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28)如果地轴雷达超前预报及超前钻孔预报在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均未发现地下水。但实际开挖至掌子面前方15m处,再有拱腰上方位置出现突泥涌水现象,这可说明( )。A.地质雷达预报不准 B.超前钻探预报不准 C.不良地质发育位置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 D.开挖爆破用药量过大

题目
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28)如果地轴雷达超前预报及超前钻孔预报在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均未发现地下水。但实际开挖至掌子面前方15m处,再有拱腰上方位置出现突泥涌水现象,这可说明( )。

A.地质雷达预报不准
B.超前钻探预报不准
C.不良地质发育位置在隧道开挖轮廓线外
D.开挖爆破用药量过大

相似考题
更多“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28)如果地轴雷达超前预报及超前钻孔预报在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均未发现地下水。但实际开挖至掌子面前方15m处,再有拱腰上方位置出现突泥涌水现象,这可说明(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地质雷达探测是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结合背景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地质雷达探测法方面的问题。(3)关于地质雷达探测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实时显示等特点,但在掌子面有水的情况下不宜使用
    B.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常采用单点探测方式,同时可结合连续探测方式进行比对。
    C.通过试验选择雷达天线的工作频率,确定相对介电常数。情况复杂时选择两种及以上不同频率的天线。多个频率的天线均能符合探测深度要求时,选择频率相对较低的天线。
    D.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

    答案:A,B,D
    解析:
    通过试验选择雷达天线的工作频率,确定相对介电常数。当探测对象情况复杂时,应选择两种及以上不同频率的天线。当多个频率的天线均能符合探测深度要求时,应选择频率相对较高的天线。

  • 第2题:

    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27)针对本隧道地质特征,可采用的中长距离物探预报方法有( )。

    A.红外探测法
    B.地质雷达法
    C.地震波反射法
    D.瞬变电磁法

    答案:B,C,D
    解析:
    P500:地震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预报距离宜重叠10m以上,预报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2)在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50m内。P501:地质雷达法在一般地段预报距离宜控制在30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段的有效预报长度则应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P502-503:瞬变电磁法每次有效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且由于采用该方法进行探测时会存在20m以上的盲区,因此连续探测时宜重叠30m以上。P503:红外探测法有效预报距离宜在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

  • 第3题:

    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30)超前地质预报说法正确的有( )。

    A.地震波反射法预报距离宜控制100m以内,前后两次宜重叠10m以上
    B.电磁波法预报距离宜控制30m以内,前后两次宜重叠5m以上
    C.瞬变电磁法预报距离宜控制100m以内,前后两次宜重叠30m以上
    D.地红外探测法预报距离宜控制30m以内,前后两次宜重叠5m以上

    答案:A,B,C,D
    解析:
    P500:地震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预报距离宜重叠10m以上,预报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2)在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50m内。P501:地质雷达法在一般地段预报距离宜控制在30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段的有效预报长度则应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P502-503:瞬变电磁法每次有效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且由于采用该方法进行探测时会存在20m以上的盲区,因此连续探测时宜重叠30m以上。P503:红外探测法有效预报距离宜在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

  • 第4题:

    某特长双车道公路隧道在修建过程中,采用地质雷达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及衬砌质量的检测。结合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5)隧道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 )。

    A:30m
    B:30m-200m
    C:200m以上
    D:500m以上

    答案:A
    解析:

    (5)短距离预报: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探测、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微观地探明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地下水出露、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情况等。

  • 第5题:

    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26)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包括( )等内容。(2018助理真题)

    A.地层岩性预报
    B.地质构造预报
    C.不良围岩内部位移预报
    D.地下水预报

    答案:A,B,D
    解析: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1)地层岩性预报,包括对地层岩性、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体等的预测预报。(2)地质构造预报,包括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等的预测预报。(3)不良地质条件预报,包括对岩溶、采空区、人工洞室、瓦斯等的预测预报。(4)地下水状况,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断层、裂隙水等发育情况进行预测预报。(5)对围岩级别变化的判断。

  • 第6题:

    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26)超前地质预报,主要包括( )等内容。

    A.地层岩性预报
    B.地质构造预报
    C.不良围岩内部位移预报
    D.地下水预报

    答案:A,B,D
    解析:
    P494: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包括:(1)地层岩性预报,包括对地层岩性、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体等的预测预报。(2)地质构造预报,包括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等的预测预报。(3)不良地质条件预报,包括对岩溶、采空区、人工洞室、瓦斯等的预测预报。(4)地下水状况,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及断层、裂隙水等发育情况进行预测预报。(5)对围岩级别变化的判断。

  • 第7题:

    隧道开挖作业,仰拱应及时跟进,保证隧道支护尽快闭合。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

    • A、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 B、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 C、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 D、Ⅴ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 E、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0m;
    • F、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正确答案:A,C,D,E

  • 第8题:

    对掌子面前方150m范围内地质情况进行较详细的超前预报属于()

    • A、长距离预报
    • B、中长距离预报
    • C、中距离预报
    • D、短距离预报

    正确答案:C

  • 第9题:

    连拱隧道施工主洞开挖时,左、右两洞开挖掌子面错开距离宜大于()


    正确答案:30m

  • 第10题:

    单选题
    隧道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
    A

    30m

    B

    30~200m

    C

    200m以上

    D

    500m以上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地质雷达探测是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  结合背景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地质雷达探测法方面的问题。 关于地质雷达探测描述正确的是()
    A

    具有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实时显示等特点,但在掌子面有水的情况下不宜使用

    B

    地质雷达在完整灰岩地段预报距离宜在20m以内

    C

    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应在5m以上

    D

    利用电磁波在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岩体中的传播及反射,根据传播速度和反射脉冲波走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物探方法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隧道开挖作业,仰拱应及时跟进,保证隧道支护尽快闭合。仰拱距掌子面的距离为()。
    A

    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90m;

    B

    Ⅰ、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120m;

    C

    Ⅳ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50m;

    D

    Ⅴ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E

    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30m;

    F

    Ⅵ级围岩地段仰拱距离掌子面不宜大于40m。


    正确答案: F,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27)针对本隧道地质特征,可采用的中长距离物探预报方法有( )。(2018助理真题)

    A.红外探测法
    B.地质雷达法
    C.地震波反射法
    D.瞬变电磁法

    答案:B,C,D
    解析:
    地震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预报距离宜重叠10m以上,预报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2)在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50m内。P501:地质雷达法在一般地段预报距离宜控制在30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段的有效预报长度则应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P502-503:瞬变电磁法每次有效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且由于采用该方法进行探测时会存在20m以上的盲区,因此连续探测时宜重叠30m以上。P503:红外探测法有效预报距离宜在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

  • 第14题:

    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29)若本隧道二次衬砌距掌子面距离30m,上台阶掌子面附近有工作台车,那么本隧道适合选择以下( )种超前地质预报物探法。

    A.地震波反射法
    B.地质雷达法
    C.超前导坑法
    D.超前钻孔法

    答案:B
    解析:
    P496:超前地质钻探是利用钻机在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水平钻探获取开挖前方地质信息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P503:超前导坑预报法是将超前导坑中揭示的地质情况,通过地质理论和作图法预报正洞地质条件的方法。P500:地震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预报距离宜重叠10m以上,预报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2)在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50m内。P501:地质雷达法在一般地段预报距离宜控制在30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段的有效预报长度则应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

  • 第15题:

    隧道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 )。

    A.30m
    B.30-200m
    C.100m以上
    D.500m以上

    答案:B
    解析: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F60-2009)P44页,1、长距离预报:对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情况进行长距离宏观预测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距掌子面前方200m以上,并根据揭示情况进行修正。.2、中距离预报:在长距离预报基础上,采用地震波反射法、超声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200m范围内地质情况较详细的预报。3、短距离预报: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红外探测、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微观地探明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地下水出露、地层岩性及不良地质情况等。

  • 第16题:

    对某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该隧道开挖掌子面岩性以灰色微风化砂石为主,围岩自秘能力一致,掌子面没有明显渗水,采用台阶法开挖。30)超前地质预报说法正确的有( )。(2018助理真题)

    A.地震波反射法预报距离宜控制100m以内,前后两次宜重叠10m以上
    B.电磁波法预报距离宜控制30m以内,前后两次宜重叠5m以上
    C.瞬变电磁法预报距离宜控制100m以内,前后两次宜重叠30m以上
    D.地红外探测法预报距离宜控制30m以内,前后两次宜重叠5m以上

    答案:A,B,C,D
    解析:
    地震波反射法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预报距离宜重叠10m以上,预报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2)在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预报距离宜为150m内。P501:地质雷达法在一般地段预报距离宜控制在30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段的有效预报长度则应根据雷达波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P502-503:瞬变电磁法每次有效预报距离宜为100m左右,且由于采用该方法进行探测时会存在20m以上的盲区,因此连续探测时宜重叠30m以上。P503:红外探测法有效预报距离宜在30m以内,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长度宜在5m以上。

  • 第17题:

    地质雷达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掌子面宜布置两条测线,必要时可布置成“井”字形或其他网格形式。( )


    答案:对
    解析:
    地质雷达探测的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1)通过试验选择雷达天线的工作频率、确定介电常数。当探测对象情况复杂时,宜选择两种及以上不同频率的天线。当多个频率的天线均能符合探测深度要求时,宜选择频率相对较高的天线,一般宜采用100MHz屏蔽天线。(2)测网密度、天线间距和天线移动速度应适当探测对象的异常反应,掌子面上宜布置两条测线,必要时可布置成“井”字形或其他网格形式。(3)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和采样间隔,并根据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干扰变化和图像效果及时调整工作参数。(4)宜采用连续测量的方式,不能连续测量的地段可采用点测。连续测量时天线应匀速移动,并与仪器的扫描率相匹配;点测时应在天线静止状态采样,测点距不大于0.2m。(5)隧址区内不应有较强的电磁波干扰;现场测试时应清除或避开附近的金属物等电磁干扰物;当不能清除或避开时应在记录中注明,并标出位置。(5)隧址区内不应有较强的电磁波干扰;现场测试时应清除或避开附近的金属物等电磁干扰物;当不能清除或避开时应在记录中注明,并标出位置。(6)支撑天线的器材应选用绝缘材料,天线操作人员应与工作天线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7)测线上天线经过的表面相对平整,无障碍,且天线易于移动;测试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天线的平面与探测面基本平行,距离相对一致。(8)现场记录应注明观测到的不良地质体与地下水体的位置与规模等。(9)重点异常区应重复观测,重复性较差时宜进行多次观测并查明原因。

  • 第18题:

    超前地质钻探是利用钻机在隧道开挖工作面进行钻探获取地质信息的一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时一般采用冲击钻。( )


    答案:对
    解析:
    超期地质钻探可采用冲击钻和回转取芯钻,二者应视不同地质情况合理搭配使用,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钻探速度,减少占用开挖工作面的时间。
    (1)一般地段采用冲击钻。冲击钻不能取芯,但可通过冲击器的响声、钻速及其变化、岩粉、卡钻情况、钻杆震动情况、冲洗液的颜色及流量变化等粗略探明岩性、岩石强度、岩体完整程度、溶洞、暗河及地下水发育情况等。
    (2)复杂地质地段采用回转取芯钻。回转取芯钻岩芯鉴定准确可靠,地层变化里程可准确确定,一般只在特殊地层、特殊目的地段、需要精确判定的情况下使用,比如煤层取芯及试验、溶洞及断层破碎带物质成分的鉴定、岩土强度试验取芯等。

  • 第19题: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所谓长距离预报一般在距掌子面前方()以上。

    • A、100m
    • B、200m
    • C、300m
    • D、500m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隧道中距离超前地质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

    • A、30m
    • B、30~200m
    • C、200m以上
    • D、500m以上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衬间应设置逃生通道,逃生通道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逃生通道内径不宜小于()。


    正确答案:20m;0.8m

  • 第22题:

    单选题
    对掌子面前方150m范围内地质情况进行较详细的超前预报属于()
    A

    长距离预报

    B

    中长距离预报

    C

    中距离预报

    D

    短距离预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衬间应设置逃生通道,逃生通道距离掌子面不得大于(),逃生通道内径不宜小于()。

    正确答案: 20m,0.8m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