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题目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D
更多“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只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3.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B.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

    C.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

    D.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B

    「考点」犯罪中止、共犯 「解析」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使用假币)的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是共犯,乙不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也就无所谓犯罪中止的问题。

  • 第3题: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A.甲公司与专利权人签订独占实施许可合同后,许可其子公司乙公司实施该专利技术 B.获得强制许可实施权的甲公司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技术 C.甲公司销售不知道是侵犯他人专利的产品并能证明该产品来源合法 D.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甲公司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而制造其专利药品


    正确答案:D

  • 第4题: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乙收下该款。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
    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你还必须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甲的行为只构成敲诈勒索罪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D.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和放火罪,应当数罪并罚

    答案:A,B,C
    解析:
    甲以要挟的方法,强行向乙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该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应与放火罪数罪并罚。D正确,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BC。

  • 第6题:

    甲将乙(8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父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父已经报警,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来到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和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B.甲和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和丙二人不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和丙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案:A,B,C
    解析:
    甲、丙之间在主观上有共同杀害乙的故意,并实施了共同杀害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但甲对乙的杀害行为被先前的绑架行为所包容,作为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而不单独定罪,故甲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 第7题:

    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

    A.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
    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故意(认识错误)和间接正犯。 A项,第三人丙并未独立创设导致丁死亡的新危险,仅是利用了甲所创设的危险,客观上是甲所创设的危险导致丁死亡,故应肯定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精心设置路障,无论谁骑摩托车经过此地都会摔死。虽然摔死的是丁而不是乙,但这对甲而言属于主观认识错误,不能否认客观的因果关系本身。故A项正确,当选。
    B项,甲认识到谁经过该路障谁将会被摔死,或者说甲认识到路障所指向、所攻击的是“碰到路障的人”,仅是对“碰到路障的人”是乙还是丁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因此,对实际摔死的丁,甲的认识错误属于对象错误,而不是打击错误。对于对象错误,无论是按我国传统理论,还是按照法定符合说或者具体符合说,都认为行为人对实际发生的结果存在犯罪故意。因此,对丁的死亡,应认定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故B项正确,当选。
    C项,丙有意识地利用甲的杀人装置杀死了丁,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对丁的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故C项正确,当选。
    D项,路障不是丙设置的,丙将甲作为犯罪工具予以运用,在此意义上,丙有可能成立间接正犯。当然,由于难以认定丙“支配”了甲的犯罪,故丙是否毫无疑问地成立间接正犯,确有研究的余地,但是,D选项仅是认为丙“可能”成立间接正犯,而没有主张丙一定成立间接正犯。故D项正确,当选。

  • 第8题:

    甲的单位要分新房,甲预计自己会得到一套新房,于是购置了8000元的新家具。后甲没有分到新房。关于甲购置行为的认定,错误的是(  )。

    A.无效行为
    B.有效行为
    C.可撤销行为
    D.效力待定行为

    答案:A,C,D
    解析:
    购置新家具与是否能够分到新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谈不上无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销的问题。

  • 第9题:

    甲(女)乙二人正在进行卖淫嫖娼。甲的邻居丙得知后极为气愤。为了阻止甲卖淫,他冲入甲家,将甲打成重伤。关于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故意伤害
    D:无罪

    答案:C
    解析:
    【考点】排除犯罪事由。详解:由专正当防卫针对的只能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紧迫性而且采取正当防卫可以减轻或者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不法侵害行为,甲的卖淫行为并不属于这类行为,因此丙的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正在被侵害的较大的合法权益而不得已损害其他较小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丙的行为显然不是紧急避险。丙打伤甲的行为也不存在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近年来,司法考试的真题认为:对于卖淫嫖娼这种纯粹侵害公共法益的行为,普通人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即,行为人没有对此类行为动用私人暴力(即所谓的防卫)的权利。请考生注意。

  • 第10题:

    甲为某国有企业出纳,为竞争公司财务部主任职位欲向公司副总经理乙行贿。甲通过涂改账目等手段从公司提走20万元,委托总经理办公室秘书丙将15万元交给乙,并要丙在转交该款时一定为自己提升一事向乙“美言几句”。乙收下该款。八天后,乙将收受钱款一事报告了公司总经理,并将15万元交到公司纪检部门。 一个月后,甲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恼羞成怒找到乙说:“还我15万,我去把公司钱款补上。你还必须付我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否则我就将你告到检察院。”乙反复向甲说明钱已上交不能退还,但甲并不相信。数日后,甲携带一桶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导致室内空调等财物被烧毁。请回答1-4题。4.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 B、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 C、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 D、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正确答案:A,B,C,D

  • 第11题: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致丙重伤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0年真题]
    A

    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B

    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

    C

    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

    D

    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C,A
    解析:
    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二人具有共同故意,如果有人超出共同故意的范围实施新的犯罪,就不属于共同犯罪。本题中,甲、乙共同实施的是持有、使用假币罪,在实施完毕之后二人逃跑,在逃跑过程中,甲产生故意伤害丙的故意和行为,但乙明确反对,二人对此没有形成共同故意。甲此时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二人原定共同犯罪的范围,属于个人单独犯罪。乙对甲的故意伤害行为及其结果不用负责犯罪中止是以构成犯罪为前提,而乙对此并不构成犯罪,因此乙明确叫甲停车不成立犯罪中止。

  • 第13题:

    甲现年16岁,在电器维修部工作,收入较高,但仍与父母同住。甲购买一只价值5000元的钻戒送给女友。甲父得知后,要求甲的女友归还该钻戒。对本案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购买钻戒及将其赠送给女友的行为均为无效

    B.甲购买钻戒及将其赠送给女友的行为均为可撤销

    C.甲购买钻戒及将其赠送给女友的行为均属有效

    D.甲购买钻戒的行为有效,将其无偿赠送的行为是无效的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甲伪造乙的签章实施票据欺诈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乙不承担票据责任。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票据的伪造行为是一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法律上不具有任何票据行为的效力。由于其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故持票人即使是善意取得,对被伪造人也不能行使票据权利。

  • 第15题:

    甲为一儿童影星,片酬颇丰。乙为甲的监护人。乙的下列( )行为在征得甲同意时,属于合法有效的民事行为。

    A.因甲的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用其片酬予以支付的行为

    B.用甲的片酬为甲购买人身保险的行为

    C.用甲的片酬赠与他人的行为

    D.用甲的片酬为乙母购买房产的行为


    参考答案:AB

  • 第16题:

    甲有一所归自己所有的房子,甲的下列行为中,体现其物权性质的有( )。

    A.乙欲侵占该房子,甲制止乙侵占的行为

    B.甲自己居住该房子的行为

    C.甲拆除自己房子的行为

    D.甲出卖该房子请求他人支付价款的行为

    E.甲出租该房子请求他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C
    解析:
    题中甲女虽然主观上有伤害的故意,但客观上赠送滚轴旱冰鞋没有造成他人轻伤、重伤的紧迫危险,因而其不构成犯罪。

  • 第18题:

    甲、乙共同对丙实施严重伤害行为时,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丙乘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

    A.甲的行为属打击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B.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C.甲误打中乙属偶然防卫,但对丙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
    D.不管甲是打击错误、对象错误还是偶然防卫,乙都不可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事实认识错误。 AB项,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打击错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误差,导致行为人所欲损伤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所欲损伤的对象与实际损伤的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本案中,“甲、乙共同对丙实施严重伤害行为时,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构成打击错误,而非对象错误。在打击错误时,法定符合说认为只要意欲打击的对象和最终被打击的对象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就犯罪既遂;具体符合说认为只有行为人意欲打击的对象和最终被打击的对象完全一致时才成立该罪的既遂。根据具体符合说,甲想要打中丙,但是误击中了乙,甲对丙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未遂,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故A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偶然防卫,是指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法益的行为符合了正当防卫的情况,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本案中,“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丙乘机逃走”,此时对乙构成偶然防卫,对丙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未遂。故C项正确,当选。
    D项,“甲误打中乙致乙重伤”,可知乙是被害人,不可能自己对自己成立故意伤害罪的既遂。故D项正确,当选。

  • 第19题:

    甲女得知男友乙移情,怨恨中送其一双滚轴旱冰鞋,企盼其运动时摔伤。乙穿此鞋运动时,果真摔成重伤。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

    A.甲的行为属于作为的危害行为
    B.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具有伤害乙的故意,但不构成故意伤害罪
    D.甲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上的危害行为、因果关系。 本题涉及客观归责理论中的风险升高理论,即只有行为给对象制造或增加被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时,结果才可以归责于行为。甲虽然希望乙摔伤,但是送旱冰鞋的行为并没有制造被法律所不容许的风险,毕竟滑旱冰时自己不小心摔伤,属于自担的风险,不应归责于送鞋人。所以甲的行为本身不是刑法上的危害行为,与乙的受伤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 第20题:

    关于罪数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为杀人而盗窃枪支,实施完杀人行为后被抓获,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与盗窃枪支罪,属于牵连犯
    B.甲将盗窃的仿真品(价值数额较大)冒充文物出卖给他人,骗取财物的,成立盗窃罪与诈骗罪,想象竞合
    C.甲教唆乙盗窃,随后甲又与乙共同实施盗窃行为,甲成立盗窃罪与盗窃罪的教唆犯数罪并罚
    D.甲窃取属于国家秘密的国有档案,成立窃取国有档案罪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①盗窃枪支与故意杀人之间不具有牵连关系,甲成立盗窃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应当数罪并罚。A 选项错误。②甲盗窃仿真品数额较大成立盗窃罪,之后又冒充文物出卖给他人,成立诈骗罪,两罪数罪并罚。B 选项错误。③甲的行为属于共犯的竞合,只成立一罪,以主要行为认定犯罪。C 选项错误。④一行为触犯两罪名,成立想象竞合犯。D 选项正确。

  • 第21题: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 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 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 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C

  • 第22题:

    甲知道他人以自己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那么因该行为引发的责任应由()承担责任。

    • A、他人
    • B、甲和他人
    • C、相对第三人
    • D、甲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多选题
    甲在乙骑摩托车必经的偏僻路段精心设置路障,欲让乙摔死。丙得知甲的杀人计划后,诱骗仇人丁骑车经过该路段,丁果真摔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
    A

    甲的行为和丁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甲有罪

    B

    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

    丙对自己的行为无认识错误,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

    丙利用甲的行为造成丁死亡,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正确答案: D,C
    解析:
    AB两项,甲在偏僻的路段设置路障,丁骑车经过该路段摔死。根据相当因果关系说,若无甲设置路障的行为,丁就不会摔死。因此,甲的行为与丁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甲设置路障的主观意图是摔死乙,结果却造成了丁的摔死,属于对象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原理,甲的行为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项,丙出于杀死丁的主观心态,诱骗丁路过甲设置的路障,致使丁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项,间接正犯是指不亲自实行危害而利用他人之手达成犯罪目的,主要包括利用无责任能力人犯罪和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丙利用的正是甲精心设计的犯罪工具,而甲对此并不知情,因此丙可能成立间接正犯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甲得知财务部主任由他人担任后实施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09年真题]
    A

    甲的行为只构成放火罪

    B

    甲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C

    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想象竞合犯

    D

    甲的行为是敲诈勒索罪与放火罪的吸收犯


    正确答案: D,B
    解析:
    A项,放火罪是指故意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携带汽油闯入乙办公室纵火的行为,应当构成放火罪
    BCD三项,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他人实行威胁,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威胁是指以恶害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即如果不按照行为人的要求处分财产,就会当场或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遭受恶害。威胁内容的种类没有限制。威胁行为只要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不要求现实上使被害人产生了恐惧心理
    甲在得知公司委任其他人担任财务部主任后,以向有关机关告发相恐吓要乙归还15万元,并索要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应当构成敲诈勒索罪。甲具有数个故意,实施了不同的犯罪行为,应当按照敲诈勒索罪和放火罪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