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乙被甲打伤后逃跑,乙在重伤的情况下跑到高速公路上求救,被没有驾照、超速行驶的丙开车撞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B.甲追赶盗窃犯乙,拉扯当中将乙推到河里,乙不会游泳,而会游泳的甲观看不予救助,乙最后溺水而亡,甲对乙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甲明知乙犯有心脏病,故意用语言辱骂乙,乙因激动引发心脏病而昏迷,最后瘫痪,甲的行为和乙的重伤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乙抢劫甲,乙在追赶甲的过程中,甲只顾逃跑不小心被迎面开来的汽车撞倒,造成重伤,乙的行为和甲的重伤之间没有刑法上

题目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乙被甲打伤后逃跑,乙在重伤的情况下跑到高速公路上求救,被没有驾照、超速行驶的丙开车撞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B.甲追赶盗窃犯乙,拉扯当中将乙推到河里,乙不会游泳,而会游泳的甲观看不予救助,乙最后溺水而亡,甲对乙的死亡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明知乙犯有心脏病,故意用语言辱骂乙,乙因激动引发心脏病而昏迷,最后瘫痪,甲的行为和乙的重伤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D.乙抢劫甲,乙在追赶甲的过程中,甲只顾逃跑不小心被迎面开来的汽车撞倒,造成重伤,乙的行为和甲的重伤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相似考题
更多“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乙被甲打伤后逃跑,乙在重伤的情况下跑到高速公路上求救,被没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和乙是患难之交,乙曾多次帮助过甲。为表示感激,06年1月,甲将自己购买的一套房屋赠与给乙并过户给了乙。07年1月,乙和甲的弟弟丙在生意往来中发生争执,乙将丙打成重伤。07年4月,甲以乙将丙打伤为由,要求乙将上述房屋重新过户,返还给自己,遭到乙的拒绝。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乙没有将房屋过户给甲的义务,因为赠与已经完成

    B.乙有将房屋过户给甲的义务

    C.甲对该赠与享有任意撤销权

    D.甲对该赠与享有法定撤销权


    参考答案:BD

  • 第2题:

    93·甲在商场扒窃乙的钱包后正欲离开,被乙发现,乙抓住其左臂要将其扭送派出所,甲于是掏出一把水果刀刺伤乙后逃跑。经法医鉴定,乙的伤势为重伤。乙钱包中只有100元钱。甲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

    B.抢夺罪

    C.故意伤害罪

    D.抢劫罪


    正确答案:D
    93.D[解析]本题涉及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的问题。甲在商场扒窃乙的钱包构成盗窃罪,但其被发现后用水果刀刺伤乙后逃跑,依《刑法》第269条的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甲的行为由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

  • 第3题:

    第 14 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项?

    A.甲手持匕首抢劫出租车司机乙,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乙发动汽车追赶,在甲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甲的重伤和乙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

    B.甲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乙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乙的心脏,致乙死亡。由于甲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乙,故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甲以杀人故意向乙的食物中投放了足以致死的毒药,但在该毒药还没有起作用时,与甲没有意思联络的丙开枪杀死了乙,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甲以杀人故意瞄准乙的头部开枪,由于枪法不准,未打中乙,但由于乙是心脏病患者,

    听到枪声受惊吓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A
    [考点] 因果关系
    [答案及解析] A。A项正确。在客观上,甲受重伤就是乙开车撞的,当然和乙的行为有因果关系。但是,乙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则要看乙的行为是否符合其他构成要件。本选项,乙属于正当防卫,故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B项错误。考查共同犯罪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在共同犯罪中,每个共犯人的行为与结果均具有因果关系。C项错误。考查介入因素作用力对因果关系的影响。本选项中,乙的死亡是由丙的行为独立造成的,丙的行为导致乙的死亡和甲的投毒行为之间因果关系中断。D项错误。考查介入因素异常性对因果关系的影响。本选项中,介入因素——心脏病患者乙听到枪晌心脏病发作——是正常的,故不导致前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甲的行为和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 第4题: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因果关系的认定。 A项,甲、乙两人的行为属于重叠的因果关系,即两枪都是对方死亡的必要条件,并且也符合客观归责理论中的风险升高要求,所以甲、乙两人的行为都是丙死亡的原因。故A项正确。
    B项,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的行为本身蕴含着乙死亡的高度危险,对死亡结果的发生起了重大作用,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的行为本身并不异常,高速公路上车辆很多,乙被撞死并不罕见,综合判断后应肯定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B项正确。
    C项,甲在高速公路上猥亵乙,这一行为虽然对死亡结果的发生所起的作用较小,但这必然会伴随着被害人的挣扎这一介入因素。车内空间有限,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这一介入因素并不异常,这一并不异常的介入因素导致了乙的死亡,综合判断应肯定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C项正确。
    D项,甲放火给房间内的婴儿造成危险,乙为了救婴儿不得已冒险的行为是一般人预料范围内的情形,不能作为介入因素隔断甲的放火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

  • 第5题:

    小偷甲在某商场窃得乙的钱包后逃跑,乙发现后急迫。甲逃跑中撞上欲借用商场厕所的丙,因商场地板湿滑,丙摔成重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小偷甲应当赔偿丙的损失
    B:商场须对丙的损失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C:乙应适当补偿丙的损失
    D:甲和商场对丙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C,D
    解析:
    【考点】安全保障义务人与侵权人的责任分担【详解】丙被小偷甲撞倒而摔成重伤,小偷甲应承担赔偿责任,这是没有疑问的,A项正确。对于B项,《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商场有义务保障顾客的人身安全,商场地面湿滑,说明商场并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的规定,商场应对丙的损失承担补充赔偿责任,B选项的表述正确。对于C项,乙对丙的损害不存在过错,也不属于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情形,所以乙不需要补偿丙的损失,C项的表述错误。B项正确则D为错误。综上,本题答案为CD。【陷阱】本案不适用《侵权责任法》第8条和第10条的规定。甲和商场非共同实施侵权行为,不适用《侵权责任法》第8条的规定。《侵权责任法》第10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个人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显然甲和商场的侵权行为都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丙的损失是二者侵权行为的共同结果,所以本案也不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0条的规定,甲和商场不承担连带责任。

  • 第6题:

    乙持刀抢劫出租车司机甲,刺了甲一刀后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乙往前跑了10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防卫过当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事后防卫

    答案:C
    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依据特别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乙持刀抢劫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对其采取的致其重伤的防卫行为不属于防卫过当,A选项错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之一在于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损害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甲是针对乙的不法侵害行为,直接对乙采取反击行为,不属于紧急避险,B选项错误。成立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五个条件:(1)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防卫行为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4)防卫必须是基于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的目的;(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甲完全满足正当防卫的条件,成立正当防卫,C选项正确。不法侵害尚未结束,是指不法侵害行为或其导致的危害状态尚在继续中,防卫人可以用防卫手段予以制止。在财产犯罪中即使犯罪已经既遂,但犯罪人没有离开犯罪现场,被害人采取防卫行为仍可以挽回损失的,应视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不属于事后防卫。D选项错误。

  • 第7题:

    甲和乙商量晚上到邻村盗窃耕牛。晚上,甲和乙进入丙家将耕牛牵出,丙随即发现追赶,甲和乙放下耕牛分头逃跑,但丙仍然追赶甲,甲捡起一块砖头砸向丙,丙被砸成重伤。对于甲和乙的行为,以下选项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共同构成抢劫罪
    B.甲单独构成故意伤害罪
    C.甲和乙共同构成盗窃罪
    D.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盗窃罪


    答案:D
    解析:
    两个人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 第8题:

    甲看见一女子乙在大街人才招聘信息栏处看信息,便以介绍工作为名将其骗至自己的住处准备卖给他人为妻,乙发现骗局后要求离开,甲与丙合力对乙施以暴力致其重伤后将其捆绑,甲外出联系买主,在此期间丙趁机将乙强奸。甲遇人贩子丁,双方商定以20000元的价钱成交,丁随后又以30000元的价钱将乙卖给戊做妻子。为了防止乙在路上逃跑,戊叫上自己的弟弟巳协助将乙领回自己家要乙与自己同床,乙奋力反抗。为防止乙逃跑,戊将乙反锁在地下室并将其强奸。关于此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构成拐卖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应当数罪并罚
    B.丙构成故意伤害罪、强奸罪,应当数罪并罚
    C.丁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戊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强奸罪;对巳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D
    解析:
    解析:甲以出卖为目的,拐骗妇女乙,构成拐卖妇女罪;丙明知甲拐卖妇女而参与其中是拐卖妇女罪的共犯;在拐卖妇女的过程中造成被拐卖的妇女重伤或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属于拐卖妇女罪的加重情节,不单独成立犯罪。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的,如果以出卖为目的,则构成拐卖妇女罪;不具有再出卖的目的,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本题中丁不但收买,而且贩卖妇女,构成拐卖妇女罪。强行与收买来的被拐卖的妇女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数罪并罚;对收买来的被拐卖妇女非法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依照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非法拘禁罪实行数罪并罚。又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多名家庭成员或者亲友共同参与了“买人为妻”、“买人为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的,应依法追究其中罪责较重者的刑事责任,对于其他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必要时可以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故D选项正确。

  • 第9题:

    甲因行窃被失主发现,为逃跑而与失主扭打在一起。此时,甲的好友乙路过见状即上前对失主进行拳打脚踢,致失主重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 B、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 C、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 D、乙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以下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的是()。

    • A、甲暴力强迫他人卖血,致人轻伤
    • B、甲介绍乙出卖自己的一个肾脏,后乙反悔,甲伙同他人强行摘取乙的一个肾脏
    • C、甲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并在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摘取了17周岁的乙的一个肾脏
    • D、甲为讨债将乙非法拘禁在某住宅楼二层,乙爬窗逃跑时摔成重伤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晴好天气,甲、乙两车分别以60公里/小时和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武吉高速上,根据《江西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对甲乙两车是否违反限速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违反,乙不违反
    • B、甲不违反,乙违反
    • C、甲、乙都不违反
    • D、甲、乙都违反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单选题
    甲在抢夺了乙的钱包之后逃跑,乙在追甲的过程中被车撞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甲的抢劫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B

    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甲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

    甲的抢夺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没有因果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13题:

    甲在乙承包的水库游泳,乙的雇工丙误以为甲在偷鱼苗而将甲打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丙承担连带责任

    B. 只能由乙承担赔偿责任

    C. 乙、丙应承担连带责任

    D. 应先由丙赔偿甲的损失,然后丙再向乙追偿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下列选项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有( )。

    A.甲被持枪的歹徒威胁,歹徒要求甲打伤乙,否则歹徒就把甲打死,甲别无选择将乙打伤

    B.甲女对欲实施强奸行为的乙男实行防卫,将乙男打死

    C.甲性格孤僻怪异,常常设想各种杀人的手段,并记录在日记中

    D.甲诱使自家养的恶犬将邻居咬成重伤


    正确答案:D
    [答案] D
    [评析] 犯罪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犯罪行为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在客观上是人的具体行为,排除“思想犯”;(2)在主观上是在行为人的意识或者意志支配之下;(3)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选项中甲的行为不是在其意志支配之下的,因而不是犯罪行为。B选项中甲女属正当防卫,正当防卫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甲女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C项中甲属“思想犯”,其行为不是犯罪行为。只有D项符合犯罪行为的特征,D为正确选项。

  • 第15题:

    甲在抢夺了乙的钱包之后逃跑,乙在追甲的过程中被车撞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抢劫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B.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构成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
    D.甲的抢夺行为与乙的死亡结果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D
    解析:
    乙的死亡不是甲的抢劫行为直接造成的,乙的死亡归咎于被车撞,因此乙的死亡和甲的抢劫行为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因此,本题选D。

  • 第16题:

    小偷甲在某商场窃得乙的钱包后逃跑,乙发现后急追。甲逃跑中撞上欲借用商场厕所的丙,因商场地板湿滑,丙摔成重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偷甲应当赔偿丙的损失
    B.甲与乙对丙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C.乙应适当补偿丙的损失
    D.甲和商场对丙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安全保障义务人侵权。《侵权责任法》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据此可知,对于丙的损失应当由小偷甲承担赔偿责任,商场对丙的损失承担补充责任。

  • 第17题:

    甲、乙在街头因琐事斗殴,甲感到自己不是乙的对手,转身逃跑,乙紧追不舍。路人丙见状,跑上前想阻止乙追打甲。甲误认为丙是乙的同伙,挥棍打丙,致其重伤。在本案中,甲打伤丙的行为在刑法中属于( )。

    A.假想防卫
    B.防卫过当
    C.防卫不适时
    D.正当防卫

    答案:A
    解析: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因此正当防卫的第一要点就是必须有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行为存在。本题中丙欲帮甲而甲却误认为丙是乙的同伙而将其打伤,由于并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甲误以为存在而进行防卫,因此甲的行为构成假想防卫。故选A项。

  • 第18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用刀砍伤乙,致其轻伤,但乙因感染破伤风而死亡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甲与乙都和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 毫克毒物,且知道5 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 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和乙因琐事发生争吵,甲持刀追砍乙,乙狂逃,在闹市区未看清红灯,结果被一辆汽车撞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D.甲以120公里时速驾车(该高速公路限速为100公里),将突然跑上公路的乙撞死事后证明,即使甲不超速,乙也会被撞死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案:B,C
    解析:
    BC。A:介入因素是产生危害结果的主要原因,且介入因素很异常,故因果关系中断。B:甲、乙的行为都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了作用,故都有因果关系。C:乙虽然是被车撞死的,但这一结果是杀人者狂追的正常结果,即此处具有相当因果关系,故仍然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是客观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无关。

  • 第19题: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无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口同时出血,丙失血过多死亡。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甲等多人深夜追杀乙,乙被迫跑到高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将妇女乙强拉上车,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乙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甲对乙的住宅放火,乙为救出婴儿冲入住宅被烧死。乙的死亡由其冒险行为造成,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A,B,C
    解析:
    【考点】因果关系【详解】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是条件说,即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前者是后者的原因。A选项中,甲、乙同时分别实施了向丙开枪的危害行为,虽然均未击中要害,但是二人行为合力的后果导致了丙死亡,缺少甲或者乙的行为,丙可能就不会死亡,因此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均存在因果关系,因此A是正确的。在认定因果关系时,需要注意行为人的行为介入第三者的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场合,要判断某种结果是否与行为人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应当考查行为人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介入情况的异常性大小以及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作用的大小。B选项中,乙之所以跑到高速公路上,是由于甲等多人对其实施追杀行为,又发生在深夜,乙被迫作出的选择,虽然乙被汽车撞死,但是甲等多人深夜的追杀行为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甲等多人的行为与乙的死亡间具有因果关系,B是正确的。C选项中,甲在高速公路上欲猥亵乙是极其危险的行为,乙必然会反抗挣扎,最终导致乙被甩出窗外,由于在高速公路上车速高、车辆多,因此虽然是后车躲闪不及将乙轧死,但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C是正确的。D选项中,甲对乙的住宅实施了放火行为,乙冲进房中救婴儿属于人之常情,不能导致因果关系中断,因此乙的死亡结果与甲的放火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 第20题:

    甲殴打乙(轻微伤)后逃跑。乙当日即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以甲已经逃跑无法找到为由没有受理。一年后,甲被乙扭送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以超过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追究时效为由,对甲不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甲(14岁)、乙(15岁)两人入户盗窃2000元后被主人发现,甲、乙两人将主人打成重伤后逃跑。甲、乙两人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罪?


    正确答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据此,本案中,甲、乙两人入户盗窃时将主人打成重伤后逃跑的行为,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不够成转化型抢劫罪。

  • 第22题:

    甲将乙打伤,因伤情轻微,乙未到公安机关报案。次年1月,甲和乙发生矛盾,乙遂到公安机关报案称去年4月被甲打伤过。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甲进行治安管理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3题:

    多选题
    小偷甲在某商场窃得乙的钱包后逃跑,乙发现后急追。甲逃跑中撞上欲借用商场厕所的丙,因商场地板湿滑,丙摔成重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2012年真题]
    A

    小偷甲应当赔偿丙的损失

    B

    商场须对丙的损失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C

    乙应适当补偿丙的损失

    D

    甲和商场对丙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BD三项,《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管理人或者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小偷甲的行为造成丙损害,应当赔偿丙的损失;商场地板湿滑为商场的过错,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须对丙的损失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C项,乙的行为是正当行为,其对丙的损害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