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猪附红细胞体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常用的治疗药物

题目

试述猪附红细胞体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常用的治疗药物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猪附红细胞体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常用的治疗药物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牛发生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临床症状(1) 牛最常见的病型为肺结核,表现为逐渐消瘦,精神不振,食欲减少,被毛无光;(2) 病牛发生短促干咳,渐为湿性痛咳,尤其是早晨、起立、运动和饮水后特别明显。有时鼻流淡黄色脓液。听诊肺区常有啰音,叩诊有实音区、痛感和引发咳嗽。(3) 有的体表淋巴结肿大,常见于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淋巴结等。体温正常或微热。乳牛乳房结核也较常见,表现为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乳房有局限性或弥散性硬结,无热痛,乳量渐减,乳汁稀薄。病理变化牛结核肉眼病变最常见于肺、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其次为肠系膜淋巴结和头颈部淋巴结。在肺脏和其它器官常有很多突起的白色或黄色结节,切时有砂粒感。有的怀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腔或腹腔粘膜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一般为粟粒至豌豆粒大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灰白色坚硬的结节,即所谓的“珍珠病”。胃肠道粘膜可能有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乳房结核多发于进行性病例,是由血行蔓延到乳房而发生,切开乳房可见大小不等的病灶,内含干酪样物质。

  • 第2题:

    试述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流行特点(1)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和产仔旺季多发;(2) 往往是分娩高峰的母猪舍首先发病,几乎每窝都发,发病和死亡有一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转为散发。1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严重,发病率为98%,死亡率85%,成年猪隐性感染或有轻微症状,极少出现死亡。(3) 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可经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发生传染,也可经呼吸道粘膜、破损的皮肤和配种发生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时可经胎盘侵害胎儿。临床症状(1) 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的仔猪病情严重,特别是新生仔猪死亡率极高。(2) 半月以内仔猪突然发病,眼眶发红,闭目昏睡,接着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3) 患猪呈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先兴奋后麻痹,20日龄以上仔猪症状较轻。(4) 怀孕母猪分娩延迟或提前,流产,产死胎。公猪发生睾丸炎。预防措施(1) 本病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缺失苗(基因缺失苗主要用于本病的净化)可供选择,母猪及乳猪均需进行免疫。(2) 除了疫苗免疫之外,还应该搞好猪场的隔离、消毒、灭鼠等工作防止本病的侵入。(3) 发病后应立即隔离治疗,污染区用烧碱、来苏儿等消毒,哺乳母猪乳头用2%高锰酸钾清洗。

  • 第3题:

    试述白斑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变化


    参考答案:白斑可发生在口腔各部位黏膜,以颊舌最为多见,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斑块,边界清楚,临床可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两类。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上皮钉突伸长且变粗,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 第4题:

    猪附红细胞体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正确答案:
    多数呈急性经过,发热,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粘膜黄染,贫血,背腰及四肢末梢瘀血,淋巴结肿大。

  • 第5题:

    试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特点、症状、病理变化及治疗措施


    正确答案:流行特点(1) 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与其传播媒介—库蠓的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本病的发生多见于4~10月份;(2) 鸡的年龄与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感染率呈正比,而和发病率呈反比。一般童鸡(2~4月龄)和中鸡(5~7月龄)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都较严重。而8~12月龄的成鸡或1年以上的种鸡,虽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不高,血液中虫数较少,大多数呈无病的带虫者。(3) 本地土种鸡,对本病有较强的抵抗力。症状(1) 潜伏期6~10天,3~6周龄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高,感染12~14天后,有的病鸡突然因咯血、呼吸困难而死亡,有的呈现鸡冠苍白,精神、食欲不振,羽毛松乱,1~2天后因出血而死亡。(2) 中鸡和大鸡感染后一般死亡率不高,病鸡呈现鸡冠苍白,消瘦,拉水样的白色或绿色稀粪。中鸡发育受阻,成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止。病理变化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各内脏器官肿大出血(肾、肺出血最严重),并有白色裂殖体小结节(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的小结节)。(4) 防制措施消灭媒介昆虫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发病初期及时用药,目前认为较有效的药物是:磺胺二甲氧嘧啶、痢特灵和克球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