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题 周某因与李某发生争执而心怀不满,于是在夜半潜到李某家中,将毒鼠强(少量)投入李某家中的水缸中。当晚,李某宴请朋友。结果导致宴请的十个朋友和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对于周某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犯罪既遂B.构成故意伤害罪C.属于犯罪未遂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题目

第 25 题 周某因与李某发生争执而心怀不满,于是在夜半潜到李某家中,将毒鼠强(少量)投入李某家中的水缸中。当晚,李某宴请朋友。结果导致宴请的十个朋友和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对于周某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属于犯罪既遂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属于犯罪未遂

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相似考题
更多“第 25 题 周某因与李某发生争执而心怀不满,于是在夜半潜到李某家中,将毒鼠强(少量)投入李某家中的水缸中。当晚,李某宴请朋友。结果导致宴请的十个朋友和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对于周某的行为,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A.属于犯罪既遂B.构成故意伤害罪C.属于犯罪未遂D.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相关问题
  • 第1题:

    108 李某将与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张某路过,见王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表、钱物偷 走

    108 李某将与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张某路过,见王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表、钱物偷 走。本案中。

    A 李某、张某构成共同犯罪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 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劫罪D李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正确答案:B
    李某与张某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二人不构成共同犯罪。李某将王某打昏,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仅实施了盗窃财物的行为,所以构成盗窃罪。

  • 第2题:

    李某盗窃了一张存折(上面有存款7000元),还没有来得及去取款,就被失主报警,李某随即被抓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B.李某的行为属于对象不能犯

    C.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李某盗得存折的行为即构成盗窃罪的既遂。

  • 第3题:

    如果张某、李某在公安机关尚未追查时,即自行隐匿罪证。则张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不构成犯罪

    E.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李某和张某在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后就构成了犯罪既遂。隐匿罪证,并不能改变犯罪既遂的性质。

  • 第4题:

    张某和李某合谋盗窃一仓库,由张某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张某将钥匙交给李某以后,约定当晚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张某因害怕事发后受处罚,未到仓库门口与李某会合。李某遂自己实施盗窃行为,窃得总价值1万元的货物,销赃时,张某分文未要。对于张某的行为定性准确的是(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李某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共犯中止。张某与李某共谋实施盗窃,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且,张某配置万能钥匙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虽然张某因害怕受惩罚而没有参与实行行为,但他已经与李某构成预备阶段和实行阶段的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是部分及于全部,李某的行为构成既遂,所以对张某和李某都应按照盗窃既遂论处。值得注意的是张某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这牵涉到共犯中止问题。

  • 第5题:

    周某与研究生室友李某关系不好,二人互相看不惯。周某有一天从学校的实验室取得有关物质,投入到宿舍的饮水机中,之后李某喝下饮水机的水,造成李某死亡。对于周某的处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D.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从一重处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故意杀人罪的具体运用。参见《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

  • 第6题:

    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本案中(  )。


    A.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

    B.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

    D.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答案:B
    解析:
    王某故意将李某打晕,构成故意伤害罪;而张某在李某“不省人事”之际,拿走了手机、钱包,构成盗窃罪。王某和张某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故选B。

  • 第7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夜晚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000元钱。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某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抢劫罪。详解:二人成立共同犯罪。根据本题所给案例,张某成立抢劫罪既遂,李某虽然被张某欺骗,不知道抢到2000元钱的事实,但也不影响其成立抢劫罪既遂,也就是说,在共同实行犯中,有一方既遂,所有共犯人都应当承担既遂的罪责。数额认定方面,通说认定为共犯对全部钱款承担刑事责任。盗窃罪也是这样,如果犯罪数额是2000元而张某骗李某说盗窃1000元,李某也要对2000元承担刑事责任。在共同犯罪中,实行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如果张某超出共同犯罪的故意,实施了强奸罪,就是实行过限,单独定罪。这里需掌握的是一个小问题,就是关于抢劫罪既遂的标准,因为抢劫罪侵害双重法益,所以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抢走财物都构成既遂。本题中如果说被害人没有达到轻伤,一分钱也没有抢到,那就是抢劫罪的未遂。

  • 第8题:

    李某将与其有私仇的王某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张某路过,见王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所带手表、钱物偷走。本案中( )。
    A.李某、张某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劫罪
    D.李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答案:B
    解析: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刑法关于盗窃罪的概念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我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抢劫,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第9题: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持刀进入一狭窄小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自己进入小巷抢劫了一妇女2 000元。张某与李某会合后对李说:“什么也没抢着,这妇女身上一分钱也没有。”李某信以为真。张某、李某的行为(  )。
    A.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既遂
    B.张某构成抢劫罪,李某不构成犯罪
    C.张某构成抢劫罪既遂,李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D.张某、李某均构成抢劫罪未遂


    答案:A
    解析:
    【精解】共同犯罪是一个整体,张某与李某合谋进行抢劫,只要张某既遂,整个犯罪就是既遂。至于张某欺骗李某,只是共同犯罪人内部的分赃关系,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故选A项。

  • 第10题:

    村民朱某在赶集时,因琐事与同村的李某、许某、胡某、赵某发生口角,并被4人殴打致伤。次日,朱某为报复李某等人,先后潜入李某等人家中,向上述4家的饭锅、水缸、食盐中投入剧毒鼠药,致上述4家的16口人中毒,其中2人死亡。朱某的行为构成()。

    • A、投放危险物质罪
    •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C、故意杀人罪
    • D、投放危险物质罪与故意杀人罪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周某与研究生室友李某关系不好,二人互相看不惯。周某有一天从学校的实验室取得有关物质,投入到宿舍的饮水机中,之后李某喝下饮水机的水,造成李某死亡。请问周某的行为构成:()

    • 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 B、构成故意杀人罪
    • C、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 D、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从一重处罚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多选题
    蔡某(男)和李某(女)有通奸关系,蔡某和李某商量将李某的丈夫毒死,蔡某将买来的毒鼠强交给李某,让李某趁其丈夫吃饭时投放,后来李某后悔,将此事告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蔡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

    蔡某、李某不构成犯罪

    C

    蔡某构成犯罪预备,李某构成犯罪中止

    D

    对蔡某应定故意杀人罪,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李某定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蔡某和李某有共同的杀人故意和杀人的预备行为,并且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蔡某和李某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但因为还没有开始实施杀人行为,李某自己主动放弃了犯罪,李某构成犯罪中止;
    蔡某因为李某主动放弃犯罪这一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使自己的犯罪行为停留在预备阶段,构成了犯罪预备根据对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处罚规定,选项D也是正确的

  • 第13题:

    关于李某和孙某在工商所内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李某和孙某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李某和孙某构成抢劫罪的共同犯罪 C.李某构成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D.孙某对李某砍伤许某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ACD
    本题的考点是犯罪客体、转化犯和共同犯罪。李某从事非法活动,工商所依法将其进行违法活动的财物予以扣押。《刑法》第91条规定,李某偷回或抢回原本属于自己所有的、但被国家机关依法扣押的财物,实际上侵害了公共财产权。因此,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李某和孙某的行为是构成犯罪的。二人起先是以盗窃的故意进行盗窃行为,但盗窃过程中李某对许采实施了暴力,根据《刑法》第269条规定,李某构成的是抢劫罪。孙某作为共犯,也应依抢劫罪处理。因此,本题答案是ACD。

  • 第14题:

    李某向周某投毒的行为构成如下哪些罪名?( )

    A.故意伤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投毒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正确答案:B
    李某向周某投毒的行为是故意杀人罪。 

  • 第15题:

    第 72 题 1998年10月,被告人周某因与李某言语不合而心怀不满,“想教训一下他”。于是在半夜潜到李某家中,将“毒鼠强”(少量)投入李某家中的水缸中。当晚,李某宴请朋友。结果导致宴请的十个朋友和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则周某的行为:(  )

    A.构成故意伤害罪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C.属于犯罪既遂

    D.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C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行为人向李某家的水缸投放了“毒鼠强”符合本罪的行为要件和对象要件。本罪的结果要件是行为必须危害到公共安全,案件中李某家的客人和家人都有不特定中毒现象,已危及了公共安全,符合本罪的要件。本罪的罪责是故意,包括间接故意,周某以报复为目的向特定人李某投毒,虽然周某本人只想教训一下李某,但是却因为其他条件的介入而使得发生了与预期不相一致的严重后果,该后果已经超出了故意伤害的结果范围危害到不特定人的安全,但行为人当初在投毒的时候应当预见这样的后果,所以周某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 第16题:

    李某与王某因经济纠纷产生矛盾。李某对王某一直怀恨在心,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于是携匕首前往。途中遇到民警巡逻,李某害怕遂返回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犯罪中止。
    【正确分析】本案中,李某在犯罪过程中,因害怕民警而自动返回家中,没有产生犯罪结果,应属于犯罪中止。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干扰分析】A选项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B选项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D选项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根据题干,ABD选项不符合题意。

  • 第17题:

    张某对王某心存怨恨,于是在王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王某食用后被毒死。这时李某到张某家玩,了解情况后,与张某一同将尸体掩埋。后来民警询问李某,李某称自己对王某死亡一事不知情。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包庇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无罪
    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遗弃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认定。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事前无通谋的帮助行为,张某、李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应单独定罪处罚。

  • 第18题:

    王某与李某同在某条街道开餐馆,二人相邻,因李某生意红火,生意惨淡的王某心生嫉妒,遂于某日命自己的伙计丁某趁人不备潜入李某的餐馆操作间,将一瓶毒性很强的敌敌畏洒到备好的菜品原料上,后因李某餐馆的厨师闻到异味,未造成严重后果。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犯罪未遂
    B. 丁某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是犯罪既遂
    C.王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是犯罪未遂
    D.丁某不构成犯罪


    答案:B
    解析:

  • 第19题:

    蔡某(男)和李某(女)有通奸关系,蔡某和李某商量将李某的丈夫毒死,蔡某将买来的毒鼠强交给李某,让李某趁其丈夫吃饭时投放,后来李某后悔,将此事告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蔡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蔡某和李某不构成犯罪
    C.蔡某构成犯罪预备,李某构成犯罪中止
    D.对蔡某应定故意杀人罪,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李某定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答案:A,C,D
    解析:
    蔡某和李某有共同的杀人故意和杀人的预备行为,并且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蔡某和李某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但因为还没有开始实施杀人行为,李某自已主动放弃了犯罪,李某构成犯罪中止;蔡某因为李某主动放弃犯罪这一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使自己的犯罪行为停留在预备阶段,构成了犯罪预备。根据对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处罚规定,选项D 也是正确的。

  • 第20题:

    李某与王某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李某得知王某一人在家。便持刀前往。途遇民警巡逻,李某害怕,折返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李某因害怕,折返家中,自动放弃犯罪。故本题答案选C。

  • 第21题:

    杨某与周某有仇,杨某趁周某不注意,将农药投入周喝的水中,周喝后中毒,经抢救未死,杨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未遂
    • B、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
    • C、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
    • D、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1998年10月,被告人周某因与李某言语不合而心怀不满,"想教训一下他"。于是在半夜潜到李某家中,将"毒鼠强"(少量)投入李某家中的水缸中。当晚,李某宴请朋友。结果导致宴请的十个朋友和家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则周某的行为()

    • A、构成故意伤害罪
    • B、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 C、属于犯罪既遂
    • D、属于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B,C

  • 第23题:

    蔡某(男)和李某(女)有通奸关系,蔡某和李某商量将李某的丈夫毒死,蔡某将买来的毒鼠强交给李某,让李某趁其丈夫吃饭时投放,后来李某后悔,将此事告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蔡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 B、蔡某、李某不构成犯罪
    • C、蔡某构成犯罪预备,李某构成犯罪中止
    • D、对蔡某应定故意杀人罪,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李某定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