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过度供给,过度供给使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降到了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仅高18%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高43%,尽管20世纪70年代到80年 代后期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没有下降。 下面哪项,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正确的,最好地调解了上述明显的分歧? A.经济放慢了,从而使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减少了 B.高中教育的质量提高了 C.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更多的高中为它们的学生提供了职业指导计划 D.2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仅

题目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过度供给,过度供给使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降到了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仅高18%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高43%,尽管20世纪70年代到80年 代后期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没有下降。 下面哪项,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正确的,最好地调解了上述明显的分歧? A.经济放慢了,从而使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减少了 B.高中教育的质量提高了 C.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更多的高中为它们的学生提供了职业指导计划 D.2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仅有高中文凭的求职者过度供给


相似考题
更多“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过度供给,过度供给使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降到了比只持有高中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的过度供给,过度的供给使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降到了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仅高 18%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比只持有高中文凭的工人高 43%,尽管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没有下降。下面哪项,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是正确的,最好地调节了上述明显的分歧?

    A. 经济放慢了,从而使对大学生的需求减少了
    B. 高中教育的质量提高了
    C.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更多的高中为它们提供了职业指导计划
    D. 2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仅有高中文凭的求职者的过度供给

    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解释型题目。两个不同时代大学生供给量没有太大变化,但工资相对水平发生变化,那么说明高中文凭工人的供给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D。

  • 第2题: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愿望越强,能够支持这一理论的社会现象是()。

    A:上大学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B:女性上大学的积极性比男性高
    C: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性报酬差距较大时,愿意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比例上升
    D:经济危机时期愿意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比例有所上升

    答案:A
    解析:
    高等教育投资理论的几个基本推论有:(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则上大学的净现值越可能为正,从而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大。在上大学的成本等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个人上大学越早,在其今后的一生中能够获得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时间就会越长,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上大学的主要是年轻人。(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的成本越低,则愿意上大学的人相对就会越多。(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的工资性报酬差距越大,则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相对来说就会越多。(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折算上大学的未来收益时所使用的贴现率越高,则上大学的可能性就越小。

  • 第3题: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的愿望越强,能够支持这一理论的社会现象是( )。

    A.上大学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B.女性上大学的积极性比男性高
    C.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性报酬差距较大时,愿意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比例上升
    D.经济危机时期愿意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比例有所上升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高等教育投资决策的几个基本推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上大学的可能性更大。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上大学的主要是年轻人。

  • 第4题: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大学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愿望越强。下列社会现象中,能够支持这一理论的是()。

    A.上大学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B.女性上大学的积极性比男性高
    C.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性报酬差距拉大时,愿意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比例上升
    D.经济危机期间愿意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比例有所上升

    答案:A
    解析: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后的收入增量流越长,则上大学的净现值越可能为正,从而使上大学的可能性越大。这种情况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上大学的主要是年轻人。

  • 第5题: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说,大学毕业生因为上大学而获得的总收益表现为()。

    A: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生中获得的全部工资性报酬
    B:大学毕业生从毕业到退休之前获得的全部工资性报酬
    C: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平均工资乘以工作年限
    D:大学毕业生在一生中比同龄高中毕业生多挣的那部分工资性报酬总额

    答案:D
    解析:
    关于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模型显示,高中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终生工资性报酬流曲线在M点相交。M点之后,大学毕业生在历年中的工资性报酬就开始超越高中毕业生。在M点之后出现的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性报酬超过高中毕业生的那个区域就构成了大学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所产生的总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