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更多“教师李某把教授吴某的书进行了注释和整理,那么经过注释和整理后的作品的著作权属于()。 ”相关问题
  • 第1题:

    整理权是著作权的一种,是著作权人允许对其在保护期内的作品或材料进行整理的权利。整理人应当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在整理过程中,整理作品应符合原作的思想,文字表述体现原作的风格。由于整理人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因而对于整理后所形成的作品享有著作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短篇小说汇总整理并出版,出版后将一半所得给了李某,王某行使了整理权
    B.张某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清史稿,并进行了修订,后张某将自己的整理稿上传到网上,张某行使了整理权并享有著作权
    C.赵某经夏某许可将其小说改编成剧本,但夏某认为剧本改动过大,与原文背离,赵某由于享有著作权可以继续出版
    D.李某经导师郑某同意,整理郑某有关文艺批评方面的论著,完成后进行出版,李某获得了该出版物的著作权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整理人应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②整理作品应符合原作的思想,文字表述体现原作的风格;
    ③对整理后所形成的作品享有著作权。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未经李某同意,不符合“整理人应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不符合定义;
    B项:张某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清史稿,没有体现“整理人应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不符合定义;
    C项:夏某认为剧本改动过大,与原文背离,未体现“整理作品应符合原作的思想,文字表述体现原作的风格”,不符合定义;
    D项:李某经导师郑某同意,体现了“整理人应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完成后进行出版,获得著作权,符合“对整理后所形成的作品享有著作权”,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2题:

    王某将《战国策》的古文予以整理注释后出版,张某经王某同意将其译成英文。对此事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王某对《战国策》注释本享有版权
    B:张某对英文版《战国策》享有版权
    C:张某有权禁止他人再将《战国策》译成外国文字
    D:出版社要出版张某的书应征得王某和张某的同意

    答案:A,B,D
    解析:
    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的作者享有。但演绎作品的创作应得到原作者的同意,并保持原作品的完整性。对第三人而言,使用演绎作品需要得到演绎作品的作者和原作者双重许可。故本题选项为ABD。

  • 第3题:

    李某(溥仪遗孀)曾与贾某是邻居,贾某曾帮李某整理溥仪的日记及其他的遗留文字,并整理李某的一些口述资料,后以署名“李某”、“贾某整理”的方式将有关整理资料的文章发表于杂志上。后来李某又与王某合作,并将溥仪日记、其他文稿及出自贾某手笔的整理资料(约二万多字)全部交给王某,王某在上述材料基础上完成了《溥仪的后半生》一书。与此同时,贾某自费采访三百多人,查阅大量档案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 为此,李某和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贾某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抄袭了《溥仪的后半生》一书,达70%以上,侵犯其著作权,要求被告公开赔礼道歉、销毁存书、停止侵害、赔偿损害等。 被告贾某辩称:《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是自己根据调查、收集的历史资料独立完成的,不存在抄袭;相反的是,王某使用被告的整理成果用于《溥仪的后半生》一书中,已构成侵权。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的著作权应当属于谁?为什么?


    正确答案: 应当属于被告贾某所有。因为贾某使用的材料属于历史资料,而作为历史资料的素材,原则上属于共有领域的财富,不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对于本案中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和《溥仪的后半生》两书,由于对象是同一个,所参考的历史资料很多是同样的,因此内容上不可避免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不能就此认定一定存在抄袭,也不能因为自己写过溥仪的事情就禁止别人再写。

  • 第4题:

    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许可,并支付报酬。

    • A、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
    • B、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 C、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或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 D、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正确答案:D

  • 第5题: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的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其著作权属于()。

    • A、创作新作品的著作权人
    • B、原作者著作权人
    • C、继受著作权人
    • D、合作著作权人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杨氏整理和注释《内经》有哪三个特点。


    正确答案: 一是首创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二是尊重古传本而不妄改。三是其训释多据《说文》;《尔雅》;《广雅》;《释名》,幷汇通医理而阐发。

  • 第7题:

    演绎作品是指()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 A、整理
    • B、改编
    • C、翻译
    • D、注释

    正确答案:A,B,C,D

  • 第8题:

    演绎作品是经()而产生的作品。

    • A、改编
    • B、翻译
    • C、注释
    • D、整理

    正确答案:A,B,C,D

  • 第9题:

    多选题
    邓某将《史记》加上注释后出版,贾某征得邓某同意将邓某的这一作品译成英文。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有(  )。
    A

    邓某对《史记》注释本享有著作权

    B

    贾某对《史记》注释本的英文译本享有著作权

    C

    出版社出版贾某的这一作品,须征得贾某与邓某的同意

    D

    贾某有权禁止他人将邓某的该作品再次译成英文

    E

    邓某有权禁止他人再次对《史记》作注释


    正确答案: D,A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的作品而产生的新作品,其著作权属于()。
    A

    创作新作品的著作权人

    B

    原作者著作权人

    C

    继受著作权人

    D

    合作著作权人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故本题答案为A。

  • 第11题:

    问答题
    李某(溥仪遗孀)曾与贾某是邻居,贾某曾帮李某整理溥仪的日记及其他的遗留文字,并整理李某的一些口述资料,后以署名“李某”、“贾某整理”的方式将有关整理资料的文章发表于杂志上。后来李某又与王某合作,并将溥仪日记、其他文稿及出自贾某手笔的整理资料(约二万多字)全部交给王某,王某在上述材料基础上完成了《溥仪的后半生》一书。与此同时,贾某自费采访三百多人,查阅大量档案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 为此,李某和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贾某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抄袭了《溥仪的后半生》一书,达70%以上,侵犯其著作权,要求被告公开赔礼道歉、销毁存书、停止侵害、赔偿损害等。 被告贾某辩称:《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是自己根据调查、收集的历史资料独立完成的,不存在抄袭;相反的是,王某使用被告的整理成果用于《溥仪的后半生》一书中,已构成侵权。 《末代皇帝的后半生》一书的著作权应当属于谁?为什么?

    正确答案: 应当属于被告贾某所有。因为贾某使用的材料属于历史资料,而作为历史资料的素材,原则上属于共有领域的财富,不应当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对于本案中的《末代皇帝的后半生》和《溥仪的后半生》两书,由于对象是同一个,所参考的历史资料很多是同样的,因此内容上不可避免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不能就此认定一定存在抄袭,也不能因为自己写过溥仪的事情就禁止别人再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但无须经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也无须向其支付报酬。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或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答案:错
    解析:
    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注意是两个都需要许可。

  • 第14题:

    共用题干

    甲将某古文予以整理注释后出版,乙经甲同意将其译成法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对该古文的注释本享有著作权
    B:乙对该古文的法语版享有著作权
    C:乙有权禁止他人再将该古文译成外国文字
    D:出版社要出版乙的书应征得甲和乙的同意

    答案:C
    解析:
    《著作权法》第12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选项A,甲对古文的注释是演绎作品,演绎人对演绎出版的新作品享有著作权,因此甲对该古文的注释本享有著作权。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乙经甲同意将该古文翻译成法语也是演绎作品,因此也享有著作权,所以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C,乙不是该古文原作的著作权人,因此无权禁止他人再将其译成外国文字。因此选项C不正确。选项D,出版社要出版乙的书应征得原古文注释作者甲的同意和其翻译者乙的同意,也就是说任何第三人在使用演绎作品时,既要取得演绎者的许可,也要取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因此选项D也是正确的。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2项指出:“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合作作品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著作权的保护期限。由单个作者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而在合作作品的情况下,则是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因此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合作作品可以分为两种,合作作者行使著作权的方式也因此有两种:第一种是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如歌曲和歌词,一部学术著作中几位作者分别撰写的不同的章节。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就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和行使著作权,但在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第二种是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如两个人合作撰写一篇学术文章,共同讨论提纲,共同创作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合作作品的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和行使。《著作权实施条例》第9条规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权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过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又无正当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转让以外的其他权利,但是所得收益应当合理分配给所有合作作者。”本题中的合作作品是属于第一种情况,因此正确的选项为ABD。
    《著作权法》第17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王某与张先生没有约定,该画的著作权人应当是张先生,因此选项A是不正确的,同样选项B也是不正确的。《著作权法》第18条规定:“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选项D,《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1)发表权;(2)署名权;(3)修改权;(4)保护作品完整权;(5)复制权;(6)发行权;(7)出租权;(8)展览权;(9)表演权;(10)放映权;(11)广播权;(12)信息网络传播权;(13)摄制权;(14)改编权;(15)翻译权;(16)汇编权等权利。因为该画的著作权人是张先生,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依《著作权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与本法第10条第1款第5项至第17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依据上述规定,《希望》的保护期限应至2016年12月31日,故A选项是错误的。选项B,江某的子女依法继承和享有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是正确的。选项C,江某的子女对该作品依法享有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刘某对《希望》进行改编应征得著作权人江某的子女的许可,电影出版社应向江某的子女支付相应的报酬。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著作权法》第11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甲的作品尽管还没有发表,但甲仍然是著作权人。乙将甲的这一作品稍加修改并署名为自己后发表,侵犯了甲的著作权。

  • 第15题:

    出版注释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向()支付报酬。

    • A、注释作品的著作权人
    • B、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 C、注释作品的著作权人所在单位

    正确答案:A,B

  • 第16题:

    使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进行演出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利用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方式创作的派生作品是()。

    • A、合作作品
    • B、委托作品
    • C、演绎作品
    • D、汇编作品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出版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当取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汇编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但无须经原作品的著作权人许可,也无须向其支付报酬。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二次作品”中的二次创作方式包括:()。

    • A、改编
    • B、翻译
    • C、注释
    • D、整理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多选题
    演绎作品是指()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
    A

    整理

    B

    改编

    C

    翻译

    D

    注释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邓某将《史记》加上注释后出版,贾某征得邓某同意将邓某的这一作品译成英文。关于此事,说法正确的有(  )。[2017年真题]
    A

    邓某对《史记》注释本享有著作权

    B

    贾某对《史记》注释本的英文译本享有著作权

    C

    出版社出版贾某的这一作品,须征得贾某与邓某的同意

    D

    贾某有权禁止他人将邓某的该作品再次译成英文

    E

    邓某有权禁止他人再次对《史记》作注释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是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再创作而产生的新作品,如改编作品、翻译作品注释作品、整理作品等。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由演绎作品作者享有。以出版等方式使用演绎作品时,若原作品尚未进入公有领域,使用者应向演绎作者和原作者支付报酬,但若对原作品的使用方式符合合理使用的要件,则不必支付任何报酬。本题中,邓某和贾某分别创造了《史记》的注释版本和译本,分别享有其注释本和译本的著作权;但《史记》已进入公有领域,但他们没有权利禁止他人对《史记》进行再创造。

  • 第22题:

    多选题
    出版注释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应向()支付报酬。
    A

    注释作品的著作权人

    B

    原作品的著作权人

    C

    注释作品的著作权人所在单位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演绎作品是经()而产生的作品。
    A

    改编

    B

    翻译

    C

    注释

    D

    整理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