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某通过破解张某微信密码的方式,登录张某微信账号,将该账号绑定的银行卡内人民币8000 元转入张某微信零钱,后转账给常某自己。常某的行为构成( )。A、侵占罪 B、抢劫罪 C、贪污罪 D、盗窃罪

题目
常某通过破解张某微信密码的方式,登录张某微信账号,将该账号绑定的银行卡内人民币8000 元转入张某微信零钱,后转账给常某自己。常某的行为构成( )。

A、侵占罪
B、抢劫罪
C、贪污罪
D、盗窃罪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常识。
A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
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
C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D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题干中,常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微信零钱),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更多“常某通过破解张某微信密码的方式,登录张某微信账号,将该账号绑定的银行卡内人民币8000 元转入张某微信零钱,后转账给常某自己。常某的行为构成(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电脑端添加成员,选择从微信好友中添加时,微信好友列表显示空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企业微信没有绑定微信

    B.用微信授权登录企业微信之后再登录电脑端重试

    C.搜索微信好友可以搜索昵称或者备注

    D.企业微信没有绑定手机号


    答案:BC

  • 第2题:

    微信收到“微信团队”的安全提示:“您的微信账号在16:46尝试在另一个设备登录。登录设备:XX品牌XX型号”。这时我们应该做的是:()。

    A.有可能是误报,不用理睬

    B.确认是否是自己的设备登录,如果不是,则尽快修改密码

    C.自己的密码足够复杂,不可能被破解,坚决不修改密码

    D.拨打110报警,让警察来解决


    参考答案:B

  • 第3题: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

    A. 使用假币罪
    B. 敲诈勒索罪
    C. 抢劫罪
    D. 强迫交易罪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苏某等人网络犯罪


    苏某,男,1 983年10月生,精通电脑,熟练使用QQ、MSN、微信等网络通信工具。


    事实一:苏某在网络世界告知网友自己是女生。201 3年6月有一男网友张某与苏某结识,聊了几天后,张某表示要“追求”苏某,苏某当即表示同意“交往”。在一周“甜蜜恋爱”后,苏某表示需要照一套超级写真集寄给张某,但经济紧张,张某随即汇款l万元给苏某。苏某花1万元拍下个人写真。张某之后上网每每问及此事,苏某不甚反感,随之将自己拍的写真发给张某,张某知道苏某是男的后,气不过要求苏某返还1万元,苏某说:“我也没说我就是女的,我说拍写真,这不给你写真了不是?”


    事实二:2013年4月苏某与其发小郭某共谋在网上以香港“六合彩”摇出的号码组织他人竞猜赌博,四处联系购买人员并约定按1:40比例进行赔付,至201 3年7月5日被抓,苏、郭2人共组织“六合彩”赌博32期,涉赌金额人民币66万余元,获利人民币5.5万余元。


    事实三:苏某与朋友赵某从一小批发市场购进速冻鸡,明知是一村庄病死的鸡仍开网店进行销售,邀请并告诉其同学朱某、郑某作为网店客服联系买家,1周后销售款共为7万元,之后购买者陆续出现食物中毒现象,警方介入并控制了4人。


    事实四:苏某是黑客,一日攻破某电信公司防火墙进入该公司的后台操作系统,对日常运作的参数进行篡改,以致该公司运营下的若干用户通讯系统瘫痪,造成经济损失2万元。此外苏某还发现仇人田某在公司也有开通电信业务,于是获得田某的账户和密码后,多次用此账号上网,给田某额外增加电信资费3500元。


    事实五:苏某是微博大V,粉丝千万。他与李某有仇,为报复李某,他在微博声称李某多次去豪华酒店开房嫖娼,该微博发出后迅速传开,他的粉丝纷纷转发此微博,3小时后转发达6000余次。


    【问题】


    1.根据事实一,苏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苏某最后的辩称是否成立?


    2.根据事实二,苏某与郭某2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


    3.根据事实三,苏、赵某等人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4.根据事实四,苏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5.根据事实五,苏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





    答案:
    解析:

    1.根据事实一,苏某构成诈骗罪,苏某的辩称不成立。


    2.根据事实二,苏某与郭某2人构成赌博罪。


    3.根据事实三,苏某与赵某的行为符合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不过这2人所涉的3个罪名中,存在法条竞合关系,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重法优于轻法的处罚原则,苏、赵2人构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4.根据事实四,苏某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盗窃罪。


    5.根据事实五,苏某的行为构成诽谤罪。


    本题是关于网络犯罪的一系列小案件的综合,要注意网络犯罪的发展演变趋势,其中还涉及两高出台的新司法解释,考生一定要认真注意新的司法动向,完善备考储备。



  • 第5题:

    在微信里哪种行为存在被骗风险?()

    • A、见红包就抢
    • B、关注学校的公共微信账号
    • C、加入同学微信群
    • D、设置密码

    正确答案:A

  • 第6题:

    头条社交账号支持微信绑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 A、使用假币罪
    • B、敲诈勒索罪
    • C、抢劫罪
    • D、强迫交易罪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钟某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贩卖毒品信息,共贩卖**30克。钟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9题:

    张某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后,故意拿出面值100元的假币给司机钱某,钱某发现是假币,便让张某给10元零钱,张某声称没有零钱,并执意让钱某找零钱。钱某便将假币退还张某,并说:“算了,我也不要出租车钱了”。于是,张某对钱某的头部猛击几拳,还吼道:“你不找钱我就让你死在车里”。钱某只好收下100元假币,找给张某90元人民币。张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正确答案: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货币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规定,使用假币罪的定罪起点数额为面额四千元以上。据此,本题中张某使用100元假币的行为不构成使用假币罪。
    (2)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两罪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施威胁的时间不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一般不具有立即付诸实施的性质,而是将来的不利行为,从威胁发生到将威胁内容付诸实施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而抢劫罪中的威胁所使用的暴力侵害则是能够当场付诸实施的,被害人如果拒绝交出财物,就会立即遭到伤害或杀害。
    ②取得财物的时间不尽相同。敲诈勒索罪取得财物的时间既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事后某个时间;而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物。
    ③威胁的内容有无暴力性。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通常不具有人身侵害的暴力性内容即使具有,也不具有当场性,常是名誉、隐私等方面的内容;而抢劫罪中的威胁是人身侵害的内容。
    (3)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据此,本题中张某拿出100元假币强迫司机钱某接受,但这100元假币是张某用来付出租车费的,而非商品,因而谈不上强买强卖商品;张某并未强迫不愿为其服务的钱某为其开车,更没有硬拉、强迫别人坐其开的出租车,因而谈不上强迫他人为其提供服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服务。张某的行为不构成强迫交易罪。
    (4)综上所述,本题中张某以当场打死钱某相威胁并当场取得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第10题:

    农商银行的银行卡绑定微信后,只能办理微信支付,微信提现暂未开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1题:

    单选题
    微信收到“微信团队”的安全提示:“您的微信账号在16:46尝试在另一个设备登录。登录设备:XX品牌XX型号”。这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A

    有可能是误报,不用理睬

    B

    确认是否是自己的设备登录,如果不是,则尽快修改密码

    C

    自己的密码足够复杂,不可能被破解,坚决不修改密码

    D

    拨打110报警,让警察来解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甲公司在其官网上声明:“本网站长期受弹出广告困扰,若能通过技术手段阻止恶意广告弹出,即赠与现金5000元。”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张某很快破解了该技术,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状态。其同班好友王某看到该状态后,连夜加班也破解了该技术。第二天,王某通知甲公司其已经破解了该技术。甲公司经验证给付奖金并在官网上宣布结果,授予王某“特别贡献奖”荣誉证书。张某看到公告后,向甲公司主张奖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公司在官网上的声明属于悬赏广告

    B

    王某侵害了张某的荣誉权

    C

    因张某最先破解了技术,甲公司应当向其交付奖金

    D

    张某有权请求王某返还不当得利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悬赏广告,是指以广告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予报酬。本题中,甲公司在官网上公开悬赏破解技术问题,构成悬赏广告
    B项,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本题中,并不存在剥夺张某荣誉称号的情形,不构成荣誉权的侵害。
    CD两项,完成行为之人为2人以上时,报酬应归于首先完成之人,后完成之人原则上无报酬请求权。但广告人善意给付报酬于最先通知之人时,其给付报酬之义务,即为消灭。本题中,虽张某先破解技术享有报酬请求权,但广告人甲公司善意对先通知之人为给付,其悬赏广告之债即归于消灭。而王某取得报酬无合法依据,张某有权要求王某返还不当得利

  • 第13题:

    企业微信换绑微信的条件有哪些( )

    A.换绑的新微信需实名,且与企业微信实名一致

    B.新旧微信都需是正常状态的微信

    C.新微信没有绑定企业微信

    D.新微信需要绑定银行卡


    答案:ABC

  • 第14题: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构成抢劫罪的是:

    A.王某趁张某不备,抢走其价值10000元的背包
    B.洪某在火车上将安眠药注入饮料罐让张某喝下,趁其昏睡盗走其现金10000元
    C.李某夜晚入户盗窃,取走张某衣服中的5000元现金。张某被惊醒,李某持刀威胁张某后携财物逃走
    D.张某欠刘某5000元不还,刘某将张某骗至家中,威逼张某交出其银行卡并说出密码,刘某到银行取走10000元后,将张某放回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②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
    ③强行获取公私财物。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王某趁张某不备抢走背包,未体现“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来“强行获取私人财物”,不符合定义;
    B项:洪某让张某喝下注入安眠药的饮料后盗走现金,体现了“对他人人身采取其他方法”并“强行获取私人财物”,符合定义;
    C项:李某持刀威胁张某后携财物逃走,体现了“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威胁”并“强行获取私人财物”,符合定义;
    D项:刘某威逼张某后取走钱财,体现了“对他人人身采取暴力威胁”并“强行获取私人财物”,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 第15题:

    潘某经人介绍认识张某,商定潘某通过银行卡转账的方式为张某等人转移从网上银行诈骗的钱款,潘某按照转移钱款10%的比例提成。嗣后,张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上银行客户黄某等人的银行卡卡号和密码,并将资金划入潘某办理的多张银行卡卡内,共计人民币100余万元。对潘某的行为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洗钱罪
    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C.窝藏、包庇罪
    D.构成张某金融犯罪的同案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洗钱罪。行为人潘某帮助张某转移诈骗所得钱款的行为符合《刑法》第191条关于洗钱罪的规定。

  • 第16题:

    王某经营一家手机店,他用手机店的名称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付某在微信群里向王某预订了一部手机,支付了300元的定金。之后,王某将该手机卖给了他人,并主动退还了定金。付某不接受,赶到王某实体店对其进行殴打。民警小张接报警后,赶到现场。民警恰当的做法是:

    A.要求王某解散微信群
    B.对双方纠纷进行调解
    C.责令王某在纠纷解决前停止营业
    D.要求付某当场赔偿王某的经济损失

    答案:B
    解析:
    A选项:是否建立或者解散微信群是公民个人的选择自由,公安机关无权要求王某解散微信群。
    B选项: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殴打他人、故意伤害、侮辱、诽谤、诬告陷害、故意损毁财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侵犯隐私、非法侵入住宅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调解处理:(一)亲友、邻里、同事、在校学生之间因琐事发生纠纷引起的;(二)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系由被侵害人事前的过错行为引起的;(三)其他适用调解处理更易化解矛盾的。本题中,王某和付某是因为民事纠纷所引起的治安案件,适用调解。
    C选项:责令停产停业是行政处罚之一,是针对经营行为违法的一种行政处罚,而本题中关键点是付某对于王某的殴打行为,因此民警无权责令王某在纠纷解决前停止营业。
    D选项:经济损失属于民事纠纷,不在公安机关管辖范围之内,因此无权要求付某赔偿王某的经济损失。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 第17题:

    李某将银行卡与微信绑定进行支付,在这里她的银行卡账号及密码属于()。

    • A、一般个人信息
    • B、个人敏感信息
    • C、组织外部信息
    • D、组织内部信息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张某与陈某系吸食毒品的瘾君子,经常通过微信互相交流吸毒体验,张某与陈某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某厂青年工人张某多次追求同厂青年女工丛某,均遭到拒绝。某日,张某在传达室取信时,发现有一封丛某的信,信封上的笔迹似男子字体。张某怀疑丛某与他人恋爱,即私自将信件拿走拆开偷看。当发现该信是丛某的男友写给丛某的情书时,张某非常气愤。后张某乘传达室人员不备,将该信件悄悄还回。为了达到不让丛某与男友见面的目的,张某每天晚上牵起自己喂养的大狼狗守在丛某的单身宿舍门口,只要丛某开门出来,张某便松开狗链,让大狼狗在丛某门前晃来晃去,吓得丛某不敢出门。丛某忍无可忍,便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的行为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法行为
    • B、张某的行为构成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的违法行为
    • C、对张某的两种不同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应分别决定,合并执行
    • D、对张某的两种不同违法行为,应从一重处罚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张某(32周岁)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微信群成员达到57人。这个微信群内,多名群成员发布淫秽电影达451个,其中,阮某发布的视频数达76个,其他群成员每人发布淫秽视频在l至26个之间。经群众举报,阮某及张某被抓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 B、阮某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
    • C、张某是群主,对其应当从重处罚
    • D、对其他群成员应当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正确答案:A,B,D

  • 第21题:

    微信5.0推出的微信支付强调一键支付,用户体验类似苹果的AppStore,绑定一张银行卡,再设定微信支付密码,之后的每一次支付,只要输入微信支付密码即可完成支付。事实上,微信支付依然需要财付通的支撑,只不过隐藏在用户看不见的后台,因此微信支付更像是财付通的“马甲”。毕竟微信支付也需要借助财付通的移动互联网支付牌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微信支付只要设定微信支付密码就可以支付
    • B、微信支付只有苹果用户可以体验
    • C、微信支付借助财付通的牌照独立完成支付
    • D、微信支付依托于财付通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微信收到“微信团队”的安全提示:“您的微信账号在16:46尝试在另一个设备登录。登录设备:XX品牌XX型号”。这时我们应该做的是:()。
    A

    有可能是误报,不用理睬

    B

    确认是否是自己的设备登录,如果不是,则尽快修改密码

    C

    自己的密码足够复杂,不可能被破解,坚决不修改密码

    D

    拨打110报警,让警察来解决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嫩模张某在十里屯“慰衣库”试衣间与男模李某发生性关系,李某擅自用手机将全程录像。后李某未经允许将录像上传到微信朋友圈传播,导致张某受到同事、亲人的歧视和排斥。事后李某向张某书面承诺给予精神损害赔偿20万元,尚未支付。但张某无法经受此种打击跳楼自杀身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李某未侵犯了张某的肖像权

    B

    李某侵犯了张某的身体权

    C

    李某并未侵犯张某的隐私权

    D

    张某的继承人有权继承张某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未经许可擅自制作或使用肖像权人的肖像,是侵害肖像权民事责任构成中最主要的损害事实。所谓使用,并不仅仅指商业上的利用,而是包括一切对权利人肖像的公布、陈列、复制、销售等使用行为。
    B项,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保持其身体组织完整并支配其肢体、器官和其他身体组织的权利。李某的行为并未破坏张某身体组织的完整,也未排除张某对身体支配,没有侵害身体权。
    C项,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个人私事和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李某擅自披露、公开张某的个人私事,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D项,《精神损害赔偿解释》第1条规定,自然人因隐私权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李某侵犯张某的隐私权,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8条2款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虽然尚未支付张某已经跳楼自杀身亡,但李某已经向张某书面承诺给予精神损害赔偿20万元,因此张某的继承人有权继承张某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