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各抒己见。甲认为: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足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 2.在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看来,人定法源于自然法。乙认为: 1.法的移植对象只能是本圈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对象则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 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将历史上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阿认为: 1.与原始社会规范的适用相比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的;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

题目

在讨论"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各抒己见。甲认为: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足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 2.在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看来,人定法源于自然法。乙认为: 1.法的移植对象只能是本圈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对象则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 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将历史上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阿认为: 1.与原始社会规范的适用相比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的;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下列选项何者为正确?( )。

A.甲的观点1、乙的观点1和丙的观点2

B.甲的观点2、乙的观点2和丙的观点1

C.甲的观点1、乙的观点1和丙的观点1

D.甲的观点2、乙的观点2和丙的观点2


相似考题
更多“在讨论"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各抒己见。甲认为: 1.马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A  [解析]如果甲的回答是真话,其他都是假话,则乙和丁的回答矛盾;如果乙的回答是真话,则甲也为真;如果丙的回答是真话,甲、丁两人的回答也都为真;如果丁的回答是真话,其他都是假话,则根据丁,钱不是丁捐的,根据丙可知,不是乙捐的,根据甲的回答可知,1000元是甲捐的,故答案为A。

  • 第2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乙和丁的说法是矛盾关系。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并判断选项。
    由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可知,甲和丙的话均是假的,那么由甲丙的话为假的可知,1000元是甲的,不是乙的。
    故正确答案为A。

  • 第3题: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的核心内容和要素,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法学院的同学甲和乙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甲认为、①从数量上看,权利和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②在任何历史时期,权利总是第一性的,义务总是第二性的。乙认为、①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法律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②从产生和发展看,权利和义务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的过程,现代社会处于后一个阶段。下列何种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

    A、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①
    B、甲的观点①和乙的观点②
    C、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①.
    D、甲的观点②和乙的观点②

    答案:A
    解析:
    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和方面来分析:(1)从结构上看,两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2)从数量上看,两者的总量是相等的;(3)从产生和发展看,两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4)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在历史上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两者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故甲的观点中,①正确,②错误;乙的观点中①正确,②错误。因此,A项正确。

  • 第4题: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中有一位同学为海啸灾区捐款1000元,当老师询问时,他们分别这样回答: 甲: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乙:这1000元是丁捐的。 丙:这1000元是乙捐的。 丁:这1000元不是我捐的。 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由此可见这1000元是谁捐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A
    本题从题干出发,运用矛盾关系法,题干四个人说的话乙和丁是矛盾的,真话在这两个人之间,那么甲和丙是假话,所以是甲捐的。所以选择A。

  • 第5题:

    在讨论“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法学院同学甲、乙、丙各抒己见。甲认为: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2.在古罗马学者西塞罗看来,人定法源于自然法。乙认为:1.法的移植对象只能是本国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对象则主要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2.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将历史上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丙认为:1.与原始社会规范的适用相比较,法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来确定的;2.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问存在着继承关系。下列选项何者为正确?
    A.甲的观点1、乙的观点1和丙的观点2
    B.甲的观点2、乙的观点2和丙的观点1
    C.甲的观点l、乙的观点l和丙的观点l
    D.甲的观点2、乙的观点2和丙的观点2


    答案:A,D
    解析:
    。关于学生甲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出现是法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的形成是法产生的阶级根源,社会的发展是法产生的社会根源,这些是法产生的根本原因,甲的观点l正确。关于法的起源还有其他各种学说,古罗马学者西塞罗是其中“神创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塞罗看来,法律是从自然产生的,自然法来自神的理性,人定法源于自然法,是自然法在世俗社会中的体现,甲的观点2正确。关于学生乙的观点:法的移植是指在一定基础上引进和吸收外国、外民族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法的移植对象只能是本国或本民族以外的法律。法的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继承的对象是本国或本民族的法律,乙的观点l正确。关于法的历史阶段有不同角度的划分方式,其中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把历史上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等,乙的观点2正确。关于学生丙的观点: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法适用于国家主权所及的地域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规范只适用于同血缘的本氏族部落成员。可见,根据居民的血缘关系确定的是原始社会规范而不是法,丙的观点l错误。如前所述,法的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可见不同历史类型的法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丙的观点2正确。