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要途径的是( )。A.科学技术开发 B.科学技术教育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81~85 题

    第 81 题 公民的科学素质的内涵是( )。

    A.民主意识的理论基础

    B.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C.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D.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


    正确答案:BC
    从文中第一段中“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可以得出B、C项正确。

  • 第2题:

    目前,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

    A.科学教育的质量

    B.科普资源的开发

    C.公民主动性的调动

    D.政府重视的程度


    正确答案:ABC
    从文中第三段可以知道ABC正确。D项说法错误,政府实行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说明政府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视。

  • 第3题:

    科学素质是公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基础。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表明,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30多个发达国家,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低都在10%以上,我国仅为6.2%。虽然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很快,但发展不平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务很不均衡,农民、城镇新居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获得服务的机会明显偏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B. 全社会应关注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C.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公民科学素质上存在差距
    D.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文段强调“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后的“研究表明”用具体研究数据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即不是大家不重视提高素质,也不是公民素质没有提高,是还有诸多问题造成提高跟不上发展了节奏。因此作为意图题,解决这个矛盾的对策即让素质跟上发展的节奏,因此A项正确。

  • 第4题: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主要理由是( )。

    A.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广大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作为基础和支撑

    B.只有提高广大公民的科学素质,才能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C.只有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质,才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D.“化巨大的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任务尚未完成


    正确答案:ABC
    从文中第三段第一句话可知A项正确;第二句至最后是说公民的科学素质低下,导致高素质劳动者不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因此BC项正确。D项文中没有提到。

  • 第5题: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一项( )。

    A.社会工程

    B.政府行为

    C.社会行动

    D.群众行为


    正确答案:ABCD
    200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纲要指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