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92.A【解析】2008年单季稻平均亩产量为561公斤,2007年后季稻平均亩产量为505公斤, (561-505)÷505×100%≈11%.
更多“2008年该地单季稻平均亩产量约比2007年后季稻平均亩产量高( )。A.一成B.二成C.三成D.五成 ”相关问题
  • 第1题:

    相对于2007年,2008年增产量最高的是( )。

    A.小麦

    B.大麦

    C.单季稻

    D.后季稻


    正确答案:A
    2008年小麦增产量为52981×301-30024×273≈0.775万吨;大麦增产量为10244×295-7150×269≈0.110万吨;单季稻增产量为161366×561-159743×551≈0.251万吨;后季稻增产量为4051×515-3546×505≈0.03万吨。很明显看出,2008年小麦的增产量最高。

  • 第2题:

    甲、乙两村粮食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000千克和1250千克,标准差分别为45千克和49千克,可以判断( )。

    A.甲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B.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C.两个村的平均亩产量有相同代表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由于两村粮食平均亩产的平均数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此时需采用离散系数研究变异程度。由已知资料可计算两村的离散系数分别为:甲村=45/1000=0.045,乙村=49/1250=0.0392,计算结果表明,甲村的平均亩产量的离散系数大于乙村的平均亩产量的离散系数,说明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 第3题:

    江南丘陵山地区水田以()为主。

    A.单季稻

    B.双季稻

    C.三季稻

    D.直播稻


    双季稻

  • 第4题:

    甲、乙两村粮食平均亩产量分别为1000千克和1250千克,标准差分别为45千克和49千克,可以判断()。

    A.甲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B.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C.两个村的平均亩产量有相同代表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由已知资料可计算两者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计算结果表明,甲村的平均亩产量的标准差系数大于乙村的平均亩产量的标准差系数,说明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 第5题:

    甲、乙两村粮食平均亩产量分别为 1000 千克和 1250 千克,标准差分别为 45 千克和 49 千克,可以判断( )。


    A.甲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B.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

    C.两个村的平均亩产量有相同代表性

    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由于两村粮食平均亩产的平均数不同,因此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者的离散程度。此时需采用离散系数研究变异程度。由已知资料可计算两村的离散系数分别为:甲村=45/1000=0.045,乙村=49/1250=0.0392,计算结果表明,甲村的平均亩产量的离散系数大于乙村的平均亩产量的离散系数,说明乙村的平均亩产量有较大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