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成语“司空见惯”表示对一些事情看得多了就不再感到奇怪。它出自刘禹锡在任苏州刺史期间所作的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A项不正确。成语“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典故出自商纣王,而不是隋炀帝,B项排除。“乐不思蜀”的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原义说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C项错误。“家徒四壁”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讲的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生活十分艰难。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由此可知,成语典故与人物对应正确的是D项。
更多“下列各项中的成语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司空见惯—陶渊明 B.暴殄天物—隋炀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历史典故与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封狼居胥——卫青 B.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李白
    C.草木皆兵——刘备 D.四面楚歌——项羽


    答案:D
    解析:
    D [解析]“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故A项错误;“不 为五斗米而折腰”源自陶渊明,故B项错误;“草木皆兵”源自前秦皇帝苻坚,故C项错误。

  • 第2题:

    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错误的是( )

    A.卧薪尝胆——勾践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完璧归赵——蔺相如
    D.纸上谈兵——沈括

    答案:D
    解析:
    纸上谈兵这一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A、B、C均对应正确,D项当选。

  • 第3题:

    下列成语与典故中的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四面楚歌——项羽
    B.三顾茅庐——刘备
    C.围魏救赵——孙膑
    D.一鼓作气——曹操

    答案:D
    解析:
    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在曹刿的精明策划下,最后鲁国一鼓作气以弱胜强。故D项的成语与典故中的人物对应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D。

  • 第4题:

    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成语典故,对应正确的是

    A.魏征——兼听则明
    B.项羽——一字千金
    C.曹操——问鼎中原
    D.赵高——纸上谈兵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成语典故与人物对应。
    第二步,“兼听则明”与魏征有关。皇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而下情得以上达)。”上曰:“善!”这是魏征和唐太宗之间的对话。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5题:

    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一字千金——吕不韦
    B.入木三分——王羲之
    C.痛饮黄龙——项羽
    D.一诺千金——季布

    答案:C
    解析:
    “痛饮黄龙”语出《宋史·岳飞传》:“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表现的是岳飞的豪情壮志。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