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题目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正确答案:ACD
    [考点]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
    [解析]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具备哪些要件,才能构成行政行为,具备行政行为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需要具备三个要件:(1)主体要件:行为主体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2)实质要件:行为本身应具有行政管理的内容,且需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3)形式要件:通常情况下应以书面形式为之,但也不排除书面之外的其他意思表示形式。行政行为成立后,行政机关不能随意改变所作行为,但此时的行政行为还不能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效力,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效力是在其生效之后。
    行政行为的生效,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相对人发生效力,产生确定力、拘束力或者执行力。不同类型的行政行为,其生效方式也有所不同,大致包括以下四种:(1)即时生效: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效力,对行政相对人立即生效。即时生效行政行为的作出与其生效在时间上几乎是统一的,一般表现为行政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或是紧急处理行为。(2)公告生效:行政机关将行政行为的内容采取公告或者宣告等有效形式,足以使行政相对人知悉行政行为的内容,该行政行为才开始对行政相对人发生效力。公告方式所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多数相对人,或者相对人虽然明确,但是所在地不明确,而难以对其告知行政行为的内容。(3)送达生效:行政行为采用行政决定或者其他书面形式作出时,在将书面文。书送达给相对人时始发生效力。(4)附条件生效:行政行为本身附有生效的日期或条件,在该期限届满或者条件具备时,该行政行为发生效力。一般来说.抽象行政行为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和事作出,所以抽象行政行为成立后需要采用公告的方式,使相对人知悉该抽象行政行为的内容之后方可生效。具体行政行为根据其行为类型的不同,分别采用上述四种不同的生效方式。一经成立即为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只是具体行政行为中的一小部分,主要包括行政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紧急处理行为或是利用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行为。并非所有的具体行政行为都是一经成立即生效的,如在行政执法中普遍存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在行政行为成立后都需要送达行政相对人方可生效。A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是错误的。
    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会对行政主体及行政相对人发生效力,即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根据《行政强制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B项正确。
    关于C项,如上所述,具体行政行为在生效后才会产生法律约束力。尽管不同类型的具体行政行为,其生效方式有所不同,但是综观具体行政行为的生效方式,无论是哪种生效方式,都必须具有使相对人了解、明晰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之意。送达领受程序不同于单纯的送达生效程序,送达领受意味着行政机关通过一定的意思表示方式将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传达给行政相对人,使其知晓或推定其知晓了该行政行为的含义和内容。在即时生效中,行政行为一般是当场作生效的,在此种行政行为生效前,行政机关实际上已经通过口头表达或是肢体动作等意思表示方式向相对人传达了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这也是一种送达受领方式。同样,在公告生效中,尽管行政机关无法直接向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送达该具体行政行为,但是行政机关仍以公告的方式将该行政行为的内容传达到公众之中,在经过合理的公告期后方才推定行政相对人已经知晓该行政行为,这种方式也具备了送达领受的含义。所以,具体行政行为都是由行政机关通过一定的意思表示方式向相对人送达,并经相对人领受或推定相对人已经领受其意思表示之后,方才生效的,只有经过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才发生法律约束力,C项错误,很多考生对该选项提出异议,实际上是没有从广义上把握送达领受程序的含义。
    关于D项.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因形势或法律、政策的变化,原合法、适当的行政行为已不符合现行法律、政策,或者行政行为已完成其原定目标、任务,故行政主体终止其效力。行政行为废止的原因大致分为三方面:(1)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或是政策经有权机关依法修改、废止或者撤销;(2)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行政行为的存续会有碍于社会发展。甚至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带来重大损失;(3)行政行为已经完成原定目标、任务,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由此可知,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是一种合法行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这说明当事人申请国家赔偿的前提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违法,故因行政行为的废止而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D项错误。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是因为前述的原因(1)或者原因(2)引起的,而且这种废止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较大损失,那么行政机关应当对其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

  • 第2题:

    关于行政行为的表述,错误的是()。

    A、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对外实施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B、行政行为的分类涉及到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

    C、行政行为分为抽象的行政行为和具体的行政行为

    D、抽象的行政行为是可诉的


    答案:D

  • 第3题:

    划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标准是( )。

    A.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
    B.行政行为的客体不同
    C.行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不同
    D.行政行为的结果不同

    答案:B
    解析: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划分标准:行政行为的对象(客体)是否特定。

  • 第4题:

    (2014年)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效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法律效果是导致具体行政行为丧失拘束力
    B.具体行政行为可以被废止,这表明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确定力
    C.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不论合法与否都推定合法有效,这表明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公定力
    D.无效具体行政行为与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只在被撤销后才失去法律效力

    答案:C
    解析:
    (1)选项A:单纯的申请行政复议,不会直接导致行政行为丧失拘束力(一般情况下,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如果复议机关作出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决定,那么该行政行为将丧失拘束力。(2)选项B:具体行政行为在被撤销前仍确定、有效,其效力从行为被撤销之日起丧失,撤销的效力可追溯到行政行为作出之日。(3)选项D: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效,而可撤销的行政行为只有在被撤销后才失去效力。

  • 第5题: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拘束方、确定力和执行力
    B. 一般来说,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就立即生效,但附生效条件的具体行政行为例外
    C.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自发布之时就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D.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行政机关都可以不受它的拘束,不履行 它所规定的义务,不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D
    解析: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法的基石,考生必须完全掌握。三大本教材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包 括拘束力、确定力和执行力。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行政机关和对方当事人都必须遵守,其他国 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确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不再争议、不得更改的效力,具体行政行为 因此取得不可撤销性;执行力是指使用国家强制力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实现具体行政行为 权利义务安排的效力。所以,A项表述正确,不选。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包括三要件:主体、内容、程序。一般 说来,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就立即生效,但附生效条件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等条件成就才生效。所以,B选 项表述正确,不选。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指严重而且明显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自发 布之时就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不受它的拘束,其他国家机关和其他社会成员也可以不尊重它。可撤 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违法或者明显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经过法定程序由国家有权机关作出撤销决定,才 能否定其法律效力。所以,C选项表述正确,不选。D选项错误,可撤销的具体行政行为在未被撤销前,任何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他行政机关都应当予以尊重。

  • 第6题: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可生效
    B.具体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 行政机关与相对人均须遵守, 其他国家机关与社会成员均须尊重的法律效力
    C.法律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
    D.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 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拘束力的表现

    答案:C
    解析:
    一般而言, 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立即开始产生法律约束力。 但是,行政机关也可以延缓其效力, 在附条件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中, 安排其待某一事件发生后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 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可生效显然过于绝对。 A 项错误。
    具体行政行为的约束力, 是指具体行政行为一经生效, 行政机关与相对人都必须遵守, 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成员必须予以尊重的效力。 具体行政行为的约束力主要是针对不同主体而言的, 即无论是行政主体, 还是行政相对人, 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以及社会成员, 均须尊重而不得违反的法律约束力。 据此可知, 拘束力只有在具体行为“生效” 而非“成立” 以后即具备的法律效力。 B 项错误。
    法律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评价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成立、 合法, 其实际意义就在于判断其法律效力问题。 C 项正确。
    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 是指使用国家强制力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权利义务安排的效力。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 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而非拘束力的表现。 D 项错误。

  • 第7题:

    下列关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的选项中正确的有()

    • A、抽象行政行为一般调整不特定的多数人和事,而具体行政行为仅仅针对特定的对象
    • B、抽象行政行为针对未来发生的事,而具体行政行为都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事
    • C、抽象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规范性,而具体行政行为表现为确定性
    • D、抽象行政行为可以反复适用,具体行政行为只适用一次

    正确答案:A,C,D

  • 第8题:

    将行政行为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其划分标准是()。

    • A、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
    • B、行政行为的客体不同
    • C、行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不同
    • D、行政行为的结果不同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下列有关区分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意义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为的成立与生效要件不同
    • B、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受监督与审查的范围与程序不同
    • C、行政机关对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不同
    • D、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正确答案:A,B,D

  • 第10题:

    按照行政行为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可将行政行为分为()。

    • A、内部行政行为
    • B、外部行政行为
    • C、抽象行政行为
    • D、具体行政行为
    • E、依职权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A,B

  • 第11题:

    单选题
    行政行为有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分。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

    行政立法

    B

    行政许可

    C

    行政征收

    D

    行政处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关于行政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行政行为分勾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法律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

    C

    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表现

    D

    行政许可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是行政行为理论。在我国,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因此A项正确。行政行为的效力是行政行为的核心因素,行政行为制度围绕行政行为的效力展开,行政诉讼上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废止也围绕行政行为的效力展开。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表现。行政行为按是否由行政机关主动实施为标准,

  • 第13题:

    下列关于抽象行政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的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的动态形式

    B.行政法规是抽象行政行为的静态形式

    C.抽象行政行为的效力仅适用于当时的行为或事件

    D.行政立法行为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准立法行为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抽象行政行为的效力具有普遍性和持续性,不仅适用于当时的行为或事件,而且适用于将来发生的同类行为或事件。

  • 第14题:

    将行政行为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其划分标准是( )

    A.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
    B.行政行为的对象不同
    C.行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不同
    D.行政行为的结果不同

    答案:B
    解析:
    按照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行政行为划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 第15题:

    下列关于抽象行政行为正确的说法是:( )

    A.抽象行政行为一般以不特定的人和事为调整对象
    B.抽象行政行为向后发生效力,不具有溯及力
    C.抽象行政行为一般能够反复适用
    D.抽象行政行为和行政立法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相同的

    答案:A,B,C
    解析:
    考查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考生应当掌握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抽象行政行为是个学理概念,动态意义上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且可以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静态意义上是指以此所形成的规范性文件,如各种行政法规、规章。抽象行政行为一般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只对其生效后所发生的事项具有约束力。

  • 第16题:

    下列关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抽象行政行为一般调整不特定的多数人和事,而具体行政行为仅仅针对特定的对象
    B.抽象行政行为针对未来发生的事,而具体行政行为都是针对已经发生的事
    C.抽象行政行为主要表现为规范性,而具体行政行为表现为确定性
    D.抽象行政行为可以反复适用,具体行政行为只适用一次
    E.就相对人来说,具体行政行为的影响是直接的和确定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影响是间接的和不确定的

    答案:A,C,D,E
    解析:
    针对未来发生的事情和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二者都既可以针对未来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

  • 第17题: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答案:A,C,D
    解析:
    【考点】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及效力【详解】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存在。其成立的一般条件是:(1)在主体上,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是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实施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工作人员意志健全且具有行为能力;(2)在内容上,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具有效果意思的表示;(3)在程序上,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送达。可见,送达是具体行政行为成立的条件,未经送达则具体行政行为不成立,遑论其法律约束力。据此,C选项错误当选。具体行政行为成立后,如果不存在致使具体行政行为无效的因素,具体行政行为在理论上就可以开始发生法律效力。因此,一般来说,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就可以立即生效。但是行政机关也可以安排某一行为发生后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效力,这即是所谓的附条件、附期限的具体行政行为。据此,A项当选。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一般包括具体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所谓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使用国家强制力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权利义务安排的效力。这种执行力的重要表现便是强制执行。据此,B选项正确不当选。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4条规定,行政赔偿主要针对的是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而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是指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继续保持其效力的必要,而由行政机关依法终止其效力的行为,是合法行为。据此,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条件中没有违法或者明显不适当的原因,故因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不应给予国家赔偿,应视情况给予补偿。据此D项错误当选。

  • 第18题:

    下列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具体行政行为成立后并不意味着该行政行为一定是合法有效的行为
    B.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并不意味着行政行为不能变更
    C.行政行为具有执行力,并不等于所有行政行为都必须执行
    D.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因行政行为的废止给相对方利益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 第19题:

    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 A、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 B、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 C、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
    • D、授权的行为和委托的行为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关于行政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行政行为分勾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 B、法律效力是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因素
    • C、当事人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行政机关予以执行是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表现
    • D、行政许可是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关于行政赔偿的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抽象行政行为
    • B、具体行政行为
    • C、行政行为
    • D、具体行政行为和事实行为

    正确答案:D

  • 第22题:

    单选题
    划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标准是(  )
    A

    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

    B

    行政行为的客体不同

    C

    行政行为的方式和作用不同

    D

    行政行为的结果不同


    正确答案: C
    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09年真题]
    A

    与抽象行政行为不同,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即生效

    B

    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力的制度保障

    C

    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具有法律约束力

    D

    因废止具体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国家应当给予赔偿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C两项,抽象行政行为既可在公布之后一段时间内生效,也可在公布后立即生效。一般而言,具体行政行为一经成立立即生效。但是行政机关也可以安排某一事件发生后或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生效力,这经常出现在附生效条件的具体行政行为中。在此情况下,在程序上向当事人进行送达具体行政行为成立是其生效的前提条件。未经送达领受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发生法律约束力。
    B项,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是指使用国家强制力迫使当事人履行义务或者以其他方式实现具体行政行为权利义务安排的效力。这是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国家意志性的体现。理论上,具体行政行为发生拘束力后,有关当事人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相关义务。如果当事人不能自动履行这些义务,具体行政行为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无法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就可以发生作用。有关机关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依职权或者依申请采取措施,强制实现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利义务安排。
    D项,具体行政行为的废止,指行政机关依职权使具体行政行为失去继续保存其效力的行为。废止具体行政行为是基于客观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并非具体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或明显不当情形。因此,废止具体行政行为虽由行政机关依职权作出,但并非因行政机关的违法或过错造成,由此给当事人造成损失,行政机关不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如果废止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失,或者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正,行政机关则应当给予受到损失的当事人以必要的补偿

  • 第24题:

    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抽象行政行为可以反复适用,具体行政行为只能适用一次

    B

    抽象行政行为是一种制定规则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处理具体行政事务的行为

    C

    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具有普遍性,具体行政行为的对象具有特定性

    D

    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可诉性,具体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