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中规定了一些重要的刑罚原则,如区分公私罪、自首、类推以及化外人原则等。下列有关这些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有哪些?A.邓某是某县县令,在一次断案中,他受朋友嘱托利用职权之便偏袒被告,造成枉法裁判:按照唐律,邓某的行为成立公罪B.赵某谋杀邻居江某,被江某的儿子向官府举报,赵某在逃匿途中良心发现,遂向官府投案:按照唐律,赵某的行为适用自首C.按照唐律,夜间无故人人家者,主人当时将其杀死,不负刑事责任;那么根据类推原则,如果主人将其折伤,则应当无罪D.按照唐律,来自甲国的史密斯在长安将来自乙国的乔治殴打致死,法官

题目

唐律中规定了一些重要的刑罚原则,如区分公私罪、自首、类推以及化外人原则等。下列有关这些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有哪些?

A.邓某是某县县令,在一次断案中,他受朋友嘱托利用职权之便偏袒被告,造成枉法裁判:按照唐律,邓某的行为成立公罪

B.赵某谋杀邻居江某,被江某的儿子向官府举报,赵某在逃匿途中良心发现,遂向官府投案:按照唐律,赵某的行为适用自首

C.按照唐律,夜间无故人人家者,主人当时将其杀死,不负刑事责任;那么根据类推原则,如果主人将其折伤,则应当无罪

D.按照唐律,来自甲国的史密斯在长安将来自乙国的乔治殴打致死,法官可以在甲国和乙国的法律中任选其一适用


相似考题
更多“唐律中规定了一些重要的刑罚原则,如区分公私罪、自首、类推以及化外人原则等。下列有关这些原则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刑罚适用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对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实行加重处罚的原则,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犯罪较个体罪处罚从重,集团犯罪(3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
    B、唐代区分了公、私罪,并规定公罪从重,私罪从轻。目的是打击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的行为
    C、化外人原则指的是、同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照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按唐律处罚
    D、明朝对盗贼及有关钱粮等事,较唐律处罚为轻;对谋反等犯罪则加重处罚。这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明刑弼教”这一立法思想在明朝的具体表征

    答案:C
    解析:
    秦朝对共犯罪与集团犯罪实行加重处罚的原则,在处罚侵犯财产罪上共犯罪较个体罪处罚从重,集团犯罪(5人以上)较一般犯罪处罚从重,所以A错误;唐代区分了公、私罪,并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故B选项表述错误,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区分公罪和私罪的范围;化外人原则是唐代的刑罚原则,其具体含义是:同国籍的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照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的,实行属地主义原则,按唐律处罚。所以C正确;明朝对盗贼及有关钱粮等事,较唐律处罚为重;对“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这是“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原则的具体体现,故D项表述错误。

  • 第2题:

    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答案:A,B,C,D
    解析:
    。《永徽律疏》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保存下来的最完整、最早、最具有社会影响的古代成文法典,在中国古代立法史上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选项A正确。《宋刑统》完成于建隆四年七月,由宋太祖诏“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它的全称是《宋建隆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在具体编纂上,《宋刑统》仍以传统的刑律为主,但同时将有关敕、令、格、式和朝廷禁令、州县常科等条文,都分类编附于后,使其成为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选项B正确。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所以选项C正确。唐代沿袭隋制,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执行各自的职能。宋沿袭唐制,在中央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所以选项D正确。

  • 第3题:

    39、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司考)

    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

    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 法典

    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

    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 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 第4题:

    下列关于唐律中的刑罚原则,正确的说法有、

    A、区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原则
    B、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
    C、唐代类推原则的完善反映了当时立法技术的发展
    D、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的,不能减轻刑事处罚

    答案:B,C
    解析:
    秦代区分公室告和非公室告。唐代区分公罪和私罪。公罪指由于公务上的关系,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其余为私罪二区分公.罪、私罪,公罪从轻、私罪从重,目的是为了保护官吏依法执行公务的积极性。D项描述的情形称为“自新”,虽是被迫的,与自首性质不同,但对自新,唐律也采取减轻刑事处罚的原则。

  • 第5题:

    唐律中把“诸断罪而无正要,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的原则称为(  )。
    A.共同犯罪处罚原则
    B.自首原则
    C.类推原则
    D.累犯加重原则


    答案:C
    解析:
    唐朝的类推原则即为“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又称为“轻重相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