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3—136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l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了6%。2004年--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l)1986年是l: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问,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5.

题目

(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3—136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l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了6%。2004年--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l)1986年是l: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问,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到5.9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难度是很大的,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

13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

A.增长势头良好

B.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很大

C.年均增长不平衡

D.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很小


相似考题
更多“(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33—136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l996年到2007年,农 ”相关问题
  • 第1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均增长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6%。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6年是1.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 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5力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 翻番的目标难度很大,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 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促进农民增收的意义主要有()。
    A.改善民生 B.扩大内需
    C.巩固工农联盟 D.保证社会稳定


    答案:A,B,C,D
    解析:
    促进农民增收的意义首先在于改善民生,保证社会稳定。农民收入增多,购买力必 然增强,对扩大内需起着积极作用。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国家性质的体现。我国的国家性 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可 以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第2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均增长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6%。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6年是1.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 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5力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 翻番的目标难度很大,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 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增加农民收入最重要的措施是()。
    A.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B.调整农业结构
    C.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 D.保证社会稳定


    答案:B
    解析:
    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全面提高农业的素质和效益,这是增 加农民收人的根本途径。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 见》第三点指出要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要通过结构优化增收,继续搞好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 规划和建设,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要通过降低成本增收,大力发展节约 型农业,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要通过政策支持增收,加大惠农力 度,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合理调控重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A、C项属于国家对 农民的政策保证,而D项属于社会环境保证,都属于外因,不是根本措施,故排除。

  • 第3题:


    改革开放35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A二者均呈增长态势
    B前者不断减少,后者不断增加
    C前者不断增加,后者不断减少
    D二者均呈下降态势


    答案:A
    解析:
    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二者均呈增长态势。
    故正确答案为A。

  • 第4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均增长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6%。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6年是1.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 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5力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 翻番的目标难度很大,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 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对实现农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是因为()。
    A.农民的人均收入年增长5.95%的目标不会轻易实现
    B.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很大
    C.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上涨
    D.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下跌


    答案:A
    解析:
    文段第一段中提到1996—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为5.56%。如果要实现农民 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意味着今后的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八年要增长到5.95%,5.56%与5.95%之间是有较大 距离的,很难轻易实现。所以A正确。材料中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可以实现农民人 均纯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并不大”,B项错误。C、D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

  • 第5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从1996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 均增长5.56%,其中有5个年份达到6%。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5%。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1986年是1.86,2000年是2.79,2007年是3.33。目 前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
    十七届三中全会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明确提出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比2008年翻一番,这就意味着在今后12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要达到5力5%。所以实现农民收入 翻番的目标难度很大,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高度重视,加倍努力,扎实工作, 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从材料可以看出()。
    A.农民的消费水平不高
    B.农民的消费品购买力约占全国消费品购买力的1/3
    C.农民的收入约占全国消费品购买力的1 /3
    D.农民的消费水平大大低于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案:A,D
    解析:
    农村居民购买了全国约1/3的消费品并不代表农民的消费品购买力约占全国消费品购买力的1/3。消费品与购买力并不是同一概念,B项偷换概念,错误。同理,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