家现阶段的研究并非局限于理论构想,与原文不符。D项对应“动物体型缩小和气候升温之间的联系不止出现在远古时期”,符合原文。
    因此,选择C选项。

  • 第4题:

    尽管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肯定会在这个世纪继续增加,尽管这种增加肯定会带来全球变 暖,但是变暖的程度仍然不太确定。科学家一般认为,这个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加倍会带 来1. 5℃-4.5℃ 的升温。但是这不够精确。科学家正在发展新的数学模型,试图让数字 更令人信服。
    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请关注温室效应
    B.地球将变得多热
    C.地球温度必将升高
    D.地球升温的精确度数指日可待


    答案:B
    解析:
    B [解析]文段第一句用"尽管……尽管……但是……”作为关联词,意在表明不能 确定全球变暖的程度;接着用“1. 5”“4. 5”数字量化升温度数;后面的“但是”转折词点明要 点——不够精确;最后一句指出试图让数字更加精确的方法---发展新的数学模型。文段并 没有表达出呼吁社会关注温室效应的意思,所以排除A项;D项“指日可待”意为“为期不远, 不久就可以实现”,而文段并未说明精确度数何时能够得出,故“指日可待”表述不准确,也应排 除;C项只是文段表达的部分意思,文段重点在讲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精确地预测地球升温的度 数,也就是B项“地球将变得多热”。

  • 第5题:

    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是首先应把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造成的直接变化和()区别开来。

    • A、地球自身温度变化规律
    • B、宇宙辐射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 C、由人类干扰造成的间接变化
    • D、由地质运动引起的间接变化

    正确答案:C

  • 第6题:

    据科学家们观测,全球气候在逐渐变暖,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 第7题:

    由于人类在工业生产中忽视环境保护,致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产生地球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正确答案:二氧化碳

  • 第8题:

    2014年9月11日,美国科学家发布消息称,“剧烈的”太阳耀斑正“奔向”地球,预计将会对某些地球活动造成干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对地球活动造成的干扰可能是()

    • A、使太阳黑子的数量增多
    • B、可能使罗盘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C、使地球上的所有通信受到干扰
    • D、青藏高原可看到绚丽的极光

    正确答案:B

  • 第9题:

    下列不是地球变暖原因的是()。

    • A、气候变化周期
    • B、温室效应
    • C、阳伞效应
    • D、热岛效应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在地球构造活动频繁的时期,环非洲、南美和欧洲的新海洋盆地开始扩展,产生了新的空间。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的生物发生反应,死亡的生物随后被埋在海底沉积物中,形成了富含碳元素的页岩。大气中的碳被固定下来,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下降,减小了温室效应并降低了全球温度,这对海洋生命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科学家认为,全球变冷或变暖后果同样严重。下列哪项为真,最能支持科学家的论断?()

    • A、在全球变冷的200年后,由于频繁的火山爆发,使得固化在岩叶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重回到大气层,部分恢复了温室效应 
    • B、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生物生态危机,科学家发现在26万年前全球变冷的时期,海洋生物发生过类似的危机 
    • C、大规模且长期的自然变化,或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在短期内的巨大改变对整个系统来说都具有冲击作用 
    • D、科学家观察到气候变冷的发生超过几百万年,而不是几十年或几百年,这还很难和我们迅速变化的现代气候条件联系起来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单选题
    科学家:就像地球一样,金星内部也有一个炽热的熔岩核,随着金星的自转和公转会释放巨大的热量。地球是通过板块构造运动产生的火山喷发来释放内部热量的,在金星上却没有像板块构造运动那样造成的火山喷发现象,令人困惑。如果以下陈述为真,哪一项对科学家的困惑给出了最佳的解释()
    A

    金星自转缓慢而且其外壳比地球的薄得多,便于内部热量向外释放.

    B

    金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其地表温度高达485℃.

    C

    由于受高温高压的作用,金星表面的岩石比地球表面的岩石更坚硬.

    D

    金星内核的熔岩运动曾经有过比地球的熔岩运动更剧烈的温度波动.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科学家设计的气候预测模型,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会在2100年左右上升4℃。还有一些科学家担心,如果人类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可能就会较现在上升4℃。4℃听起来好像不算多,它甚至比白天和黑夜的温差还要小。然而,科学家警告称,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许多土地都将变得不再适合居住。下列选项中能最好概括这段话主题的是()
    A

    本世纪末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4℃

    B

    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的上升将导致地球不再适合居住

    C

    到2050年地球表面的温度可能就会较现在上升4℃

    D

    4℃听起来好像不算多,它甚至比白天和黑夜的温差还要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文段列举“2100年左右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4℃”与“205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4℃”两组数据,意在说明科学家的警告,即“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我们现在赖以生存的许多土地都将变得不再适合居住”。对此表述最恰当的为B项。

  • 第13题:

    科学家宣称太阳活动正在向着低点滑落,预计在2019至2020年达到低峰。届时地球受到的影响最可能是:

    A.全球农业歉收
    B.上层大气升温
    C.北极极光消失
    D.航天危险增大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中的天文学知识。
    第二步,太阳活动与自然灾害有一定相关性,太阳活动极小年可能出现旱涝灾害,导致农业减产,A正确;太阳活动减弱,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干扰减弱,宇航器运行趋于安全;两极上空极光会减少,但不会消失;上层大气温度会降低。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14题:

    尽管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肯定会在这个世纪继续增加,尽管这种增加肯定会带来全球变暖,但是变暖的程度仍然不太确定。科学家一般认为,这个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加倍会带来1.5°C — 4.5°C的升温。但是这不够精确。科学家正在发展新的数学模型,试图让数字更令人信服。
    下列作为选文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请关注温室效应
    B.地球将变得多热
    C.地球温度必将升高
    D.地球升温的精确度数指日可待

    答案:B
    解析:
    文段第一句用“尽管......尽管……但是......”作为关联词,意在表明不能确定全球变暖的程度;接着用“1.5”“4.5”数字量化升温度数;后面的“但是”转折词点明要点——不够精确;最后一句指出试图让数字更加精确的方法——发展新的数学模型。文段并没有表达出呼吁社会关注温室效应的意思,所以排除A项;D项“指日可待”意为“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而文段并未说明精确度数何时能够得出,故“指日可待”表述不准确,也应排除;C项只是文段表达的部分意思,文段重点在讲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精确地预测地球升温的度数,也就是B项“地球将变得多热”。

  • 第15题:

    近来,有科学家研究了历史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他们发现,全球超过的国家及地区在气候寒冷时期爆发的战争次数是温暖时期的两倍;在中国过去的1000多年里,战争、大范围动乱和朝代更替大都对应着特别漫长的寒冷时期;欧洲1550年到1850年的“小冰期”与欧洲历史上发生过的猎巫事件甚至法国大革命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他们得出结论:气候变冷会导致社会冲突和朝代更替的发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科学家的观点?

    A.气候变化总在发生,社会冲突、朝代更替也总在发生,共同发生变化的东西不一定存在因果联系
    B.气候变暖是引发人类冲突与战争的重要原因,例如,在1981年到2002年间的温度升高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内战的次数比平时有所增加
    C.2003年,由于印度洋升温影响季风活动,导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降水大幅度下降,引发粮食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继而引发武装冲突
    D.气候变冷比气候变暖更可怕,气候变冷意味着农作物收成下降,粮食、能源供应紧张,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气候变冷会导致社会冲突和朝代更替的发生。
    论据:全球超过的国家及地区在气候寒冷时期爆发的战争次数是温暖时期的两倍,在中国过去的1000多年里,战争,大范围动乱和朝代更替大都对应着特别漫长的寒冷时期;欧洲1550年到1850年的“小冰期”与欧洲历史上发生过的猎巫事件甚至法国大革命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指出气候变冷和社会冲突、朝代更替之间未必有因果联系,直接削弱论点,当选;
    B.项:说明气候变暖和社会冲突、朝代更替之间确有关系,但无法判断气候变冷是都会引发社会冲突与朝代变更,无关选项,排除;
    C.项:举例说明气候变暖会导致武装冲突,无法判断气候变冷是都会引发社会冲突与朝代变更,无关选项,排除;
    D.项:指出气候变冷对于日常生活的危害,与社会冲突和朝代更替无关,无关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 第16题:

    部分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还处于自大约550年前开始的新冰期,地球正在变冷。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科学家预测天气远比三国时的诸葛亮借东风要难。早期的大气科学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扇动翅膀,可能引起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对这段文字的正确理解是:()

    • A、巴西与美国可能有着相似的气候特征
    • B、一些小生物对全球的气候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
    • C、整个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此处的气候可以影响彼处的气候
    • D、改变全球气候的因素很复杂,一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可能也会影响气候的变化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全球变化在美国《全球变化研究方案》中被定义为:()

    • A、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全球生态环境的恶性变化
    • B、全球各种理化属性的改变
    • C、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球环境的改变,多为破坏
    • D、可能改变地球承载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2014年9月11日,美国科学家发布消息称,“剧烈的”太阳耀斑正“奔向”地球,预计将会对某些地球活动造成干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耀斑发生在()

    • A、太阳内部
    • B、色球层
    • C、光球层
    • D、日冕层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在朔日,地球处于月亮和太阳之间,地球的引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可能影响到人的自身状况。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在地球构造活动频繁时期,环非洲、南美和欧洲的新海洋盆地开始扩展,产生了新的空间,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的生物发生反应,死了的生物随后被埋在海底沉积物中形成了富含碳元素的页岩,大气中的碳被固定下来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水平下降,减小了温室效应并降低了全球温度,这对海洋生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后果,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变冷或变暖后果同样产生。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支持科学家的判断?

    • A、在全球变冷的200年后,由于频繁的火山爆发使得固化在岩页中的碳以CO?的形式产生到大气层,部分恢复了温室效应 
    • B、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生物危机,科学家发现在26万年前全球变冷的时期,海洋生物发生过类似的危机 
    • C、大规模生长期的自然变化或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在短期内的巨大改变对整个系统来说都是有冲击作用 
    • D、科学家观察到气候变冷的发生超过几百万年而不是几十、或几百年,这还很难和我们迅速变化的现代气候条件联系起来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不是地球变暖原因的是()。
    A

    气候变化周期

    B

    温室效应

    C

    阳伞效应

    D

    热岛效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阳伞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烟尘增多。烟尘增多,则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使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减少,气温下降。故阳伞效应不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 第23题:

    单选题
    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是首先应把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暖造成的直接变化和()区别开来。
    A

    地球自身温度变化规律

    B

    宇宙辐射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C

    由人类干扰造成的间接变化

    D

    由地质运动引起的间接变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科学家提出了大气中()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的警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A

    二氧化碳;

    B

    甲烷;

    C

    水蒸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