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题 2009年9月3日夜晚,王某在某财大附近冒充警察,查验两名逛街回来正准备返校的女生李某和杨某的身份证。二人没带,王便以两位女生行踪可疑去“警局”了解情况为由,将李某和杨某带至郊区的一处房内,将二人锁在屋里,并对二人说没有身份证不能放她们出去。李某和杨某极为害怕,恳求王某放她们回去,王某便以此迫使李某、杨某二人跟他发生了性行为。对王某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A.以强奸罪定罪处罚B.招摇撞骗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C.以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D.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

题目

第 22 题 2009年9月3日夜晚,王某在某财大附近冒充警察,查验两名逛街回来正准备返校的女生李某和杨某的身份证。二人没带,王便以两位女生行踪可疑去“警局”了解情况为由,将李某和杨某带至郊区的一处房内,将二人锁在屋里,并对二人说没有身份证不能放她们出去。李某和杨某极为害怕,恳求王某放她们回去,王某便以此迫使李某、杨某二人跟他发生了性行为。对王某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

A.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B.招摇撞骗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C.以侮辱妇女罪定罪处罚

D.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


相似考题
更多“2009年9月3日夜晚,王某在某财大附近冒充警察,查验两名 ”相关问题
  • 第1题:

    2000年9月3日夜晚,张某在某大学附近冒充警察,查验两名逛街回来正准备返校的女生王某和李某的身份证,二人没带。张某便以两位女生行踪可疑为由,要带她们去“警区”了解情况。张某将王某和李某带至郊区的一处房内,将二人锁在屋里,并对二人说没有身份证不能放她们出去。王某和李某极为害怕,恳求张某放她们回去,张某便以此迫使王某、李某二人跟他发生了性行为。对张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按照招摇撞骗罪和强奸罪数罪并罚
    B.以强奸罪定罪处罚
    C.以强制侮辱罪定罪处罚
    D.以招摇撞骗罪定罪处罚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张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张某使用冒充警察欺骗、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迫使两位女生违背自己意志,与其发生性行为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招摇撞骗罪,是指为牟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行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本案中,张某虽然冒充警察欺骗两位女生达到满足自己性欲的目的,但是招摇撞骗罪不足以评价张某的全部行为,该招摇撞骗行为是为了对被害人施加精神强制,已经被强奸罪所吸收,所以张某不单独构成招摇撞骗罪。强制侮辱罪不能包括与妇女发生性行为这种情况,所以不构成强制侮辱罪。

  • 第2题:

    王某冒充警察抓嫖娼者李某,并威胁如果不给罚款,就将其带到派出所接受处理,声称:“你看着办!”李某不知情,害怕去派出所,便给王某罚款3000元。王某触犯

    A.招摇撞骗罪
    B.诈骗罪
    C.敲诈勒索罪
    D.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罪

    答案:A,B,C
    解析:
    王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首先肯定触犯招摇撞骗罪。由于该罪侵害的法益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公众信赖感(即官员的公众形象)。因此,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雷锋、做好事,不构成该罪。另外,冒充国家执法人员执法,既欺骗又恐吓被害人,让被害人交付钱财,就触犯了招摇撞骗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按照想象竞合犯处理。本题只问触犯了什么罪名,应选A、B、C。而D项,没有这个罪名,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属于招摇撞骗罪的法定从重情节。 本题答案:ABC。

  • 第3题:

    1999年5月中旬,被告人张某携带795克西药“头痛粉”来到昆明,准备冒充海洛因贩卖。同月17日,张找到被告人王某,叫其帮助贩卖海洛因。次日,王从张处拿了175克假毒品,在昆明市××饭店附近出售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同日晚,张又叫被告人李某帮其贩卖海洛因。同月22日,张、李二犯携带620克假毒品在昆明市准备贩卖时,被查获。被告人张某明知所贩“毒品”是头痛粉,但对王某、李某说是海洛因。王、李二犯也始终认为帮张贩卖的是真毒品海洛因。
    问:张某与李某、王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答案:
    解析:
    《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2)在客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在主观方面各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案认定的关键是行为人是否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本案中被告人张某隐瞒事实真相,用头痛粉冒充海洛因贩卖,骗取他人钱财,其主观上具有诈骗的故意,而非贩毒的故意,因此他只能构成诈骗罪。被告人李某、王某二人把头痛粉当成海洛因贩卖,有贩毒的故意而无诈骗的故意,因此属贩毒行为。张某与李某、王某虽然有相似的行为,但因为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

  • 第4题:

    王某冒充公安局刑警队长,以检查为由将某洗头房老板赵女哄到外面骗奸。后赵女与其丈夫说起王某的体貌特征,发现上当受骗,遂报警。王某承认自己冒充警察与赵女发生性关系,但说赵女是自愿的,不是强奸。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王某构成强奸罪
    B:王某不构成犯罪
    C:王某构成招摇撞骗罪
    D:王某构成强迫卖淫罪

    答案:C
    解析:
    王某为了谋取非法利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行为。赵女是正常妇女,且并不认识刑警队长,王某冒充刑警身份就能与其发生性关系,这其中也许有赵女某种不当企图。比如说为获得公安机关的袒护,进行色权交易,从而达到违法经营之目的等。当其得知王某冒充警察,意识到某种不当利益不能实现,便告发了王某。若以王某冒充警察骗奸赵女,是违背赵女意志,对王某以强奸罪论处,如前所述,因王某与赵女发生性行为时已取得赵女同意,就不会认为王某违背了赵女意志,王某的行为也就不符合强奸罪的构成要件。

  • 第5题:

    某晚,王某身穿警服,冒充交通民警,骗租到个体女司机何某的夏利出租车。当车行至市郊时,王某持假枪抢走何某人民币1000元,并将何某一脚踹出车外,使何某身受重伤,王某乘机将出租车开走。本案中属于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有哪些?(  )
    A.持枪抢劫
    B.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C.抢劫致人重伤
    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答案:B,C
    解析:
    根据《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抢劫的加重构成有八种情节。根据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公共交通工具排除了小型的出租车,包括了拦截后再行抢劫的情况。另外持枪抢劫中的枪支是指真枪,不包括持假枪抢劫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