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家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11年,两旅行社均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15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15年上半年,两旅行社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题目
甲、乙两家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11年,两旅行社均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15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15年上半年,两旅行社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督检查部门的职权的是()。
A.有权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
B.可以按照规定程序询问被检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
C.必要时可以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该商品的来源和数量,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D.查询、复制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册、单据等资料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7条规定: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权行使下列职权:(1)按照规定程序询问被检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证明人,并要求提供证明材料或者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其他资料;(2)查询、复制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账册、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3)检查与本法第5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必要时可以责令被检查的经营者说明该商品的来源和数量,暂停销售,听候检查,不得转移、隐匿、销毁该财物。故选项C说法错误,应选。
更多“甲、乙两家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11年,两旅行社均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15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15年上半年,两旅行社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两家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08年,两旅行社均接 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12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 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 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12年上半年,两旅行社 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 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甲旅行社的行为构成哪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
    A.商业贿赂 B.侵犯商业秘密
    C.欺行霸市 D.诋毁商誉行为


    答案:B
    解析:
    B [解析]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 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不得釆用下列手 段侵犯商业秘密:(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 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 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曱旅行社利用高薪利诱乙旅行社职员将在 乙旅行社工作期间获得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实际上侵犯了乙旅行社的经营 信息,致使乙旅行社业务骤减,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故选项B正确。

  • 第2题:

    甲乙两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旅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05年,两旅行社均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07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07年上半年,两旅行社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对甲旅行社是否应进行法律制裁?如何制裁?


    正确答案:商业秘密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具有不可侵犯性,任何人均负有不可侵犯的义务,雇员也不例外。以上案例的雇员“跳槽”以及泄露商业秘密行为都有构成侵权,应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获取被泄露商业秘密的甲旅行社采用了不正当竞争手段,也应承担侵权责任,给予相应的制裁。

  • 第3题:

    问答题
    甲乙两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旅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05年,两旅行社均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07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07年上半年,两旅行社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甲旅行社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是,应属哪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什么?

    正确答案: 甲旅行社的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属于侵犯商业的行为。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雇员或职员的“跳槽”行为是企业的商业秘密被泄露的主要渠道。甲旅行社利用高薪利诱乙旅行社职员泄露乙旅行社的经营信息,致使乙旅行社业务骤减,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4题:

    甲、乙两家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08年,两旅行社均接 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12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 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 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12年上半年,两旅行社 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 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 )负责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工作。
    A.各级政府
    B.城市管理监察大队
    C.公安局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答案:D
    解析:
    D [解析]《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为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 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选项D正确。

  • 第5题:

    甲乙两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旅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05年,两旅行社均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07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07年上半年,两旅行社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甲旅行社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是,应属哪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什么?


    正确答案:甲旅行社的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属于侵犯商业的行为。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雇员或职员的“跳槽”行为是企业的商业秘密被泄露的主要渠道。甲旅行社利用高薪利诱乙旅行社职员泄露乙旅行社的经营信息,致使乙旅行社业务骤减,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 第6题:

    单选题
    甲、乙两家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08年,两旅行社均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12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12年上半年,两旅行社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下列有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

    B

    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C

    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D

    制止市场经济中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